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熟长灯笼形辣椒镇研12号是以羊角椒自交系Y9045为母本,以灯笼甜椒自交系T302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嫩果粗长灯笼形,绿色、味微辣;果面光滑平直,果长13.4cm左右,果肩宽4.8cm左右,果形指数约2.8:肉厚约0.29cm;成熟果鲜红色,味微辣带甜。平均单果质量58.3g,667m2早熟产量3800kg。田间表现对病毒病、炭疽病抗性强,抗逆性较强。适于江苏和气候类似地区保护地及露地种植,也可用于秋季保护地延后栽培。
关键词:辣椒;新品种;镇研12号;早熟;抗病
1 育种目标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以7%的速度发展。根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辣椒年播种面积在130万hm2以上,仅次于大白菜,居第2位,是我国产值最大的蔬菜作物,在保证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省辣椒栽培面积约6.67万hm2,是本省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随着辣椒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其抗病、优质及丰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江苏省辣椒病毒病(TMV、CMV)的发生主要集中在6月,6月中旬发病逐步进人高峰期,此时也是早熟辣椒丰产的关键时期:口味以微辣型为市场需求主流;丰产主要体现在保护地栽培前期产量上。针对江苏省早熟辣椒市场对苏椒5号类型品种早熟、长灯笼形、抗病、抗逆以及品质等方面的需求,笔者将培育早熟、长灯笼形、抗病、抗逆、优质且适宜于保护地栽培等综合性状良好的辣椒品种作为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2.1.1 母本母本Y9045是以镇江地方品种羊角椒经多代自交单株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纯化品系,植株长势强,分枝能力强,株型紧凑,坐果率高且集中,味微辣,抗病毒病(TMV、CMV),配合力高,始花节位第7~8节。果实纵径18cm,横径2.5-3.0cm;肉厚0.2cm;单果质量30-40g,单株挂果45-60个。
2.1.2 父本父本T9302为灯笼形甜椒多代自交纯化品系。植株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耐贮运,坐果率高,配合力强,始花节位第10-12节。果实长11-12cm,肩横径8.0-10cm;肉厚0.40cm;单果质量80-100g,单株挂果8-12个。
2.2 选育经过
2001年春季利用Y9045、T9302等7个优良自交系配制组合11个;2001年秋季及2002年春季进行杂交优势测定,Y9045xT9302组合以优势明显,性状一致,表现稳定,综合性状优异入选,随定名为镇研12号。2003-2004年以苏椒5号为对照在镇江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镇研12号表现稳定一致。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早熟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江苏省早熟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椒200801。镇研12号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尤其是抗病性、丰产性等性状表现突出,商品性符合市场需求,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试种,各地反映其适应性广,生长良好,累计推广面积在5333 hm2以上。
3 试验结果
3.1 丰产性
2003-2004年在镇江市蔬菜研究所试验地、镇江市丹徒区杜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苏椒5号为对照。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每小区定植90株,采用大棚保护地栽培,前期产量测定截至7月10日。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镇研12号667m2。前期平均产量为2232.4kg,较对照增产57.8%,总产量为3542.3kg,较对照增产12.7%。2004年试验结果,镇研12号667m2前期平均产量为1996.8kg,较对照增产31.9%,667m2总产量为3261.4kg,较对照增产8.6%,镇研12号表现出极好的早熟性和丰产性(表1)。
根据各试点667 m2产量统计,镇研12号3年的产量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3年试验结果表明镇研12号长势较旺,抗性较强,丰产,果实商品性好。
3.2 抗病、抗逆性
依据江苏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要求,抗病性田间调查以病毒病、炭疽病为主,根据田间长势,调查结果(表3)表明,镇研12号对病毒病、炭疽病抗性较强,其抗病性优于或相当于对照。抗逆性包括对寒、热、旱、涝、虫的抗性进行调查,具体用分值评价:强(5)、中(4)、弱(3)。调查结果(表4)显示,镇研12号在耐寒、耐热、耐涝、耐旱等方面优于或相当于对照。
4 品种特征特性
镇研12号为早熟长灯笼形辣椒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强,田间表现对病毒病、炭疽病抗性强,抗逆性强。株高60cm,开展度55cm。始花节位10~11节。嫩果绿色,果面光滑有光泽,味微辣;果长13.4cm。果肩宽约4.8cm,果形指数2.8左右;肉厚0.29cm左右;成熟果鲜红色,味微辣带甜,风味佳。挂果集中,单株挂果约50个,平均单果质量58.3g,667m2产量约3800kg。耐贮运。
5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棚早熟栽培,于10月中下旬大棚或冷床育苗,翌年3月上中旬定植,5-7月份采收上市:秋延后栽培于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1月份采收,陆续可供应到春节。选用3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苗床土要用福美双消毒。播种前种子温汤浸种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10%磷酸三钠消毒后即可播种。2-4片叶分苗。定植前15d开始整地,施足底肥,667 m2定植4000~4500株。病虫防治以防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注意早期预防病毒病,苗期疫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孙洁波,丁犁平,赵华仑.等.早熟辣椒苏椒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1994(3):50-51.
