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转述引语的研究,而新闻语篇为了增强报道的真实感常常会转述发话人的内容并交代消息来源。但新闻媒体往往代表的是某些利益集团,因此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其实蕴藏着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会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批评语言学的任务之一便是要揭露这些暗含的意识形态。本文将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转述引语的消息来源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报道者是如何运用消息来源来传播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新闻语篇 转述引语 消息来源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A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Reports of Walmart China CEO's
Resignation from Chinese and American Media
——Based on "China Daily" and "The New York Times"
PAN 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reported speech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News texts are inclined to cite others' words and reveal the news sources to increase the degree of truth. However, news media usually stands for the interest of certain groups, so the seemingly true reports actually imply special ideology and influence on people's ideas in an invisible way, while one of the critical linguistics' tasks is to expose it. 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ws sources in "China Daily" and "The New York Times"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how reporters spread their ideology by applying news sources.
Key words news text; reported speech; news sources; ideology
0 引言
批评语言学(辛斌:2005)着重分析人们生成的符号(如词、短语、句子等)和他们交流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它分析的最主要的对象是新闻语篇,其目的是揭示语篇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费尔克劳(Fairclough,1995)认为意识形态通常在语篇中不被明确表达而是被作为背景知识引导读者以特定的方式来理解语篇,从而使意识形态具有了无形的性质。新闻报道需要客观真实,但新闻中的真实事件常是报道者经过选择而呈现给公众的信息,它们看似客观公正,实则蕴含着要表达的各种意识形态意义,对公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格伊斯(辛斌:2005)所说的那样,“也许新闻媒体最重要的权利是它能说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重要,并决定在哪个问题上应该听见谁的声音。”
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它受各种政治集团、权力机构以及报道者自身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新闻语篇为了显示报道的真实性,经常转述别人说的话,但看似不掺杂个人观点的报道,其实蕴含着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本文从《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选取了关于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事件的报道,通过对比其中转述引语的消息来源来考察转述引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分析两份报纸各自隐含的意识形态。
1 材料与分析
“Wal-mart China CEO quits amid pork scandal”和“Two Top Executives Resign From Wal-mart China”两篇报道分别来自2011年10月17日的《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在全世界发行,颇具影响力,是美国高级报纸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国日报》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被全球读者誉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英文媒体。因此,这两家报纸的报道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2011年8月重庆市工商局接到举报称沃尔玛把普通猪肉当成绿色猪肉卖,从中谋取高额利润。工商局经查实后命令重庆沃尔玛13店停业整顿,处以相应罚款并拘捕涉案人员。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就在命令发出的一周后辞职。于是各大媒体纷纷猜测这次辞职事件的原因。《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也报道了此次事件。
因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客观真实,所以报道者经常引用别人的话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而点名消息来源更能让读者信服。但是新闻报道有很强的选择性与制作性,报道者往往会根据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来选择报道的角度与重点。因此正如福勒(Fowler,1991)所言“如果批评语言学主要关注的是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意义,那么研究这种语篇与新闻记者的消息来源之间的关系就极其重要。”所谓消息来源是指报道者引述的话语的来源。(辛斌,2006)张健(1994)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A)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即指出引语发话人的具体名字;(B)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即不点名发话人,而只用不具体的词暗示;(C)似真非真的消息来源。
经统计发现,《中国日报》共转述别人的话16次,其中9次有具体的消息来源,5次含而不露,1次似真非真;《纽约日报》总共有11次转述,其中3次有具体的消息来源,8次含而不露,0次似真非真。
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会增加报道真实感,会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报道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在对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事件的报道中,《纽约时报》共3次确切地转述了沃尔玛公司香港发言人罗斯(Rose)的话,使人们确信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已经辞职,但是对于为什么辞职转述中只说了是由于个人原因。《中国日报》共9次确切地转述别人说的话,其中有4处是关于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的,1处引自罗斯(Rose),也是说由于个人原因。但下文有两处直接引用中国区零售分析家斯多克尔(Torsten Stocker)的话,他认为“很难说这次辞职事件是否是受假绿色猪肉事件的影响。显然发生在重庆的猪肉事件会影响沃尔玛在重庆的事业。像这样更换领导人不是一件好事。”显然《中国日报》更相信这次总裁辞职事件是受假猪肉事件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出于个人原因。然后有两处引用中国市场研究所雷恩(Shaun Rein)的话,他认为沃尔玛的问题在于自身的策略失误。还有两处是沃尔玛亚洲总裁贝思哲(Scott Price)认为中国市场对沃尔玛非常重要,十二五计划会给沃尔玛的发展提供许多契机。最后两处是苹果基金会Alex Wong认为沃尔玛与其竞争对手遭遇的问题相同,都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日报》交代的确切的消息来源是《纽约时报》的3倍多,并且来自不同人的声音,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日报》试图向读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一方面是受重庆假绿色猪肉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在中国制定的战略决策失误;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沃尔玛若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它依然会在中国得到许多良好发展的机遇。
