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 者:你对你的收入满意吗?
马忠生:满意。
记 者:荣誉对你的生活有改变吗?
马忠生:出门开会、演讲的机会变多了。
记 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马忠生:能干一天就干一天,无愧于弟兄们和他们的家属。
记 者: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
马忠生:不止是幸福,我很幸运,家庭和工作都很好。
【编辑留言】马忠生让人想起铁人王进喜。高强度的劳作,严重的体力透支,巨大的工作热情,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坚韧……他是真正的劳模,堆满厨柜的奖励品,他受之无愧。新中国已经走过63年,当下,在巨大的成就背后,在漂亮的经济数据里面,从英年早逝的王铁人,到脊柱弯曲的马忠生,新老劳模的高尚血统和伟大精神,依旧是支撑中国社会飞奔向前的核心力量。
向马忠生这样的劳模和这样的中国工人致敬!
驼背队长
采访这天,刚好是马忠生的生日,他爱人苗秀芬从上午就开始给女儿打电话,“告诉你爸晚上早点回来,姥姥、姥爷和你舅舅一家三口都在咱家等着给他过生日呢!”女儿耳提面命,马忠生哼哼哈哈地应着,不知听进去没。
调兵山因煤而兴,马忠生就是个煤二代。从当矿工的父亲起,家里已经有三代人成为铁法能源公司(前身为铁法矿务局)职工,在马忠生这一代,这个家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马忠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仔细数一数,各种荣誉证书他得了100多份,奖杯、奖章摆满了一个小柜。2007年,他还被温家宝总理接见过。只是,他获得荣誉的方式,让人忍不住心疼。
大兴矿综掘二队的一个新工人第一次下井时,很诧异一起干活的居然有个驼了背的老头,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他们的队长马忠生。
到2012年底,马忠生就在井下干满30年了。他参加工作时不到19岁,小伙子五官端正,棱角分明,1.73米的个头,站起来倍儿挺拔,再穿上矿工的制服,在那个年代,这就叫帅。现在,不一样了。仰卧,头挨不到床,悬空一个半拳还多;俯卧,胸贴不到床,悬空一个半拳还多;穿鞋,自己系不了自己的鞋带;转头,需要整个身体转回来,整个人呈“弓”形姿态。病历上诊断结果写着:强直肥大性脊柱炎。医生说病因是劳损造成骨钙化。工友们说,他就是累的。
干活疗法
说起马忠生的病,妻子苗秀芬的眼泪就断了线似的往下掉,“不知道他还能撑多长时间,很可能某一天他说倒下就倒下了。”夫妻俩曾经带着他的X光片到大医院检查,医生看着片子,问苗秀芬:“这人瘫痪多长时间了?”苗秀芬当时就哭出了声。医生说,马忠生至今没有瘫痪是个奇迹。可是,没人知道这个奇迹还能存在多久。
苗秀芬和马忠生在一个村长大,她记得马忠生小时候就特别能干,“放了学,撂下书包就拿起镰刀。”两人结婚后,马忠生一个人把小园子收拾得漂漂亮亮,黄瓜架子都用线绷直量出来,保证横平竖直。老辈人说,这叫干活有样。
马忠生干起活来确实是把好手,既肯干又会干。刚工作时,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设备,大部分工作都靠人力完成,马忠生和队友两个人,一人一把铁锹,井下一个小火车皮的石子,半个多小时就能卸完,又快又好。马忠生的母亲生前总说儿子傻。工作两年,连节假日算在内,他只休息了七个班。老太太说,这不是傻是啥?
