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望富士何其秀,近观不过亦如此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阐述道:永恒的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目的。
但是,如果说永恒的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目的”,恐怕就会有人反驳说“人生的目的因人而异”,因为重视个性和多样化是当今社会的潮流。
主张“人生目的因人而异”的人所设想的人生目的大概有:考上大学、找到稳定的职业、构筑幸福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子,或者是体育比赛获得冠军、成为富翁、获得“诺贝尔奖”等等。然而, 这些其实都只是目前争取实现的“目标”,不过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经过的一个“车站”,称不上是“人生目的”。
上大学、就业、成家……这些不断变化的“生活目标”与“生而为人只为此”的“人生目的”是不一样的。
有人曾说过:“遥望富士何其秀,近观不过亦如此。”从远处眺望富士山,秀丽挺拔,但是登上去一看,到处是登山者乱扔的空罐头盒等垃圾,不禁大失所望。我们心中所描绘的“目标”也是如此,当目标在远处的时候,看上去很美,然而在达到目标的兴奋瞬间,一种情绪就会悄然沁入心头。
好不容易才实现了梦想,却不免失望:难道得到的就只有这些吗?越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远大的目标,就越容易产生失落感:“我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啊?”“我这么辛苦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应该有更多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歌德在《浮士德》中说:“人越是努力就越是迷茫。”现实社会中有不少事例都印证了这种说法。
“如此巨富究竟有何用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欧文·辛格在《人生的意义》中指出:有很多成功人士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全心投入且一帆风顺的工作变得毫无意义,无聊之极。
20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一股赚钱热,富豪们如同英雄一般受到杂志的广泛宣传,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登上顶峰的他们,却有不少人感觉到幸福的幻灭。许多富豪开始怀疑:“如此巨富究竟有何用处?”“谁会在临死前后悔自己赚的钱不够多呢?”于是从幸福的宝座上跌落下来。
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认为自己也是如此,他这样自述:“在实现了人生巨大目标的人们中,几乎就在实现目标的同时,极少有人不开始产生寂寞空虚、近于茫然若失的情感。(中略)用不着去观察别人的人生,我自己明白,这是事实。我也和别人同样容易掉入这个陷阱。”
如果没有正确地把握人生目的,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将全世界的财富和名声都聚敛在自己手中, 最后也会觉得毫无意义。
“人生目的”既不会褪色,也不会淡薄
目标实现的满足感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变成单纯的记忆。但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满足感却与此截然不同,既不会“褪色”,也不会“淡薄”。我们的终极理想是永恒的幸福。那种实现后只剩下空虚感与回忆的东西,不能称之为“人生目的”。
“永恒的幸福?人生目的?这种东西根本就找不到。”也许有不少人都放弃了追求。
但是,如果一生只追求那种只能带来一时满足的“目标”,这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呢?在实现目标以后,即使产生一时的满足,这种满足感也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淡薄,不得不回到原先的出发地。于是只好又开始更加艰苦的努力,希望这一次能得到真正的满足。这样的人生就像是在没有尽头的圆形跑道上奔跑,永远都不会得到“生而为人真好”的生命喜悦。还有比这更大的悲剧吗?
叔本华把得不到回报的人生形容为“像钟摆那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为了蝇头小利争夺得你死我活,被“幸福就在山那边等着你”的希望所蒙蔽,一生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心和满足。如果这就是人生,还能说“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吗?
(摘自中国社会出版社《人,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 作者:[日]高森显彻 等 译者:《人,为什么活着》翻译组)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阐述道:永恒的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目的。
但是,如果说永恒的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目的”,恐怕就会有人反驳说“人生的目的因人而异”,因为重视个性和多样化是当今社会的潮流。
主张“人生目的因人而异”的人所设想的人生目的大概有:考上大学、找到稳定的职业、构筑幸福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子,或者是体育比赛获得冠军、成为富翁、获得“诺贝尔奖”等等。然而, 这些其实都只是目前争取实现的“目标”,不过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经过的一个“车站”,称不上是“人生目的”。
上大学、就业、成家……这些不断变化的“生活目标”与“生而为人只为此”的“人生目的”是不一样的。
有人曾说过:“遥望富士何其秀,近观不过亦如此。”从远处眺望富士山,秀丽挺拔,但是登上去一看,到处是登山者乱扔的空罐头盒等垃圾,不禁大失所望。我们心中所描绘的“目标”也是如此,当目标在远处的时候,看上去很美,然而在达到目标的兴奋瞬间,一种情绪就会悄然沁入心头。
好不容易才实现了梦想,却不免失望:难道得到的就只有这些吗?越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远大的目标,就越容易产生失落感:“我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啊?”“我这么辛苦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应该有更多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歌德在《浮士德》中说:“人越是努力就越是迷茫。”现实社会中有不少事例都印证了这种说法。
“如此巨富究竟有何用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欧文·辛格在《人生的意义》中指出:有很多成功人士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全心投入且一帆风顺的工作变得毫无意义,无聊之极。
20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一股赚钱热,富豪们如同英雄一般受到杂志的广泛宣传,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登上顶峰的他们,却有不少人感觉到幸福的幻灭。许多富豪开始怀疑:“如此巨富究竟有何用处?”“谁会在临死前后悔自己赚的钱不够多呢?”于是从幸福的宝座上跌落下来。
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认为自己也是如此,他这样自述:“在实现了人生巨大目标的人们中,几乎就在实现目标的同时,极少有人不开始产生寂寞空虚、近于茫然若失的情感。(中略)用不着去观察别人的人生,我自己明白,这是事实。我也和别人同样容易掉入这个陷阱。”
如果没有正确地把握人生目的,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将全世界的财富和名声都聚敛在自己手中, 最后也会觉得毫无意义。
“人生目的”既不会褪色,也不会淡薄
目标实现的满足感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变成单纯的记忆。但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满足感却与此截然不同,既不会“褪色”,也不会“淡薄”。我们的终极理想是永恒的幸福。那种实现后只剩下空虚感与回忆的东西,不能称之为“人生目的”。
“永恒的幸福?人生目的?这种东西根本就找不到。”也许有不少人都放弃了追求。
但是,如果一生只追求那种只能带来一时满足的“目标”,这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呢?在实现目标以后,即使产生一时的满足,这种满足感也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淡薄,不得不回到原先的出发地。于是只好又开始更加艰苦的努力,希望这一次能得到真正的满足。这样的人生就像是在没有尽头的圆形跑道上奔跑,永远都不会得到“生而为人真好”的生命喜悦。还有比这更大的悲剧吗?
叔本华把得不到回报的人生形容为“像钟摆那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为了蝇头小利争夺得你死我活,被“幸福就在山那边等着你”的希望所蒙蔽,一生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心和满足。如果这就是人生,还能说“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吗?
(摘自中国社会出版社《人,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 作者:[日]高森显彻 等 译者:《人,为什么活着》翻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