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推行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开始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育。研究能力已经成为当下高中学生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必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高中地理老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外,还须要注重对高中生研究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培育;
【分类号】G633.55
引言
当下高中生应当具备的研究能力囊括了提出疑问、搜集资料、分析探究、综合解决等等在内,是一种综合型能力。学习并掌握这些能力对于促进和提高他们的全面成长和自学能力意义重大。高中地理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被作为培育高中生研究能力的一大实践场所。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是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投入度与关注度的常用方法。具体到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老师应当针对不对的教学内容,主动构建起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升学生们的感性认知,并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情感接纳度,促使学生自发参与高中地理的系列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洋流的分布、形成及影响,是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抽象性内容。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学不会。诚然,这部分内容对思维能力和个人逻辑要求较高,但是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可以实现提高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的目标的。
以新课导入环节为例,洋流是确实存在但是对学生们而言又过于空洞的事物。但是他们肯定都听过用漂流瓶求救的故事。因此,地理老师可以借用这个故事导入洋流的相关概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下一步研究实验的顺利展开。针对洋流是怎样形成和分布的,则可以使用水盆、清水、墨水、风扇等道具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风向变化与墨水运动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多媒体3D示例图进行深入讲解,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盛行风与洋流之间的关系。
通过高中地理老师提出的系列问题和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并自觉地参与到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洋流新知识的同时完成盛行风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工作。经由个人参与和思考所获得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也会更深刻。
二、强调学生的交流合作,重视知识的深度探讨
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自主研究学习时,虽然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了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个人认知的构建过程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往往他们得出的研究结果差别会很大,自主研究的深入程度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地理课堂的时间又较为有限,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各位高中地理老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在完成学生的个人研究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是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与他人交流进行头脑风暴,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认知不足,积极进行个人认知的再构建和升级优化。
在这过程当中,地理老师需要做好学生们交流互动的组织引导者,促使学生们通过深入探讨迅速扩展个人认知。地理老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们必要的个人思索空间和交流探讨空间,鼓励学生们主动深入探讨。研究式学习中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或是学到的地理知识,可能会大大超出高中地理课本现有的内容,弥补课堂讲解中老师力所不能及的细节知识。借助学生的个人内化思索探究,结合其他同学的头脑风暴冲击,以及高中地理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必然会很大的提升。
三、赋予恰当的引导评价,促成研究活动的效果
研究式学习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是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地理老师的适当引导和及时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地理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行为及时予以引导和评价。
1.学生在进行探究自学时所选用的具体方法和思考习惯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地理老师不仅需要对此进行及时的指引,还需要给予学生们必要的鼓励和肯定。地理老师应当以积极正面的评价勉励学生开展更深入的个人思考,而不是强硬地指明错误或是严厉地予以批评。
2.当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针对这些成果中的创新观点地理老师需要能够赏识;对于错误的结论不需要过于苛责,而应当从认知源头帮助学生进行改正。学生们在获得肯定和赞扬之后才能逐步树立自信,乐于探索学习。在进行指正和引导时,地理老师只需点到即止,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判断的空间。
3.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遭遇困难时,地理老师需要对此进行分析和整合整理,以便针对普遍存在的学生自学难点能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讲解,减少不必要的课堂讲解时间。当学生完成某一课、某一章的自学交流后,地理老师须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从而切实提高中地理的学习效果。
四、精心策划课后环节,巩固和提升研究能力
通过开展研究自学和交流讨论确实可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不少学生其实印象并不够深刻,后来会不自觉重复曾犯过的错误。因此,有效的课后巩固才能确保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老师可以筛选经典习题和创新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些习题需要以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探究为主题,并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筛选习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习题不能过旧,脱离实际的习题习题没有开展研究的意义,也不符合实际的高考命题方向;
2.习题不能过难,过于難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展研究的信心;
3.习题不能过易,缺乏挑战性和研究性的习题没有太大的练习巩固作用,也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结语
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效果的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得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高中地理老师应当积极培育学生们的研学能力,为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秋存.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3)
