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在规模及数量上发展非常快,但影片质量仍然堪忧,优质内容不足的背后,则是具有实战经验的电影专业人才的缺失。中国要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电影质量是关键,探索实战型电影人才的培养是现在提升中国电影质量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对电影产业发展最具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情。
关键词:电影人才;影片质量;实战型;人才培养;高校
实战型电影人才指的是在专业剧组完整参与过最少一部标准长片电影的制作,并在整个电影制作流程中负责一个或多个主创领域的工作,并对本领域的工作非常熟悉,可以独立承担本领域的工作,根据一部电影的基本主创设置可以分为六大类:编剧、导演、摄影、制片、美术设计、剪辑。电影制作属于集创意、经验和技术为一体的生产活动,是特殊的的艺术生产,因此需要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才的分工协作才能获得优质的质量。然而目前中国高校的电影教育以理论为主,注重文凭,导致国内影视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立即进入剧组,承担起相关领域的工作。专业电影人才结构出现断裂式缺陷,学校和产业之间存在脱节,因此探索如何培养电影实战型人才成为了目前中国电影提升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下电影实战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电影实战型人才的培养本质上就是通过制作标准电影培养人才,“实战型”人才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在艺术方面的美学修养,更需要在实际的电影制作中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然而从设置电影相关专业的高校来看,国内的影视类本科专业通常以理论学习为主,虽然所有高校都会要求毕业生拍摄毕业作品,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短片质量距离行业要求是很远的。而研究生阶段由于高校条件的局限,无法提供影视类学生制作标准电影的条件,作为主要承担电影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在师资力量与硬件上,现阶段都无法满足“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条件。现阶段的高校电影教育现状使得毕业生和产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一边是毕业生无法进入行业工作,另一边却是行业急需大量电影人才。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电影制片厂不仅生产创作电影片,还承担了各种专业电影人才的培养。通過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传授经验,电影人才逐步掌握专业技能,最终能独立承当相应的制作任务。这种培养其本质上拥有电影实战的精髓。随着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和原国内大制片厂“师带徒”模式的衰落,目前的电影制片企业通常不再会自主培养电影人才。这其中涉及一个合约问题,通常电影公司的雇佣合约,是根据每部电影的需要而进行签约,俗称“片约”。这个合约是与主创本人或者主创所属的经纪公司签约的,所以制片企业的“片约”是无法涵盖电影生产主创的经纪合约的,这导致大部分电影制片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自主培养人才使目前国内在实战类电影人才的培养方面陷入了困境。
二、实战型人才的重要性
在中国电影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实战型电影人才是提升影片质量的核心。作为特殊的文化商品,电影制作需要历经创意策划、剧本编写、资金筹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上映等不同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同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参与分工协作,才能保证电影的质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以及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提出,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来自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已突破600亿。在这种大好形式下,中国电影必将迎来辉煌的发展,未来对具有丰富经验的电影实战型人才的需求更会大大增加,电影实战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培养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电影人才将会是决定着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
三、解决我国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
(一)实训模式:电影实操、技术指导、专题讲座
高校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仍然为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根据电影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各大院校结合本科课程通过多类型短片制作的形式以技术指导、专题讲座培养影视类学生基本的电影制作素养,让电影类学生在本科阶段具备电影制作的基本素质和动手能力。在研究生阶段,特别是针对MFA专业的学生,应建立起电影实操的培养模式,而不是留时间给学生让其到社会上进行实践。通过聘用有经验的电影生产一线的人员为导师,采用导师开发项目、学生参与制作的模式,充分利用毕业前的一年实习期,把学生的自主实习变成学校主导下的电影项目实际操作,开发标准的电影项目用于实训,在剧组中学习,以动手和实践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位实训,通过电影的实际操作,在导师的带领下实现从学校到产业的飞越。同时,学校应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相关合作机构的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以理论结合实际建立起电影实训体系,以专业剧组和“师带徒”为特色,让学生在电影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提高电影制作水平,综合帮助学生解决从学校教育到产业应用的断裂问题。
