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电力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弘扬“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本文主要结合燃料输煤系统的运行实际情况,从煤场管理、设备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简单分析燃料输煤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关键词:输煤系统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文化
一、前言
安全是电力生产正常经营的基础和前提,电力企业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当前,随着煤炭市场价格走高的影响,大部分电力企业开始进行配煤掺烧工作,该工作的实施对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稳定燃烧。因此作为占发电总成本70%的燃料管理工作,输煤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调度为中心,加强煤场精细化管理
做好煤场精细化管理工作是燃料输煤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它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稳定燃烧。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煤场精细化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入厂入炉煤采制样工作,众所周知,采制样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个其组成和特性都能代表被采样批煤的试验煤样,采制样化验结果将作为煤场掺配和锅炉燃烧的依据,是锅炉安全运行的基础。采制人员应做到公平、公正的去采样和制样,不能有任何的人为因素。因此,采制样工作的管理关键在于人。
其次要做实煤场掺配工作。煤场掺配工作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煤场掺配工作包括来煤的接卸堆放、煤场的掺配等,该工作可以成立以调度员为中心,各运行班长严格执行调度命令进行配供煤,即由调度员根据来煤煤种、煤质化验结果和煤场堆放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堆放位置,然后按照掺配原则进行掺配,即高热值与低热值煤种进行掺烧,高挥发与低挥发煤种进行掺烧,高硫煤与低硫煤进行掺烧,进一步优化掺配方案,以达到掺配均匀,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最后要做好煤场管理工作。做好煤场管理工作是煤场掺配工作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指煤场机械工应根据煤场堆放和供煤的需要,对煤场进行推煤整理,以保证煤场掺配的顺利实施。同时,每年夏季要做好煤场防汛工作。
三、以点检为主线,确保输煤设备安全管理可控在控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输煤设备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特点。该特点对运行人员的操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稍有疏忽,可造成大型设备事故损失巨大,高速设备发生安全事故的过程也十分迅速,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可使整个系统瘫痪,安全风险高度集中。因此,要确保输煤设备安全管理可控在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预控措施。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运行、检修、点检等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积极开展设备管理活动。应立足长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精通专业技术、熟悉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素质设备管理队伍,为设备安全管理和预控提供根本保障。
其次要积极采取先进的设备管理方式,努力推行全员设备管理。为了避免或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发生,必须加强并实现设备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使隐患和异常能在故障和事故发生前得到恰当的处理。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以定期检修为主,其结果往往造成设备的过修和欠修,容易造成突发的设备事故,因此,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应以修为主逐步转移到以防为主的动态闭环管理。而点检制是一种先进的设备维护管理方法,它把运行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层层防线,使设备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最后要做到运行人员的操作和检修人员的作业标准化。运行人员准确合理地使用和操作设备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设备状态和使用寿命,是设备完好的关键和保障,是避免设备事故的前提。现代化的输煤设备对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积极推行输煤设备操作标准化,用标准化操作来科学地规范运行人员的操作行为。输煤系统各设备均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每个运行人员必须严格按此标准操作、使用。同样,检修人员作业的标准化对开展安全生产综合预控,提高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提高设备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检修人员可根据点检性质,严格按照设备的检修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各级人员要做好各种季节性安全大检查、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反措等工作,并将相应的整改工作按照“五确认、一兑现”的方法落实到位,确保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以安全活动月为契机,做好安全文化宣传和建设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厂容厂貌、厂风厂纪、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價值观等。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加大建设力度,企业应成立安全委员会,由企业党政领导参加,安全管理、宣传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各基层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便于纵横协调,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样在基层,应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从班组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将“安全第一”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筑牢安全管理长城。抓好班组安全管理需要做到:明确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安全工作内容和安全日活动内容等。班组的安全工作关键在于严格规章制度,尊重科学,按照安全客观规律工作,从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
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利用培训班、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活动月活动等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各种内容进行教育,从而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树立并加强企业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好安全生产,必须着力提高广大干部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行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安全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发展,也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而发展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要着力通过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同时班组在布置任务时应进行安全预案的考虑,提前做好安全生产的应急措施。
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程、规章制度,使其规范科学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保证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流程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目标、任务、职责、流程、权限互相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规范安全生产例会、建立班组每周安全活动日和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教育、安全事故调查、安全简报和安全总结材料等安全措施,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五、结束语
安全重于泰山,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若不能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就会制约发展,带来无穷的隐患。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怀着侥幸心理去工作,所以很容易造成让你始料不及的事故。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它对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和效益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关联着每一位员工家庭的幸福。因此,多年来安全生产管理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大量的事实证明,每一起事故的背后几乎都存在着严重的违章问题。人的主观因素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脚踏安全这块基石,坚持以企业生存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倪瑞龙 梅挺毅 编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 中电联火电分会宁波科技服务中心 2004.07
