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不仅要和问题学生沟通,而且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关键词: 理解 信任 尊重 学生观
一直以来,我们总在强调要尊师爱生。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要尊敬教师。为什么学生要爱老师,老师就不能尊敬学生呢?因此看来,我们同样应当提倡尊生爱师。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师生关系将是很紧张的。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允许学生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这种差异性是很美的,成功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既是合格的,又是多种多样的。在心理学中,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可爱的人。教师如此,学生也如此。如何看待学生的过错是教师学生观的体现。正常的人在正常发展中会经历一些事情,还可能会犯错误。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犯错往往是学生成长的良机,如果没有这些错误,则我们很难设想该如何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会犯错误的人来对待,不能对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抓住不放,穷追不舍。采取治疗式的、约束式的、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犯错,其实是他们生活全过程的真实体现,教师走近他们,才会理解他们,进而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事实上,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就无法体现教育的实质。沟通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最好办法。一旦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就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不仅要和问题学生沟通,而且要和每一个学生沟通。
只要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要和其他同学发生交往。如何和他人交往?学会真诚、自醒、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很重要。在一个集体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但由于批评的方式、语气及用语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下面这几例是我在工作中采用的方式和用语,目的是让学生易于接受,及时改正错误,并能保护他的自尊心。
例1.某日,一老师正在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却发现有个学生在下面打瞌睡,老师正要发作,他却醒了。老师没有正面批评他,而是故作神秘地告诉他:昨晚街道上有家小店被偷,现派出所正在调查昨晚没睡觉的人,要是调查到我们班,可不许说我们班上有一个。
例2.上课时,某生精力不集中,眼睛总是盯着外面看。老师不声不响地走到他的身后,顺着他的视线朝外看,随后发出一声感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奇妙,怪不得你看得这么专注。
例3.某老师正在上课,但后面却老是有动作,发出叽叽喳喳的响声。只要你一转身,声音就没了。老师没有光火,而是故弄玄虚,东张西望,突然一声惊叫:不好,班上有只大老鼠,正在后面吃东西,小心被咬了。
例4.某班的一男生,上课时总喜欢拉同桌的手,虽几次调整座位,仍不见改变。某日,老师见他上课时又拉住同桌的手,只是淡淡地说:我们班在团结同学方面表现得相当突出,下课时女生走路都拉着手走,现在又发展到了男生身上,上课时都拉着手,多亲密啊。注意啊,上课时有这种现象,可不好哟。
例5.某学生写字十分不认真,龙飞凤舞。一日,老师喊他到黑板前板演,做完之后,老师突然大叫一声:“不好,赶快把门窗关好。”学生们不知其意,问:“老师,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故作轻松地说:“这下就放心了,不然他的字就飞出去了。”
面对学生的错,老师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有时可正面批评,指出他的缺点;有时可采用侧面批评的方式,使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即可。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学生能接受为准则。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幽默,用一些诙谐的语言来批评学生,那么不但学生能接受,而且会产生很深的印象。只要我们能善待学生的错,批评就具有艺术性,批评也会是愉快的。
近年来,我做过多次调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设计了以下问题:
“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你对老师批评的方式,能接受吗?”
“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为什么?”
“你犯错时,最希望老师怎样做?为什么?”
“怎样的师生关系你认为是比较满意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调查发现,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2%;拒绝回答的占13%。
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同学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我们,在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学生要对老师尊重,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苦心,融洽、无隔膜、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等。
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上课时应该是老师,课余时像朋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孩子心中最信任的是老师,有心里话也愿意跟老师说;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
老师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从调查问卷分析,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家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理解 信任 尊重 学生观
一直以来,我们总在强调要尊师爱生。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要尊敬教师。为什么学生要爱老师,老师就不能尊敬学生呢?因此看来,我们同样应当提倡尊生爱师。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师生关系将是很紧张的。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允许学生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这种差异性是很美的,成功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既是合格的,又是多种多样的。在心理学中,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可爱的人。教师如此,学生也如此。如何看待学生的过错是教师学生观的体现。正常的人在正常发展中会经历一些事情,还可能会犯错误。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犯错往往是学生成长的良机,如果没有这些错误,则我们很难设想该如何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会犯错误的人来对待,不能对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抓住不放,穷追不舍。采取治疗式的、约束式的、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犯错,其实是他们生活全过程的真实体现,教师走近他们,才会理解他们,进而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事实上,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就无法体现教育的实质。沟通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最好办法。一旦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就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不仅要和问题学生沟通,而且要和每一个学生沟通。
只要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要和其他同学发生交往。如何和他人交往?学会真诚、自醒、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很重要。在一个集体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但由于批评的方式、语气及用语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下面这几例是我在工作中采用的方式和用语,目的是让学生易于接受,及时改正错误,并能保护他的自尊心。
例1.某日,一老师正在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却发现有个学生在下面打瞌睡,老师正要发作,他却醒了。老师没有正面批评他,而是故作神秘地告诉他:昨晚街道上有家小店被偷,现派出所正在调查昨晚没睡觉的人,要是调查到我们班,可不许说我们班上有一个。
例2.上课时,某生精力不集中,眼睛总是盯着外面看。老师不声不响地走到他的身后,顺着他的视线朝外看,随后发出一声感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奇妙,怪不得你看得这么专注。
例3.某老师正在上课,但后面却老是有动作,发出叽叽喳喳的响声。只要你一转身,声音就没了。老师没有光火,而是故弄玄虚,东张西望,突然一声惊叫:不好,班上有只大老鼠,正在后面吃东西,小心被咬了。
例4.某班的一男生,上课时总喜欢拉同桌的手,虽几次调整座位,仍不见改变。某日,老师见他上课时又拉住同桌的手,只是淡淡地说:我们班在团结同学方面表现得相当突出,下课时女生走路都拉着手走,现在又发展到了男生身上,上课时都拉着手,多亲密啊。注意啊,上课时有这种现象,可不好哟。
例5.某学生写字十分不认真,龙飞凤舞。一日,老师喊他到黑板前板演,做完之后,老师突然大叫一声:“不好,赶快把门窗关好。”学生们不知其意,问:“老师,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故作轻松地说:“这下就放心了,不然他的字就飞出去了。”
面对学生的错,老师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有时可正面批评,指出他的缺点;有时可采用侧面批评的方式,使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即可。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学生能接受为准则。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幽默,用一些诙谐的语言来批评学生,那么不但学生能接受,而且会产生很深的印象。只要我们能善待学生的错,批评就具有艺术性,批评也会是愉快的。
近年来,我做过多次调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设计了以下问题:
“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你对老师批评的方式,能接受吗?”
“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为什么?”
“你犯错时,最希望老师怎样做?为什么?”
“怎样的师生关系你认为是比较满意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调查发现,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2%;拒绝回答的占13%。
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同学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我们,在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学生要对老师尊重,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苦心,融洽、无隔膜、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等。
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上课时应该是老师,课余时像朋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孩子心中最信任的是老师,有心里话也愿意跟老师说;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
老师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从调查问卷分析,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家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