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初中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思想也有了新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所需抓住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体地位;引导者;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自主创新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老师要充分的进行课前准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重要的引导者。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心钻研,搜集各方面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相应的标注,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在课程计划的安排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要通过搜集的最新资料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教学环境。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上机来完成,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还要在上课前对机器进行详细检查,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减少外在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致的影响,以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实施
1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同样要通过积极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进行情境导入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形象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比喻教学法等。在进行形象教学法时,老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形象的具体画面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计算机的发展史时,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四个阶段的发展。如果抽象的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就可能不懂这四个阶段之间的异同点,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将计算机的这四个发展阶段用PPT形象的展示出来,使不同发展阶段的计算机的外形及性能变化都以具体的实体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所学重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丰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许多老师都不断的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其实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适应学生发展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选对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教学设备,使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加上我国政府对教育环节的不断重视,使学校的教学设备越来越齐全,在许多地区的中小学中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这种背景下,老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而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充分的掌握所教内容,并对知识在网上进行广泛的搜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并根据所教内容搜集一些有关的小故事,再给小故事配上有趣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时,老师可以将这些有趣的形象展示给学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同学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丰富直观的图片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的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然学习热情不高。其实,课程的讲述和学习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引导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新。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组织成一个个的小组,让学生自由的分工合作以完成课程安排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作为权威者进行干扰,也不能作为旁观者听之任之,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当学生的实践有偏差时,老师不能严厉的批评指正,要耐心进行指导和鼓励,当学生实践操作完成时,老师要及时的给以表扬。这样,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还能在老师的督促下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评价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取怎样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如个人自评、组内或组间互评等。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任务操作中发挥的作用等。通过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建议,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教学评价结束时,老师还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例如,对于大家一致评价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就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对获奖者产生督促作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方法正确、态度正确,想要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摆正态度,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并运用各种途径来搜集资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春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0(03)
[2]施莉芳.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主体性教学的探索研究[J].新课程(下).2011(03)
[3]高伟民.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
[4]邸亚珍.拓展学生兴趣,激活信息技术课[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体地位;引导者;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自主创新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老师要充分的进行课前准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重要的引导者。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心钻研,搜集各方面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相应的标注,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在课程计划的安排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要通过搜集的最新资料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教学环境。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上机来完成,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还要在上课前对机器进行详细检查,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减少外在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致的影响,以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实施
1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同样要通过积极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进行情境导入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形象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比喻教学法等。在进行形象教学法时,老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形象的具体画面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计算机的发展史时,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四个阶段的发展。如果抽象的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就可能不懂这四个阶段之间的异同点,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将计算机的这四个发展阶段用PPT形象的展示出来,使不同发展阶段的计算机的外形及性能变化都以具体的实体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所学重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丰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许多老师都不断的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其实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适应学生发展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选对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教学设备,使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加上我国政府对教育环节的不断重视,使学校的教学设备越来越齐全,在许多地区的中小学中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这种背景下,老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而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充分的掌握所教内容,并对知识在网上进行广泛的搜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并根据所教内容搜集一些有关的小故事,再给小故事配上有趣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时,老师可以将这些有趣的形象展示给学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同学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丰富直观的图片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的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然学习热情不高。其实,课程的讲述和学习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引导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新。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组织成一个个的小组,让学生自由的分工合作以完成课程安排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作为权威者进行干扰,也不能作为旁观者听之任之,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当学生的实践有偏差时,老师不能严厉的批评指正,要耐心进行指导和鼓励,当学生实践操作完成时,老师要及时的给以表扬。这样,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还能在老师的督促下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评价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取怎样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如个人自评、组内或组间互评等。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任务操作中发挥的作用等。通过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建议,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教学评价结束时,老师还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例如,对于大家一致评价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就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对获奖者产生督促作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方法正确、态度正确,想要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摆正态度,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并运用各种途径来搜集资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春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0(03)
[2]施莉芳.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主体性教学的探索研究[J].新课程(下).2011(03)
[3]高伟民.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
[4]邸亚珍.拓展学生兴趣,激活信息技术课[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