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肿是指在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外有脓肿包膜包裹,内有脓汁蓄积的局限性感染病灶。常见的化脓因子
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伪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等。脓肿是大型养猪场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发于猪的四肢和颈部。
1、病因由于皮肤或黏膜损伤,没有及时处理,使细菌直接侵入体内,并大量繁殖,引起局限性炎症而发生脓肿。有时也可由原发病灶经血液或淋巴循环转移至新的组织器官。另外,注射时没有严格的无菌操作,也会引起注射部位发生脓肿。此外,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钙、水合氯钙、水合氯醛、砷制剂等静脉注射时漏到血管外时,也可形成脓肿。
2、发病机理当致病菌和外来的刺激性物质等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应答性反应,使局部酸度增高,出现酸中毒,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的白细胞特别是分叶核白细胞渗出,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障碍,进而引起细胞死亡,随着细菌的活动和毒素的形成,更进一步加快细胞的坏死,最后在白细胞分解出来的组织溶解酶的作用下,坏死细胞和组织溶解,形成脓汁。并逐渐聚积,最后在炎性病灶中央形成充满脓汁腔洞,在病灶周围逐渐形成了界线明显的包膜,使脓肿和健康组织具有明显的分界线,脓汁排出后就形成肉芽组织。
3、临床症状浅在的脓肿,多发生于皮下、筋膜下、肌键间或表层肌肉组织中。脓肿成熟以后,界经明显而清楚,浅在略高于体表,表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压之坚实,痛感加剧。以后中央逐渐软化,皮肤变薄,被毛脱落,之后皮肤破溃,向外排出脓液,使大多数破口过小,排脓不畅。有的因皮肤厚,而不易自行破溃。此外,也有些脓肿局部肿胀,但无热无痛,压迫有波动,称之为冷性脓肿。
深在的脓肿,发生于深层肌肉、肌间、骨膜、腹膜下及内脏器官时,症状不很明显。有时患部皮下组织或皮肤有轻微的炎性水肿,触诊有指压痕,并有压痛,无明显波动,当较大的脓肿不能及时切开,脓肿膜在脓汁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坏死,最后因脓汁增多可自行破溃,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如脓毒症、脓毒败血症。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数明显增多。
脓肿成熟以后,其转归可能有几种情况:较小的脓肿,其脓汁可逐渐被吸收或钙化,多数脓肿因脓汁积聚,使脓腔继续扩大,不断侵蚀表层组织,最终自行破溃,流出脓汁;有的则向深部组织扩散,引起新的脓肿或蜂窝织炎,有的则随血液或淋巴转移到其他组织,形成新的转移性脓肿。
4、诊断浅在的脓肿容易诊断,深部脓肿诊断较困难,有必要进行穿刺。还要与血肿、淋巴外渗、肿瘤、腹壁疝等进行鉴别。
5、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原和有毒物质(脓液、坏死组织),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的修复能力。在急性炎症期,为了限制炎性渗出,促进炎症消散,初期可用冷敷和消炎剂,如涂布用醋调制的复方醋酸铅散、樟脑软膏;炎性渗出停止后,可用温敷以促进吸收。另外,也可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溶液在病灶周围作环形封闭,必要时可配合全身抗生素疗法和磺胺疗法。
当炎症不能消散时,局部可涂以鱼石脂软膏,促进脓肿迅速成熟。已经成熟但未破溃的脓肿,应施行手术切开,充分彻底排脓。手术切口应选择在波动最明显处,在脓腔的最低位置,切口要大以利引流。术部按规程消毒处理后,先用针头穿剂,排除部分脓液,然后在最软处切开。下刀不宜过深,以免误伤对侧脓肿膜,待脓汁排完,检查脓腔,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如排脓不畅,则应考虑作反对孔。排脓结束后,用防腐消毒药液如0.1%高锰酸钾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脓腔填塞浸有消毒药液的纱布条,如磺胺乳剂、0.1%雷夫诺尔溶液、碘仿糊剂等,一方面填塞,另一方面引流,以后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隔日或数日更换填塞引流纱布,同时注意全身治疗和对症治疗。
