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夏天的记忆,仿佛总会抹上明媚鲜亮的颜色,令人格外难忘。艳阳高照,繁星满天,聒噪的蝉鸣,吱呀的风扇,以及弥漫着消毒水味道的蓝色游泳池……某个炎热的午后,破碎的吉他声打扰了你悠长的白日梦,于是,夏天的故事便拉开了序幕。
1936年的夏天快要到来时,12岁女孩阿比琳被爸爸送上了开往曼尼菲斯特的火车,那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小镇。将在牧师谢迪家度过整个暑假的阿比琳相信,暑假一结束,在铁路上工作的爸爸就会立刻接自己回去。可没想到的是,刚刚安顿下来的她就被告知自己第二天要去小镇的教会学校上暑假前的最后一天课。在新学校里,阿比琳结识了露丝安妮和莱蒂这对性格迥异的表姐妹,举止古怪的老师雷登普塔修女还给她布置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写一篇关于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未知的暑假究竟会给阿比琳带来怎样的惊喜或意外呢?
在谢迪家的阁楼里,阿比琳偶然发现了一个装着旧信件、地图和一些小纪念品的香烟盒。信中提到小镇上有一个代号为“响尾蛇”的间谍。阿比琳迫不及待和自己新结交的好朋友露丝安妮和莱蒂分享这一重大情报。三个小女孩立刻着手搜集线索,并在小镇中展开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寻找间谍活动。与此同时,阿比琳也认识了会占卜通灵的萨蒂小姐和小镇记者哈蒂·梅,后者从1917年开始就在当地报纸上发布一些小镇轶闻。一则发生在近20年前,关于男孩金克斯和内德的故事就这样在萨蒂小姐的讲述、哈蒂·梅主笔的每周轶闻、内德写给金克斯的信件以及三个小女孩的四处打探中逐渐清晰起来……
潜移默化中,阿比琳渐渐与故事中的人发生了感情。隔着长长的光阴,她与故事中的人一起欢笑,一起落泪,甚至一起生活。这些故事让阿比琳了解到了父亲闭口不言的过去,以及父亲为何将她留在这个小镇里,自己却独自走向远方。这些故事,治愈了她的伤口,填满了她空虚的内心,也为整座小镇上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关闭的门……
对于阿比琳来说,这个夏天是永恒的。在这个夏天里,她流过很多泪水,也有过很多欢乐;尝过痛苦的滋味,也感受到爱的温暖。在这个夏天里,她蜕变了,成长了。这是属于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属于这座小镇的成长。
看到这本书最后一页的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为何它会获得众多国际权威大奖,因为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隐藏着太多的爱。在书中,爱就藏在修女的头巾下,在萨蒂小姐的水晶球里,在谢迪的酒柜中,在父親的罗盘里,在流亡、战争、凶杀和大萧条种种不能言说的伤口下。在有限的生命维度里,这本书为我们诠释出了重重叠叠的关于爱的真谛。
《夏夜里的人们》是一部以芬兰北方夏夜的美丽景色为背景展开的小说。有人说它不像小说,的确不太像,优美“千湖之国”的蔚蓝湖泊,林木葱郁的巍巍群山,瞬息万变的天空之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在这样的面中,人成为景色的陪衬。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诗情画意般展现了芬兰那特有的迷人风光。人,在仙境般的环境里生活,他们感受到美了吗?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正是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背景下,不同的人物展现出形形色色的命运。在这样美丽的夏夜里,有情窦初开的少女,有追随爱情的少年,有不负责任自私的艺术家,有任性妄为的被误杀的壮汉,有冷漠的丈夫、暴利狠心的父亲,有婴儿恬静的可爱面容,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这些人物如同景物一样,也一幅幅展开。每个人各具特性,人本身就是千面,这些不同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自己的路,有交叉,有平行。无论如何,他们成为了作者西兰帕作品中的人们,或者这些人们映射着生活中的我们,现实与作品就这样在不同的时空里叠加。小说中有些人的命运阴森可怕,另一些人则和谐幸福,而这种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是夏季特有的。作者的人生观在此表现得极为清楚:力求自由、丰富和完美。诚然,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深刻,但这些人物活泼轻松,正好与作品中那美丽的画面有机地协调起来。
