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黄金博物馆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伦比亚是流传中的“镀金人”之乡。传说奇布恰酋长每逢大典或祭祀时,便全身涂上金粉乘筏前往瓜达维亚湖沐浴,部落臣民即向湖中抛掷金银饰物,故而湖底铺满金泥和金器。当时哥伦比亚的富人们死后,为防尸体腐烂并祈求死者升天,都以金器塞在死者内脏或置于尸体旁陪葬。
  西班牙殖民者16世纪进入哥伦比亚后,到处寻找“镀金人”和瓜达维亚湖,并且疯狂的盗墓,将搜掠来的黄金饰品毁熔成锭运回欧洲,使当地的印第安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同时,殖民者大量征用印第安人采矿。年产黄金数千公斤,1661年—1681年哥伦比亚所产黄金占世界黄金产量的40%以上。
  1939年,哥伦比亚国家银行从掘宝者手中收购了一只“金瓶”。此瓶纯金制作,造型精美独特,瓶口顶着4个金球。这件事引起哥伦比亚政府的重视,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抢救“国宝”工作,多方收集未被殖民者掠走的残余金器。并于1968年建起黄金博物馆。现藏有各类金器3.3万件,总重量达1.5吨,是全球最大的黄金馆。
  黄金博物馆坐落在首都波哥大市中心圣坦德尔公园内。该馆警卫森严,每批观众不能超过20人,分批进入。在悠扬的印第安乐声中,一个金光灿烂的黄金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琳琅满目的展品造型各异,精美绝伦,令人目瞪口呆。每件展品都附有考古学家准确、简要的文字说明。
  展品分为三大类,一是印第安人装饰头、面、鼻、耳、手、胸、腹、脚部的金饰品;一是雕饰着人物等图像的殉葬品和宗教祭祀器皿;一是盒、碗、碟、刀具、香炉、鱼钩之类实用品。小件用纯黄金,大件用金铜合金,器面雕饰着各种图像。而那些金箔则薄如纸,金丝细如毛发,充分展示了印第安人从公元前2000年~16世纪之间,不同时期、不同部族熔铸、雕制黄金器件的高超技艺。在远古年代,印第安人就能用一种简陋的泥炉使火力达到1063°C以上的熔金点,并拥有高超的碾箔、压花、蜡铸、包金、焊接等技术,证明印第安人是一个创造了高度文明的民族。
  印第安人求神拜天和喜庆节日时,喜欢在头、胸、腹等部佩带金器,这些金器都雕上人物头像或飞禽走兽图纹。宗教祭祀器皿上的雕饰更是千姿百态,祭天盛器上雕刻了鹿、鹰、蟾蜍等图案。蟾蜍使用频度最高,因它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象征五谷丰登、子孙满堂。
  近年来出土的金器格外引人注目。1969年,在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金筏、金席片、金瓶等殉葬器,历经数千年仍然闪着幽幽的金光。1987年出土地的3个头盔、2个羽冠、4只金瓶和4个植物形状的容器盖,盔冠上图案精美,瓶体形如一裸体女人,表现了古代土著人独特的审美观。
  此外,黄金馆还收藏了12000多件陶瓷器和大量的木制品、纺织品、贝壳制品,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十几种土著古文化的灿烂成就。
其他文献
二战后英美建立了新的战略联盟即“英美特殊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结构的变更支配、限制了国家外交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回旋空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为联盟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政
我项目现有600MW两台单元机组,采用机端自并励静止励磁,全套引进进口励磁系统,单元机组各配置5套整流柜.每套整流柜有两组风机,互为备用.冷却风机电源设计两路,一路取自励磁
文章从中山大学图书馆早期的一次购书和整理活动出发,重点描述顾颉刚、杜定友两位学人在此时此地的活动与思想,力图以他们对中西新旧之书的处理反映时人对相应学术体系的态度
摘要: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自豪感有重要意义,因此,历史教学至关重要。高中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兴趣逐渐稳定的阶段,在此阶段,对于历史的教育是否成功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之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困惑。笔者在呈现这些困惑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历史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
本文首先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基本理论。然后,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采集1983年-2004年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
20世纪60年代,随着自然科学“模糊理论”和“混沌理论”的提出,管理科学提出了学习型企业的概念.学习型企业是为适应当代经济知识化和信息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
潺潺的小溪,因为天冷,而失去了往日欢快的身影,让我们不禁思念春天的美丽。抬头凝望,突然发现,那洒洒飘下来的雪花,不正是小溪在逆境中升华出另一番美丽的展现吗?
期刊
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王安石的佛教造诣、王安石理解佛教的特征等问题,向来为学者们津津乐道,也有不少文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是,或因对王安石认知、理解佛教的文献未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