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有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阅读;感情;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警句说明了“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怎么做到让学生学会阅读呢?我在多年的探索中得到以下体会。
一、读的内容循序渐进
1.初读课文,要读通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在教学《学棋》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并提出几点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标明自然段序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朗读效果。(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哪些已经会读,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读不准的,教师要指导反复认读,读得顺口。如“专、致”是翘舌音,其中“专”是三拼音,发音要到位。“箭”是前鼻音,“能、另”是后鼻音。(2)读顺语句。课文里的一些长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反复朗读。如“好像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好像看到”后面应作较长的停顿,以表明后半部分是看到的具体内容。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领悟,然后把句子读顺,把文章读通。
2.细读课文,要读懂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一定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例如在学习《木兰从军》这一课时,应该这样指导细读: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身份。学习第二自然段,可引导学生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自读、思考、朗读、感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她“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想象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学习第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让学生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形象特点,以及日夜行军的艰辛。可以选出个别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师生共同感受其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形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可仍以观察插图引路,结合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当将士们得知花木兰“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的感想和大家对花木兰由衷的钦佩之情。
3.精读课文,要悟情
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悟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悟出感情。在教学《母亲的恩情》时。要引导学生在读懂《游子吟》这首诗的基础上,找出文中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语句理解巩固古诗含义,并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感受古诗句结构的奇妙和汉语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的日常的生活中要体贴、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等。
二、读的形式异彩纷呈
朗读的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到自由朗读、范读、指名朗读、分角色表演读、赛读、配乐读、默读等朗读形式。在教学中要视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例如教学《谁的本领大》时,就要运用分角色朗读,因为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人物对话多。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提示所用的语气、表情,力求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如对太阳两次比赛时说的话——“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看我的吧。”“这有什么难的?”要指导学生掌握太阳情感的变化,将不同的态度通过不同的语气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在第二次比赛后,风听了太阳的话,会说些什么,更好地使学生领悟文章含义。
例如,教学《会飞的蒲公英》时,要选择默读,即无声阅读,用大脑直接获取文字信息、局面知识。由于默读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课程标准关于默读特别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教学中必须要关注默读的训练。首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动”的方式进行默读,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应该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行,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其次,默读时要让学生拿一支笔,边读边划,划段落、标重点、加批注,做到眼看、手写、心想。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自可逐渐得到提高。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其音乐性决定了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也是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让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参考文献:
王莹.如何落实阅读教学的要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選(上卷一)[C],2004.
关键词:阅读;感情;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警句说明了“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怎么做到让学生学会阅读呢?我在多年的探索中得到以下体会。
一、读的内容循序渐进
1.初读课文,要读通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在教学《学棋》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并提出几点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标明自然段序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朗读效果。(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哪些已经会读,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读不准的,教师要指导反复认读,读得顺口。如“专、致”是翘舌音,其中“专”是三拼音,发音要到位。“箭”是前鼻音,“能、另”是后鼻音。(2)读顺语句。课文里的一些长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反复朗读。如“好像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好像看到”后面应作较长的停顿,以表明后半部分是看到的具体内容。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领悟,然后把句子读顺,把文章读通。
2.细读课文,要读懂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一定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例如在学习《木兰从军》这一课时,应该这样指导细读: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身份。学习第二自然段,可引导学生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自读、思考、朗读、感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她“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想象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学习第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让学生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形象特点,以及日夜行军的艰辛。可以选出个别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师生共同感受其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形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可仍以观察插图引路,结合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当将士们得知花木兰“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的感想和大家对花木兰由衷的钦佩之情。
3.精读课文,要悟情
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悟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悟出感情。在教学《母亲的恩情》时。要引导学生在读懂《游子吟》这首诗的基础上,找出文中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语句理解巩固古诗含义,并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感受古诗句结构的奇妙和汉语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的日常的生活中要体贴、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等。
二、读的形式异彩纷呈
朗读的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到自由朗读、范读、指名朗读、分角色表演读、赛读、配乐读、默读等朗读形式。在教学中要视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例如教学《谁的本领大》时,就要运用分角色朗读,因为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人物对话多。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提示所用的语气、表情,力求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如对太阳两次比赛时说的话——“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看我的吧。”“这有什么难的?”要指导学生掌握太阳情感的变化,将不同的态度通过不同的语气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在第二次比赛后,风听了太阳的话,会说些什么,更好地使学生领悟文章含义。
例如,教学《会飞的蒲公英》时,要选择默读,即无声阅读,用大脑直接获取文字信息、局面知识。由于默读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课程标准关于默读特别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教学中必须要关注默读的训练。首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动”的方式进行默读,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应该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行,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其次,默读时要让学生拿一支笔,边读边划,划段落、标重点、加批注,做到眼看、手写、心想。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自可逐渐得到提高。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其音乐性决定了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也是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让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参考文献:
王莹.如何落实阅读教学的要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選(上卷一)[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