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生于意大利一个富裕家庭,后随父母迁居英国。1850年,她不顾家人反对,前往德国学习护理。1853年担任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南丁格尔和38位护士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抢救了大量伤病员,被士兵称为“提灯女神”。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多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护士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南丁格尔60岁的时候,她开始拥有了安宁而温馨的暮年。她与母亲和姐姐之间的误解在晚年得到冰释。原先因为得不到她们的体谅,南丁格尔内心一直存在着怨怒。这个感觉扩大了与母亲、姐姐之间的鸿沟。
然而,当母亲越来越老,渐渐地像个孩子,眼睛瞎了,行动也迟缓了;而姐姐芭茲的健康也是越来越坏,经常久病在床。对于生重病的人,南丁格尔总是深感怜悯,故而南丁格尔的不平之怨,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于无形。这些内心的变化,使得她恢复了“慈祥”的个性,比以往更温柔,并且心存宽容。
1844年戈登救援队被派到埃及时,政府委托南丁格尔推荐护士。她就亲自考选了一批护士并签订合同。想到当年她曾到埃及旅行以摆脱苦闷,她感到那段痛苦的回忆仿佛是一场梦。
这批护士的工作表现相当优异,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即使也有过与当地看护兵发生冲突或医疗用品补给中断的事情,但当局仍然十分善待她们。
南丁格尔的身体慢慢好转过来。但她的生活依旧以工作为重,时常工作到夜深人静的时分。虽然有时她想到自己的的生命已至迟暮,或是因感叹老友一个个离开人世而自觉孤寂,但是她的生命之火始终在燃烧着。那火啊,不曾熄灭。
渐入老年的她已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发脾气,也不像以前那样严格,甚至有点苛刻地追求完美。所有的欲望都已化作宽容的心。现在的南丁格尔犹如沉浸在初春的阳光下愉快而自得。
1886年,有议员提出一个提案。提案是关于受训护士要给予公认的资格,并以确立的标准为依据颁发护士执照。全国医院联盟委员会主张邀请一些与任何护士学校均无关的人士组成考选委员会。经过考试合格后的护士,就核发执照并公布名单。南丁格尔不赞成仅以考试来评断是否合格,因为护士本身的人格条件也是极重要的一环。奉献精神、亲切、同情心……都是护士应具有的特质。但这一切又岂是一场考试可以裁定的。
另外,护士协会又有不同的意见。他们主张只要受过训练的护士,就可以登记执照,而所谓的资格,即以在医院中有3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为首要条件。后来护士协会还通过信奉基督教的公主向女王请求,要求发给特许执照,不过并未受到普遍的支持与认可。
这场纷纷扰扰的风波令南丁格尔无暇顾及,她的确是老了。虽然精神仍然很好,但她的世界却越来越小。年老的她开始和近亲们往来,保持一定的联系。
如果说南丁格尔的大半生受尽苦难与折磨,那么她的晚年生活可说是已获得了补偿。因为很少有人在晚年像她一样幸福。
许多人敬她如敬神。始终有大臣官员、皇亲国戚、政治家来向她讨教,对她十分敬畏。对于全世界的女性而言,她是新时代与新希望的象征。然而,她也有平凡的一面。虽然她一生都独身,但她仍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并保持坚毅祥和的性格。
年老的南丁格尔,面容平静自若,喜欢将日常的心事坦诚地与他人分享。诗人克拉夫的儿子,就曾经找她谈论感情的事情。
她家中的布置令人难忘。花环绕着床,洁白、明亮、井然有序,亲戚的孩子常说:“老婆婆,你家里好清洁啊!”
