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考察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现状,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昆明、丽江地区的小学生共573名进行亲子关系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总体在城乡、年级、民族上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家庭结构、独生子女与否上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 亲子关系
1 前言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自20世紀4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掀起了对亲子关系研究的热潮,现如今亲子关系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不良亲子关系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成就,导致儿童的学习困难。亲子关系作为儿童社会化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儿童形成良好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自然就成为家庭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的结构和机能正在发生着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关系是以怎样的机制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我们该怎样改善亲子关系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减少问题行为?这些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而小学生的亲子关系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了具有一定信效度的亲子关系量表,对云南省小学生的亲子关系进行调查,以期丰富亲子关系的研究并为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和丽江市小学生共720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652份,回收率90.5%,有效问卷573份,其中男生289人,女生284人;汉族309人,纳西族184人;二年级186人,四年级158人,六年级216人;城市430人,农村121人;独生子女170人,非独生子女390人。
2.2 测试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由日本东京学芸大学名誉教授、田中教育研究所所员品川不二郎等编制,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进行调查,经检验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问卷主要从父母的管教态度方面来考察亲子关系,具体是把管教态度分为五大类:拒绝、支配、保护、服从和矛盾,每一类中又包含两小类,即:消极拒绝和积极拒绝、严格支配和期待支配、干涉保护和不安保护、溺爱服从和盲目服从、矛盾和不一致,测验得分越高表示亲子关系越好。
2.3 结果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3 结果
3.1?摇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城乡差异比较
表1 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城乡差异比较(M±SD)
由表1可知: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存在城乡差异(P<0.05),且农村高于城市;在亲子关系各维度上的城乡差异显著情况为:支配(P<0.05)、保护(P<0.01)。
表2 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在支配和保护两维度上的城乡差异比较(M±SD)
由表2可以看出,在保护分维度上干涉保护(P<0.01)与不安保护(P<0.05)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城乡显著差异,而在支配分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2 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
表3 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M±SD)
由表3可知,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亲子关系各维度上的城乡差异显著情况为:服从(P<0.001)。
表4 不同年级在服从维度上差异比较(M±SD)
由表4可知,在服从维度上溺爱服从(P<0.05)和盲目服从(P<0.01)都达到了显著差异,其中四年级学生在溺爱服从和盲目服从两方面均明显高于二年级和六年级。
3.3?摇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独生子女与否差异比较(M±SD)
表5 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比较(M±SD)
由表5可知,小学生独生子女与否亲子关系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都没有出现统计学差异。
3.4?摇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家庭结构差异比较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比例分布图
由上图可知,本次调查家庭比例分布并不是很理想,进一步比较完整家庭和大家庭这两种类型的亲子关系时发现,各个维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3.5?摇小学生亲子关系的民族差异比较
表6 汉族与纳西族小学生亲子关系差异比较(M±SD)
由表6可知,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存在民族差异(P<0.01),两民族在保护(P<0.01)、服从(P<0.01)、矛盾(P<0.01)三个维度上均出现显著差异。其中,纳西族小学生在这三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汉族小学生。
表7 汉族与纳西族小学生在保护、服从、矛盾三维度上的差异比较(M±SD)
由表7可知:在保护分维度上不安保护(P<0.01);服从分维度上溺爱服从(P<0.01),盲目服从(P<0.01);在矛盾分维度上矛盾(P<0.01),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显著差异。
4 讨论
4.1 结果分析
来自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的大量资料已经表明,经济、地域位置的差异将导致社会文化、教育的差异,从而引起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亲子关系。从调查结果来看,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在城乡差异比较上,各类型亲子关系均有分布,但只有在支配和保护上出现统计学意义,农村地区得分均高于城市地区,说明农村地区亲子关系比城市地区要好,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保护两分维度上,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父母为了孩子变得更好都会尽量给予帮助和嘱托,而且都会过分担心孩子的学业、前途等方面。城市地区的得分比农村地区低,说明城市父母过多的干涉了孩子的生活,对孩子保护过度,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生活节奏较快,父母亲工作压力比较大,对子女的期望比较高。 在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上,只有服从维度出现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二年级学生得分最低,六年级次之,四年级得分最高,说明二年级,六年级学生家长比在四年级时更倾向于接受孩子的要求。