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育领域的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教育的引入大大促进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空间。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为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的蓝本。
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落实,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如何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
首先,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是兴趣。
据了解,在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只是为了考学而死学死记电脑的相关操作知识,甚至一小部分学生还很少接触或没有用过电脑。虽然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其中有不少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只是玩玩电脑,没有把它作为一门课程认真对待。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萌发的兴趣逐步转移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
比如,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图片,把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状况,通过多媒体的视频环境真实地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神奇的作用,激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其次,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班级授课模式,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形成以“教”为中心、对学生“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其弊端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一定要扭转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当前大力提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正适合这种模式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的授课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目标与要求,并将其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每课时教师都应把讲解与学生的上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精美幻灯片课件,向全班学生演示,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要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设置背景、动画、链接的操作,达到教学预计的目标。
第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正在尝试“角色交换”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师的指点下,由学生主导一节课。首先,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新课程要讲授的内容作为“任务”交给其中的一组。该组成员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包括讲授新课、课上练习、总结归纳,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从各种外部设备或Internet上获得。在正式上课时,选出一位小组成员负责讲授新课,另一部分学生则充当辅导员,辅导听课的学生操作,发现问题后,共同讨论解决。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存有疑问,渐渐地适应了这种方式后,都跃跃欲试。在与学生的座谈调查中,听课的学生认为,让同学讲课,通俗易懂,大家听得明白,尽管不是专业术语,但学生是以自己的认识理解为出发点来讲解问题;讲课的学生说,这种方式使得他们在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自己心里明白,还要给同学们讲明白,极大地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的学生感触最深,他们说,在辅导同学时,好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相互启发,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落实,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如何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
首先,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是兴趣。
据了解,在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只是为了考学而死学死记电脑的相关操作知识,甚至一小部分学生还很少接触或没有用过电脑。虽然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其中有不少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只是玩玩电脑,没有把它作为一门课程认真对待。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萌发的兴趣逐步转移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
比如,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图片,把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状况,通过多媒体的视频环境真实地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神奇的作用,激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其次,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班级授课模式,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形成以“教”为中心、对学生“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其弊端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一定要扭转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当前大力提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正适合这种模式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的授课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目标与要求,并将其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每课时教师都应把讲解与学生的上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精美幻灯片课件,向全班学生演示,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要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设置背景、动画、链接的操作,达到教学预计的目标。
第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正在尝试“角色交换”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师的指点下,由学生主导一节课。首先,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新课程要讲授的内容作为“任务”交给其中的一组。该组成员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包括讲授新课、课上练习、总结归纳,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从各种外部设备或Internet上获得。在正式上课时,选出一位小组成员负责讲授新课,另一部分学生则充当辅导员,辅导听课的学生操作,发现问题后,共同讨论解决。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存有疑问,渐渐地适应了这种方式后,都跃跃欲试。在与学生的座谈调查中,听课的学生认为,让同学讲课,通俗易懂,大家听得明白,尽管不是专业术语,但学生是以自己的认识理解为出发点来讲解问题;讲课的学生说,这种方式使得他们在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自己心里明白,还要给同学们讲明白,极大地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的学生感触最深,他们说,在辅导同学时,好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相互启发,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