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改至今已有七八个年头了,它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教学活动观和评价观。尤其是应把教学过程认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师生对话,交流,合作过程的这种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既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更好备好自己。
一、 心目中有教材
我认为“心中有教材”可以两部分走:教师心中要有《大纲》;心中要有教科书、教参、教辅等。
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大綱》,教学大纲是各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全面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体系,按大纲要求提出教学目标,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脱离了教学大纲,就容易陷入主观随意的泥坑。以教师的主观意志和自己的感觉来设计教学,其结果定会导致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难点却没有解决,可以想象的是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其次,心中要有教科书、教参、教辅等,它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熟炼掌握教科书及相关教材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书和教参,领会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准确把重点、难点、知识点、教育点及能力点,并适当地参考教辅资料,做到因材施教,当然要做到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内容进行适当地的调整,扩充,加工,删减。我所用,又作到不唯教材。
二、 眼中要有学生
在当前,大部分教师只注重教材,教材背得滚瓜烂熟,上课轻车驾熟,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这是为什么 可以这么说,教师备得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备好学生这一关,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缺乏对学生的研究,我们个别教师不顾学生的需求,不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满堂灌”和“满堂问”局面,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一定是死气沉沉,导致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可想而知,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
要做到眼中有学生,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把课堂由教师为主体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并把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转移全体学生上来,做到“因材施教”,分类要求,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法,要认真研究学法,努力实现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可充当导演而不是应做演员,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 手中要有题目(问题)
手中要有题目(问题)并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科书、教辅资料中的有关试题(问题)进行筛选,然后在课堂上才能作为练习题。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对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精心设计,讲完文本内容后如还有一定的时间便临时胡乱地安排学生做练习来弥补这个空白。这样的授课既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给学生打了一场疲劳战。
当然,我们教师在筛选问题和习题的过程中,筛选出来的题目(问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其次,教师在筛选的过程中不能搞重复训练,但又要较好地反馈教学信息。
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了“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题目(问题)”在授课中方能有的放矢,轻松应对课堂中活动,尤其是突发“事件”,课前没有预测到的。这样教师可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 心目中有教材
我认为“心中有教材”可以两部分走:教师心中要有《大纲》;心中要有教科书、教参、教辅等。
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大綱》,教学大纲是各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全面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体系,按大纲要求提出教学目标,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脱离了教学大纲,就容易陷入主观随意的泥坑。以教师的主观意志和自己的感觉来设计教学,其结果定会导致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难点却没有解决,可以想象的是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其次,心中要有教科书、教参、教辅等,它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熟炼掌握教科书及相关教材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书和教参,领会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准确把重点、难点、知识点、教育点及能力点,并适当地参考教辅资料,做到因材施教,当然要做到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内容进行适当地的调整,扩充,加工,删减。我所用,又作到不唯教材。
二、 眼中要有学生
在当前,大部分教师只注重教材,教材背得滚瓜烂熟,上课轻车驾熟,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这是为什么 可以这么说,教师备得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备好学生这一关,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缺乏对学生的研究,我们个别教师不顾学生的需求,不调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满堂灌”和“满堂问”局面,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一定是死气沉沉,导致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可想而知,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
要做到眼中有学生,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把课堂由教师为主体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并把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转移全体学生上来,做到“因材施教”,分类要求,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法,要认真研究学法,努力实现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可充当导演而不是应做演员,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 手中要有题目(问题)
手中要有题目(问题)并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科书、教辅资料中的有关试题(问题)进行筛选,然后在课堂上才能作为练习题。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对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精心设计,讲完文本内容后如还有一定的时间便临时胡乱地安排学生做练习来弥补这个空白。这样的授课既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给学生打了一场疲劳战。
当然,我们教师在筛选问题和习题的过程中,筛选出来的题目(问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其次,教师在筛选的过程中不能搞重复训练,但又要较好地反馈教学信息。
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了“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题目(问题)”在授课中方能有的放矢,轻松应对课堂中活动,尤其是突发“事件”,课前没有预测到的。这样教师可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