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听解能力的培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培养交际能力为中心的日本语教育中,听解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试从分析目前听解能力训练的误区入手,从增加语言输入,日语思维习惯,掌握文体差别等三方面探讨日语听解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听解能力语言输入思维习惯口语特征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1 听解能力训练的误区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听位于其中之首,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听力的目的在于理解,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能够听懂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所讲的话,了解对方的心理和想法,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实现交际的功能。而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听解能力的培养。通常来说,听解能力是指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耳朵接收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抽象、整理和加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然而听解能力的提高依然是广大外语学习者的瓶颈。以日语水平能力考试为例,学习者反映的普遍困惑就是对照录音文字来看,内容简单容易理解,但是听解的成绩并不理想。
  目前听解能力的训练大都是围绕“多听”展开的,多听就是经常利用语音教材反复地刺激听觉,熟悉日语的发音、声调、语调、节奏等。但是多听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在提高听解水平和题海战术之间划上等号,把全部时间精力放在加大听力训练的数量和难度上。这样的做法将会导致如下弊端:一是学习者为了完成海量的练习,核对答案后便草草了事,容易满足于解题的成就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语音材料;二是听音内容越多,时间越长,大脑越容易疲劳,“假听”现象也越容易出现。“假听”就是感觉自己全听懂了,但大脑中没有形成印象,对其语音意义不能作出积极的反应。这样的训练让学习者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很难提高听解效果。因此在“多听”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听解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2 同步发展说、读、写的能力,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听解能力的提高反映了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即发音、词汇、词组、习语、句型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听、说、读、写这几项基本语言技能是相辅相成的。
  (1)听与说的结合。听和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听完之后重新组织思路进行复述就是听者积极的、创造性的、具有构建意义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听解能力的提升。
  (2)听与读的结合。语音是日语听解过程中易被忽视的盲区,不少学习者一味追求词汇量,只注重单词的意义和表记,对日语的发音特点并没有用心模仿纠正。在听力实践中,常常发现听到的和语音记忆相差甚远,由此出现了看得懂但听不懂的尴尬局面。因此,学习词汇时还不能忽略对词汇的朗读,朗读词汇可以形成地道的语音发音,纠正错误的发音。日语听解中的语音难点分主要有三个:一是较难辨析的近似语音,如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清音与鼻浊音等,学习者从入门时要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辨别近似音的异同进行发音和读音练习。二是富于高低变化的声调。例如:“端、橋、箸、嘴”的假名拼写完全相同,只有凭借声调才能区分不同的汉字表记。辨别声调的能力同样影响听解能力,因此学习者在朗读时要留心掌握标准声调的发音。三是较快的语速。听力中的语速比起课堂教学时的讲解更接近日本人口头交际的正常语速,为了不让过快的语速成为听解中的绊脚石,学习者可以利用变速软件加快或放慢语速,反复跟读模仿直至越来越接近真实交际环境下的语速。
  (3)听与写的结合。“听者的记忆范围和短期记忆范围对第二外语的听解有明显的影响。”(福田倫子,2005)听写训练属于精听,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听写停留在入门阶段时检验教学成果,如听写假名、单词、短语、句型等。而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知识积累程度时,则可以根据听解语篇的难易,采取关键词汇、文法的记录或全篇记录等方式,以此培养对语音的信息捕捉能力和瞬时记忆能力,克服在听解实践中常见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短时遗忘等问题。总之,听解能力的习得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将“听”与说、读、写有机结合,对提高听力切实可行。
  
  3 培养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增强对语境的敏感性
  
  在通过大量的语言能力训练后,不少日语学习者虽然能够熟记很多单词和句型,却必须将每个单词翻译成汉语后才能理解。这种听解习惯使得听话人无法同步跟随说话人的思维,抓不住整体连贯的表述,只能凭借听到的只言片语进行臆测,得出一个断章取义的结果。究其此弊端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母语——汉语语言思维的介入下,很难在日语语言和事物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汉语的表述十分明快直接,听话人可以立即把握说话人的意图。而日语最关键的谓语表述往往在句子最后,婉转、暧昧的表达方式导致了有些否定形式的句型却不表达否定的意义,肯定形式的句型也未必是肯定的意义。此外,日语所说即所思的表达习惯也决定了说话人的表述常常会因思路突然转向而夹入其他内容,使得学习者在听解过程中顾此失彼,云里雾里。汉语和日语语言思维上的差异所在。因此,学习者为了提高听解能力,有必要进一步对汉语和日语在语言思维上的差异加深理解,尽可能用接近日本人的语言思维状态去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所听材料。只用这种更直接,接近下意识的反应,才能达到听解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即时有效的沟通。日语思维方式的习得同时也会加深学习者对听解材料中出现的语境的理解。语境对词义,篇章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握听力材料中的语境,可以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去把握话题意图,减少听话人对语声的依赖。 要增强对语境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关键有两点:一是了解词汇和语句在语境中的常用法,常用搭配和衍生出来的意义。二是了解隐含在听力材料里的背景知识,即日本的政治、 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常识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听解不仅仅是听取音声,而且要理解语言表达背后说话人的真实意思,因此“目标语言的背景文化,社会惯习等社会文化的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高見澤孟,2006)
  