通过学校学习和实习年的电影实训体系搭建,可以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解决目前电影人才在学校培养和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可以快速为产业应用提供大批经验丰富的电影人才,同时为学生进入各个剧组担任相关职业的工作提供了便利途径,不再让经验成为电影类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二)实训内容:进阶式培养
电影实战人才的培养绕不开项目化与制片人制,对大多数国内高校影视专业研究生培养而言,亟需增加电影项目化和制片人中心制的教学的比重,在项目化的基础上实施制片人中心制,通过制片人发起项目,聘用主创进行电影开发和最终实现上映。对于目前国内的现状而言,导演中心制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电影实战人才的培养除了艺术的考量,很大程度上是面向市场的应用人才培养,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将电影项目化,采用制片人中心制进行开发和管理,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电影人才实战培养要把制片人的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项目开发管理的基础上,重点以编剧、导演、摄影、制片、剪辑、美术设计这六大领域的主创人才实战培养为主。 首先在基础课方面,对已经上映的优秀电影进行学习。借用情报学上的反求工程做法,所有学生选择某部电影进行剪辑,并拆分成一个个镜头,通过视听语言、影像风格、导演构思、表演风格、剧本反写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导师团的讲解答疑,同时选择一部电影为基础进行模仿拍摄对比原片,提高学生对电影完片的意识和建立基本的电影工业化意识。
其次将短片训练变成网剧工作坊,直接面向市场提供作品。聘用的校外导师进入剧组,成为上述六大专业的 “技术指导”,在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网剧的创作,并提供指导。以导师指导,学员实际操作完成短片(网剧)的制作,在过程中培养讲述故事的能力和掌握剧组运营和相关管理流程的知识,形成基本工业化制作素养,并将成品进行市场化播出和上映,用市场来进行检验。这一方面可以获得最真实的市场反馈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工作资历。
最后设置长片计划。在完成短片(网剧)的基础上,进行长片实训。建立完整规范标准的电影剧组,以一线创作人才为“监制”,指导和带领学生完成标准院线电影或者网络电影的制作,培养学生具有电影长片制作经验和相关剧组管理运营经验,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一线创作人员的监制作用,为学生的长片电影制作保驾护航,讓学生完成从短片到长片的过渡,并熟练掌握长片制作,完全按照市场商业片的规则完成影片的制作和上映。
(三)实训机制:学校与社会协作
电影人才实训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培养,需要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协作,同时在现有的培养方式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在教授科目上,将创意、技术与运营人才组合融进实训电影的各个相关职位,在实践中从筹备、拍摄制作、宣传上映的全流程实训中完成相关学习科目;在师资配备上,通过建立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负责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指导,聘用一线电影、电视创作人员为校外导师,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用视觉叙述手法来讲故事,每个实训职位均实行双导师制度,学生参与实训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做,同时在电影项目实际操作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保驾护航;在教学方式上,以发挥实践导师剧组的“师带徒”作用为主,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电影项目的实际操作掌握完整的电影制作流程,带领学生利用电影的实操可培训出一批具有制作与管理能力的优秀电影人才。
实战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多方协作机制,搭建了从学校到产业的桥梁。其中高校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决定着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成败。社会机构通过产学一体化为高校提供资金、设备参与共同培养,为学生提供一线实践机会,同时相关的社会机构比如经纪公司可以借鉴美国CAA的经纪模式,参与培养并签约相关学生。在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多方协作下,实战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必将拥有广阔的空间。
四、结语
电影人才是支撑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电影人才队伍对提升我国电影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影视院校与社会机构的协作培养,可以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通过培养为业界提供了具有丰富长片经验的电影人才,熟悉电影流程和剧组管理,完整操作过从策划到制作到上映全流程,可以直接进入产业承担相关领域的工作,而不需要再次经过多年实践才能进入行业工作,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影人才在学校培养和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
