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莽的这本书,同蓝英年的《寻墓者说》,都主要写了俄苏文艺界的一些“旧人旧事”。不同之处,蓝英年是虚写其“墓”,高莽则大多是曾亲去墓前凭吊,在文边配了这些墓前纪念碑、雕塑像的照片。
高莽把他的书题名《灵魂的归宿》,然而我以为,他写到的许多死于非命或受尽苦难的不安的灵魂,生不安枕,死不瞑目,“应有未招魂”,怕未必能算在公墓一角就找到了归宿。
女诗人安娜·阿赫马托娃,年轻时丈夫就遭镇压,后来本人又被日丹诺夫点名批判,坎坷终身。她的土坟上覆盖着石片,坟前有一堵石块垒成的墙,据说象征着监狱,坟头上树着黑色铁铸的巨大十字架。高莽说他面对这苦难铸成的十字架陷入沉思:“她来到世间,接受了苦难,又背负着苦难而去。她是母亲中最可怜的母亲,她是妻子中最可怜的妻子。”高莽说:“那个时代对她太残酷了!”
“那个时代对她太残酷了!”这句话也适用于这本书里写到的大部分墓主。
书中涉及的22位文学家,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高莽还写到了15位艺術家,五位汉学家,八位其他各界人士。
如在20-30年代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齐名的大导演梅耶荷德(1874-1940)。他提倡现代艺术,追求创新,深得国内外一部分舞台艺术家钦佩,但为当局所不容。下面是高莽为他和他的妻子、话剧演员赖赫(1894-1939)开的一份时间表:
1937年12月17日,联共(布)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出《异己的戏剧》一文,辱骂梅耶荷德的艺术探索。20天后,1938年1月7日,苏联政府艺术事业委员会通过决议:查封以梅耶荷德为名的国家剧院。那一天,赖赫在舞台上第725次,也是最后一次,扮演《茶花女》中的主角玛格丽特。她在梅耶荷德剧院工作13年,塑造了十几个使人铭记在心的角色。
1939年6月20日,梅耶荷德出差到列宁格勒,突然被捕。同一天,他在莫斯科的寓所遭到搜查。赖赫在搜查证明上签了字,同时附了一句:搜查人员“蛮横无理”。
24天以后,1939年7月14日凌晨1时,赖赫在家中遭人杀害,身上留下17处伤口。寓中没有遗失任何东西。当局通知赖赫的子女:48小时之内腾出寓所。搬进去的是贝利亚的司机和贝利亚手下的一名女郎。1940年2月2日,根据苏联内务部人民委员会主席贝利亚的批示,梅耶荷德被处决。
斯大林治下的苏联,是贝利亚们的乐园。而像梅耶荷德夫妇这样的遭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竟是千百万正直敬业有思想有個性有创造性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命运。专制主义的极权统治是一切思想者、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天敌,是人类进步的天敌。
高莽写到的汉学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维克托·彼得罗夫(1929-1987),对中国十分友好,他研究鲁迅、瞿秋白、巴金、老舍、郁达夫……著述等身,受同行们尊重,受同学们爱戴,但一直是大学里没有任何职称的老师。原来,50年代初,他在大学读书时便爱上了艾青的诗,他的学位论文选题为《论艾青》。为此,他对艾青的诗歌创作及生平事迹做了全面研究。谁料在准备论文答辩时,校方忽然通知他,艾青在中国被宣布为一个“反党小集团”成员,因此要求他改换题目。彼得罗夫经过一番思考,决意不改。他向校方表示:我可以不要学位,但我不能背叛学术良心。——这就是为什么在事隔二十多年后,高莽与他重逢,听说他身体不好,关心地问他病情,他没细说,却殷殷打听中国老一辈作家在文革后的情况,特别是艾青。
可惜彼得罗夫已经在1987年,以59岁过早地逝世,然而他不肯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惜牺牲“功名”的士节,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若子荐自《我的心在乌云的上面》作家出版社/本刊有删节
高莽把他的书题名《灵魂的归宿》,然而我以为,他写到的许多死于非命或受尽苦难的不安的灵魂,生不安枕,死不瞑目,“应有未招魂”,怕未必能算在公墓一角就找到了归宿。
女诗人安娜·阿赫马托娃,年轻时丈夫就遭镇压,后来本人又被日丹诺夫点名批判,坎坷终身。她的土坟上覆盖着石片,坟前有一堵石块垒成的墙,据说象征着监狱,坟头上树着黑色铁铸的巨大十字架。高莽说他面对这苦难铸成的十字架陷入沉思:“她来到世间,接受了苦难,又背负着苦难而去。她是母亲中最可怜的母亲,她是妻子中最可怜的妻子。”高莽说:“那个时代对她太残酷了!”
“那个时代对她太残酷了!”这句话也适用于这本书里写到的大部分墓主。
书中涉及的22位文学家,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高莽还写到了15位艺術家,五位汉学家,八位其他各界人士。
如在20-30年代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齐名的大导演梅耶荷德(1874-1940)。他提倡现代艺术,追求创新,深得国内外一部分舞台艺术家钦佩,但为当局所不容。下面是高莽为他和他的妻子、话剧演员赖赫(1894-1939)开的一份时间表:
1937年12月17日,联共(布)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出《异己的戏剧》一文,辱骂梅耶荷德的艺术探索。20天后,1938年1月7日,苏联政府艺术事业委员会通过决议:查封以梅耶荷德为名的国家剧院。那一天,赖赫在舞台上第725次,也是最后一次,扮演《茶花女》中的主角玛格丽特。她在梅耶荷德剧院工作13年,塑造了十几个使人铭记在心的角色。
1939年6月20日,梅耶荷德出差到列宁格勒,突然被捕。同一天,他在莫斯科的寓所遭到搜查。赖赫在搜查证明上签了字,同时附了一句:搜查人员“蛮横无理”。
24天以后,1939年7月14日凌晨1时,赖赫在家中遭人杀害,身上留下17处伤口。寓中没有遗失任何东西。当局通知赖赫的子女:48小时之内腾出寓所。搬进去的是贝利亚的司机和贝利亚手下的一名女郎。1940年2月2日,根据苏联内务部人民委员会主席贝利亚的批示,梅耶荷德被处决。
斯大林治下的苏联,是贝利亚们的乐园。而像梅耶荷德夫妇这样的遭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竟是千百万正直敬业有思想有個性有创造性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命运。专制主义的极权统治是一切思想者、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天敌,是人类进步的天敌。
高莽写到的汉学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维克托·彼得罗夫(1929-1987),对中国十分友好,他研究鲁迅、瞿秋白、巴金、老舍、郁达夫……著述等身,受同行们尊重,受同学们爱戴,但一直是大学里没有任何职称的老师。原来,50年代初,他在大学读书时便爱上了艾青的诗,他的学位论文选题为《论艾青》。为此,他对艾青的诗歌创作及生平事迹做了全面研究。谁料在准备论文答辩时,校方忽然通知他,艾青在中国被宣布为一个“反党小集团”成员,因此要求他改换题目。彼得罗夫经过一番思考,决意不改。他向校方表示:我可以不要学位,但我不能背叛学术良心。——这就是为什么在事隔二十多年后,高莽与他重逢,听说他身体不好,关心地问他病情,他没细说,却殷殷打听中国老一辈作家在文革后的情况,特别是艾青。
可惜彼得罗夫已经在1987年,以59岁过早地逝世,然而他不肯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惜牺牲“功名”的士节,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若子荐自《我的心在乌云的上面》作家出版社/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