[2] 杨基滨 《论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关键词:输煤系统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文化
一、前言
安全是电力生产正常经营的基础和前提,电力企业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当前,随着煤炭市场价格走高的影响,大部分电力企业开始进行配煤掺烧工作,该工作的实施对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稳定燃烧。因此作为占发电总成本70%的燃料管理工作,输煤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调度为中心,加强煤场精细化管理
做好煤场精细化管理工作是燃料输煤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它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稳定燃烧。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煤场精细化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入厂入炉煤采制样工作,众所周知,采制样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个其组成和特性都能代表被采样批煤的试验煤样,采制样化验结果将作为煤场掺配和锅炉燃烧的依据,是锅炉安全运行的基础。采制人员应做到公平、公正的去采样和制样,不能有任何的人为因素。因此,采制样工作的管理关键在于人。
其次要做实煤场掺配工作。煤场掺配工作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煤场掺配工作包括来煤的接卸堆放、煤场的掺配等,该工作可以成立以调度员为中心,各运行班长严格执行调度命令进行配供煤,即由调度员根据来煤煤种、煤质化验结果和煤场堆放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堆放位置,然后按照掺配原则进行掺配,即高热值与低热值煤种进行掺烧,高挥发与低挥发煤种进行掺烧,高硫煤与低硫煤进行掺烧,进一步优化掺配方案,以达到掺配均匀,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最后要做好煤场管理工作。做好煤场管理工作是煤场掺配工作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指煤场机械工应根据煤场堆放和供煤的需要,对煤场进行推煤整理,以保证煤场掺配的顺利实施。同时,每年夏季要做好煤场防汛工作。
三、以点检为主线,确保输煤设备安全管理可控在控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输煤设备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特点。该特点对运行人员的操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稍有疏忽,可造成大型设备事故损失巨大,高速设备发生安全事故的过程也十分迅速,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可使整个系统瘫痪,安全风险高度集中。因此,要确保输煤设备安全管理可控在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预控措施。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运行、检修、点检等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积极开展设备管理活动。应立足长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精通专业技术、熟悉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素质设备管理队伍,为设备安全管理和预控提供根本保障。
其次要积极采取先进的设备管理方式,努力推行全员设备管理。为了避免或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发生,必须加强并实现设备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使隐患和异常能在故障和事故发生前得到恰当的处理。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以定期检修为主,其结果往往造成设备的过修和欠修,容易造成突发的设备事故,因此,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应以修为主逐步转移到以防为主的动态闭环管理。而点检制是一种先进的设备维护管理方法,它把运行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层层防线,使设备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最后要做到运行人员的操作和检修人员的作业标准化。运行人员准确合理地使用和操作设备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设备状态和使用寿命,是设备完好的关键和保障,是避免设备事故的前提。现代化的输煤设备对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积极推行输煤设备操作标准化,用标准化操作来科学地规范运行人员的操作行为。输煤系统各设备均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每个运行人员必须严格按此标准操作、使用。同样,检修人员作业的标准化对开展安全生产综合预控,提高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提高设备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检修人员可根据点检性质,严格按照设备的检修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各级人员要做好各种季节性安全大检查、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反措等工作,并将相应的整改工作按照“五确认、一兑现”的方法落实到位,确保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以安全活动月为契机,做好安全文化宣传和建设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厂容厂貌、厂风厂纪、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價值观等。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加大建设力度,企业应成立安全委员会,由企业党政领导参加,安全管理、宣传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各基层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便于纵横协调,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样在基层,应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从班组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将“安全第一”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筑牢安全管理长城。抓好班组安全管理需要做到:明确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安全工作内容和安全日活动内容等。班组的安全工作关键在于严格规章制度,尊重科学,按照安全客观规律工作,从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
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利用培训班、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活动月活动等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各种内容进行教育,从而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树立并加强企业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好安全生产,必须着力提高广大干部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行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安全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发展,也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而发展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要着力通过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同时班组在布置任务时应进行安全预案的考虑,提前做好安全生产的应急措施。
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程、规章制度,使其规范科学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保证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流程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目标、任务、职责、流程、权限互相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规范安全生产例会、建立班组每周安全活动日和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教育、安全事故调查、安全简报和安全总结材料等安全措施,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五、结束语
安全重于泰山,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若不能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就会制约发展,带来无穷的隐患。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怀着侥幸心理去工作,所以很容易造成让你始料不及的事故。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它对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和效益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关联着每一位员工家庭的幸福。因此,多年来安全生产管理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大量的事实证明,每一起事故的背后几乎都存在着严重的违章问题。人的主观因素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脚踏安全这块基石,坚持以企业生存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倪瑞龙 梅挺毅 编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 中电联火电分会宁波科技服务中心 2004.07
[2] 杨基滨 《论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