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人文关怀是其基本内容,往往越是优秀的作者或者优秀的作品,就会愈加注重人文情怀的蕴含。白居易的《卖炭翁》是这样,范成大的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更是如此。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为民立言,从农民的现实角度渲染着农村的生活的变迁与四时的风景,其中有劳作、有风土,是诗人对质朴民风融合与真实的田园之后的重塑,其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思想以及人文情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 范成大 分析
一、作品中人文关怀的表现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首先的内容就是农家乐,其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显露着其与民同欢的欢乐。如春日之五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社醉酒归来作者所见的童孙欢乐:社下烧钱鼓似雷……再看寒食节农人游山之欣喜:寒食花枝插满头……以及野外寻春自然与人的美好意趣:步履寻春有好怀……而水田一色的美丽情景则独属于农夫:中秋全景属潜夫……邻里乡间的友谊则出现在:村巷冬年见俗情……作者从春日的清明,到夏日的午夜,再到秋时的赏月与冬日的互探,都呈现出一片和谐美好的氛围。
作品中除了农家乐之外,就是农家的忙。农人在农忙之际,他们会饮水浇田、煮茶抽茧以及织布纳税,如之十八对于养蚕的描写:三旬蚕忌闭门中……之二十八:百沸……绵茧无多丝茧多。对于浇水灌溉则这样写道:下田戽水出江流……集合人之力气,放水保苗,饮水灌溉。以及丰收的喜悦:新筑场泥镜面平……语调是跳跃的,丰收的喜悦犹如音符在流淌。范成大的田园诗歌,再现了“农家忙”的现状,其语言叙述之真实、描写之精细,不具备“悯农”的实际体会的心态,是断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描述。
农家苦是最能体现出作者人文关怀的方面之一。农人的苦并不在仅仅于劳作之苦,其更多的是备受剥削之苦。在当时,南宋小朝廷对外俯首称臣,勉强维持“偏安局面”,对内则应付冗官冗费,肆意盘剥,因此其涉及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前所未见、前所未有,這也就导致农人之苦不可尽数。作者在其之二十九这样写道:小妇……大耆催税急于飞。连夜上绢,展示出收税之人其焦急的情态,之四十五:不惜……尚嬴糠核饱儿郎。而如果一旦天灾不断,厄运袭来,农人就只能祈求上天别把仅有的粮食掠夺干净。而一旦出现人祸则:黄纸……乞汝青钱买酒回。可见当时官吏盘剥与腐败,已经到了如此之地步。作者作品中的农家乐、农家忙以及农家苦,都深深体现了作者的慈悲心肠以及仁爱之心,是作者人文关怀的直观体现。
二、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原因
(一)儒道思想的影响
学者苗菁在其作品《范成大思想初探》中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忠君、爱民、恢复是范成大三大政治思想的主要概括,其揭示了他重功利、鄙空谈的政治家的爱国精神和个人特色。其作品中的归隐思想与恋乡情怀掺杂在一起。说明了其爱国、爱家乃至爱民的思想主体。”为了国家,他愿意出使金国,递送私人书奏;为了人民,他肯在职权范围内施行善政,令人民得到喘息;到了老年时期,他虽因病退隐,还是想着人民的生活,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并将传统写劳作与隐逸田园诗歌推动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同时,范成大又是一个受到儒家中庸敦厚思想诱导的学士官宦,其所熟知的忠君爱国以及三纲五常时常提醒和规范着其行为,使其牢记着自己是宋朝官僚的一分子,因此其在思想上注定会导致对现实的批判不会太直白与尖锐,更不会主动进行煽动与反抗。
(二)文士自身对抗心理
作者范成大,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吏部员外郎,后出任知处州,乾道六年,其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随之写下了《使金七十二绝句》。返宋后,历任几地长官,之后五次请辞,最终辞官回乡,得偿所愿,其在归乡后于晚年时期进行了不朽创作,即《四时田园杂兴》。对比其同代诗人,其不仅官位显赫,多年的从政经历更使其具备了委婉平和的风格。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论述过宋朝的诗人:“宋代的诗人,经过科举保举……在阶级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怜悯穷民、反对苛政,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善人民疾苦,但是一旦需要他们真正地去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奇怪心理,认为大势不好,最好还是‘绥靖’,站在朝廷一面。”这就是真实的宋代文人学士或者说是从政的文人心理真实写照,而范成大作为他们的代表,其作品和思想中也带有这样的特征。这也就是《四时田园杂兴》中反映农民疾苦不够彻底深刻,不具反抗意识的根本原因。
结语
总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通过对农家乐、农家忙以及农家苦三大方面的描写,体现出了其对农人生存环境与状态的了解与关注,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其体现的人文关怀略显苍白与温情,不具备更高思想性。但是,这微小瑕疵并不阻碍其成为一代优秀田园诗派大师。
参考文献:
