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树”感谢有你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又到一年毕业季,在“课程游戏化”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在传统活动中做出新意,并且让小朋友们由欣赏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呢?我从一个问题的抛出,引导幼儿讨论,引领家长参与,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活动的生成,及时跟进。一个简单的制作感恩树活动,因为有了幼儿、师幼、家长共同的参与而与众不同,焕发出新意,让“课程游戏化”精神不光落实在幼儿活动上,教育留下的正能量、感动还能久久留在孩子、家长、教师的心里。
  【关键词】活动的主人;课程游戏化;师生关系;家园共育;边思边行

一、“与众不同”激发主动创意


  时间飞逝,一转眼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这次晨间谈话的主题是“与众不同的感恩树”。前两天孩子们就已经画好了各种感恩卡,讨论要制作一颗“感恩树”,表达自己心里的种种感谢。于是,接着之前的话题,我问小朋友们:“如何做出一棵与众不同的感恩树呢?”小朋友们纷纷争着说自己的看法。琳琳说:“老师,与众不同的感恩树一定不能是买的,那种现成的树都是一样的,没新意的。”我赞同:“是啊,买来的树,基本就是过年的那种塑料松树,过新年时,你们好像都不太关心呢。”
  浩浩说:“这次,我们自己动手做一棵感恩树,要自己做的,就和别人不一样了。”我接着说:“对对,你们要毕业了,真的长大了,这次就看你们的了。”浩浩立即同意:“老师,这次我们来做,你就做欣赏者吧。”莉莉说:“我要在上面挂好我的感恩心愿卡。”杰杰说:“我能不能请妈妈一起来做,妈妈的手最巧了,会做漂亮的挂件呢!”“我爸爸也会做挂树上的挂件,是饼干!”雨雨也说。“不可能吧,饼干怎么挂?”成成不相信地问。大家讨论得热闹极了。
  在“課程游戏化”实施中,我们非常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效运用师幼互动的方法,我们不仅要会组织、安排生活活动,更要努力学会走进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适当的帮助,它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我们承载的使命不再是自上而下,以权威的、灌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和生活管理,提倡的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方式,它让幼儿以主体形式介入生活的全过程,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和主动精神,让幼儿成为生活学习过程的主人,是师幼对话、共同合作、共同建构和共同成长的过程,它包含着师幼互相平等尊重、情感的共通、经验的交流、智慧的激发与碰撞。
  “好吧,孩子们,你们的建议很好,那我们就决定了哦,自己做一棵与众不同的感恩树。”我采用了孩子们的建议,初定了感恩树由大家动手来制作。
  孩子们的决定可是很重要的,我立即和家长发了家校通,把我们的决定告诉爸爸妈妈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一会儿,家长纷纷回应:“孩子们的想法太好了!”“我们也要参加,圆童年的梦!”“好棒的决定,我们支持!”
  下午,我又及时把家长们的态度反馈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兴奋极了,谈论起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并用画笔设计起自己的感恩树来。
  以往的活动,比如过年时的新年树都是我们老师忙前忙后,或者是买来现成的摆放,看似十分热闹的场面,幼儿的参与度不高,过了节点,树就无人问津了。在“课程游戏化”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在传统活动中做出新意,并且让小朋友们由欣赏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呢?我从一个问题的抛出,引导幼儿讨论,并将孩子们的决定告诉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活动的生成,及时跟进。一个简单的活动,因为有了幼幼、师幼、家长共同的关注而略显雏形。