[3]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早熟辣椒新品种苏椒11号的选育辣椒杂志,2006(3):12-13.
[4]朱明超,孙玉东,罗伯祥,等.辣椒新品种淮椒.中国蔬菜,2006(4):52.
[5]曾长立.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83-86.
关键词:辣椒;新品种;镇研12号;早熟;抗病
1 育种目标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以7%的速度发展。根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辣椒年播种面积在130万hm2以上,仅次于大白菜,居第2位,是我国产值最大的蔬菜作物,在保证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省辣椒栽培面积约6.67万hm2,是本省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随着辣椒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其抗病、优质及丰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江苏省辣椒病毒病(TMV、CMV)的发生主要集中在6月,6月中旬发病逐步进人高峰期,此时也是早熟辣椒丰产的关键时期:口味以微辣型为市场需求主流;丰产主要体现在保护地栽培前期产量上。针对江苏省早熟辣椒市场对苏椒5号类型品种早熟、长灯笼形、抗病、抗逆以及品质等方面的需求,笔者将培育早熟、长灯笼形、抗病、抗逆、优质且适宜于保护地栽培等综合性状良好的辣椒品种作为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2.1.1 母本母本Y9045是以镇江地方品种羊角椒经多代自交单株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纯化品系,植株长势强,分枝能力强,株型紧凑,坐果率高且集中,味微辣,抗病毒病(TMV、CMV),配合力高,始花节位第7~8节。果实纵径18cm,横径2.5-3.0cm;肉厚0.2cm;单果质量30-40g,单株挂果45-60个。
2.1.2 父本父本T9302为灯笼形甜椒多代自交纯化品系。植株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耐贮运,坐果率高,配合力强,始花节位第10-12节。果实长11-12cm,肩横径8.0-10cm;肉厚0.40cm;单果质量80-100g,单株挂果8-12个。
2.2 选育经过
2001年春季利用Y9045、T9302等7个优良自交系配制组合11个;2001年秋季及2002年春季进行杂交优势测定,Y9045xT9302组合以优势明显,性状一致,表现稳定,综合性状优异入选,随定名为镇研12号。2003-2004年以苏椒5号为对照在镇江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镇研12号表现稳定一致。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早熟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江苏省早熟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椒200801。镇研12号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尤其是抗病性、丰产性等性状表现突出,商品性符合市场需求,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试种,各地反映其适应性广,生长良好,累计推广面积在5333 hm2以上。
3 试验结果
3.1 丰产性
2003-2004年在镇江市蔬菜研究所试验地、镇江市丹徒区杜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苏椒5号为对照。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每小区定植90株,采用大棚保护地栽培,前期产量测定截至7月10日。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镇研12号667m2。前期平均产量为2232.4kg,较对照增产57.8%,总产量为3542.3kg,较对照增产12.7%。2004年试验结果,镇研12号667m2前期平均产量为1996.8kg,较对照增产31.9%,667m2总产量为3261.4kg,较对照增产8.6%,镇研12号表现出极好的早熟性和丰产性(表1)。

根据各试点667 m2产量统计,镇研12号3年的产量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3年试验结果表明镇研12号长势较旺,抗性较强,丰产,果实商品性好。
3.2 抗病、抗逆性
依据江苏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要求,抗病性田间调查以病毒病、炭疽病为主,根据田间长势,调查结果(表3)表明,镇研12号对病毒病、炭疽病抗性较强,其抗病性优于或相当于对照。抗逆性包括对寒、热、旱、涝、虫的抗性进行调查,具体用分值评价:强(5)、中(4)、弱(3)。调查结果(表4)显示,镇研12号在耐寒、耐热、耐涝、耐旱等方面优于或相当于对照。
4 品种特征特性
镇研12号为早熟长灯笼形辣椒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强,田间表现对病毒病、炭疽病抗性强,抗逆性强。株高60cm,开展度55cm。始花节位10~11节。嫩果绿色,果面光滑有光泽,味微辣;果长13.4cm。果肩宽约4.8cm,果形指数2.8左右;肉厚0.29cm左右;成熟果鲜红色,味微辣带甜,风味佳。挂果集中,单株挂果约50个,平均单果质量58.3g,667m2产量约3800kg。耐贮运。
5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棚早熟栽培,于10月中下旬大棚或冷床育苗,翌年3月上中旬定植,5-7月份采收上市:秋延后栽培于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1月份采收,陆续可供应到春节。选用3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苗床土要用福美双消毒。播种前种子温汤浸种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10%磷酸三钠消毒后即可播种。2-4片叶分苗。定植前15d开始整地,施足底肥,667 m2定植4000~4500株。病虫防治以防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注意早期预防病毒病,苗期疫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孙洁波,丁犁平,赵华仑.等.早熟辣椒苏椒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1994(3):50-51.
[3]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早熟辣椒新品种苏椒11号的选育辣椒杂志,2006(3):12-13.
[4]朱明超,孙玉东,罗伯祥,等.辣椒新品种淮椒.中国蔬菜,2006(4):52.
[5]曾长立.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