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点意外,我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荒木经惟架在家中阳台上的相机。
那是一幢蓝色的小房子,谷歌地图上为它标了一行小字“ARAKILTD”,这是在日本“3·11”大地震后荒木经惟搬去的新家,离和妻子青木阳子一起生活的位于豪德寺的住所只有一站电车的距离。
而阳台上被谷歌拍到的,是台外形很普通的相机,被一个三脚架支撑在比栏杆稍高的地方。镜头斜斜地对着东京都世田谷区梅丘站附近的一条小街。
这是一个在日本都市里再普通不过的街区。密密麻麻沿街架着电线,只有两车道的小路两旁基本上都是两三层、略显拮据的民房。如果当地居民想去市内涩谷这样时髦的购物区,要搭上大约半个小时的电车,只有一条小田急电铁小田原线经过梅丘这个小站。
从地图上看,荒木经惟的家离车站不远,往西北方向走三个街口便是,家附近有不少在当地美食榜单上以物美价廉而著称的人气寿司店,但如果想去便利店买瓶酒可能要走到车站附近。
而就是对着这样的如常街景,荒木经惟自2011年3月11日,也就是日本“3·11”大地震事件后,每日在自家阳台上持续拍下同一个街道场景的不同变换,并于2014年与河出書房新社合作出版《道》一书。今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出版《道》一书的中文简体版。
而开头在谷歌地图上发现的那台相机(摄于2013年的街景照片),应该就是创作这本书的那一台。或许谷歌地图素材采集车经过之日,荒木经惟刚刚按下快门。
地震·节点
2011年,这一年荒木经惟71岁。陪伴了他20年的爱猫奇洛(Chino)刚刚去世一年。在这个时期,无论是谁采访,只要问起奇洛,他就会说句:“猫死了”,不愿别人再提猫这个话题。
从官网提供的讯息来看,这一年中他至少给自己安排了15项工作—7本书,8次展览。这个数字当然离他的巅峰期1998年一年64项出版和展览工作有一定差距,但这已经是他确诊前列腺癌、经历手术进行恢复的第二年。
这一年对于荒木经惟来说,或者应该说对于每个日本人来说,影响最深的事就是“3·11”大地震。这次高达9级的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而这也是日本自1923年官方测定地震震级以来,该国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地轴移动25厘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而在灾难中死伤及下落不明的人数达近三万。
这次“地震,海啸,核辐射”三重伤害所带来的反思笼罩着整个日本社会,因此产生的伤痛也深深埋入日本人的集体意识之中。在震后,日本文艺界所出现的文学创作或影视创作都有不少对伤痕心理的探讨并与大地震相呼应。
荒木经纬的创作脉络上也添了一个新线索,如果将2011年看作是他的一个创作节点的话,在此之后他创作了若干系列都带有“震后遗痕”的意味。其中一份重要的代表作便是他在大地震同时期创作的《堕落园》,荒木经惟将豪德寺家里的阳台布置成拍摄场地,在黑色的背景下,用陶瓷娃娃、恐龙模型和花试图重现一个“乐园”,然而他也清晰地意识到,“这终究不能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乐园。落入了阴间的世界,因此我称之为—堕乐园。”
可能由于《堕乐园》用非常多的隐喻符号,带有视觉刺激的直闪布光和强烈的主观表达,使其成为荒木经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多次巡展。而时间线索上与《堕乐园》接连创作的《道》,虽然不如前者有名,但也是一组让人寻味十分的“震后”作品。
这组以纪实、同义重复手法创作的街景照片,是荒木少有的一组“温和”照片。如果只看一张,恐怕觉得没什么特别,就像路上尘埃上的一个脚印,平凡琐碎,但一组作品看下来,重重叠叠脚印似乎就组成了一条前方说不清道不明的路,它可能通向什么方向,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循环,让人感慨无法预知的未来和无法把握的当下—而这种强烈的“无常感”也正构成了荒木在这一时期的拍摄特色。
阳台·命题
1971年,日本千叶大学摄影印刷工学科出身、供职于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荒木经惟与同事青木阳子结婚,并一同蜜月旅行。他将此期间照片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且略加删减,自费出版《感伤之旅》。从这本自述体摄影集开始,荒木算是正式推开摄影艺术创作的门廊。
在 1982年,荒木经惟夫妇搬入豪德寺住所之后,“阳台”逐渐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拍摄之地。在这里,生活四季被他用镜头娓娓道来,他的妻子阳子如何在阳台上晾晒衣服、在阳台的雪地里打滚或者穿着比基尼晒日光浴;小猫奇洛曾愉快地在栏杆上飞跑;一家人在阳台一起放风筝,看风筝飞过邻居的屋顶,渐隐在纯净的天空中……
这些照片被收录在影集《感伤之旅·冬之旅》的下半部—冬之旅部分。而这些人生充满爱和愉快的片段,最终以1990年阳子患病入院和最后去世为落音。
