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在“坐月子”的这段时间里会做些什么?
先说说野生动物。
无脊椎动物说起来就没意思了,譬如那些六足的昆虫,它们把卵产在各种适宜孵化的地方,雌虫产卵之后便振翅一飞,不知去哪里活跃了,该吃吃,该喝喝。
脊椎动物的情况复杂些。很多人都听说过或在电视上看过,大马哈鱼(即鲑鱼)逆流而上产卵,中途又遭棕熊的毒手,成为棕熊腹中餐。到达目的地的鲑鱼,产卵之后,大多一命呜呼,就别提什么“坐月子”了。
但大多数鱼类还是会继续生存下去。鱼类产卵之后的行为,大致有3种类型:无亲体护卫型,产卵之后这类鱼便拍屁股走了;亲体护卫型,这类鱼通常会筑巢产卵,产后要照顾幼体;亲体携带型,将鱼卵随身携带,或置于口腔内,或放在额头上,甚至像海龙那样,有专门的孵化囊,产后亲体还要照顾幼体。从这3类来看,似乎无亲体护卫型的鱼类最注重产后休整,根本不顾儿女的死活;而后两者最辛苦,产后甚至不吃不喝、无微不至地照顾幼鱼,无暇“坐月子”了。
两栖爬行动物大概多数也是产后溜之大吉的主儿。许多蛙、蟾蜍等卵产在有水或潮湿的环境后,一般也是一走了之。有些种类则会照顾卵或幼体,例如,负子蟾就是背着卵生活的。
通常,那些产后不操心自己孩子的种类都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而付出更大心血的种类则会消耗更长的时间、更多的体力。至于海龟家族,奉行的是周游列国式的生活,它们在海水中自由游弋几十年,性成熟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回到它们的出生地——某处沙滩。母海龟上岸,挖掘一个大坑,产下上百枚兵乓球似的卵,继而覆盖之,再慢吞吞地划回大海,产后的生活依然照旧。
鸟类则有些不同,它们颇有些“坐月子”的范儿。多数鸟类产完卵后,需要孵化,民间称为“趴窝”。孵卵的行动和“坐月子”有些相似。有些鸟类是单亲孵化,有些则是双亲共同轮流孵化。母鸟把鸟蛋产在窝里,然后卧在里边,靠体温孵化幼雏。孵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变相的产后修养。
那么,那些与人类最亲近的哺乳动物呢?
有研究者描述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鼢鼠的产仔行为链,鼢鼠产后是这样的:雌鼢鼠用嘴咬断脐带,拱舔幼崽,使其干燥洁净;舔清自己身上的血污,促使胎盘产出,吃掉胎盘,产仔结束后,母子同居于产前搭建的产巢,巢穴中有很多草料。母鼠在巢中取食,只有排泄和拖取食物时才离开幼崽。哺乳期最长可达50天。
再来说一说与人类最亲近的灵长类吧。
金丝猴通常晚上生产,产后,它们大多会舔舐自己的孩子。有的母猴会吃掉自己的胎盘,有的则弃之不食。并且,吃胎盘者每次生产之后都会这样做,不吃胎盘者每次生产之后均不吃。生产、护理完幼崽后,通常母猴就睡觉了。第二天,除了继续喂奶以外,母猴并没有特殊的行为表现出“坐月子”的迹象。她们仍然像平时一样活动、取食。对于猕猴的观察也大致如此。就是说这些猴子们除了因为多了个“累赘”,略显步态稳重外,并没有其他迹象显示那是在“坐月子”。
事实上,野外比圈养的条件要差得多,那些野生动物们风餐露宿,风吹雨打,绝大多数的雄兽也不会“伺候”产后的雌兽。
相比之下,食肉动物稍微好些,它们可能存在一个短暂的“月子”期,因为许多食肉类,诸如虎、豹、熊,甚至大熊猫等,在繁殖期会有一个产仔的巢穴,母兽会待在巢穴内哺乳幼崽,直至幼崽断乳。这样一来,母兽由平时的漫游式生活,转而更多地在巢穴内度日。当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喂养孩子,间接地恢复自己的体力吧。
下面再略谈一下牲畜和宠物的问题。
关于牲畜,我们以猪为例。大家知道,家猪体型很大、很笨拙,产仔数量又多,所以在猪的饲养管理方面,需要人类助产。母猪生产时,人们要给母猪打针消炎,时刻观察症状,并采用治疗措施,看上去,相当于照顾“月子”了。
由于宠物受主人的宠爱,如今很多宠物狗、宠物猫们在生产之后,都得到了优待。好心的主人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宠物。现在,有很多宠物医院甚至推出了“坐月子”服务,宠物们可以享受住院“坐月子”的服务。
