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课程创新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课程;创新对策
职业教育课程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然而,职业教育课程的创新和发展,一直是在某种职业教育思想或理论支配下进行的。本文作者力图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谈谈职业教育课程创新的趋势,以抛砖引玉。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更加重视实践课程、方法论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在传递经验方面,应比学历教育更加重视实践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应更多些。实践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可分为9大类:即实验类、考察类、实习类、设计类、作业类、演练类、科研类、社交类、文体类。院校所需的实践课程内容由上述9大类组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体系。由于各级各类院校培养目标不同,学制长短不一,要有目的地对9类实践内容加以选择,形成富有专业特色,各级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但不能搞成单一的专业课实践活动,应尽可能地拓宽实践课程范围。院校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应以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领导能力的训练,加大学术研究的力度。
方法属于知识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知识,它是知识的最高提炼,是覆盖面最大,共性最强的知识,是一种智慧因子最活跃、智慧价值最高的知识。知识转化为智慧,是靠方法来调节,知识不借助或通过方法,知识就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方法的人。职业教育院校应开设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并将方法论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中,那种不重视方法论课程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二、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要更加重视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三种课程目标的观点:一种认为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种认为以给学生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文化基础要扎实,达到相当于高中程度,专业知识要宽泛。第三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学生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发展莫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目标的现实定位,就是要求依据现实条件确定课程目标,即确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课程目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无可争辩的永恒目标,更是永远追求的理想。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定位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正确处理和认识现实的社会情况,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之所以有不同的观点或定位,完全是基于对现实社会情况的不同认识。有些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忽略社会需求的变化,目标定得过于保守。有些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条件的基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寻找理想目标的现实切入点,即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是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关键。
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更加重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满足职业教育特点的需求,教员应针对课程内容及培养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把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将尽量多的时间用于他们自学依靠自己看书、讨论研究、归纳总结、作业练习来主动学会,这样在他们回部队以后如果遇到要学的知识,依靠自己就能够很快学会。
二是教学双方积极参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广泛地采用研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教学双方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维和行为参与。力争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双方的思维和行为同步,从而在同步运行中产生共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是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课程实验包括:原理实验室、设计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及计算机绘图实验室等。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采取集中实验、网上预约等所种方式保障学员进行实验,充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并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提高了学员动手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要更加重视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社会性的统一
当前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评价是整个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少这一环节,我们就无法得知课程结构和设置是否合理。按照课程评价理论,评价体系由校内、校外(即教育系统内部与教育系统外部)两部分构成,而一般所谓的评价则较多地针对教育内部进行。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行业岗位)和技术革命带来的专业设置变换率加快的事实,我们更应重视教育外部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诸如行业、企业对职教毕业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评价。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的需求与要求调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要围绕学习者的全部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充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差异、潜力和兴趣爱好,重视学习者的独特需要,使学习者以一种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学习和同化不热悉的知识,防止把知识机械地"加"到学习者的身上。要兼顾国家、地区、社会、用人单位、家庭及学习者不同层面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条件。要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向学习者发展顺序的转换,力争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调整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使两者能够在和谐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课程;创新对策
职业教育课程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然而,职业教育课程的创新和发展,一直是在某种职业教育思想或理论支配下进行的。本文作者力图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谈谈职业教育课程创新的趋势,以抛砖引玉。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更加重视实践课程、方法论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在传递经验方面,应比学历教育更加重视实践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应更多些。实践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可分为9大类:即实验类、考察类、实习类、设计类、作业类、演练类、科研类、社交类、文体类。院校所需的实践课程内容由上述9大类组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体系。由于各级各类院校培养目标不同,学制长短不一,要有目的地对9类实践内容加以选择,形成富有专业特色,各级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但不能搞成单一的专业课实践活动,应尽可能地拓宽实践课程范围。院校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应以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领导能力的训练,加大学术研究的力度。
方法属于知识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知识,它是知识的最高提炼,是覆盖面最大,共性最强的知识,是一种智慧因子最活跃、智慧价值最高的知识。知识转化为智慧,是靠方法来调节,知识不借助或通过方法,知识就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方法的人。职业教育院校应开设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并将方法论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中,那种不重视方法论课程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二、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要更加重视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三种课程目标的观点:一种认为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种认为以给学生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文化基础要扎实,达到相当于高中程度,专业知识要宽泛。第三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学生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发展莫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目标的现实定位,就是要求依据现实条件确定课程目标,即确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课程目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无可争辩的永恒目标,更是永远追求的理想。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定位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正确处理和认识现实的社会情况,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之所以有不同的观点或定位,完全是基于对现实社会情况的不同认识。有些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忽略社会需求的变化,目标定得过于保守。有些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条件的基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寻找理想目标的现实切入点,即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是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关键。
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更加重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满足职业教育特点的需求,教员应针对课程内容及培养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把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将尽量多的时间用于他们自学依靠自己看书、讨论研究、归纳总结、作业练习来主动学会,这样在他们回部队以后如果遇到要学的知识,依靠自己就能够很快学会。
二是教学双方积极参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广泛地采用研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教学双方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维和行为参与。力争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双方的思维和行为同步,从而在同步运行中产生共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是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课程实验包括:原理实验室、设计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及计算机绘图实验室等。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采取集中实验、网上预约等所种方式保障学员进行实验,充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并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提高了学员动手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要更加重视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社会性的统一
当前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评价是整个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少这一环节,我们就无法得知课程结构和设置是否合理。按照课程评价理论,评价体系由校内、校外(即教育系统内部与教育系统外部)两部分构成,而一般所谓的评价则较多地针对教育内部进行。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行业岗位)和技术革命带来的专业设置变换率加快的事实,我们更应重视教育外部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诸如行业、企业对职教毕业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评价。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的需求与要求调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要围绕学习者的全部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充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差异、潜力和兴趣爱好,重视学习者的独特需要,使学习者以一种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学习和同化不热悉的知识,防止把知识机械地"加"到学习者的身上。要兼顾国家、地区、社会、用人单位、家庭及学习者不同层面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条件。要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向学习者发展顺序的转换,力争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调整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使两者能够在和谐的基础上达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