進一步检验发现,溺爱服从和盲目服从均出现统计学意义,且盲目服从的分数更低,差异更显著,也就是家长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愿意接受孩子的要求,显然这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学生年龄较低,还不能很好适应学校生活,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安心在学校学习,不得不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六年级学生相对年龄大些,但承受着升学压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也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他们的要求。部分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所以出现这一结果也是正常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要求的提出是否得到满足还应结合当时的情境作出判断。
在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独生子女与否上,未检验出统计学意义。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左。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只是从父母教养态度上来考察亲子关系,只能说明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是一视同仁的。也可能是因为小学阶段是儿童同伴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的生活重心从家庭转向学校,他们不再把父母当做唯一的依靠对象,开始主动寻求同伴,形成社会性发展。另外,本次抽样调查的家庭结构类型数据并不平衡,分析完整家庭和大家庭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两种家庭结构的亲子关系没有明显差异。
在汉族和纳西族的差异比较上,总分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纳西族得分高于汉族,说明纳西族小学生亲子关系要好于汉族小学生。这与纳西文化有关,纳西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经常会开展一些文娱活动,父母亲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孩子在家中也能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保护和服从维度上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纳西族得分均高于汉族,说明纳西族父母更倾向于满足孩子的要求,更易产生父母前后教育的不一致性。
4.2 建议
亲子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的人际关系,每个家庭都应该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活动,并且不只是局限于学习生活。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多了解一些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孩子的成长没必要过分担心。
参考文献:
[1]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2002年2月第24卷第一期
[2]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2
[3]侯爱民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滨州教育学学学报第6卷第3期
[4]刘海鹰论亲子关系对对儿童心里发展的影响当代教育科学教育心理2006年第23期
[5]符明弘李鹏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三卷第2期
[6]朱俊卿农村亲子关系特点的定性研究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9月第18卷第5期
[7]傅金芝(执笔)云南省农村四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Vol.30No.2Apr.1998
关键词:小学生 亲子关系
1 前言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自20世紀4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掀起了对亲子关系研究的热潮,现如今亲子关系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不良亲子关系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成就,导致儿童的学习困难。亲子关系作为儿童社会化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儿童形成良好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自然就成为家庭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的结构和机能正在发生着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关系是以怎样的机制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我们该怎样改善亲子关系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减少问题行为?这些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而小学生的亲子关系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了具有一定信效度的亲子关系量表,对云南省小学生的亲子关系进行调查,以期丰富亲子关系的研究并为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和丽江市小学生共720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652份,回收率90.5%,有效问卷573份,其中男生289人,女生284人;汉族309人,纳西族184人;二年级186人,四年级158人,六年级216人;城市430人,农村121人;独生子女170人,非独生子女390人。
2.2 测试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由日本东京学芸大学名誉教授、田中教育研究所所员品川不二郎等编制,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进行调查,经检验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问卷主要从父母的管教态度方面来考察亲子关系,具体是把管教态度分为五大类:拒绝、支配、保护、服从和矛盾,每一类中又包含两小类,即:消极拒绝和积极拒绝、严格支配和期待支配、干涉保护和不安保护、溺爱服从和盲目服从、矛盾和不一致,测验得分越高表示亲子关系越好。
2.3 结果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3 结果
3.1?摇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城乡差异比较
表1 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城乡差异比较(M±SD)
由表1可知: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存在城乡差异(P<0.05),且农村高于城市;在亲子关系各维度上的城乡差异显著情况为:支配(P<0.05)、保护(P<0.01)。
表2 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在支配和保护两维度上的城乡差异比较(M±SD)
由表2可以看出,在保护分维度上干涉保护(P<0.01)与不安保护(P<0.05)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城乡显著差异,而在支配分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2 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