二、“生活体验”引起趣味争论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废旧的盒子准备搭感恩树,大家围着盒子讨论着:“看,我的是莫斯利安酸奶的盒子,是奶奶最喜欢吃的。”“我的也是,这个盒子蓝色的很漂亮。”“我的是皮鞋盒,放了我的球鞋有味道呢,哈哈哈!”
  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幼儿一日生活环节都是教育的契机。”结合“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结合我们的教育实践,让我感到生活教育是真实、自然的教育,让幼儿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探索、学习来促进幼儿发展。我们的孩子们就是这样在生活中探索适合的材料来制作感恩树的。
  于是,晨间的谈话主题再次产生了:“怎样的盒子适合感恩树?”
  小朋友的回答很多,冰冰:“我不同意用鞋盒,臭臭的不适合做感恩树。”彤彤:“要大一点的盒子,牢的盒子搭的感恩树才不会瘫掉。”阿宝:“妈妈说外婆喝酸奶好,就给外婆买了很多莫斯利安,家里有很多的盒子。”“我也喜欢喝酸奶。”“我也喜欢,我要和爷爷奶奶一起多喝一点。”
  幼儿的教育要做到与幼儿的生活、经历、体验相结合,而幼儿的生活又是与幼儿的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要注重让幼儿亲身体验生动的、感性的生活,从而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而恰恰是这些孩子身边的、自然的教育才是科学、合理,更具生命力的。
  “好的,小朋友们,有莫斯利安酸奶盒子的就带来,我们看看搭起来的感恩树好看吗?”我顺着孩子们的话说。于是,第三天早晨,一大堆的酸奶盒子堆满了教室的角落。
  环保感恩树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材料用孩子们身边现成的废旧材料是最适合的,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要经过思考的。
  “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要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把活动过程还给孩子。我和孩子们小小的一番谈论,在小朋友们一个个小点子爆出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们把适合的材料推选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事后,家长不时反馈,孩子们很孝顺,让祖辈注意养生多喝酸奶,爷爷奶奶非常开心,这也算是收集废旧材料衍生的一个小惊喜吧。

三、“家长助教”感悟游戏精神


  这一次,雨雨的爸爸来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感恩树的饼干挂件”。老师:“我们的感恩树已经搭好了,上面除了挂上感恩卡,还有别的创意吗?”妍妍:“我们来做挂件。”“对,我们自己来做!”雨雨爸爸:“小朋友们很能干,那我们就来做饼干挂件好吗?”小朋友们一阵欢呼,专注地学做起来。
  陶行知先生著名的“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就是主张用社会中多方面的力量,增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幼儿园、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双方对幼儿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午,我把孩子们做饼干的照片和活动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里,家长们都表示赞叹:“我们的孩子太棒了!”“哇,饼干可以这样做了挂起来,赞一个!”“雨雨爸爸是巧手男神啊!”“我们也不能闲着,做点什么吧!”家长们热情高涨。小丸子妈妈号召大家和孩子一起缝制小玩偶挂件,一呼百应,大家都十分踊跃地讨论起来如何做。
  幼儿园、家庭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两大教育资源,“课程游戏化”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才能为幼儿成长提供游戏化的成长环境,让“课程游戏化”真正开展起来。特别是让即将进入小学,面对教育压力的大班家长理解,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幼儿园课程应该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从而家园联手,在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感悟、体现游戏精神。

