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的力量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夏天一个闷热的上午,赵长松老师的忽然造访让我有些惊喜。20世纪80、90年代共同做民间文学“集成”的许多同道,已经慢慢老去,相见的日子渐渐稀疏。
  赵长松老师也已白发苍苍过了古稀之年,此行是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萃闻异事》作序。不请名人,原因是都曾经在被誉为“文化长城”的全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普查、编纂中摸爬滚打多年,结下了友情。这的确抓住了我的软肋。一提起耗时近20年,从普查、搜集到编纂、出版500余万字国家卷的四川故事、歌谣、谚语(简称“三套集成”),我们便生出一种同甘共苦般的战友情结,拒绝的话语显得很无力亦很矫情。
  赵老师从随身带着的手提电脑里找出文稿,发送到U盘,又存入我的电脑,动作颇为熟练。而我眼前浮现的是当年提着录音机,徒步或坐拖拉机到山乡村寨考察民间文学的情景。对比容易让人感慨岁月,内心变得沧桑。赵老师的与时俱进更让我感到了这本书稿的分量,或许说其字字句句都凝聚了一位老民间文艺工作者一生的心血也不为过。
  80年代中期全国开始了十套文艺集成的抢救保护工作,民间文学领域有其中的三套。那时的赵长松老师正值壮年,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回三台县文化馆工作。年富力强的他热爱家乡,磨破嘴、跑断腿,把流传在三台山山水水间的故事、歌谣搜集起来,精心研读、编纂。有他参与的绵阳市民间故事集成卷成为当时四川省的样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贡献奖。
  在民间文学和民间文艺理论中坚守,成为这一代“集成”工作者践行的信念。作为副研究馆员的赵长松老师,担任过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早在1982年,搜集、整理、研究民间狮阵100例,绵阳地区文化馆以演唱资料《狮灯》印发全区,以后《四川狮灯艺术》成为他在四川乃至全国民俗研究的学术生涯中的重头戏,现正由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承担筹集出版事宜。他与人合著《杜甫梓州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论文《杜甫与涪江》在《杜甫研究学刊》发表,继而又在《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影印发表。他研究的《浅析附会传说》,在参加四川民间文学研讨会后,又刊登在《民间文学论坛》,在学界学者中引起重视,有较好的反响。他为“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纪念‘湖广填四川’340周年研讨会”撰写的论文《四川狮灯的考释与保护》,收入我会主编并已正式出版的《四川民间文艺60年论文集》。
  塞江山,桃花河,梓州的山水草木养育了赵长松老师,使得他在本该含饴弄孙的晚年,孜孜以求要把毕生浸淫其间的传说、故事出版传之后世,这令我欣慰和敬佩。该书15余万字,按名人、名迹、名胜、名产编排,荟萃了三台的奇闻异事以及独特的风光和淳厚的民风。这不是普通的搜集、整理——从小酷爱听故事的赵老师在叙事中加入了自己的鲜明个性,读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在他的笔下,杜甫、薛涛、赵蕤……文人逸事,脍炙人口;落马岩、盘龙石柱、三台山龙潭……名人胜迹,让人流连。
  我想说,用心之作助推了《萃闻异事》,民间大美成就了《萃闻异事》。但愿该书也能得到读者的喜爱。
  这篇序其实已属续貂。
  作者: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成都)副主席、副编审
  
其他文献
一、“若木就是攀枝花树”经得起推敲  1. 话不离谱  前段时间,我从互联网上尽可能全面搜索并认真地拜读了攀枝花市王文君、刘胜利、刘成东等先生的文章。他们提出“颛顼出生地在金沙、雅砻、安宁三江汇合处”的观点和理由非常诱人,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我浅陋狭窄的见识范围内,他们这个说法,是众多“颛顼故里”主张中最为靠谱的一个。  我所谓的“谱”,指的是古今学界公认的历史地理经典与基本取得共识的定论,
期刊
年谱是检索一个人物的生活历程的简明档案,可以理清许多复杂的线索。它不但反映一个人的最详细资料,同时还反映一批与之相关人物的材料。因此,年谱也是研究历史人物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为学术研究提供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里特为素有“蜀中才女”之称的黄稚荃先生试编一个简明年谱。  ——题记  1908年,戊申,出生,1岁  黄稚荃,女,别名杜邻,又名黄先泽,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黄稚荃生于四川宜
期刊