最开始,马忠生总加班是为了多挣工钱。那时,家里11口人,只有父亲一个养家,条件可想而知,他想多赚点钱贴补家里。老话说,打下啥底是啥底。这苦干实干的底一打下,就延续了30年。
付出总会有回报。新工人6个月转正,他5个月就被提升为副班长,工作6年即任大明一矿105队副队长,10年任队长。现在,他是大兴矿综掘二队队长,可以脱产的科级干部,可是,他却没有一天真正脱产过。
从食指到小指的四个指根和掌心,像被贴了5个南瓜子,暗黄色、硬邦邦,那是他手上的老茧,常年不掉。马忠生费靴子,公司每年给一线工人发两双靴子,好多人穿不完,可他每年至少会穿坏五六双,那是他在井下生生走破的。
马忠生当干部的指导原则是:一级领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掘进掌子拉底,他和工人一起分段,工人5米他5米,工人8米他8米。问他为啥也要包一段,他说:“多个人多把锹,我也是工人一员,光看不干,我不得劲。”
工人干多少,马忠生干多少?当然不是。工人还有休班,马忠生一个月至少下30回井,一下就是一天。要是赶上特殊情况,他就在井下连续加班。2006年7月上旬,在大兴煤矿北二405掘进施工中,由于顶板压力大,导致刚刚施工完的巷道变形严重。为快速将巷道处理达标,他一连3天在井下呆了53个小时,直到处理好全部巷道他才升井。
有人问他,这么干你不累吗?“我不会写,不会说,也没什么嗜好,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干活就是我的兴趣和爱好。你打麻将累不累?累,但你觉得快乐。我下井干活也这样,而且每干好什么活,就特别有成就感。”
用苗秀芬的话说,“他干活入了迷,一天不下井就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哪怕第二天亲侄子结婚,他也要先下井上个夜班再去婚礼,不然就浑身不舒坦。”有时工友和他开玩笑,“将来退休了,看你上哪干活去。”马忠生嘿嘿笑不说话。
马忠生似乎干起活来自得其乐,可谁能想到他受脊柱炎折磨已近20年,疼痛时,在井下用锹把敲到脊背变成青色。医生多次要求他住院治疗,可是他总不肯,“我知道我的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如果真的要躺下来治疗也许就得一年半载的。那样,也许我腰疼的病治不好,还要把我憋出精神病来,还不如和大伙一起干活,心情好,疼也能忍。”这是马忠生自己琢磨的干活疗法,他总觉得自己至今没倒下,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下井干活,“多活动有好处。”
安全23年
马忠生显然是很皮实的人,甚至有些皮实过了头。去年5月,一个工人搬重物时不小心掉了一块,刚好砸到马忠生的小脚趾,当时就疼得厉害。大伙都劝他赶紧去看医生,马忠生自己倒不当回事,随便上了点药,趿拉着拖鞋照常下井。半个月不见好转只好去医院,医生一检查,这根小脚趾已经断了,要他打石膏。可马忠生因为要出门开会说什么也不肯,自己按偏方弄了点药就上了火车。
问他为啥这么拿自己不当回事,他说:“我觉得没啥大事,另外,我是队长还伤了,多丢人。”煤矿是高危行业,安全是第一位,马忠生当队长23年,队里没出过一次重伤或重伤以上的安全事故。工友们对这个记录津津乐道,马忠生却觉得如履薄冰,“越干越害怕,兄弟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保证安全,这也是马忠生坚持每天下井的原因。“井下的情况每天千变万化,不去看看,心里没底啊。”白天跟完班,晚上睡觉前还得再给夜班打个电话,把各种新状况向副队长交待清楚,不然他就睡不着觉。
实在不后悔
马忠生的综掘二队出了名的效益好、奖金高,但也是出了名的管理严。马忠生要求每个班组、每个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实现动态达标。责、权、利连在一起,优奖劣罚。既有安全保证,又有经济利益,工人们都抢着要进二队。马忠生也确实带出了一批人。现任的7个队长里,有5个是马忠生带出来的,工友们戏称马忠生队是矿上的“黄埔军校”。
马忠生也有意要给新工人当个榜样。“看着现在的小年轻搬点东西就累得龇牙咧嘴的样,我就瞧不上,我们年轻的时候哪有现在这么高级的设备啊,还不全靠人力?”他忘不了年轻时干活不顾天不顾地的劲头,他觉得今天的铁能集团仍然需要那种冲劲。
不过,马忠生可不是光会出力气的人,他对井下的综掘技术不仅精通,还有创新。他与技术人员一起研制的40T刮板运输机紧链器,曾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苗秀芬本来想让马忠生在采访结束后去医院瞧瞧去年砸伤的脚趾,然后早点回家过生日。可是,女儿告诉她,爸爸又下井了,她只能无奈地叹口气。
为了照顾马忠生,苗秀芬已经不再工作,每天晚上光为他按摩就要近一个小时。因为马忠生的奋斗,这个家庭已经有了不错的生活条件,住在调兵山数得上的优质小区,高层充足的阳光让宽敞的客厅到处都透着暖意。客厅的一角是马忠生的荣誉柜,拉开夹层,里面深红、浅红满是证书,下层特意做成了书籍的样子,寓意“书”写人生,那是这个家的骄傲。女儿毕业后也进了铁能,在矿上的广播站当广播员,这个家庭在第三代终于彻底转型,成了真正“坐办公室的”。
全家人最大的忧愁就是马忠生的身体。苗秀芬一定想过,要是马忠生干得不这么拼命,也许就不会得这“不死的癌症”。也有工友说,老马,你何苦这么干,人家能活80岁,你将来连太阳都看不着。对此,马忠生自己倒是很坦然,“实实在在地不后悔。我读书不多,但知道人生就像流星一闪,‘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我一个普通人能得到社会这么大的肯定,值。再说,有人什么都不干还得绝症呢,这就是命运。” W责编/王迅
[email protected]
马忠生:满意。
记 者:荣誉对你的生活有改变吗?