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落地窗前的花架上,一年四季都放满了威廉·拉斯明送来的盛开着的鲜花。整个房间异乎寻常地优雅、清新。这样的环境,不由得使你感觉精神饱满。而窗外是树木、花草和小鸟的鸣叫声。夏天,阳光会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地上。斑驳的阴影,像起伏的人生,沉郁地焕发着某种沧桑的气息。
在这样的时候,南丁格尔就可以站起身,到客厅接待客人了。在很多客人的印象里,她身穿黑色丝绒长袍,围一条白色围巾,整个人显得高贵、庄重。她经常自己动手做家务事,还将一天之中客厅、卧室和厨房的固定工作列了一个工作进度表。
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除了咨询、回信和记日记外,她又以重读青少年时代喜爱的旧书为乐。她也兴致勃勃地关心着19世纪后半期的医学进展;细菌学、免疫学研究的进展;麻醉与消毒方法的进步;预防医学的兴起和精神病人的解放:X光的发现与运用,思索着这些医学成就与护理学的关系。南丁格尔对物种起源学说、留声机、电灯、电影等新的科学成果,也深感兴趣,并且很自然地立即联想到这些新科技必然会改善医院的条件,有助于医学资料、经验的交流传播。她还遗憾地发现她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传统医学接触甚少。
在个性上变得宽容祥和之后,南丁格尔身体的外观有了改变。当年,她是那样窈窕、轻盈、婀娜,高贵的气质可以打动每个见到她的人;后来,光阴飞逝,便应了年龄不饶人那这句庸俗不堪却千真万确的话。她成了形容憔悴的中年妇人,多年来的奔波与征战,使她饱经优患的脸上、在依稀可见年轻时的影子的同时,也渐渐多了些皱纹。而现在的她,是位富态的老妇人,脸上时常会显出开朗的神情。
1889年,91岁的玛依姑妈去世了。1890年的5月,姐姐芭茲去世。
1891年,南丁格尔71岁时,在“小陆军部”中与她共论大事的沙达兰特博士在80岁时去世。
1893年,乔伊特教授也离开了人世。生前他在致南丁格尔的一封信中提到:“你所给予我的,我不知何以回报!我只能告诉你,在我后半世的生涯中,以结识你为我最高的荣耀。”
南丁格尔身受多重死别之苦,渐渐地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在。自1896年以后她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伦敦的家。一生的剩余时光,她都在自己的卧房中度过,她的意志力仍在,所以依然手不离工作。 但薄暮的阴翳依旧降临。她渐渐失明了,但仍以不屈的精神展望着未来。来自各地的信件,仍如雪片纷飞,其中以士兵的信件最能使南丁格尔感到安慰。1901年,她完全失明了,便请人读报,告诉她世界大事。这些已成为她日常生活最快乐的享受。至于传记类以及幽默有趣、豪情洋溢的叙事诗,也被她所热爱,每当听到高潮或精彩的地方,她都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
但由于年事渐高,南丁格尔有时甚至丧失了时间和空间概念。1906年,有关当局已不得不转告印度事务局,不必再给南丁格尔小姐寄有关卫生工作的文件了。她已经完全失去神志。
1907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年会通过了对南丁格尔表达崇高敬意的赞辞决议。
同年11月,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授予南丁格尔荣誉勋章,这种勋章还是首次授予女性。勋章由国王的使者亲自送到南丁格尔在伦敦的住所,当场举行了简短的颁赠仪式。南丁格尔倚靠着枕头,勉强支撑着坐在床上接受了国王的赞誉。
这是她最后一次露面。
1910年夏天,她的病情恶化了。在这最后的两年多中,她大多是在半昏迷状态。1910年8月底,她的病情再度恶化,13日午后,她开始进入昏睡状态,到了下午14时30分,便与世长辞了。
临终之前,她没有留下一言半语,便悄然而安静地去了!南丁格尔临终没有留下遗言,但她生前早已写好遗嘱。遗嘱以她特有的耐心和细致,详尽交代了遗物的分赠和处理事宜,对葬礼的说明却比较简单,主要是不要兴师动众,由秘书、护士、律师和一名牧师护送到墓地已经足够,墓地上除了一个简单朴素的十字架形墓碑外,不要再有任何纪念性的建筑。墓碑上不留姓名,只刻写姓名缩写字母和生卒年份。N.F.1820年生,1901年卒。
仅由三四个人送葬的遗言没法遵守,因为自发前来送行的人太多了,绵延了好几千米。
其实,南丁格尔立遗嘱不仅这一次。当年,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思热病的险境里,也曾写下一份遗嘱,虽然那份遗嘱不如她最后的遗嘱详尽、琐碎,但或许更真实地反映了她的志趣,她在那份遗嘱中写道:如果有来生,我仍然愿做一个照看病人和伤兵的护士!