  4 日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学习
  
  日语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不同的形式,根据生活场景的不同,必须交替地使用书面语和口语。在日语听解材料中,有大量的关于日常生活题材的一般性谈话,其中运用到以口语为主的表达方式。虽然从语言的认知过程来看,人类都是先会说话再会认字的,但由于现有教材编写的局限,使得学习者偏重于书面语的学习,对口语表达方式缺乏一定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因此,在接触到以大量口语组成的日常会话时,不少学习者感觉反应迟钝,理解吃力。为了攻克听解训练中的口语关,学习者需要了解并掌握日语口语中区别于书面语的若干特点:
  (1)“口语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就是语流中的语音变化现象”(皮细庚,1997)。常出现的如“加音、减音、约音、变音等读音上的变化。”(卞兰云,2002)都给听解中的辨音带来困难。
  (2)句子长度较短,句型构造较简单,往往简化。例如:在表示“我要这样或那样”时,经常用“动词+なきゃ(ならない)”的形式。这是“动词+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的简化形式。类似的还有てください=て、 ちゃう=てします、って=という等,学习者要注意在语流中对它们的识别。
  (3)口语句子中有不少省略助词的现象或无助词现象(王鹏飞,2004)例如:像“時間(が)ある?”“僕、君に本(を)あげるよ。”“銀座(に)行ってくる。”就分别省略了主格助词,宾格助词,格助词。
  (4)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较易听懂汉语性词汇,但在口语中和语性词汇使用频率较高,因而“和语性词汇的积累比汉语性词汇更能提高听解能力”(山本冨美子,1993)。
  (5)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口语中大量使用拟声词,拟态词,语气助词,感叹词等。学习者要学会通过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总之,掌握日语文体的差别,熟悉口语表达方式对提高听解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5 结语
  
  听解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语言交流和交际性的目的。听解能力的习得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上文从增加语言输入,培养日语思维能力和掌握口语语言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应该如何提高听解能力。进一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听音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关注并监控听解过程是今后探讨的论题。
其他文献
摘要广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而广告英语更是起到了为我们传递英美国家商品经济信息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英语广告,并结合广告英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特点来以实例浅析广告英语中一些翻译技巧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言特点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广告以其不断上升的数量和重复的频率及其特殊的语言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好
第一部分256层CT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56层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
摘要传统的课堂模式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了许多年,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课程要求的改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言能力课堂模式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2007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
摘要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被+NP+VP”与“被+VP”进行了语料统计分析。发现在现当代小说中,“被+NP+VP”比“被+VP”在数量上更具优势;“被”字结构的句法功能呈现一个等级序列;“被+NP+VP”的句法功能比“被+VP”更多一些;“被+NP+VP”在格式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以及具有数量优势的各格式的特点。  关键词“被+NP+VP”“被+VP”句法功能格式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
摘要受日语语音系统较为简单的影响,在构词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同音词和音近词,这也就使得日语的“谐音文化”异常发达。对日语的“谐音文化”做一定的研究和归纳,对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谐音趋吉避讳文学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1 日语谐音与谐音文化    日语的语音系统中,元音5个、辅音16个、半元音2个、促音、长音、拨音各1个,音节总数为103—120个
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伴随着民族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不断演变。人们用委婉语来表达避忌某些不能直接表明的人和事,其采用的含蓄、隐晦方式往往能产生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委婉语的诞生发展深深打上了文化进步繁荣的标记。因此,除了语言本身以外,研究委婉语也是对该民族思想文化的一种研究。以下将探讨的正是汉语委婉语中“名讳”与中国封建礼教文化思想的关系。  关键词委婉语名讳封建礼教文化 
摘要英语习语具有表层的非组合特点,但其意义并不是不可分析的,概念隐喻是大多数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这给习语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习语意义理据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任何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对习语的理解又与对一般语言的理解不同,这是因为习语是非组合的(non-compositional),即人们无法根据组成习语的各部分词语的意义相加来理解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杰出的美国当代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以及其主要作品《无尽的玩笑》,分析了《无尽的玩笑》与《哈姆雷特》的联系。并从圣经典故,行文特点,多条主线,内在含义等方面介绍并剖析了看似极其繁杂的《无尽的玩笑》。  关键词华莱士无尽的玩笑哈姆雷特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1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及其作品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
目的:初步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SAHS)与非OSAHS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45例OSAHS患者及年龄、性别、无基础疾病的正常对照组分别进睡眠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