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Gartner预测,到2015年将有85%的商业软件会使用开源技术。到2016年至少95%的主流IT企业和组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其关键任务方案中使用开源软件。
如果开源代表了IT行业的未来,那么,大企业的转型也将从拥抱开源开始。
2013年时,《连线》杂志网站曾刊文指出,思科、微软、IBM等大公司推动成立的开源“软件定义网络” (SDN)项目OpenDayLight虽然宣称将为传统网络带来变革;不过,也许这些大公司的参与只是一种姿态而已。
这几年,在一个由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交织的时代中,开源已几乎无处不在。开源技术逐渐支持了90%以上的互联网产品,使得全球一大批小而精的创新型企业乘势而上。据Gartner预测,到2015年将有85%的商业软件会使用开源技术。到2016年至少95%的主流IT企业和组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其关键任务方案中使用开源软件。
如果开源代表了IT行业的未来,那么,大企业的转型也将从拥抱开源开始。
微软,走向开源
在今年,微软先后两次高调展示着自己的产品兼容性。先是5月,在旧金山的BUILD大会,微软宣布云端将全部开源,所有微软应用都可以在基于Linux的服务器上运行。再到11月5日,与红帽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协作基于新一代.NET的应用开发能力,包括OpenShift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在内,跨红帽产品提供.NET技术。仅仅只是几年时间,微软一步步走上了开放的道路。
10月,全球知名的软件开发大师、Delphi和C++之父、Turbo Pascal编译器的主要作者、.NET概念发起人之一安德斯·海尔斯伯格首次访华,并以TypeScript开源项目重要领导人的身份,向中国开发者和媒体介绍微软TypeScript开源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分享自己心得。
安德斯·海尔斯伯格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开源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一开始是在开发者的世界中发起的开源,逐渐也是扩大到其他的领域。不过,现在从编程的语言来讲,如果不是开源技术,基本上不会吸引任何的开发者的兴趣。”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世界级的编程大师成为了微软开源的不遗余力的推动者。
身处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创新理念、商业模式、产业生态格局,直至用户行为都在不停的变化。如今的开发者更乐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工作。这也是微软开放技术的战略和使命,即为不同的环境和平台之间架起互操作性的桥梁。
安德斯指出,微软的“开放”有2层意思,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开源。他说,“开放是微软萨提亚的业务战略,这两年可以看到微软推出了更多开放的东西——如把Office放到了苹果上;在我们的Azure平台进行Linux、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微软最核心.NET框架等都已经开源了,所有的核心代码都已经放到开源社区了;以及微软的核心中间件、基础的核心的开发都在GitHub上……”
根据微软之前公布的资料,其实2004年微软已经有计划的拥抱开源社区了。2012年开始,微软在自己的Azure云上支持Linux,现在运行Linux的Azure虚拟主机大约占25%。去年微软甚至使用了Linux来支撑Azure云的运行。2014年,微软宣布将编程框架.NET完全开源,同年,微软还宣布了开源MS-DOS。
微软过去一直都在抵制开源软件,因为它与其金牌产品Windows以及Office形成了竞争关系。但目前微软正在逐渐改变这种观念,特别是步入云时代后,便是加速了这一转变。当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消费云端虚拟产品,而云服务要求囊括更多的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微软的产品就与开源软件处在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而过去一年,以中国的开源生态环境为例,微软开放了VMDepot;发起Cocos2d-x开放黑客松,为移动端的开源应用提供技术和跨平台支持;引入了基于OData和CKAN的开放数据平台,并携手聚合数据在聚合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开发者伙伴支持计划,贡献Azure云资源以鼓励基于OData的数据创新应用;联合聚合数据、阿里JStorm团队和开源社成功举办的大数据实时分析编程黑客松,以支持本土的优质开源软件及开源社区的成长……开放的Windows Azure先后斩获了云主机、对象存储、SQL数据库、云引擎和全网负载均衡五大项“可信云服务认证”,反过来推动开源标准的建设和完善。开源非但没有削弱微软的竞争优势,反而加速了业务转型的步伐,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其技术和平台优势也得以显现。
IBM,贡献技术
像微软一样,早些年,如果将"IBM”、“开源”这两个词儿放到一起,会给人感觉格格不入。不过,实际上IBM是开源社区最早的贡献者之一。
作为OpenStack最高级别的白金会员,IBM是开源社区三大技术贡献商之一。早在2002年,IBM曾投入10亿美金来支持处于萌芽状态的Linux,有许多开发者认为,没有IBM的支持,Linux未必能够呈现出当前的繁荣景象。