南丁格尔走了,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地消失了,但在人们的思想中却永远地活下来了,她是永垂不朽的护士。
(摘自中国社会出版社《南丁格尔》 编著:王翠玉)
南丁格尔60岁的时候,她开始拥有了安宁而温馨的暮年。她与母亲和姐姐之间的误解在晚年得到冰释。原先因为得不到她们的体谅,南丁格尔内心一直存在着怨怒。这个感觉扩大了与母亲、姐姐之间的鸿沟。
然而,当母亲越来越老,渐渐地像个孩子,眼睛瞎了,行动也迟缓了;而姐姐芭茲的健康也是越来越坏,经常久病在床。对于生重病的人,南丁格尔总是深感怜悯,故而南丁格尔的不平之怨,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于无形。这些内心的变化,使得她恢复了“慈祥”的个性,比以往更温柔,并且心存宽容。
1844年戈登救援队被派到埃及时,政府委托南丁格尔推荐护士。她就亲自考选了一批护士并签订合同。想到当年她曾到埃及旅行以摆脱苦闷,她感到那段痛苦的回忆仿佛是一场梦。
这批护士的工作表现相当优异,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即使也有过与当地看护兵发生冲突或医疗用品补给中断的事情,但当局仍然十分善待她们。
南丁格尔的身体慢慢好转过来。但她的生活依旧以工作为重,时常工作到夜深人静的时分。虽然有时她想到自己的的生命已至迟暮,或是因感叹老友一个个离开人世而自觉孤寂,但是她的生命之火始终在燃烧着。那火啊,不曾熄灭。
渐入老年的她已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发脾气,也不像以前那样严格,甚至有点苛刻地追求完美。所有的欲望都已化作宽容的心。现在的南丁格尔犹如沉浸在初春的阳光下愉快而自得。
1886年,有议员提出一个提案。提案是关于受训护士要给予公认的资格,并以确立的标准为依据颁发护士执照。全国医院联盟委员会主张邀请一些与任何护士学校均无关的人士组成考选委员会。经过考试合格后的护士,就核发执照并公布名单。南丁格尔不赞成仅以考试来评断是否合格,因为护士本身的人格条件也是极重要的一环。奉献精神、亲切、同情心……都是护士应具有的特质。但这一切又岂是一场考试可以裁定的。
另外,护士协会又有不同的意见。他们主张只要受过训练的护士,就可以登记执照,而所谓的资格,即以在医院中有3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为首要条件。后来护士协会还通过信奉基督教的公主向女王请求,要求发给特许执照,不过并未受到普遍的支持与认可。
这场纷纷扰扰的风波令南丁格尔无暇顾及,她的确是老了。虽然精神仍然很好,但她的世界却越来越小。年老的她开始和近亲们往来,保持一定的联系。
如果说南丁格尔的大半生受尽苦难与折磨,那么她的晚年生活可说是已获得了补偿。因为很少有人在晚年像她一样幸福。
许多人敬她如敬神。始终有大臣官员、皇亲国戚、政治家来向她讨教,对她十分敬畏。对于全世界的女性而言,她是新时代与新希望的象征。然而,她也有平凡的一面。虽然她一生都独身,但她仍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并保持坚毅祥和的性格。
年老的南丁格尔,面容平静自若,喜欢将日常的心事坦诚地与他人分享。诗人克拉夫的儿子,就曾经找她谈论感情的事情。
她家中的布置令人难忘。花环绕着床,洁白、明亮、井然有序,亲戚的孩子常说:“老婆婆,你家里好清洁啊!”
