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落实习主席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培养实战化新型军事人才,本文针对任职教育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就培养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新型军事人才进行了探索,为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军队必须增加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要始终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地位,使广大官兵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必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习主席多次明确指出,“要着眼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锻炼部队,练就遂行任务的过硬本领”。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也把“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写入基层主要军事训练工作中。本文就任职教育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眼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设想。
一、创新专业建设的实战化内涵,优化顶层设计
首先要系统研究实战化的思想内涵,并体现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要由院校牵头,部队参与,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征求作战部队和对应部门意见,为准确把握实战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提供依据。针对各类人才培养对象,从军政能力素质目标内涵和专业岗位能力素质目标内涵两个方面确立实战化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总目标分解实战能力目标,根据能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分配训练时间、明确考核方式、制定训练计划,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培养目标是否准确,岗位业务能力素质是否适合部队岗位,必须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标尺。
二、改革教学内容,适应部队实战训练需要
设计教学训练内容,要紧紧围绕“现代作战打什么、怎么打,如何才能打赢”进行细化分解,打仗需要什么就苦训苦练什么,把教学训练内容向实战训练科目延伸,重点突出基础科目训练和使命课题训练研究。院校应组织专门会议,全面征求总部专家、首长、部队领导、岗位业务能手和培训对象的意见与建议,围绕培训对象的业务能力目标,整合学科专业知识,增设岗位业务和实战训练内容。按照联合协同作战能力培养整合军兵种知识、按照开展岗位工作能力开设理论与实践训练课目。从平时岗位业务到战时作业,科学合理的完善训练内容体系。对于部队有需求,院校教学有困难的实战化训练内容和课目,应邀请部队主动参与到院校教学训练中,或为院校提供便利条件,协助完成培训。
三、优化训练途径,“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教育训练途径是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任职教育院校应着眼实战需要从难从严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把院校教学训练向战场实战科目延伸。针对使命课题扎实开展检验性、对抗性训练,落实实打实投实爆训练、高强度训练、复杂环境下训练、夜间训练等险难课目训练,把能打胜仗必备的指挥、行动、保障能力和战斗作风练过硬。落实诸兵种联合协同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训练学员。对暂时没有形成教学能力和不具备教学条件的训练内容,应联合部队或者其他兵种院校来完成培训。一是针对部队岗位业务与作战任务聘请部队专家和岗位业务能手为客座教员;二是针对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院校和部队联合组成教学组参与演练,安排学员参与实战训练或者参观见学。
四、盘活教学训练保障资源,构建实战化训练条件
院校要在教学和训练保障资源上开展新一轮的建设。院校教学资源和部队训练资源不对称、不平衡,是制约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的“瓶颈”问题。院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训练方法、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能力、科研学术水平等软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在新装备数量、器材资源、场地等实战化训练的硬件设施上处于短板。一方面,院校要围绕实战化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研发虚拟的实战环境,为开展实兵、实装、实弹、实战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部队资源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一是通过部队弥补院校装备和器材不足,密切联系部队,把学员作战和保障能力培养训练课目和部队训练工作结合起来。二是依托部队大型训练场所开展实装、实弹、实战等大型课目训练时。
五、建立联合考核评价机制,赋予作战部队选择权与否决权
院校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部队实战化建设,人才合格与否,应该由院校联合部队共同评价。院校与部队围绕学员将来从事的部队岗位业务,围绕实战化能力目标和教学训练内容确定考核标准,选取考核办法,确立考核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平时实打实的训练,毕业前实打实的考核,在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上,要赋予部队否决权。这样,既为部队选用打仗型人才赋予了权力,又给学员苦练实战本领增加了学习动力,还为院校围绕培养打仗型人才组织教学和开展日常管理提供了参考。
六、确立实战化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上与部队打仗接轨
院校日常管理是培养学员战斗作风的基本过程,院校应确立实战化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强化纪律观念和号令意识,注意培养学员随时集结、随时拉动、随时作战、随时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要通过建立平战一体、高度戒备、随时能战的作战值班制度,使学员保持常备不懈的战斗状态,养成过硬的战斗作风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就要求院校管理与部队打仗接轨,甚至联合部队共同做好管理工作。一方面,院校要把日常管理工作延伸到部队,与部队建立跟踪问效途径。另一方面,部队在管理层面上要延伸到院校,与院校建立跟踪反馈渠道,把学员在院校的日常表现与部队任职发展挂钩。这样既能发挥院校和部队在人才培养上双向管理的作用,又能促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还能有效促进院校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创新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习主席“强军梦”目标要求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的主要抓手,是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