谈到开源,就少不了Linux。IBM也将基于POWER的Linux技术作为开放的一个主要发力方向。2013年,IBM宣布投入10亿美金在基于POWER平台上的Linux和开源技术的开发,并先后在北京和法国蒙彼利埃建立了Power Systems Linux中心,以推进基于POWER平台Linux和开源技术的发展。围绕开放的POWER技术,IBM已经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OpenPOWER基金会由最初的5家成员已经发展至超过150家。
IBM也将一度是封闭系统代名词的主机开放,大力推广支持超过3100个基于Linux的软件产品ELS(Enterprise Linux Server)和支持多款开源行业工具和软件的全新主机LinuxONE。
如今,在云和大数据领域,Linux on Power已经提供了对JUNO(OpenStack云平台的第10个版本)的支持,不仅仅是在私有云,在公有云上也应用了OpenStack;在大数据方面,POWER也对Hadoop技术、MapReduce横向扩展的非结构化分析技术,以及演变而来的Spark技术提供了支持。
从流行的应用程序到物联网,数据与分析已经深深的嵌入到商业和社会的组织机构之中,为了加速Spark生态系统的开源创新进程,在以数据为主导的,与Spark相关的项目成为IBM未来十年最为重要的新的开源项目。
当然,对于IBM来说,对Spark的大规模投入实际上也在帮助它自己。此举不仅能强化自己在大数据领域的地位,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开发者加盟它的生态体系,帮助IBM更快更好地解决其业务问题。
而对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贵Docker,IBM也与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可以通过面向分布式应用程序的Docker开放平台更高效、快速和经济地在IBM云计算平台上和企业内部构建和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
在门户网站developerWorksOpen上,汇集了许多分析、云、IoT、移动、安全、社交、Watson等近30个IBM正在开源的项目。按照计划,项目数量在年底会增加到50,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项目。
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IBM的大规模资助令人瞩目。回顾过去,在信息科技产业的几次关键环节,正是由于IBM的力推才让若干关键技术得到了普及,比如说20世纪IBM对PC的投入,21世纪对Linux的投入,均加速了相关技术成为主流的进程。
放眼更大的环境,开源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IBM今年联手多家来自国内外开源领域的企业,启动了Linux开源生态系统联盟,共创POWER技术的开源生态环境,来一起做大POWER开放的生态圈。
不难看出,对于开源,技术巨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情地涌入到这一潮流当中。因为就像安德斯·海尔斯伯格所说,“如果不是开源技术,基本上不会吸引任何的开发者的兴趣。“他们明白,如果不拥抱开源,也许就会被开源消灭。
如果开源代表了IT行业的未来,那么,大企业的转型也将从拥抱开源开始。
2013年时,《连线》杂志网站曾刊文指出,思科、微软、IBM等大公司推动成立的开源“软件定义网络” (SDN)项目OpenDayLight虽然宣称将为传统网络带来变革;不过,也许这些大公司的参与只是一种姿态而已。
这几年,在一个由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交织的时代中,开源已几乎无处不在。开源技术逐渐支持了90%以上的互联网产品,使得全球一大批小而精的创新型企业乘势而上。据Gartner预测,到2015年将有85%的商业软件会使用开源技术。到2016年至少95%的主流IT企业和组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其关键任务方案中使用开源软件。
如果开源代表了IT行业的未来,那么,大企业的转型也将从拥抱开源开始。
微软,走向开源
在今年,微软先后两次高调展示着自己的产品兼容性。先是5月,在旧金山的BUILD大会,微软宣布云端将全部开源,所有微软应用都可以在基于Linux的服务器上运行。再到11月5日,与红帽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协作基于新一代.NET的应用开发能力,包括OpenShift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在内,跨红帽产品提供.NET技术。仅仅只是几年时间,微软一步步走上了开放的道路。
10月,全球知名的软件开发大师、Delphi和C++之父、Turbo Pascal编译器的主要作者、.NET概念发起人之一安德斯·海尔斯伯格首次访华,并以TypeScript开源项目重要领导人的身份,向中国开发者和媒体介绍微软TypeScript开源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分享自己心得。
安德斯·海尔斯伯格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开源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一开始是在开发者的世界中发起的开源,逐渐也是扩大到其他的领域。不过,现在从编程的语言来讲,如果不是开源技术,基本上不会吸引任何的开发者的兴趣。”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世界级的编程大师成为了微软开源的不遗余力的推动者。
身处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创新理念、商业模式、产业生态格局,直至用户行为都在不停的变化。如今的开发者更乐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工作。这也是微软开放技术的战略和使命,即为不同的环境和平台之间架起互操作性的桥梁。