四、“媒体时代”拉近时空距离


  幼儿园入园、离园时间比较特殊,许多幼儿父母一学期与教师见面的机会极少,这就使得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时间少、空间少、交流少,对幼儿在园的具体情况很不了解。因此,如何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让每个家长都直观了解孩子的表现呢?
  家长助教是老师和个别家长的互动,只是起到搭建共同教育桥梁的作用,只有和全体家长全面互动才能促进全体幼儿的健康發展。对于越来越年轻化的家长,媒体时代让信息不再遥远,于是多媒体是老师们和年轻家长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多媒体也很广泛运用在幼儿园和家庭,在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搭建了一个直观、方便、有效的信息平台,于是我利用QQ群上、微信群中上传孩子们做饼干的照片和活动视频,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角,时时刻刻抓住小朋友的闪光点,让每个幼儿都有闪亮登场的机会,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断运用了家校通传递有关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实时动态,以及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实现了双方教育理念的互动提升。
  下午起床,我提议:“小朋友们,你们都动手参与了饼干挂件的制作,爸爸妈妈还准备回家和你们一起制作玩偶挂件,这样我们感恩树的两层都已经有东西了,还有一层,让老师为你们每人和感恩树拍张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挂在树上好吗?”小朋友一听,都笑眯眯地答应:“好呀好呀。”我立刻用拍立得把孩子们的笑容记录下来,这次的照片,一点也不要我要求看镜头,小朋友笑得非常灿烂自然。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要求做小摄影师,把老师、小伙伴和树的合影拍了下来。同时,班级的空间相册也及时向家长展示了这一难忘瞬间。
  与众不同的“感恩树”诞生了,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挂件,一层是孩子和“感恩树”合影的照片,树中有照,照中有树,吸引孩子们常驻着介绍自己;一层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饼干挂件,诱人的香味犹如孩子参与的热情,浓浓地不会散去;还有一层是家长们亲自制作的玩偶挂件,一针一线凝聚了家长对孩子深深的祝福,体现了家长对这次活动的高度参与性。
  “感恩树”感谢有你,在这次活动中,我从一个问题的抛出,引导幼儿讨论,引领家长参与,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活动的生成,及时跟进。一个简单的制作活动,因为有了幼儿、师幼、家长共同的参与而与众不同,焕发出新意,让“课程游戏化”精神不光落实在幼儿活动上,教育留下的正能量、感动之情还能久久留在孩子、家长、教师的心里。
  【参考文献】
  [1]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J]. 2016(3).
  [2]周德藩.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朱家雄,张亚军.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詹姆斯·约翰森,詹姆斯·克里斯蒂,费朗西斯·华德 . 游戏、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M]. 马柯,译. 南京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地,要依靠学校课程来实现。为此,基于地域特色与校本优势,我校全面启动以培养“五彩陶娃”为宗旨的学科跨界整合课程的开发研究。“五彩陶娃”是对“立德树人”宗旨的校本化理解,学校“土壤”是对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化反思,课程整合则是核心素养着陆的校本化路径。  【关键词】五彩陶娃;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课程整合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预示着中国基础教育改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人迷茫和惊讶,本文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改进前后的一些变化为例,探讨教师教的行为如何引发、指导、促进学生能动有效展开学习活动的问题。提出自主学习设计从过度走向适度;提问设计从隐晦曲折走向简明直接;练习设计从跨越式走向阶梯式;归纳方法设计从事无巨细走向画龙点睛。  【关键词】改进;设计;行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也
期刊
【摘要】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然而教师的示范读却少之又少。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学生多读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不能忽视了教师范读文本的作用。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文本,与文本实现真正的對话。范读能使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重视硬件环境的布置,同样也强调精神文化的追求。  【关键词】硬件环境;精神文化;班歌创作  每周四的班队课,在唱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后,你会听到五(3)班的教室里传出欢快嘹亮的歌声,那是《铃儿响叮当》的旋律,歌词却已换了模样。这,正是五(3)班的班歌——《我们爱五(3)班》:  我们爱五(3)班,就像百花爱土壤;  我们爱五(3)班,就像鱼儿爱海洋:  我们爱五
期刊
【摘要】我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熏陶文明礼仪心灵。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催生文明礼仪行为,树立典型的师生榜样,引领文明礼仪方向。严格常态的检查评比,激励学生自我完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校园环境;榜样;活动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期刊
【摘要】现在的孩子面对挫折容易无法自拔,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作为老师或者家长的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培养“耐挫性”?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的正确认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次要接纳孩子的挫败感,认同孩子的情绪;第三,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走出挫折,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  【关键词】挫折;认识自我;接纳挫败感;培养自信;耐挫性  “挫折”一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似乎很陌生又很常见,为什么这样说呢?现
期刊
【摘要】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孩子对自己周围具体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活化情境;挑战性;灵活性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
期刊
【摘要】深入对文本范例的理解和思考,立足习作主旨,创造体验活动,触发学生真切感受,引领学生在畅快表达中碰撞出言语的火花,进行言语实践,进而探索契合文本范例特质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习作主旨;体验;例文;语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7》——《一次体验活动》,要求教师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并与大家交流。本次习作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笔者基于文本主旨的
期刊
【摘要】好文章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因情而定,因况而变,但大都离不开对语言、结构、立意和选材等方面的要求。语言和结构需要作者的组织,立意和选材需要生活的支撑。本文正是通过作者和生活的视角,对笔者心目中好文章的创作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好文章;作者;生活  一篇好文章需要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予以审视和价值,也需要切合生活的现实性和多面性,好文章是在实际生活和作家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契合的。所以,文章写
期刊
【摘要】在今天,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有知识的人,而是要培养有思维的人。教育的任务也不再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而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们也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品德课堂中,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想象;追问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它曾推动近代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