读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把文字还原成画面,头脑中出现的那些景色深深地烙在记忆里,让人想到芬兰去,印证一下记忆中的景色是不是能在现实中找到。
结尾很让人感动,人与景就那样不留痕迹地结合在一起,景色是美的,人更是美的,那幅画面就那样定格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本书获得诺贝尔奖一定有它的理由,一草一木,动物与人,山与水……都散发出温情,打动着我们。不能否认,生活中,此书里存在着丑,但就是因为那丑,让美更显得珍贵。哪一个人不渴望美好降临?愿夏夜里的人们都能寻找到美好。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有鹿,南京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作为会画画、会写小说的建筑师,作者以其极其干净简洁的文字在书中讲述了她独有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样似曾相识,有自己的特点。
整部小说像绘画一样,一笔一笔极其细腻,一字一句、一段一篇,慢慢搭建,如同建筑的形成,最后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小说世界。书里所有的画面都是色彩斑斓的。有时候是清冷的男孩子在楼下收拾花草,有时候是一只暖色的小猫静静地陪伴。文字的色彩饱和度非常高,一幅幅绚烂的画面,在这个夏天以柔润的色彩登场,那些热烈的故事被作者写得看似轻轻柔柔,甚至有点漫不经心,那些恬淡的相遇,却因为一点明亮的瞬间,变得耀眼无比,对比和反差制造出来的矛盾,真是让人手不释卷。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讲的是一场无疾而终的异地恋故事,以一场大哭而终结的恋爱之后, 生活还在继续,曾经的一切却已远离。夏天来了,“我”的故事还停留在三月的春天,二十九岁的夏天更加漫长,那个人没有再回来。
静心读这本书,你甚至会觉得作者有一支风景写得极美的神笔,她写出的月亮跟不上云的脚步的夏夜美得让人心惊。远处的鱼尾形状的高压电线塔、连成曲线的山峦,近处的绣球花的盛放与凋零、麒麟啤酒金属罐壁外的冰凉气息,就仿佛铺陈在我们眼前。
在她的笔下,四季充溢着无尽的温柔气息,宇宙安定,行星绕着恒星运转,星辰在黑暗中独自发出光芒。故事里的人们生活淡定无忧,时空开阔无垠,独自生活的少女偶尔难过,偶尔失落,但终有憧憬,有努力向前的能量,一切就像仲夏日的风温柔而轻盈地吹过,吹过世界,吹过我们的眉毛,落在发梢。
你因此看见了那些似有若无的事件,在记忆中轻轻荡起,有如平静水面上的波纹。
《阿比琳的夏天》:爱是隐藏最深的秘密
1936年的夏天快要到来时,12岁女孩阿比琳被爸爸送上了开往曼尼菲斯特的火车,那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小镇。将在牧师谢迪家度过整个暑假的阿比琳相信,暑假一结束,在铁路上工作的爸爸就会立刻接自己回去。可没想到的是,刚刚安顿下来的她就被告知自己第二天要去小镇的教会学校上暑假前的最后一天课。在新学校里,阿比琳结识了露丝安妮和莱蒂这对性格迥异的表姐妹,举止古怪的老师雷登普塔修女还给她布置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写一篇关于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未知的暑假究竟会给阿比琳带来怎样的惊喜或意外呢?
在谢迪家的阁楼里,阿比琳偶然发现了一个装着旧信件、地图和一些小纪念品的香烟盒。信中提到小镇上有一个代号为“响尾蛇”的间谍。阿比琳迫不及待和自己新结交的好朋友露丝安妮和莱蒂分享这一重大情报。三个小女孩立刻着手搜集线索,并在小镇中展开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寻找间谍活动。与此同时,阿比琳也认识了会占卜通灵的萨蒂小姐和小镇记者哈蒂·梅,后者从1917年开始就在当地报纸上发布一些小镇轶闻。一则发生在近20年前,关于男孩金克斯和内德的故事就这样在萨蒂小姐的讲述、哈蒂·梅主笔的每周轶闻、内德写给金克斯的信件以及三个小女孩的四处打探中逐渐清晰起来……
潜移默化中,阿比琳渐渐与故事中的人发生了感情。隔着长长的光阴,她与故事中的人一起欢笑,一起落泪,甚至一起生活。这些故事让阿比琳了解到了父亲闭口不言的过去,以及父亲为何将她留在这个小镇里,自己却独自走向远方。这些故事,治愈了她的伤口,填满了她空虚的内心,也为整座小镇上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关闭的门……
对于阿比琳来说,这个夏天是永恒的。在这个夏天里,她流过很多泪水,也有过很多欢乐;尝过痛苦的滋味,也感受到爱的温暖。在这个夏天里,她蜕变了,成长了。这是属于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属于这座小镇的成长。
看到这本书最后一页的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为何它会获得众多国际权威大奖,因为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隐藏着太多的爱。在书中,爱就藏在修女的头巾下,在萨蒂小姐的水晶球里,在谢迪的酒柜中,在父親的罗盘里,在流亡、战争、凶杀和大萧条种种不能言说的伤口下。在有限的生命维度里,这本书为我们诠释出了重重叠叠的关于爱的真谛。
