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生意还是做品牌?
中国品牌纷纷被国外品牌收购,诚然,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导致的结果,但却也与中国企业家的经营心态密不可分。“做企业就像养猪,养大了就得卖”,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中国企业家不在少数。观念决定行动,有这种想法的企业必然难逃被收购的境遇,有这种思维的中国品牌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大多中国企业主其实还是机会主义者,奉行的是做生意的经营思维,没把品牌化生存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既然做的是生意,那就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有钱可赚,为何不卖?
正是这种做生意似的机会主义,让中国品牌失去了更大的机会,失去了走向世界的机会,大多很有前景的品牌就在企业主的这种思维中夭折。如果中国真要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真要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就必须改变这种做生意的经营理念,树立做百年品牌的经营策略。不能把品牌当作养猪,养肥了就卖,也不能把品牌当作养女儿,养大了就得嫁人,而应该把品牌当作香火传承的亲儿子,一代代地传继下去。
同时,以品牌化的理念去经营,还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以做生意的思维经营,生意败了,企业就倒闭了。如果以品牌化的理念经营,企业倒闭了,但品牌还在,因为品牌具有超乎于经营企业实体的能力。比如沃尔沃被吉利汽车收购了,其实在此之前,沃尔沃被卖过好多次,虽然江山几多易主,沃尔沃的经营者不断变换,但沃尔沃这个品牌却屹立不倒,其经营者都把这个品牌卖个好价钱。同样还有世界著名床垫品牌席梦思,即便其经营者倒闭了,但席梦思这个品牌却依旧闪亮。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山寨还是创新?
“山寨”一词曾在2008年风靡中国,在国际的认知中,山寨似乎是与中国紧密联系的。
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得到的评价却是贬多于褒,“中国制造”被冠上了“山寨制造”的称号,有外电曾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善于模仿外国产品和品牌的国家。中国似乎成了山寨上的中国。有企业主曾说:给我一个样品,我可以征服整个世界。商场里流行卖什么产品,他们就会照模照样复制出来,然后在市场上以超低的价格大肆甩卖。从老人头皮鞋到阿玛尼服装,从LV包到劳力士手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山寨手机”。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山寨机”。只要是热卖的手机,在“山寨”里都能找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国际大牌们无一幸免地成为了“山寨机”的模仿对象。在半导体行业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说集成电路芯片每18个月的集成度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中国的山寨工厂速度更快,几个月便能破解各种手机系统,于是山寨手机便雨后春笋般呼啸而出,留给各大手机品牌的更新换代时间只有几个月,而不是18个月。
其实,中国是一个蕴含了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此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前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只是代工制造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企业应该把山寨模仿作为“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要不断提升,要以创新赢得长久发展,而不是通过山寨获得苟延残喘。要从现在“照猫画虎”的阶段上升到“照猫画熊猫”的层次。所谓照猫画熊猫是不但善于“拿来”别人的东西,同时,更善于对“拿来”的东西进行升级与创新,从而“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模仿是“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但却不能沉浸在这一阶段止步不前,而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中国制造”突破了“照猫画熊猫”的境界,能够自己“画熊猫”,中国也就拥有了一批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制造”也就能够真正赢得世界的青睐。
品牌立国还是制造立国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是世界工厂,为世界做代工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当低廉劳动力优势失去或被取代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优势也将不复存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个企业将制造中心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国家。中国不能依靠制造立国,况且,为世界做代工也支撑不起一个国家长久快速的发展。作为新兴国家的印度在发展起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它没用大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优势做“世界工厂”,而是致力于更具研发创新能力的软件服务业做“世界办公室”。
几年前,德国市场营销专家安霍尔特曾就“某国制造”在35个国家和地区做过一次调查,“美国制造”的价值高达17.8930万亿美元,列全球第一,其后是“日本制造”,价值6.2050万亿美元左右。“德国制造”的价值约为4.5820万亿美元。而在这些“制造”的背后是各国知名品牌的强大阵营。缺乏知名品牌的中国制造的价值就是出口一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要看它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中国需要以品牌立国,只有品牌化才能赋予一个国家和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拥有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中国正在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从之前的“中国制造”广告到如今的国家形象广告片在美国时代广场播放,都展现着中国在树立国家品牌上的努力。
OEM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种模式的缺陷所导致的是中国品牌的缺失。在未来的竞争中,中国品牌要从OEM向ODM和OBM转变,以品牌化求生存,不断精致我们的品牌。古代中国是一个很讲究精致化的国家,世界奢侈品的发源地就是中国,如中国的瓷器、丝绸等,都是精美绝伦。中国企业要传承精致化的精髓,专心创造、精益求精,从精致化到精益制造。让中国创造成为我们强国梦的内涵,中国品牌为世人所追捧。
中国品牌纷纷被国外品牌收购,诚然,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导致的结果,但却也与中国企业家的经营心态密不可分。“做企业就像养猪,养大了就得卖”,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中国企业家不在少数。观念决定行动,有这种想法的企业必然难逃被收购的境遇,有这种思维的中国品牌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大多中国企业主其实还是机会主义者,奉行的是做生意的经营思维,没把品牌化生存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既然做的是生意,那就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有钱可赚,为何不卖?