[2]李晓东.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培育;
【分类号】G633.55
引言
当下高中生应当具备的研究能力囊括了提出疑问、搜集资料、分析探究、综合解决等等在内,是一种综合型能力。学习并掌握这些能力对于促进和提高他们的全面成长和自学能力意义重大。高中地理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被作为培育高中生研究能力的一大实践场所。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是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投入度与关注度的常用方法。具体到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老师应当针对不对的教学内容,主动构建起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升学生们的感性认知,并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情感接纳度,促使学生自发参与高中地理的系列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洋流的分布、形成及影响,是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抽象性内容。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学不会。诚然,这部分内容对思维能力和个人逻辑要求较高,但是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可以实现提高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的目标的。
以新课导入环节为例,洋流是确实存在但是对学生们而言又过于空洞的事物。但是他们肯定都听过用漂流瓶求救的故事。因此,地理老师可以借用这个故事导入洋流的相关概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下一步研究实验的顺利展开。针对洋流是怎样形成和分布的,则可以使用水盆、清水、墨水、风扇等道具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风向变化与墨水运动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多媒体3D示例图进行深入讲解,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盛行风与洋流之间的关系。
通过高中地理老师提出的系列问题和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并自觉地参与到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洋流新知识的同时完成盛行风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工作。经由个人参与和思考所获得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也会更深刻。
二、强调学生的交流合作,重视知识的深度探讨
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自主研究学习时,虽然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了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个人认知的构建过程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往往他们得出的研究结果差别会很大,自主研究的深入程度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地理课堂的时间又较为有限,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各位高中地理老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在完成学生的个人研究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是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与他人交流进行头脑风暴,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认知不足,积极进行个人认知的再构建和升级优化。
在这过程当中,地理老师需要做好学生们交流互动的组织引导者,促使学生们通过深入探讨迅速扩展个人认知。地理老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们必要的个人思索空间和交流探讨空间,鼓励学生们主动深入探讨。研究式学习中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或是学到的地理知识,可能会大大超出高中地理课本现有的内容,弥补课堂讲解中老师力所不能及的细节知识。借助学生的个人内化思索探究,结合其他同学的头脑风暴冲击,以及高中地理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必然会很大的提升。
三、赋予恰当的引导评价,促成研究活动的效果
研究式学习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是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地理老师的适当引导和及时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地理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行为及时予以引导和评价。
1.学生在进行探究自学时所选用的具体方法和思考习惯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地理老师不仅需要对此进行及时的指引,还需要给予学生们必要的鼓励和肯定。地理老师应当以积极正面的评价勉励学生开展更深入的个人思考,而不是强硬地指明错误或是严厉地予以批评。
2.当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针对这些成果中的创新观点地理老师需要能够赏识;对于错误的结论不需要过于苛责,而应当从认知源头帮助学生进行改正。学生们在获得肯定和赞扬之后才能逐步树立自信,乐于探索学习。在进行指正和引导时,地理老师只需点到即止,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判断的空间。
3.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遭遇困难时,地理老师需要对此进行分析和整合整理,以便针对普遍存在的学生自学难点能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讲解,减少不必要的课堂讲解时间。当学生完成某一课、某一章的自学交流后,地理老师须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从而切实提高中地理的学习效果。
四、精心策划课后环节,巩固和提升研究能力
通过开展研究自学和交流讨论确实可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不少学生其实印象并不够深刻,后来会不自觉重复曾犯过的错误。因此,有效的课后巩固才能确保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老师可以筛选经典习题和创新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些习题需要以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探究为主题,并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筛选习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习题不能过旧,脱离实际的习题习题没有开展研究的意义,也不符合实际的高考命题方向;
2.习题不能过难,过于難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展研究的信心;
3.习题不能过易,缺乏挑战性和研究性的习题没有太大的练习巩固作用,也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结语
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效果的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得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高中地理老师应当积极培育学生们的研学能力,为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秋存.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3)
[2]李晓东.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