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落地窗前的花架上,一年四季都放满了威廉·拉斯明送来的盛开着的鲜花。整个房间异乎寻常地优雅、清新。这样的环境,不由得使你感觉精神饱满。而窗外是树木、花草和小鸟的鸣叫声。夏天,阳光会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地上。斑驳的阴影,像起伏的人生,沉郁地焕发着某种沧桑的气息。
在这样的时候,南丁格尔就可以站起身,到客厅接待客人了。在很多客人的印象里,她身穿黑色丝绒长袍,围一条白色围巾,整个人显得高贵、庄重。她经常自己动手做家务事,还将一天之中客厅、卧室和厨房的固定工作列了一个工作进度表。
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除了咨询、回信和记日记外,她又以重读青少年时代喜爱的旧书为乐。她也兴致勃勃地关心着19世纪后半期的医学进展;细菌学、免疫学研究的进展;麻醉与消毒方法的进步;预防医学的兴起和精神病人的解放:X光的发现与运用,思索着这些医学成就与护理学的关系。南丁格尔对物种起源学说、留声机、电灯、电影等新的科学成果,也深感兴趣,并且很自然地立即联想到这些新科技必然会改善医院的条件,有助于医学资料、经验的交流传播。她还遗憾地发现她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传统医学接触甚少。
在个性上变得宽容祥和之后,南丁格尔身体的外观有了改变。当年,她是那样窈窕、轻盈、婀娜,高贵的气质可以打动每个见到她的人;后来,光阴飞逝,便应了年龄不饶人那这句庸俗不堪却千真万确的话。她成了形容憔悴的中年妇人,多年来的奔波与征战,使她饱经优患的脸上、在依稀可见年轻时的影子的同时,也渐渐多了些皱纹。而现在的她,是位富态的老妇人,脸上时常会显出开朗的神情。
1889年,91岁的玛依姑妈去世了。1890年的5月,姐姐芭茲去世。
1891年,南丁格尔71岁时,在“小陆军部”中与她共论大事的沙达兰特博士在80岁时去世。
1893年,乔伊特教授也离开了人世。生前他在致南丁格尔的一封信中提到:“你所给予我的,我不知何以回报!我只能告诉你,在我后半世的生涯中,以结识你为我最高的荣耀。”
南丁格尔身受多重死别之苦,渐渐地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在。自1896年以后她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伦敦的家。一生的剩余时光,她都在自己的卧房中度过,她的意志力仍在,所以依然手不离工作。 但薄暮的阴翳依旧降临。她渐渐失明了,但仍以不屈的精神展望着未来。来自各地的信件,仍如雪片纷飞,其中以士兵的信件最能使南丁格尔感到安慰。1901年,她完全失明了,便请人读报,告诉她世界大事。这些已成为她日常生活最快乐的享受。至于传记类以及幽默有趣、豪情洋溢的叙事诗,也被她所热爱,每当听到高潮或精彩的地方,她都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
但由于年事渐高,南丁格尔有时甚至丧失了时间和空间概念。1906年,有关当局已不得不转告印度事务局,不必再给南丁格尔小姐寄有关卫生工作的文件了。她已经完全失去神志。
1907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年会通过了对南丁格尔表达崇高敬意的赞辞决议。
同年11月,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授予南丁格尔荣誉勋章,这种勋章还是首次授予女性。勋章由国王的使者亲自送到南丁格尔在伦敦的住所,当场举行了简短的颁赠仪式。南丁格尔倚靠着枕头,勉强支撑着坐在床上接受了国王的赞誉。
这是她最后一次露面。
1910年夏天,她的病情恶化了。在这最后的两年多中,她大多是在半昏迷状态。1910年8月底,她的病情再度恶化,13日午后,她开始进入昏睡状态,到了下午14时30分,便与世长辞了。
临终之前,她没有留下一言半语,便悄然而安静地去了!南丁格尔临终没有留下遗言,但她生前早已写好遗嘱。遗嘱以她特有的耐心和细致,详尽交代了遗物的分赠和处理事宜,对葬礼的说明却比较简单,主要是不要兴师动众,由秘书、护士、律师和一名牧师护送到墓地已经足够,墓地上除了一个简单朴素的十字架形墓碑外,不要再有任何纪念性的建筑。墓碑上不留姓名,只刻写姓名缩写字母和生卒年份。N.F.1820年生,1901年卒。
仅由三四个人送葬的遗言没法遵守,因为自发前来送行的人太多了,绵延了好几千米。
其实,南丁格尔立遗嘱不仅这一次。当年,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思热病的险境里,也曾写下一份遗嘱,虽然那份遗嘱不如她最后的遗嘱详尽、琐碎,但或许更真实地反映了她的志趣,她在那份遗嘱中写道:如果有来生,我仍然愿做一个照看病人和伤兵的护士!
南丁格尔走了,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地消失了,但在人们的思想中却永远地活下来了,她是永垂不朽的护士。
(摘自中国社会出版社《南丁格尔》 编著:王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