正是这种做生意似的机会主义,让中国品牌失去了更大的机会,失去了走向世界的机会,大多很有前景的品牌就在企业主的这种思维中夭折。如果中国真要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真要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就必须改变这种做生意的经营理念,树立做百年品牌的经营策略。不能把品牌当作养猪,养肥了就卖,也不能把品牌当作养女儿,养大了就得嫁人,而应该把品牌当作香火传承的亲儿子,一代代地传继下去。
同时,以品牌化的理念去经营,还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以做生意的思维经营,生意败了,企业就倒闭了。如果以品牌化的理念经营,企业倒闭了,但品牌还在,因为品牌具有超乎于经营企业实体的能力。比如沃尔沃被吉利汽车收购了,其实在此之前,沃尔沃被卖过好多次,虽然江山几多易主,沃尔沃的经营者不断变换,但沃尔沃这个品牌却屹立不倒,其经营者都把这个品牌卖个好价钱。同样还有世界著名床垫品牌席梦思,即便其经营者倒闭了,但席梦思这个品牌却依旧闪亮。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山寨还是创新?
“山寨”一词曾在2008年风靡中国,在国际的认知中,山寨似乎是与中国紧密联系的。
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得到的评价却是贬多于褒,“中国制造”被冠上了“山寨制造”的称号,有外电曾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善于模仿外国产品和品牌的国家。中国似乎成了山寨上的中国。有企业主曾说:给我一个样品,我可以征服整个世界。商场里流行卖什么产品,他们就会照模照样复制出来,然后在市场上以超低的价格大肆甩卖。从老人头皮鞋到阿玛尼服装,从LV包到劳力士手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山寨手机”。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山寨机”。只要是热卖的手机,在“山寨”里都能找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国际大牌们无一幸免地成为了“山寨机”的模仿对象。在半导体行业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说集成电路芯片每18个月的集成度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中国的山寨工厂速度更快,几个月便能破解各种手机系统,于是山寨手机便雨后春笋般呼啸而出,留给各大手机品牌的更新换代时间只有几个月,而不是18个月。
其实,中国是一个蕴含了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此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前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只是代工制造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企业应该把山寨模仿作为“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要不断提升,要以创新赢得长久发展,而不是通过山寨获得苟延残喘。要从现在“照猫画虎”的阶段上升到“照猫画熊猫”的层次。所谓照猫画熊猫是不但善于“拿来”别人的东西,同时,更善于对“拿来”的东西进行升级与创新,从而“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模仿是“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但却不能沉浸在这一阶段止步不前,而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中国制造”突破了“照猫画熊猫”的境界,能够自己“画熊猫”,中国也就拥有了一批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制造”也就能够真正赢得世界的青睐。
品牌立国还是制造立国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是世界工厂,为世界做代工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当低廉劳动力优势失去或被取代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优势也将不复存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个企业将制造中心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国家。中国不能依靠制造立国,况且,为世界做代工也支撑不起一个国家长久快速的发展。作为新兴国家的印度在发展起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它没用大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优势做“世界工厂”,而是致力于更具研发创新能力的软件服务业做“世界办公室”。
几年前,德国市场营销专家安霍尔特曾就“某国制造”在35个国家和地区做过一次调查,“美国制造”的价值高达17.8930万亿美元,列全球第一,其后是“日本制造”,价值6.2050万亿美元左右。“德国制造”的价值约为4.5820万亿美元。而在这些“制造”的背后是各国知名品牌的强大阵营。缺乏知名品牌的中国制造的价值就是出口一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要看它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中国需要以品牌立国,只有品牌化才能赋予一个国家和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拥有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中国正在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从之前的“中国制造”广告到如今的国家形象广告片在美国时代广场播放,都展现着中国在树立国家品牌上的努力。
OEM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种模式的缺陷所导致的是中国品牌的缺失。在未来的竞争中,中国品牌要从OEM向ODM和OBM转变,以品牌化求生存,不断精致我们的品牌。古代中国是一个很讲究精致化的国家,世界奢侈品的发源地就是中国,如中国的瓷器、丝绸等,都是精美绝伦。中国企业要传承精致化的精髓,专心创造、精益求精,从精致化到精益制造。让中国创造成为我们强国梦的内涵,中国品牌为世人所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