[1]管舒.从范成大早期田园诗到《四时田园杂兴》——兼论范成大诗中农事题材对田园诗的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赵荷香.带着泥土和血汗气息的诗歌——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J].名作欣赏,2015(06).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
关键词:人文关怀 范成大 分析
一、作品中人文关怀的表现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首先的内容就是农家乐,其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显露着其与民同欢的欢乐。如春日之五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社醉酒归来作者所见的童孙欢乐:社下烧钱鼓似雷……再看寒食节农人游山之欣喜:寒食花枝插满头……以及野外寻春自然与人的美好意趣:步履寻春有好怀……而水田一色的美丽情景则独属于农夫:中秋全景属潜夫……邻里乡间的友谊则出现在:村巷冬年见俗情……作者从春日的清明,到夏日的午夜,再到秋时的赏月与冬日的互探,都呈现出一片和谐美好的氛围。
作品中除了农家乐之外,就是农家的忙。农人在农忙之际,他们会饮水浇田、煮茶抽茧以及织布纳税,如之十八对于养蚕的描写:三旬蚕忌闭门中……之二十八:百沸……绵茧无多丝茧多。对于浇水灌溉则这样写道:下田戽水出江流……集合人之力气,放水保苗,饮水灌溉。以及丰收的喜悦:新筑场泥镜面平……语调是跳跃的,丰收的喜悦犹如音符在流淌。范成大的田园诗歌,再现了“农家忙”的现状,其语言叙述之真实、描写之精细,不具备“悯农”的实际体会的心态,是断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描述。
农家苦是最能体现出作者人文关怀的方面之一。农人的苦并不在仅仅于劳作之苦,其更多的是备受剥削之苦。在当时,南宋小朝廷对外俯首称臣,勉强维持“偏安局面”,对内则应付冗官冗费,肆意盘剥,因此其涉及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前所未见、前所未有,這也就导致农人之苦不可尽数。作者在其之二十九这样写道:小妇……大耆催税急于飞。连夜上绢,展示出收税之人其焦急的情态,之四十五:不惜……尚嬴糠核饱儿郎。而如果一旦天灾不断,厄运袭来,农人就只能祈求上天别把仅有的粮食掠夺干净。而一旦出现人祸则:黄纸……乞汝青钱买酒回。可见当时官吏盘剥与腐败,已经到了如此之地步。作者作品中的农家乐、农家忙以及农家苦,都深深体现了作者的慈悲心肠以及仁爱之心,是作者人文关怀的直观体现。
二、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原因
(一)儒道思想的影响
学者苗菁在其作品《范成大思想初探》中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忠君、爱民、恢复是范成大三大政治思想的主要概括,其揭示了他重功利、鄙空谈的政治家的爱国精神和个人特色。其作品中的归隐思想与恋乡情怀掺杂在一起。说明了其爱国、爱家乃至爱民的思想主体。”为了国家,他愿意出使金国,递送私人书奏;为了人民,他肯在职权范围内施行善政,令人民得到喘息;到了老年时期,他虽因病退隐,还是想着人民的生活,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并将传统写劳作与隐逸田园诗歌推动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同时,范成大又是一个受到儒家中庸敦厚思想诱导的学士官宦,其所熟知的忠君爱国以及三纲五常时常提醒和规范着其行为,使其牢记着自己是宋朝官僚的一分子,因此其在思想上注定会导致对现实的批判不会太直白与尖锐,更不会主动进行煽动与反抗。
(二)文士自身对抗心理
作者范成大,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吏部员外郎,后出任知处州,乾道六年,其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随之写下了《使金七十二绝句》。返宋后,历任几地长官,之后五次请辞,最终辞官回乡,得偿所愿,其在归乡后于晚年时期进行了不朽创作,即《四时田园杂兴》。对比其同代诗人,其不仅官位显赫,多年的从政经历更使其具备了委婉平和的风格。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论述过宋朝的诗人:“宋代的诗人,经过科举保举……在阶级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怜悯穷民、反对苛政,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善人民疾苦,但是一旦需要他们真正地去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奇怪心理,认为大势不好,最好还是‘绥靖’,站在朝廷一面。”这就是真实的宋代文人学士或者说是从政的文人心理真实写照,而范成大作为他们的代表,其作品和思想中也带有这样的特征。这也就是《四时田园杂兴》中反映农民疾苦不够彻底深刻,不具反抗意识的根本原因。
结语
总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通过对农家乐、农家忙以及农家苦三大方面的描写,体现出了其对农人生存环境与状态的了解与关注,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其体现的人文关怀略显苍白与温情,不具备更高思想性。但是,这微小瑕疵并不阻碍其成为一代优秀田园诗派大师。
参考文献:
[1]管舒.从范成大早期田园诗到《四时田园杂兴》——兼论范成大诗中农事题材对田园诗的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赵荷香.带着泥土和血汗气息的诗歌——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J].名作欣赏,2015(06).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