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移风易俗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o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甫一公布,立刻舆论一片哗然,网民反应更为激烈,外媒也投入关注的目光,只因“除夕”这天被“法定”踢出春节长假。
  有媒体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某旅游学特约研究员认为,这一是回归到2007年以前的做法,称“老百姓所说的过年也是从初一到正月十五,因此把春节假期放到从初一开始更符合公众过年的感受”;二是“隐性”福利论,即即使把假日的起點定在初一,实际执行上大部分单位在除夕也放了假,除夕这天变成事实上的“隐性”福利。无论是“惯例论”抑或“福利论”均引来潮水一样的嘲讽和质疑,有网人质问“为何开历史的倒车?”,有的把矛头直指相关部门的“利益权衡”。对这种乡愿式说辞,笔者初以为网民过于惊诧,然错愕之余,倒觉兹事体大,不可不辨。
  考诸这些年来的放假安排,才约略知道,原来6年前的“除夕放假”的确是通过民俗专家和有志之士的鼓与呼,甚至向“两会”建言和清华大学课题组的专家论证,才好不容易折腾出来的。既然6年前国家大动干戈论证出有着数千年历史传统,如今“地球人”都知道的华夏民族的除夕,配享国家法定假日身份,想必其时应已取得国家认同和上下共识,何故今日又悄然将其踢出?笔者不解,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尚洁先生亦觉意外,当年参加课题组的负责人蔡继明先生也表示“不太赞成把春节放假开始时间从除夕又改回初一”。
  2010年,作家冯骥才曾撰文说,“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着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也要求我们的近邻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可除夕这样一个长期积淀,牵动亿万中华儿女的民俗节日,6年之内,忽而艰难地被列入国定假日,忽而又被轻率地排除在外,岂非说明中国对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也是多变而轻率的?
  “除夕不放假”断然不能像“假日办”发往全国一纸公文通知那么简单,它表达了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家重大民俗文化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它连结着国家的公信力和国家形象。中国人过年的“感觉”真如那位旅游专家所说“从初一开始更符合”吗?好一个“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的新翻版,犹忆笔者青少年时代在乡镇度过的春节,至今令我激动的依然是除夕。这一天,但凡我平素最想吃的、穿的、玩的,父母都毫无顾忌地向我开放;这一天,我梦见枕下崭新的压岁钱一觉醒来变成金灿灿的元宝;这一天,高挂的灯笼、红红的对联和门神,让我深深地领略祝福的意义;这一天,墓园扫墓,祠堂祭祖,让我体验对生命和远祖的敬畏;这一天,全家团聚,围炉守岁,听爆竹声声响起,让我明白幸福家庭的含义。中国人于此应都有同感。中国各地除夕之前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俗专家可以回答吧,无需我在此饶舌。
  中国的民俗文化遭遇过一次次特殊政治意识形态的“洗礼”,又历经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至上主义的侵蚀,年节文化是如今仅存于华夏民族共有的民俗了,其中的春节则是最具仪式性、符号化、宗教感、集大成的活动,而除夕堪为春节文化的项下骊珠与“诗心节眼”,看一看年前那奔走于神州大地千千万万急切归乡的吾国吾民,你便知除夕在其心中的分量。
  国家法定假日应该尊重多数人的情感、习俗、文化和生活方式。除夕约定俗成,放假本无需论证。既然已经费力确定为国家假日,且为大多数人接受,就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宜顺应而非动辄修改。取消除夕假期,实质是移风易俗之举,主事者显然对民心民情民俗一无所感,才有此简单粗暴之举,从中亦可见施政之草率多变。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今年来,达川预师在认真抓好教育训练、部队管理、基层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始终把稳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组织和发动预备役官兵“参建”“参治”,维护社会治安,确保部队驻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分析了存在军品生产情况下。军品再生产与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分析,进而分析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两个条件:军
演出运作方案的科学性构建直接决定了演出的水平,有必要进行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注重节目的创新与赞助的获取、注重人员的职能安排、注重宣传工作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了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都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特殊在边有腰与底之分,角有顶角与底角之分;直角三角形特殊在边有直角边与斜边之分,角有直角与锐角之分.因为这种特殊性,在求解
初中化学属于初中难度偏大的课程,较为枯燥,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中,需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科目的兴趣,而新课改完善了科目教学模式,对于化学科目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可以
The Seminar on Introducing Chinese Performing Arts to the US sponsored by the Bureau for External Cultural Relations of Ministry of Culture was held in Beijing.
自古以来中国人爱山敬山,从远古时期到历代的文人骚客,都对其表达着赞美与热爱,为什么我们对大山如此的着迷,本文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文化心理等方面探寻中国人的“乐山”
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已进行三届,每届都有军报刊登的军事训练作品入选获奖,这说明军事训练报道运用现场短新闻这个“轻武器”有较大的优势。现在,不少作者已比较注重运用现场短新
《文化的血脉》这本书中有几十篇古今学人、思想家、文学家所写的有可思性、可赏性的文章,其中包含有谈论儒学精华、士人品格、文化精神及涉及古代居住环境、民俗风尚、节气
A你是一个地道的军人。从1965年入伍当战士开始,电影放映员、宣传文化干事、秘书、处长、政治部主任,不停顿地朝前奔,如今已是北后某分部政委,大校军衔。你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