丧妻之后的荒木经惟又紧接着经历了与好友筱山纪信因摄影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陷入低潮的他坐在阳台上久久地望着天空,拍摄了表现变幻无尽天空的《空》。而在2008年面临第二个人生低潮—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时,荒木经惟又坐回到阳台同样的位置,以天空为素材创作了《空2-遺作》等。
直到2011年住宅被拆掉截止,可以说这块方圆之地刻蚀着荒木经惟近30年的人生曲折。可能他太爱这个阳台了,还曾为它专门出版了一本画册《爱的阳台》。
时光无情,阳台成为凝视日常,见证无常的场域。妻子走了,后来奇洛也走了,只剩下玩具恐龙,一切开始变得荒芜,最后连阳台本身也不存在了,2011年“3·11”大地震,东京都普遍感到5级以上震感,这处豪德寺的旧居在因市政计划拆迁而消失。
之后荒木经惟搬到新家,而拍摄《道》的阳台,荒木经惟的第二处阳台。虽然它毫无旧日痕迹,但它在荒木经惟的创作中,依然担当着对“无常”进行观察和探讨的角色。
无常·注脚
从谷歌地图上看,阳台上那台照相机呈略微俯视的视角,让镜头成为一双冷静的凝视之眼,记录着芸芸众生。
在这些连续的照片中,流动着四季,起落着时辰,在日复一日中,街道两边的灌木丛被修剪了形状,走过街头的人仿佛被均衡地分配着喜怒哀乐的情绪—上天看上去非常公平。偶尔有不寻常的事件:雪天里的雪仗, 一起被围观的交通事故,节庆搬运佛像的人群,但只是像烟火噗地一下,立即转为平静。
联想到佛教的“无常观”,其中“诸行无常”“五蕴无常”“空”三个层面似乎都能从这些街道照片中品出一二。“诸行无常”即主张万物流转,常恒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街道上的景色看似不变但实则日日不同;“五蕴无常”即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现象包括众生身体都不会恒长存在—街道上发生过一场场生死之劫;“空”,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怕镜头停止了拍摄,一切还是既往发生,生死如一地轮回着。
无常观对日本人来说,是深耕在集体意识中的。在与大陆分離,四面临海的土地上生活,从远古开始就不断受到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此自然条件下,日本人就会产生“自然无常”的思想。其后又随着佛教的传入,“自然无常”思想与佛教中的“无常”思想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日本人独有的无常观思想,即在消极悲哀地感叹世间无常的同时,又不停地在无常中寻求生存。
或许这正是在经历“3·11”阵痛以及癌症折磨后的荒木经惟,在古稀之年借用《道》系列,让众人体悟的吧。
(作者为摄影媒体撰稿人)
那是一幢蓝色的小房子,谷歌地图上为它标了一行小字“ARAKILTD”,这是在日本“3·11”大地震后荒木经惟搬去的新家,离和妻子青木阳子一起生活的位于豪德寺的住所只有一站电车的距离。
而阳台上被谷歌拍到的,是台外形很普通的相机,被一个三脚架支撑在比栏杆稍高的地方。镜头斜斜地对着东京都世田谷区梅丘站附近的一条小街。
这是一个在日本都市里再普通不过的街区。密密麻麻沿街架着电线,只有两车道的小路两旁基本上都是两三层、略显拮据的民房。如果当地居民想去市内涩谷这样时髦的购物区,要搭上大约半个小时的电车,只有一条小田急电铁小田原线经过梅丘这个小站。
从地图上看,荒木经惟的家离车站不远,往西北方向走三个街口便是,家附近有不少在当地美食榜单上以物美价廉而著称的人气寿司店,但如果想去便利店买瓶酒可能要走到车站附近。
而就是对着这样的如常街景,荒木经惟自2011年3月11日,也就是日本“3·11”大地震事件后,每日在自家阳台上持续拍下同一个街道场景的不同变换,并于2014年与河出書房新社合作出版《道》一书。今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出版《道》一书的中文简体版。
而开头在谷歌地图上发现的那台相机(摄于2013年的街景照片),应该就是创作这本书的那一台。或许谷歌地图素材采集车经过之日,荒木经惟刚刚按下快门。
地震·节点
2011年,这一年荒木经惟71岁。陪伴了他20年的爱猫奇洛(Chino)刚刚去世一年。在这个时期,无论是谁采访,只要问起奇洛,他就会说句:“猫死了”,不愿别人再提猫这个话题。
从官网提供的讯息来看,这一年中他至少给自己安排了15项工作—7本书,8次展览。这个数字当然离他的巅峰期1998年一年64项出版和展览工作有一定差距,但这已经是他确诊前列腺癌、经历手术进行恢复的第二年。
这一年对于荒木经惟来说,或者应该说对于每个日本人来说,影响最深的事就是“3·11”大地震。这次高达9级的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而这也是日本自1923年官方测定地震震级以来,该国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地轴移动25厘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而在灾难中死伤及下落不明的人数达近三万。
这次“地震,海啸,核辐射”三重伤害所带来的反思笼罩着整个日本社会,因此产生的伤痛也深深埋入日本人的集体意识之中。在震后,日本文艺界所出现的文学创作或影视创作都有不少对伤痕心理的探讨并与大地震相呼应。