马忠生:出门开会、演讲的机会变多了。
记 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马忠生:能干一天就干一天,无愧于弟兄们和他们的家属。
记 者: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
马忠生:不止是幸福,我很幸运,家庭和工作都很好。
【编辑留言】马忠生让人想起铁人王进喜。高强度的劳作,严重的体力透支,巨大的工作热情,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坚韧……他是真正的劳模,堆满厨柜的奖励品,他受之无愧。新中国已经走过63年,当下,在巨大的成就背后,在漂亮的经济数据里面,从英年早逝的王铁人,到脊柱弯曲的马忠生,新老劳模的高尚血统和伟大精神,依旧是支撑中国社会飞奔向前的核心力量。
向马忠生这样的劳模和这样的中国工人致敬!
驼背队长
采访这天,刚好是马忠生的生日,他爱人苗秀芬从上午就开始给女儿打电话,“告诉你爸晚上早点回来,姥姥、姥爷和你舅舅一家三口都在咱家等着给他过生日呢!”女儿耳提面命,马忠生哼哼哈哈地应着,不知听进去没。
调兵山因煤而兴,马忠生就是个煤二代。从当矿工的父亲起,家里已经有三代人成为铁法能源公司(前身为铁法矿务局)职工,在马忠生这一代,这个家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马忠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仔细数一数,各种荣誉证书他得了100多份,奖杯、奖章摆满了一个小柜。2007年,他还被温家宝总理接见过。只是,他获得荣誉的方式,让人忍不住心疼。
大兴矿综掘二队的一个新工人第一次下井时,很诧异一起干活的居然有个驼了背的老头,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他们的队长马忠生。
到2012年底,马忠生就在井下干满30年了。他参加工作时不到19岁,小伙子五官端正,棱角分明,1.73米的个头,站起来倍儿挺拔,再穿上矿工的制服,在那个年代,这就叫帅。现在,不一样了。仰卧,头挨不到床,悬空一个半拳还多;俯卧,胸贴不到床,悬空一个半拳还多;穿鞋,自己系不了自己的鞋带;转头,需要整个身体转回来,整个人呈“弓”形姿态。病历上诊断结果写着:强直肥大性脊柱炎。医生说病因是劳损造成骨钙化。工友们说,他就是累的。
干活疗法
说起马忠生的病,妻子苗秀芬的眼泪就断了线似的往下掉,“不知道他还能撑多长时间,很可能某一天他说倒下就倒下了。”夫妻俩曾经带着他的X光片到大医院检查,医生看着片子,问苗秀芬:“这人瘫痪多长时间了?”苗秀芬当时就哭出了声。医生说,马忠生至今没有瘫痪是个奇迹。可是,没人知道这个奇迹还能存在多久。
苗秀芬和马忠生在一个村长大,她记得马忠生小时候就特别能干,“放了学,撂下书包就拿起镰刀。”两人结婚后,马忠生一个人把小园子收拾得漂漂亮亮,黄瓜架子都用线绷直量出来,保证横平竖直。老辈人说,这叫干活有样。
马忠生干起活来确实是把好手,既肯干又会干。刚工作时,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设备,大部分工作都靠人力完成,马忠生和队友两个人,一人一把铁锹,井下一个小火车皮的石子,半个多小时就能卸完,又快又好。马忠生的母亲生前总说儿子傻。工作两年,连节假日算在内,他只休息了七个班。老太太说,这不是傻是啥?