【关键词】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军队必须增加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要始终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地位,使广大官兵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必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习主席多次明确指出,“要着眼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锻炼部队,练就遂行任务的过硬本领”。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也把“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写入基层主要军事训练工作中。本文就任职教育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眼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设想。
一、创新专业建设的实战化内涵,优化顶层设计
首先要系统研究实战化的思想内涵,并体现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要由院校牵头,部队参与,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征求作战部队和对应部门意见,为准确把握实战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提供依据。针对各类人才培养对象,从军政能力素质目标内涵和专业岗位能力素质目标内涵两个方面确立实战化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总目标分解实战能力目标,根据能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分配训练时间、明确考核方式、制定训练计划,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培养目标是否准确,岗位业务能力素质是否适合部队岗位,必须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标尺。
二、改革教学内容,适应部队实战训练需要
设计教学训练内容,要紧紧围绕“现代作战打什么、怎么打,如何才能打赢”进行细化分解,打仗需要什么就苦训苦练什么,把教学训练内容向实战训练科目延伸,重点突出基础科目训练和使命课题训练研究。院校应组织专门会议,全面征求总部专家、首长、部队领导、岗位业务能手和培训对象的意见与建议,围绕培训对象的业务能力目标,整合学科专业知识,增设岗位业务和实战训练内容。按照联合协同作战能力培养整合军兵种知识、按照开展岗位工作能力开设理论与实践训练课目。从平时岗位业务到战时作业,科学合理的完善训练内容体系。对于部队有需求,院校教学有困难的实战化训练内容和课目,应邀请部队主动参与到院校教学训练中,或为院校提供便利条件,协助完成培训。
三、优化训练途径,“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教育训练途径是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任职教育院校应着眼实战需要从难从严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把院校教学训练向战场实战科目延伸。针对使命课题扎实开展检验性、对抗性训练,落实实打实投实爆训练、高强度训练、复杂环境下训练、夜间训练等险难课目训练,把能打胜仗必备的指挥、行动、保障能力和战斗作风练过硬。落实诸兵种联合协同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训练学员。对暂时没有形成教学能力和不具备教学条件的训练内容,应联合部队或者其他兵种院校来完成培训。一是针对部队岗位业务与作战任务聘请部队专家和岗位业务能手为客座教员;二是针对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院校和部队联合组成教学组参与演练,安排学员参与实战训练或者参观见学。
四、盘活教学训练保障资源,构建实战化训练条件
院校要在教学和训练保障资源上开展新一轮的建设。院校教学资源和部队训练资源不对称、不平衡,是制约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的“瓶颈”问题。院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训练方法、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能力、科研学术水平等软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在新装备数量、器材资源、场地等实战化训练的硬件设施上处于短板。一方面,院校要围绕实战化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研发虚拟的实战环境,为开展实兵、实装、实弹、实战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部队资源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一是通过部队弥补院校装备和器材不足,密切联系部队,把学员作战和保障能力培养训练课目和部队训练工作结合起来。二是依托部队大型训练场所开展实装、实弹、实战等大型课目训练时。
五、建立联合考核评价机制,赋予作战部队选择权与否决权
院校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部队实战化建设,人才合格与否,应该由院校联合部队共同评价。院校与部队围绕学员将来从事的部队岗位业务,围绕实战化能力目标和教学训练内容确定考核标准,选取考核办法,确立考核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平时实打实的训练,毕业前实打实的考核,在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上,要赋予部队否决权。这样,既为部队选用打仗型人才赋予了权力,又给学员苦练实战本领增加了学习动力,还为院校围绕培养打仗型人才组织教学和开展日常管理提供了参考。
六、确立实战化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上与部队打仗接轨
院校日常管理是培养学员战斗作风的基本过程,院校应确立实战化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强化纪律观念和号令意识,注意培养学员随时集结、随时拉动、随时作战、随时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要通过建立平战一体、高度戒备、随时能战的作战值班制度,使学员保持常备不懈的战斗状态,养成过硬的战斗作风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就要求院校管理与部队打仗接轨,甚至联合部队共同做好管理工作。一方面,院校要把日常管理工作延伸到部队,与部队建立跟踪问效途径。另一方面,部队在管理层面上要延伸到院校,与院校建立跟踪反馈渠道,把学员在院校的日常表现与部队任职发展挂钩。这样既能发挥院校和部队在人才培养上双向管理的作用,又能促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还能有效促进院校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创新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习主席“强军梦”目标要求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的主要抓手,是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