我们今天提起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黄稚荃先生,让人更多想到的是她的书画艺术,却很少有人将她那些精美古雅的诗词艺术拾来重温。素有“一代才女”之称的黄稚荃先生,是蜀中一位著名的女书画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女诗人与文史学家。当我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读罢当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邻存稿》和《杜邻诗存》后,那些真挚而清丽的诗词华章,足令我击节赞赏。同时,我也被她那段沧桑而朴实的人生历程与罕见的才华深
期刊
我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颇有因缘。  1956年我从部队复员返蓉,随家母去给李铁夫爷爷拜年。老人家高兴地说他现任政府参事,“参事室、文史馆合署办公,巧得很,就在提督东街你祖父张星垣原来经营的新怡丰银号、你出生的院子里。”“文史馆的研究员,有些是你祖父的袍泽,我们一道学习,唱和诗词。”  1964年刘孟伉馆长来盐道街学校讲毛主席诗词,馆员谢慕沙教授指导教师进修,使当时作为中学语文教员的我对文史馆有了进一
期刊
题记  年谱是史籍中较特殊的一种人物传记体裁,是研究人物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检索人物活动的简明档案。它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全面叙述谱主一生之道德、学问、事业,为学术研究提供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各朝各代均有人在修撰年谱。年谱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在我国古籍中,它与方志、家谱一样,是图书馆供参考咨询最重要的文献源之一。  1岁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年  5月
期刊
在中国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队伍中,有一位文笔犀利的报刊宣传鼓动家。他的文章像投枪匕首,办的报刊像重磅炸弹,使清廷万分恐惧。朝廷曾告示天下:“以万金购其头颅。”甚至警告百姓:“有藏者比室株连,获主笔(雷任报刊主笔)则就地正法。”[1]其人便是著名的报界巨子、奇人雷铁崖。  辛亥革命的先行者之一  雷铁崖,原名昭性,1873年出生于四川富顺县,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同年8月由孙中山介绍,
期刊
宋嘉祐年间,江苏泰州人许平死了,葬在真州(治今江苏仪征)扬子县甘露乡某处原野。许平生前任海陵县主簿,主管文书,辅佐县令,位卑职低,在冗官成灾的北宋,简直像一颗小小的芝麻,连官都算不上。  王安石却慧眼识珠,情深意长地给他写了一段墓志铭:“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哀悼许君有才能而居下位,像这样离俗独行之士,命运多舛,仕进壅隔,“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而卒”。王荆公很是纠结
期刊
屈原在《离骚》中提到一个神秘的女性——女媭。“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她总是以长者的口吻亲切地责备、规劝着屈原,焦虑不安地关心着屈原的命运。对于这个神秘女性,古人有多种说法:王逸认为“女媭,屈原姊也”;郑玄认为她是屈原之妹;贾逵认为“楚人谓女曰媭”,女媭不过楚国女子的泛称,也称“女须”。旧时多依王逸注以“女媭”为姊的代称。如姜夔《〈探春慢〉词序》便称:“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媭因嫁焉。”但
期刊
1932年(壬申年)51岁  相继发起或参加的作品展览会有:岁寒合作画展、合众书画展、中华学艺社新屋落成纪念美术展、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作品展。春末,与黄宾虹、李大超、钱新立、张弦在王济远画室观看《王济远赴战区写生展》。5月,与叶恭绰、黄宾虹等艺术家筹建当时全国最大的中国画团体——中国画会。经国民政府行政院第74次会议通过,被聘为柏林中国美术家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出任中国画会执行委员。与张大千、
期刊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被捕,最终经各方尽力营救,才由军事审判改为司法审理,判了8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方从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坐了5年牢之后出狱。  在监狱,陈独秀感时伤事,忧国忧民,写下56首诗,结集为《金粉泪》。之所以叫“金粉泪”,是因为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旧时被称之为“六朝金粉地”,而今又是中华民国首都,他在南京坐牢,诗作于南京狱中,故名。这56首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