最开始,马忠生总加班是为了多挣工钱。那时,家里11口人,只有父亲一个养家,条件可想而知,他想多赚点钱贴补家里。老话说,打下啥底是啥底。这苦干实干的底一打下,就延续了30年。
付出总会有回报。新工人6个月转正,他5个月就被提升为副班长,工作6年即任大明一矿105队副队长,10年任队长。现在,他是大兴矿综掘二队队长,可以脱产的科级干部,可是,他却没有一天真正脱产过。
从食指到小指的四个指根和掌心,像被贴了5个南瓜子,暗黄色、硬邦邦,那是他手上的老茧,常年不掉。马忠生费靴子,公司每年给一线工人发两双靴子,好多人穿不完,可他每年至少会穿坏五六双,那是他在井下生生走破的。
马忠生当干部的指导原则是:一级领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掘进掌子拉底,他和工人一起分段,工人5米他5米,工人8米他8米。问他为啥也要包一段,他说:“多个人多把锹,我也是工人一员,光看不干,我不得劲。”
工人干多少,马忠生干多少?当然不是。工人还有休班,马忠生一个月至少下30回井,一下就是一天。要是赶上特殊情况,他就在井下连续加班。2006年7月上旬,在大兴煤矿北二405掘进施工中,由于顶板压力大,导致刚刚施工完的巷道变形严重。为快速将巷道处理达标,他一连3天在井下呆了53个小时,直到处理好全部巷道他才升井。
有人问他,这么干你不累吗?“我不会写,不会说,也没什么嗜好,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干活就是我的兴趣和爱好。你打麻将累不累?累,但你觉得快乐。我下井干活也这样,而且每干好什么活,就特别有成就感。”
用苗秀芬的话说,“他干活入了迷,一天不下井就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哪怕第二天亲侄子结婚,他也要先下井上个夜班再去婚礼,不然就浑身不舒坦。”有时工友和他开玩笑,“将来退休了,看你上哪干活去。”马忠生嘿嘿笑不说话。
马忠生似乎干起活来自得其乐,可谁能想到他受脊柱炎折磨已近20年,疼痛时,在井下用锹把敲到脊背变成青色。医生多次要求他住院治疗,可是他总不肯,“我知道我的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如果真的要躺下来治疗也许就得一年半载的。那样,也许我腰疼的病治不好,还要把我憋出精神病来,还不如和大伙一起干活,心情好,疼也能忍。”这是马忠生自己琢磨的干活疗法,他总觉得自己至今没倒下,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下井干活,“多活动有好处。”
安全23年
马忠生显然是很皮实的人,甚至有些皮实过了头。去年5月,一个工人搬重物时不小心掉了一块,刚好砸到马忠生的小脚趾,当时就疼得厉害。大伙都劝他赶紧去看医生,马忠生自己倒不当回事,随便上了点药,趿拉着拖鞋照常下井。半个月不见好转只好去医院,医生一检查,这根小脚趾已经断了,要他打石膏。可马忠生因为要出门开会说什么也不肯,自己按偏方弄了点药就上了火车。
问他为啥这么拿自己不当回事,他说:“我觉得没啥大事,另外,我是队长还伤了,多丢人。”煤矿是高危行业,安全是第一位,马忠生当队长23年,队里没出过一次重伤或重伤以上的安全事故。工友们对这个记录津津乐道,马忠生却觉得如履薄冰,“越干越害怕,兄弟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保证安全,这也是马忠生坚持每天下井的原因。“井下的情况每天千变万化,不去看看,心里没底啊。”白天跟完班,晚上睡觉前还得再给夜班打个电话,把各种新状况向副队长交待清楚,不然他就睡不着觉。
实在不后悔
马忠生的综掘二队出了名的效益好、奖金高,但也是出了名的管理严。马忠生要求每个班组、每个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实现动态达标。责、权、利连在一起,优奖劣罚。既有安全保证,又有经济利益,工人们都抢着要进二队。马忠生也确实带出了一批人。现任的7个队长里,有5个是马忠生带出来的,工友们戏称马忠生队是矿上的“黄埔军校”。
马忠生也有意要给新工人当个榜样。“看着现在的小年轻搬点东西就累得龇牙咧嘴的样,我就瞧不上,我们年轻的时候哪有现在这么高级的设备啊,还不全靠人力?”他忘不了年轻时干活不顾天不顾地的劲头,他觉得今天的铁能集团仍然需要那种冲劲。
不过,马忠生可不是光会出力气的人,他对井下的综掘技术不仅精通,还有创新。他与技术人员一起研制的40T刮板运输机紧链器,曾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苗秀芬本来想让马忠生在采访结束后去医院瞧瞧去年砸伤的脚趾,然后早点回家过生日。可是,女儿告诉她,爸爸又下井了,她只能无奈地叹口气。
为了照顾马忠生,苗秀芬已经不再工作,每天晚上光为他按摩就要近一个小时。因为马忠生的奋斗,这个家庭已经有了不错的生活条件,住在调兵山数得上的优质小区,高层充足的阳光让宽敞的客厅到处都透着暖意。客厅的一角是马忠生的荣誉柜,拉开夹层,里面深红、浅红满是证书,下层特意做成了书籍的样子,寓意“书”写人生,那是这个家的骄傲。女儿毕业后也进了铁能,在矿上的广播站当广播员,这个家庭在第三代终于彻底转型,成了真正“坐办公室的”。
全家人最大的忧愁就是马忠生的身体。苗秀芬一定想过,要是马忠生干得不这么拼命,也许就不会得这“不死的癌症”。也有工友说,老马,你何苦这么干,人家能活80岁,你将来连太阳都看不着。对此,马忠生自己倒是很坦然,“实实在在地不后悔。我读书不多,但知道人生就像流星一闪,‘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我一个普通人能得到社会这么大的肯定,值。再说,有人什么都不干还得绝症呢,这就是命运。” W责编/王迅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