荒木经纬的创作脉络上也添了一个新线索,如果将2011年看作是他的一个创作节点的话,在此之后他创作了若干系列都带有“震后遗痕”的意味。其中一份重要的代表作便是他在大地震同时期创作的《堕落园》,荒木经惟将豪德寺家里的阳台布置成拍摄场地,在黑色的背景下,用陶瓷娃娃、恐龙模型和花试图重现一个“乐园”,然而他也清晰地意识到,“这终究不能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乐园。落入了阴间的世界,因此我称之为—堕乐园。”
可能由于《堕乐园》用非常多的隐喻符号,带有视觉刺激的直闪布光和强烈的主观表达,使其成为荒木经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多次巡展。而时间线索上与《堕乐园》接连创作的《道》,虽然不如前者有名,但也是一组让人寻味十分的“震后”作品。
这组以纪实、同义重复手法创作的街景照片,是荒木少有的一组“温和”照片。如果只看一张,恐怕觉得没什么特别,就像路上尘埃上的一个脚印,平凡琐碎,但一组作品看下来,重重叠叠脚印似乎就组成了一条前方说不清道不明的路,它可能通向什么方向,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循环,让人感慨无法预知的未来和无法把握的当下—而这种强烈的“无常感”也正构成了荒木在这一时期的拍摄特色。
阳台·命题
1971年,日本千叶大学摄影印刷工学科出身、供职于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荒木经惟与同事青木阳子结婚,并一同蜜月旅行。他将此期间照片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且略加删减,自费出版《感伤之旅》。从这本自述体摄影集开始,荒木算是正式推开摄影艺术创作的门廊。
在 1982年,荒木经惟夫妇搬入豪德寺住所之后,“阳台”逐渐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拍摄之地。在这里,生活四季被他用镜头娓娓道来,他的妻子阳子如何在阳台上晾晒衣服、在阳台的雪地里打滚或者穿着比基尼晒日光浴;小猫奇洛曾愉快地在栏杆上飞跑;一家人在阳台一起放风筝,看风筝飞过邻居的屋顶,渐隐在纯净的天空中……
这些照片被收录在影集《感伤之旅·冬之旅》的下半部—冬之旅部分。而这些人生充满爱和愉快的片段,最终以1990年阳子患病入院和最后去世为落音。
丧妻之后的荒木经惟又紧接着经历了与好友筱山纪信因摄影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陷入低潮的他坐在阳台上久久地望着天空,拍摄了表现变幻无尽天空的《空》。而在2008年面临第二个人生低潮—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时,荒木经惟又坐回到阳台同样的位置,以天空为素材创作了《空2-遺作》等。
直到2011年住宅被拆掉截止,可以说这块方圆之地刻蚀着荒木经惟近30年的人生曲折。可能他太爱这个阳台了,还曾为它专门出版了一本画册《爱的阳台》。
时光无情,阳台成为凝视日常,见证无常的场域。妻子走了,后来奇洛也走了,只剩下玩具恐龙,一切开始变得荒芜,最后连阳台本身也不存在了,2011年“3·11”大地震,东京都普遍感到5级以上震感,这处豪德寺的旧居在因市政计划拆迁而消失。
之后荒木经惟搬到新家,而拍摄《道》的阳台,荒木经惟的第二处阳台。虽然它毫无旧日痕迹,但它在荒木经惟的创作中,依然担当着对“无常”进行观察和探讨的角色。
无常·注脚
从谷歌地图上看,阳台上那台照相机呈略微俯视的视角,让镜头成为一双冷静的凝视之眼,记录着芸芸众生。
在这些连续的照片中,流动着四季,起落着时辰,在日复一日中,街道两边的灌木丛被修剪了形状,走过街头的人仿佛被均衡地分配着喜怒哀乐的情绪—上天看上去非常公平。偶尔有不寻常的事件:雪天里的雪仗, 一起被围观的交通事故,节庆搬运佛像的人群,但只是像烟火噗地一下,立即转为平静。
联想到佛教的“无常观”,其中“诸行无常”“五蕴无常”“空”三个层面似乎都能从这些街道照片中品出一二。“诸行无常”即主张万物流转,常恒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街道上的景色看似不变但实则日日不同;“五蕴无常”即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现象包括众生身体都不会恒长存在—街道上发生过一场场生死之劫;“空”,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怕镜头停止了拍摄,一切还是既往发生,生死如一地轮回着。
无常观对日本人来说,是深耕在集体意识中的。在与大陆分離,四面临海的土地上生活,从远古开始就不断受到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此自然条件下,日本人就会产生“自然无常”的思想。其后又随着佛教的传入,“自然无常”思想与佛教中的“无常”思想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日本人独有的无常观思想,即在消极悲哀地感叹世间无常的同时,又不停地在无常中寻求生存。
或许这正是在经历“3·11”阵痛以及癌症折磨后的荒木经惟,在古稀之年借用《道》系列,让众人体悟的吧。
(作者为摄影媒体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