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除了理财“地雷”后,接下来该干什么?接下来,应该根据老人的风险偏好和家庭财务状况,制定一个理财目标,稳中求胜。比如,家里经济情况比较好、老人又不保守的,可以适当多投资点风险类资产;如果老人比较保守或者经济状况不佳,则应该稳健为上,不去碰股票等高风险产品。总之,帮老人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多赚钱,只是为了让他们有经济能力,更好地享受退休的闲暇和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理财目标:保值为主,增值为辅
许多人退休后,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是考虑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为自己养老所用。
因为退休之后,失去了增加收入的来源,老年人的风险抵抗能力也变差了,因此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为谨慎。现实生活中,老人投资被骗,或者买了高风险产品亏本的情况屡屡发生,一些老年人存单变保单的事也经常能从报道中看到。
许多老年人很信赖银行,总觉得通过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是不担风险的,又能获取较高收益。必须看清的是,高收益往往对应着高风险,老年人理财时,应该摆正心态,理财目标应是保值为主。
因此,“80后”帮父母理财时,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确立以“保值为主,增值为辅”的理财目标,不盲目追求收益,从而避免陷入理财误区。
理财技巧一:选择合同明确收益的理财方式
理财经理吹嘘时,经常说某一款产品过去收益多么多么好,对背后的风险或者其他因素却往往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实,老人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股票、股票型基金、高风险理财产品及保险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收益浮动、风险较高。保险产品虽然风险看似不高,但是往往时间期限很长,遇到急用钱时取出来,还可能损失本金,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
在理财方式上,“80后”可以尽量帮父母选择一些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风险产品。因为这类产品都比较简单,老年人都能看明白,比如定期存款、国债、收益明确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另外,也可以买一些货币基金或者债券基金,因为它们也很安全。目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6%之间,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抵也是这样的水平。
对于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的老人,则可以帮他们买点债券基金,预期年收益在5%-10%之间。它们的收益略高一些,不过遇到不好的年份,也可能亏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更好,也可以尝试买点混合型基金。
此外,专家建议老年人在选择理财方式的时候,应问明该产品是银行发行,还是银行代销。一般来说,银行发行的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更适合老年理财群体。再者,应问明产品的收益是否确定,尽量选择收益确定的理财产品。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8%-12%收益率让人眼馋的信托,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理财产品。虽然目前出问题的信托都由信托公司“兜底”赔偿了,但是保不准哪天信托公司就不赔了。原来从没出现过的债券违约,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信托不会一直安全下去,出事只是时间和运气问题。因此,老人如果只是用部分资金去买信托,问题不大,毕竟出事概率很小;如果是拿所有资金和身家性命去买信托,切记这是一场赌博,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资种类不宜太多,期限以长短搭配为宜,操作要方便省心。在理财的同时,别忘保留一笔足够的备用金,确保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以防不时之需。
理财技巧二:“懒人”最好选择单一理财方式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高手经常提及的理财经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套并不适用。
理财专家建议,老年人理财可尽量选择单一的理财方式。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多种理财方式容易分散精力,反而会因疏于管理而受到损失;第二个原因,老年人应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而同为低风险理财方式,各类理财方法的收益差异并不大,也不存在分散风险的必要。
因此,对于一些懒得理财的父母,“80后”子女可以在定期存款之后,帮他们选择单一投资的方式,或者只买货币基金,或者只买期限比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更加省心。
理财技巧三:激进老人“80法则”建合理投资组合
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并且很有兴趣理财,喜欢在退休之后炒炒股票,或者买买基金。作为子女的“80后”,又该如何帮他们理财呢?