安德斯指出,微软的“开放”有2层意思,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开源。他说,“开放是微软萨提亚的业务战略,这两年可以看到微软推出了更多开放的东西——如把Office放到了苹果上;在我们的Azure平台进行Linux、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微软最核心.NET框架等都已经开源了,所有的核心代码都已经放到开源社区了;以及微软的核心中间件、基础的核心的开发都在GitHub上……”
根据微软之前公布的资料,其实2004年微软已经有计划的拥抱开源社区了。2012年开始,微软在自己的Azure云上支持Linux,现在运行Linux的Azure虚拟主机大约占25%。去年微软甚至使用了Linux来支撑Azure云的运行。2014年,微软宣布将编程框架.NET完全开源,同年,微软还宣布了开源MS-DOS。
微软过去一直都在抵制开源软件,因为它与其金牌产品Windows以及Office形成了竞争关系。但目前微软正在逐渐改变这种观念,特别是步入云时代后,便是加速了这一转变。当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消费云端虚拟产品,而云服务要求囊括更多的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微软的产品就与开源软件处在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而过去一年,以中国的开源生态环境为例,微软开放了VMDepot;发起Cocos2d-x开放黑客松,为移动端的开源应用提供技术和跨平台支持;引入了基于OData和CKAN的开放数据平台,并携手聚合数据在聚合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开发者伙伴支持计划,贡献Azure云资源以鼓励基于OData的数据创新应用;联合聚合数据、阿里JStorm团队和开源社成功举办的大数据实时分析编程黑客松,以支持本土的优质开源软件及开源社区的成长……开放的Windows Azure先后斩获了云主机、对象存储、SQL数据库、云引擎和全网负载均衡五大项“可信云服务认证”,反过来推动开源标准的建设和完善。开源非但没有削弱微软的竞争优势,反而加速了业务转型的步伐,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其技术和平台优势也得以显现。
IBM,贡献技术
像微软一样,早些年,如果将"IBM”、“开源”这两个词儿放到一起,会给人感觉格格不入。不过,实际上IBM是开源社区最早的贡献者之一。
作为OpenStack最高级别的白金会员,IBM是开源社区三大技术贡献商之一。早在2002年,IBM曾投入10亿美金来支持处于萌芽状态的Linux,有许多开发者认为,没有IBM的支持,Linux未必能够呈现出当前的繁荣景象。
谈到开源,就少不了Linux。IBM也将基于POWER的Linux技术作为开放的一个主要发力方向。2013年,IBM宣布投入10亿美金在基于POWER平台上的Linux和开源技术的开发,并先后在北京和法国蒙彼利埃建立了Power Systems Linux中心,以推进基于POWER平台Linux和开源技术的发展。围绕开放的POWER技术,IBM已经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OpenPOWER基金会由最初的5家成员已经发展至超过150家。
IBM也将一度是封闭系统代名词的主机开放,大力推广支持超过3100个基于Linux的软件产品ELS(Enterprise Linux Server)和支持多款开源行业工具和软件的全新主机LinuxONE。
如今,在云和大数据领域,Linux on Power已经提供了对JUNO(OpenStack云平台的第10个版本)的支持,不仅仅是在私有云,在公有云上也应用了OpenStack;在大数据方面,POWER也对Hadoop技术、MapReduce横向扩展的非结构化分析技术,以及演变而来的Spark技术提供了支持。
从流行的应用程序到物联网,数据与分析已经深深的嵌入到商业和社会的组织机构之中,为了加速Spark生态系统的开源创新进程,在以数据为主导的,与Spark相关的项目成为IBM未来十年最为重要的新的开源项目。
当然,对于IBM来说,对Spark的大规模投入实际上也在帮助它自己。此举不仅能强化自己在大数据领域的地位,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开发者加盟它的生态体系,帮助IBM更快更好地解决其业务问题。
而对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贵Docker,IBM也与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可以通过面向分布式应用程序的Docker开放平台更高效、快速和经济地在IBM云计算平台上和企业内部构建和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
在门户网站developerWorksOpen上,汇集了许多分析、云、IoT、移动、安全、社交、Watson等近30个IBM正在开源的项目。按照计划,项目数量在年底会增加到50,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项目。
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IBM的大规模资助令人瞩目。回顾过去,在信息科技产业的几次关键环节,正是由于IBM的力推才让若干关键技术得到了普及,比如说20世纪IBM对PC的投入,21世纪对Linux的投入,均加速了相关技术成为主流的进程。
放眼更大的环境,开源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IBM今年联手多家来自国内外开源领域的企业,启动了Linux开源生态系统联盟,共创POWER技术的开源生态环境,来一起做大POWER开放的生态圈。
不难看出,对于开源,技术巨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情地涌入到这一潮流当中。因为就像安德斯·海尔斯伯格所说,“如果不是开源技术,基本上不会吸引任何的开发者的兴趣。“他们明白,如果不拥抱开源,也许就会被开源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