关键词:电影人才;影片质量;实战型;人才培养;高校
实战型电影人才指的是在专业剧组完整参与过最少一部标准长片电影的制作,并在整个电影制作流程中负责一个或多个主创领域的工作,并对本领域的工作非常熟悉,可以独立承担本领域的工作,根据一部电影的基本主创设置可以分为六大类:编剧、导演、摄影、制片、美术设计、剪辑。电影制作属于集创意、经验和技术为一体的生产活动,是特殊的的艺术生产,因此需要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才的分工协作才能获得优质的质量。然而目前中国高校的电影教育以理论为主,注重文凭,导致国内影视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立即进入剧组,承担起相关领域的工作。专业电影人才结构出现断裂式缺陷,学校和产业之间存在脱节,因此探索如何培养电影实战型人才成为了目前中国电影提升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下电影实战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电影实战型人才的培养本质上就是通过制作标准电影培养人才,“实战型”人才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在艺术方面的美学修养,更需要在实际的电影制作中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然而从设置电影相关专业的高校来看,国内的影视类本科专业通常以理论学习为主,虽然所有高校都会要求毕业生拍摄毕业作品,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短片质量距离行业要求是很远的。而研究生阶段由于高校条件的局限,无法提供影视类学生制作标准电影的条件,作为主要承担电影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在师资力量与硬件上,现阶段都无法满足“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条件。现阶段的高校电影教育现状使得毕业生和产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一边是毕业生无法进入行业工作,另一边却是行业急需大量电影人才。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电影制片厂不仅生产创作电影片,还承担了各种专业电影人才的培养。通過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传授经验,电影人才逐步掌握专业技能,最终能独立承当相应的制作任务。这种培养其本质上拥有电影实战的精髓。随着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和原国内大制片厂“师带徒”模式的衰落,目前的电影制片企业通常不再会自主培养电影人才。这其中涉及一个合约问题,通常电影公司的雇佣合约,是根据每部电影的需要而进行签约,俗称“片约”。这个合约是与主创本人或者主创所属的经纪公司签约的,所以制片企业的“片约”是无法涵盖电影生产主创的经纪合约的,这导致大部分电影制片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自主培养人才使目前国内在实战类电影人才的培养方面陷入了困境。
二、实战型人才的重要性
在中国电影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实战型电影人才是提升影片质量的核心。作为特殊的文化商品,电影制作需要历经创意策划、剧本编写、资金筹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上映等不同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同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参与分工协作,才能保证电影的质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以及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提出,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来自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已突破600亿。在这种大好形式下,中国电影必将迎来辉煌的发展,未来对具有丰富经验的电影实战型人才的需求更会大大增加,电影实战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培养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电影人才将会是决定着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
三、解决我国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
(一)实训模式:电影实操、技术指导、专题讲座
高校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仍然为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根据电影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各大院校结合本科课程通过多类型短片制作的形式以技术指导、专题讲座培养影视类学生基本的电影制作素养,让电影类学生在本科阶段具备电影制作的基本素质和动手能力。在研究生阶段,特别是针对MFA专业的学生,应建立起电影实操的培养模式,而不是留时间给学生让其到社会上进行实践。通过聘用有经验的电影生产一线的人员为导师,采用导师开发项目、学生参与制作的模式,充分利用毕业前的一年实习期,把学生的自主实习变成学校主导下的电影项目实际操作,开发标准的电影项目用于实训,在剧组中学习,以动手和实践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位实训,通过电影的实际操作,在导师的带领下实现从学校到产业的飞越。同时,学校应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相关合作机构的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以理论结合实际建立起电影实训体系,以专业剧组和“师带徒”为特色,让学生在电影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提高电影制作水平,综合帮助学生解决从学校教育到产业应用的断裂问题。