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该占个人资产比重多少,有一个“80法则”,只要遵循这个法则,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将大大减少。
所谓“80法则”,就是个人资产中,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80-自己的年龄。比如某投资者现年55岁,那么根据这个法则,他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不能超过25%。假设这位投资者个人资产为50万元,那么他最多只能拿出12.5万元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就等于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身体较好、有一定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退休老人,也可适度参与中高风险的投资。比如,拥有多年炒股经验的老人,会觉得炒股是一种退休后的乐趣,那么子女不妨通过“80法则”,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拿小部分资金,以娱乐的心态参与股票投资,其他钱则拿来存定期,部分钱买债券基金或者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这样,既能满足老人喜欢炒股的乐趣,又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理财目标:保值为主,增值为辅
许多人退休后,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是考虑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为自己养老所用。
因为退休之后,失去了增加收入的来源,老年人的风险抵抗能力也变差了,因此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为谨慎。现实生活中,老人投资被骗,或者买了高风险产品亏本的情况屡屡发生,一些老年人存单变保单的事也经常能从报道中看到。
许多老年人很信赖银行,总觉得通过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是不担风险的,又能获取较高收益。必须看清的是,高收益往往对应着高风险,老年人理财时,应该摆正心态,理财目标应是保值为主。
因此,“80后”帮父母理财时,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确立以“保值为主,增值为辅”的理财目标,不盲目追求收益,从而避免陷入理财误区。
理财技巧一:选择合同明确收益的理财方式
理财经理吹嘘时,经常说某一款产品过去收益多么多么好,对背后的风险或者其他因素却往往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实,老人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股票、股票型基金、高风险理财产品及保险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收益浮动、风险较高。保险产品虽然风险看似不高,但是往往时间期限很长,遇到急用钱时取出来,还可能损失本金,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
在理财方式上,“80后”可以尽量帮父母选择一些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风险产品。因为这类产品都比较简单,老年人都能看明白,比如定期存款、国债、收益明确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另外,也可以买一些货币基金或者债券基金,因为它们也很安全。目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6%之间,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抵也是这样的水平。
对于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的老人,则可以帮他们买点债券基金,预期年收益在5%-10%之间。它们的收益略高一些,不过遇到不好的年份,也可能亏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更好,也可以尝试买点混合型基金。
此外,专家建议老年人在选择理财方式的时候,应问明该产品是银行发行,还是银行代销。一般来说,银行发行的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更适合老年理财群体。再者,应问明产品的收益是否确定,尽量选择收益确定的理财产品。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8%-12%收益率让人眼馋的信托,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理财产品。虽然目前出问题的信托都由信托公司“兜底”赔偿了,但是保不准哪天信托公司就不赔了。原来从没出现过的债券违约,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信托不会一直安全下去,出事只是时间和运气问题。因此,老人如果只是用部分资金去买信托,问题不大,毕竟出事概率很小;如果是拿所有资金和身家性命去买信托,切记这是一场赌博,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资种类不宜太多,期限以长短搭配为宜,操作要方便省心。在理财的同时,别忘保留一笔足够的备用金,确保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以防不时之需。
理财技巧二:“懒人”最好选择单一理财方式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高手经常提及的理财经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套并不适用。
理财专家建议,老年人理财可尽量选择单一的理财方式。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多种理财方式容易分散精力,反而会因疏于管理而受到损失;第二个原因,老年人应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而同为低风险理财方式,各类理财方法的收益差异并不大,也不存在分散风险的必要。
因此,对于一些懒得理财的父母,“80后”子女可以在定期存款之后,帮他们选择单一投资的方式,或者只买货币基金,或者只买期限比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更加省心。
理财技巧三:激进老人“80法则”建合理投资组合
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并且很有兴趣理财,喜欢在退休之后炒炒股票,或者买买基金。作为子女的“80后”,又该如何帮他们理财呢?
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该占个人资产比重多少,有一个“80法则”,只要遵循这个法则,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将大大减少。
所谓“80法则”,就是个人资产中,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80-自己的年龄。比如某投资者现年55岁,那么根据这个法则,他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不能超过25%。假设这位投资者个人资产为50万元,那么他最多只能拿出12.5万元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就等于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身体较好、有一定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退休老人,也可适度参与中高风险的投资。比如,拥有多年炒股经验的老人,会觉得炒股是一种退休后的乐趣,那么子女不妨通过“80法则”,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拿小部分资金,以娱乐的心态参与股票投资,其他钱则拿来存定期,部分钱买债券基金或者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这样,既能满足老人喜欢炒股的乐趣,又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