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伪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等。脓肿是大型养猪场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发于猪的四肢和颈部。
1、病因由于皮肤或黏膜损伤,没有及时处理,使细菌直接侵入体内,并大量繁殖,引起局限性炎症而发生脓肿。有时也可由原发病灶经血液或淋巴循环转移至新的组织器官。另外,注射时没有严格的无菌操作,也会引起注射部位发生脓肿。此外,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钙、水合氯钙、水合氯醛、砷制剂等静脉注射时漏到血管外时,也可形成脓肿。
2、发病机理当致病菌和外来的刺激性物质等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应答性反应,使局部酸度增高,出现酸中毒,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的白细胞特别是分叶核白细胞渗出,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障碍,进而引起细胞死亡,随着细菌的活动和毒素的形成,更进一步加快细胞的坏死,最后在白细胞分解出来的组织溶解酶的作用下,坏死细胞和组织溶解,形成脓汁。并逐渐聚积,最后在炎性病灶中央形成充满脓汁腔洞,在病灶周围逐渐形成了界线明显的包膜,使脓肿和健康组织具有明显的分界线,脓汁排出后就形成肉芽组织。
3、临床症状浅在的脓肿,多发生于皮下、筋膜下、肌键间或表层肌肉组织中。脓肿成熟以后,界经明显而清楚,浅在略高于体表,表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压之坚实,痛感加剧。以后中央逐渐软化,皮肤变薄,被毛脱落,之后皮肤破溃,向外排出脓液,使大多数破口过小,排脓不畅。有的因皮肤厚,而不易自行破溃。此外,也有些脓肿局部肿胀,但无热无痛,压迫有波动,称之为冷性脓肿。
深在的脓肿,发生于深层肌肉、肌间、骨膜、腹膜下及内脏器官时,症状不很明显。有时患部皮下组织或皮肤有轻微的炎性水肿,触诊有指压痕,并有压痛,无明显波动,当较大的脓肿不能及时切开,脓肿膜在脓汁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坏死,最后因脓汁增多可自行破溃,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如脓毒症、脓毒败血症。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数明显增多。
脓肿成熟以后,其转归可能有几种情况:较小的脓肿,其脓汁可逐渐被吸收或钙化,多数脓肿因脓汁积聚,使脓腔继续扩大,不断侵蚀表层组织,最终自行破溃,流出脓汁;有的则向深部组织扩散,引起新的脓肿或蜂窝织炎,有的则随血液或淋巴转移到其他组织,形成新的转移性脓肿。
4、诊断浅在的脓肿容易诊断,深部脓肿诊断较困难,有必要进行穿刺。还要与血肿、淋巴外渗、肿瘤、腹壁疝等进行鉴别。
5、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原和有毒物质(脓液、坏死组织),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的修复能力。在急性炎症期,为了限制炎性渗出,促进炎症消散,初期可用冷敷和消炎剂,如涂布用醋调制的复方醋酸铅散、樟脑软膏;炎性渗出停止后,可用温敷以促进吸收。另外,也可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溶液在病灶周围作环形封闭,必要时可配合全身抗生素疗法和磺胺疗法。
当炎症不能消散时,局部可涂以鱼石脂软膏,促进脓肿迅速成熟。已经成熟但未破溃的脓肿,应施行手术切开,充分彻底排脓。手术切口应选择在波动最明显处,在脓腔的最低位置,切口要大以利引流。术部按规程消毒处理后,先用针头穿剂,排除部分脓液,然后在最软处切开。下刀不宜过深,以免误伤对侧脓肿膜,待脓汁排完,检查脓腔,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如排脓不畅,则应考虑作反对孔。排脓结束后,用防腐消毒药液如0.1%高锰酸钾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脓腔填塞浸有消毒药液的纱布条,如磺胺乳剂、0.1%雷夫诺尔溶液、碘仿糊剂等,一方面填塞,另一方面引流,以后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隔日或数日更换填塞引流纱布,同时注意全身治疗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