(摘自中国书店《冷浪漫》 作者:科学松鼠会)
先说说野生动物。
无脊椎动物说起来就没意思了,譬如那些六足的昆虫,它们把卵产在各种适宜孵化的地方,雌虫产卵之后便振翅一飞,不知去哪里活跃了,该吃吃,该喝喝。
脊椎动物的情况复杂些。很多人都听说过或在电视上看过,大马哈鱼(即鲑鱼)逆流而上产卵,中途又遭棕熊的毒手,成为棕熊腹中餐。到达目的地的鲑鱼,产卵之后,大多一命呜呼,就别提什么“坐月子”了。
但大多数鱼类还是会继续生存下去。鱼类产卵之后的行为,大致有3种类型:无亲体护卫型,产卵之后这类鱼便拍屁股走了;亲体护卫型,这类鱼通常会筑巢产卵,产后要照顾幼体;亲体携带型,将鱼卵随身携带,或置于口腔内,或放在额头上,甚至像海龙那样,有专门的孵化囊,产后亲体还要照顾幼体。从这3类来看,似乎无亲体护卫型的鱼类最注重产后休整,根本不顾儿女的死活;而后两者最辛苦,产后甚至不吃不喝、无微不至地照顾幼鱼,无暇“坐月子”了。
两栖爬行动物大概多数也是产后溜之大吉的主儿。许多蛙、蟾蜍等卵产在有水或潮湿的环境后,一般也是一走了之。有些种类则会照顾卵或幼体,例如,负子蟾就是背着卵生活的。
通常,那些产后不操心自己孩子的种类都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而付出更大心血的种类则会消耗更长的时间、更多的体力。至于海龟家族,奉行的是周游列国式的生活,它们在海水中自由游弋几十年,性成熟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回到它们的出生地——某处沙滩。母海龟上岸,挖掘一个大坑,产下上百枚兵乓球似的卵,继而覆盖之,再慢吞吞地划回大海,产后的生活依然照旧。
鸟类则有些不同,它们颇有些“坐月子”的范儿。多数鸟类产完卵后,需要孵化,民间称为“趴窝”。孵卵的行动和“坐月子”有些相似。有些鸟类是单亲孵化,有些则是双亲共同轮流孵化。母鸟把鸟蛋产在窝里,然后卧在里边,靠体温孵化幼雏。孵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变相的产后修养。
那么,那些与人类最亲近的哺乳动物呢?
有研究者描述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鼢鼠的产仔行为链,鼢鼠产后是这样的:雌鼢鼠用嘴咬断脐带,拱舔幼崽,使其干燥洁净;舔清自己身上的血污,促使胎盘产出,吃掉胎盘,产仔结束后,母子同居于产前搭建的产巢,巢穴中有很多草料。母鼠在巢中取食,只有排泄和拖取食物时才离开幼崽。哺乳期最长可达50天。
再来说一说与人类最亲近的灵长类吧。
金丝猴通常晚上生产,产后,它们大多会舔舐自己的孩子。有的母猴会吃掉自己的胎盘,有的则弃之不食。并且,吃胎盘者每次生产之后都会这样做,不吃胎盘者每次生产之后均不吃。生产、护理完幼崽后,通常母猴就睡觉了。第二天,除了继续喂奶以外,母猴并没有特殊的行为表现出“坐月子”的迹象。她们仍然像平时一样活动、取食。对于猕猴的观察也大致如此。就是说这些猴子们除了因为多了个“累赘”,略显步态稳重外,并没有其他迹象显示那是在“坐月子”。
事实上,野外比圈养的条件要差得多,那些野生动物们风餐露宿,风吹雨打,绝大多数的雄兽也不会“伺候”产后的雌兽。
相比之下,食肉动物稍微好些,它们可能存在一个短暂的“月子”期,因为许多食肉类,诸如虎、豹、熊,甚至大熊猫等,在繁殖期会有一个产仔的巢穴,母兽会待在巢穴内哺乳幼崽,直至幼崽断乳。这样一来,母兽由平时的漫游式生活,转而更多地在巢穴内度日。当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喂养孩子,间接地恢复自己的体力吧。
下面再略谈一下牲畜和宠物的问题。
关于牲畜,我们以猪为例。大家知道,家猪体型很大、很笨拙,产仔数量又多,所以在猪的饲养管理方面,需要人类助产。母猪生产时,人们要给母猪打针消炎,时刻观察症状,并采用治疗措施,看上去,相当于照顾“月子”了。
由于宠物受主人的宠爱,如今很多宠物狗、宠物猫们在生产之后,都得到了优待。好心的主人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宠物。现在,有很多宠物医院甚至推出了“坐月子”服务,宠物们可以享受住院“坐月子”的服务。
(摘自中国书店《冷浪漫》 作者:科学松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