通过学校学习和实习年的电影实训体系搭建,可以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解决目前电影人才在学校培养和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可以快速为产业应用提供大批经验丰富的电影人才,同时为学生进入各个剧组担任相关职业的工作提供了便利途径,不再让经验成为电影类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二)实训内容:进阶式培养
电影实战人才的培养绕不开项目化与制片人制,对大多数国内高校影视专业研究生培养而言,亟需增加电影项目化和制片人中心制的教学的比重,在项目化的基础上实施制片人中心制,通过制片人发起项目,聘用主创进行电影开发和最终实现上映。对于目前国内的现状而言,导演中心制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电影实战人才的培养除了艺术的考量,很大程度上是面向市场的应用人才培养,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将电影项目化,采用制片人中心制进行开发和管理,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电影人才实战培养要把制片人的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项目开发管理的基础上,重点以编剧、导演、摄影、制片、剪辑、美术设计这六大领域的主创人才实战培养为主。 首先在基础课方面,对已经上映的优秀电影进行学习。借用情报学上的反求工程做法,所有学生选择某部电影进行剪辑,并拆分成一个个镜头,通过视听语言、影像风格、导演构思、表演风格、剧本反写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导师团的讲解答疑,同时选择一部电影为基础进行模仿拍摄对比原片,提高学生对电影完片的意识和建立基本的电影工业化意识。
其次将短片训练变成网剧工作坊,直接面向市场提供作品。聘用的校外导师进入剧组,成为上述六大专业的 “技术指导”,在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网剧的创作,并提供指导。以导师指导,学员实际操作完成短片(网剧)的制作,在过程中培养讲述故事的能力和掌握剧组运营和相关管理流程的知识,形成基本工业化制作素养,并将成品进行市场化播出和上映,用市场来进行检验。这一方面可以获得最真实的市场反馈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工作资历。
最后设置长片计划。在完成短片(网剧)的基础上,进行长片实训。建立完整规范标准的电影剧组,以一线创作人才为“监制”,指导和带领学生完成标准院线电影或者网络电影的制作,培养学生具有电影长片制作经验和相关剧组管理运营经验,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一线创作人员的监制作用,为学生的长片电影制作保驾护航,讓学生完成从短片到长片的过渡,并熟练掌握长片制作,完全按照市场商业片的规则完成影片的制作和上映。
(三)实训机制:学校与社会协作
电影人才实训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培养,需要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协作,同时在现有的培养方式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在教授科目上,将创意、技术与运营人才组合融进实训电影的各个相关职位,在实践中从筹备、拍摄制作、宣传上映的全流程实训中完成相关学习科目;在师资配备上,通过建立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负责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指导,聘用一线电影、电视创作人员为校外导师,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用视觉叙述手法来讲故事,每个实训职位均实行双导师制度,学生参与实训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做,同时在电影项目实际操作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保驾护航;在教学方式上,以发挥实践导师剧组的“师带徒”作用为主,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电影项目的实际操作掌握完整的电影制作流程,带领学生利用电影的实操可培训出一批具有制作与管理能力的优秀电影人才。
实战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多方协作机制,搭建了从学校到产业的桥梁。其中高校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决定着实战型电影人才培养的成败。社会机构通过产学一体化为高校提供资金、设备参与共同培养,为学生提供一线实践机会,同时相关的社会机构比如经纪公司可以借鉴美国CAA的经纪模式,参与培养并签约相关学生。在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多方协作下,实战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必将拥有广阔的空间。
四、结语
电影人才是支撑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电影人才队伍对提升我国电影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影视院校与社会机构的协作培养,可以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通过培养为业界提供了具有丰富长片经验的电影人才,熟悉电影流程和剧组管理,完整操作过从策划到制作到上映全流程,可以直接进入产业承担相关领域的工作,而不需要再次经过多年实践才能进入行业工作,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影人才在学校培养和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