表3 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M±SD)
由表3可知,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亲子关系各维度上的城乡差异显著情况为:服从(P<0.001)。
表4 不同年级在服从维度上差异比较(M±SD)
由表4可知,在服从维度上溺爱服从(P<0.05)和盲目服从(P<0.01)都达到了显著差异,其中四年级学生在溺爱服从和盲目服从两方面均明显高于二年级和六年级。
3.3?摇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独生子女与否差异比较(M±SD)
表5 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比较(M±SD)
由表5可知,小学生独生子女与否亲子关系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都没有出现统计学差异。
3.4?摇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家庭结构差异比较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比例分布图
由上图可知,本次调查家庭比例分布并不是很理想,进一步比较完整家庭和大家庭这两种类型的亲子关系时发现,各个维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3.5?摇小学生亲子关系的民族差异比较
表6 汉族与纳西族小学生亲子关系差异比较(M±SD)
由表6可知,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存在民族差异(P<0.01),两民族在保护(P<0.01)、服从(P<0.01)、矛盾(P<0.01)三个维度上均出现显著差异。其中,纳西族小学生在这三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汉族小学生。
表7 汉族与纳西族小学生在保护、服从、矛盾三维度上的差异比较(M±SD)
由表7可知:在保护分维度上不安保护(P<0.01);服从分维度上溺爱服从(P<0.01),盲目服从(P<0.01);在矛盾分维度上矛盾(P<0.01),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显著差异。
4 讨论
4.1 结果分析
来自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的大量资料已经表明,经济、地域位置的差异将导致社会文化、教育的差异,从而引起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亲子关系。从调查结果来看,云南省小学生亲子关系在城乡差异比较上,各类型亲子关系均有分布,但只有在支配和保护上出现统计学意义,农村地区得分均高于城市地区,说明农村地区亲子关系比城市地区要好,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保护两分维度上,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父母为了孩子变得更好都会尽量给予帮助和嘱托,而且都会过分担心孩子的学业、前途等方面。城市地区的得分比农村地区低,说明城市父母过多的干涉了孩子的生活,对孩子保护过度,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生活节奏较快,父母亲工作压力比较大,对子女的期望比较高。 在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上,只有服从维度出现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二年级学生得分最低,六年级次之,四年级得分最高,说明二年级,六年级学生家长比在四年级时更倾向于接受孩子的要求。進一步检验发现,溺爱服从和盲目服从均出现统计学意义,且盲目服从的分数更低,差异更显著,也就是家长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愿意接受孩子的要求,显然这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学生年龄较低,还不能很好适应学校生活,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安心在学校学习,不得不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六年级学生相对年龄大些,但承受着升学压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也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他们的要求。部分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所以出现这一结果也是正常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要求的提出是否得到满足还应结合当时的情境作出判断。
在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独生子女与否上,未检验出统计学意义。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左。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只是从父母教养态度上来考察亲子关系,只能说明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是一视同仁的。也可能是因为小学阶段是儿童同伴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的生活重心从家庭转向学校,他们不再把父母当做唯一的依靠对象,开始主动寻求同伴,形成社会性发展。另外,本次抽样调查的家庭结构类型数据并不平衡,分析完整家庭和大家庭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两种家庭结构的亲子关系没有明显差异。
在汉族和纳西族的差异比较上,总分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纳西族得分高于汉族,说明纳西族小学生亲子关系要好于汉族小学生。这与纳西文化有关,纳西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经常会开展一些文娱活动,父母亲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孩子在家中也能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保护和服从维度上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纳西族得分均高于汉族,说明纳西族父母更倾向于满足孩子的要求,更易产生父母前后教育的不一致性。
4.2 建议
亲子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的人际关系,每个家庭都应该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活动,并且不只是局限于学习生活。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多了解一些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孩子的成长没必要过分担心。
参考文献:
[1]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2002年2月第24卷第一期
[2]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2
[3]侯爱民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滨州教育学学学报第6卷第3期
[4]刘海鹰论亲子关系对对儿童心里发展的影响当代教育科学教育心理2006年第23期
[5]符明弘李鹏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三卷第2期
[6]朱俊卿农村亲子关系特点的定性研究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9月第18卷第5期
[7]傅金芝(执笔)云南省农村四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Vol.30No.2Apr.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