《夏夜里的人们》:唯美乡村小夜曲
《夏夜里的人们》是一部以芬兰北方夏夜的美丽景色为背景展开的小说。有人说它不像小说,的确不太像,优美“千湖之国”的蔚蓝湖泊,林木葱郁的巍巍群山,瞬息万变的天空之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在这样的面中,人成为景色的陪衬。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诗情画意般展现了芬兰那特有的迷人风光。人,在仙境般的环境里生活,他们感受到美了吗?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正是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背景下,不同的人物展现出形形色色的命运。在这样美丽的夏夜里,有情窦初开的少女,有追随爱情的少年,有不负责任自私的艺术家,有任性妄为的被误杀的壮汉,有冷漠的丈夫、暴利狠心的父亲,有婴儿恬静的可爱面容,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这些人物如同景物一样,也一幅幅展开。每个人各具特性,人本身就是千面,这些不同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自己的路,有交叉,有平行。无论如何,他们成为了作者西兰帕作品中的人们,或者这些人们映射着生活中的我们,现实与作品就这样在不同的时空里叠加。小说中有些人的命运阴森可怕,另一些人则和谐幸福,而这种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是夏季特有的。作者的人生观在此表现得极为清楚:力求自由、丰富和完美。诚然,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深刻,但这些人物活泼轻松,正好与作品中那美丽的画面有机地协调起来。
读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把文字还原成画面,头脑中出现的那些景色深深地烙在记忆里,让人想到芬兰去,印证一下记忆中的景色是不是能在现实中找到。
结尾很让人感动,人与景就那样不留痕迹地结合在一起,景色是美的,人更是美的,那幅画面就那样定格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本书获得诺贝尔奖一定有它的理由,一草一木,动物与人,山与水……都散发出温情,打动着我们。不能否认,生活中,此书里存在着丑,但就是因为那丑,让美更显得珍贵。哪一个人不渴望美好降临?愿夏夜里的人们都能寻找到美好。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夏天的风在记忆中轻轻吹过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有鹿,南京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作为会画画、会写小说的建筑师,作者以其极其干净简洁的文字在书中讲述了她独有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样似曾相识,有自己的特点。
整部小说像绘画一样,一笔一笔极其细腻,一字一句、一段一篇,慢慢搭建,如同建筑的形成,最后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小说世界。书里所有的画面都是色彩斑斓的。有时候是清冷的男孩子在楼下收拾花草,有时候是一只暖色的小猫静静地陪伴。文字的色彩饱和度非常高,一幅幅绚烂的画面,在这个夏天以柔润的色彩登场,那些热烈的故事被作者写得看似轻轻柔柔,甚至有点漫不经心,那些恬淡的相遇,却因为一点明亮的瞬间,变得耀眼无比,对比和反差制造出来的矛盾,真是让人手不释卷。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讲的是一场无疾而终的异地恋故事,以一场大哭而终结的恋爱之后, 生活还在继续,曾经的一切却已远离。夏天来了,“我”的故事还停留在三月的春天,二十九岁的夏天更加漫长,那个人没有再回来。
静心读这本书,你甚至会觉得作者有一支风景写得极美的神笔,她写出的月亮跟不上云的脚步的夏夜美得让人心惊。远处的鱼尾形状的高压电线塔、连成曲线的山峦,近处的绣球花的盛放与凋零、麒麟啤酒金属罐壁外的冰凉气息,就仿佛铺陈在我们眼前。
在她的笔下,四季充溢着无尽的温柔气息,宇宙安定,行星绕着恒星运转,星辰在黑暗中独自发出光芒。故事里的人们生活淡定无忧,时空开阔无垠,独自生活的少女偶尔难过,偶尔失落,但终有憧憬,有努力向前的能量,一切就像仲夏日的风温柔而轻盈地吹过,吹过世界,吹过我们的眉毛,落在发梢。
你因此看见了那些似有若无的事件,在记忆中轻轻荡起,有如平静水面上的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