在许多情况下报道者出于某种目的会故意隐瞒消息来源,这被埃德曼(Edelman)叫做“参照虚构群体”。门兹(辛斌,2005)指出参照虚构群体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宣传和强化报道者的观点。《纽约时报》的转述中有8次是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1次是沃尔玛宣布中国区总裁辞职;3次指出重庆市带有极端民族主义,自2006年以来对重庆沃尔玛做出了一系列的惩罚;两次提出这一系列的惩罚在网上引起了网民们广泛讨论沃尔玛究竟是自身不断触犯法律还是只是民族主义、地方零售商与政府联手排斥外资企业的牺牲品;还有两次转述沃尔玛诚心向消费者道歉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报道者不具体明确地交代消息来源,是因为那些人对读者来说并非十分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代表的党派和机构。另外,使用“wal-mart、Chongqing、penalties”这些不定指的词给人一种数量众多的感觉。通过运用这种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纽约时报》试图向读者宣传这样一种信息:中国重庆带有极端的民族主义,外资企业在重庆的发展步履维艰;尽管沃尔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但还是会遭到政府的刁难。《中国日报》有5次使用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1次是转述沃尔玛很多门店被关闭是因为有很多关于沃尔玛销售假绿色猪肉的指控;1次是重庆权利机构拘捕涉案人员;1次是沃尔玛高层管理人员经常变动;1次是欧洲监察员预测中国的特大型超级市场在2010年至2015年快速增长,价格竞争会非常激烈;1次是转述欧洲奢侈品集团Gucci由于员工私自拆开投诉信就罢免了华南区的两位经理。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日报》试图让读者明白:任何企业在中国违反法律都会受到惩罚;企业只有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才会赢得长足的发展。
通过上述对消息来源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对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事件的报道中,两份报纸均认为这次事件是受到了重庆沃尔玛假绿色猪肉事件的影响,但它们报道的重点并不在事件本身。而是在通过这件事,《纽约时报》用较多的不确定的消息来源宣传与强化重庆甚至整个中国带有极端的民族主义,沃尔玛以及其它的外资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中国日报》则用较多的明确具体的消息来源让读者相信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外资企业若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就会在中国获得长足的发展。
2 结语
本文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虽然两篇报道都竭力指明消息来源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感与权威性,但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却处处显示着偏见。两份报纸均站在自己所代表的政治集团、权利机构的立场上向读者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这些隐含的意识形态。因此要想正确理解新闻语篇,读者有必要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New York: Longman.
[2] Fowler, R. 1991b.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3] 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辛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 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 新闻语篇 转述引语 消息来源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A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Reports of Walmart China CEO's
Resignation from Chinese and American Media
——Based on "China Daily" and "The New York Times"
PAN 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reported speech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News texts are inclined to cite others' words and reveal the news sources to increase the degree of truth. However, news media usually stands for the interest of certain groups, so the seemingly true reports actually imply special ideology and influence on people's ideas in an invisible way, while one of the critical linguistics' tasks is to expose it. 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ws sources in "China Daily" and "The New York Times"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how reporters spread their ideology by applying news sources.
Key words news text; reported speech; news sources; ideology
0 引言
批评语言学(辛斌:2005)着重分析人们生成的符号(如词、短语、句子等)和他们交流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它分析的最主要的对象是新闻语篇,其目的是揭示语篇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费尔克劳(Fairclough,1995)认为意识形态通常在语篇中不被明确表达而是被作为背景知识引导读者以特定的方式来理解语篇,从而使意识形态具有了无形的性质。新闻报道需要客观真实,但新闻中的真实事件常是报道者经过选择而呈现给公众的信息,它们看似客观公正,实则蕴含着要表达的各种意识形态意义,对公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格伊斯(辛斌:2005)所说的那样,“也许新闻媒体最重要的权利是它能说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重要,并决定在哪个问题上应该听见谁的声音。”
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它受各种政治集团、权力机构以及报道者自身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新闻语篇为了显示报道的真实性,经常转述别人说的话,但看似不掺杂个人观点的报道,其实蕴含着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本文从《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选取了关于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事件的报道,通过对比其中转述引语的消息来源来考察转述引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分析两份报纸各自隐含的意识形态。
1 材料与分析
“Wal-mart China CEO quits amid pork scandal”和“Two Top Executives Resign From Wal-mart China”两篇报道分别来自2011年10月17日的《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在全世界发行,颇具影响力,是美国高级报纸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国日报》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被全球读者誉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英文媒体。因此,这两家报纸的报道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2011年8月重庆市工商局接到举报称沃尔玛把普通猪肉当成绿色猪肉卖,从中谋取高额利润。工商局经查实后命令重庆沃尔玛13店停业整顿,处以相应罚款并拘捕涉案人员。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就在命令发出的一周后辞职。于是各大媒体纷纷猜测这次辞职事件的原因。《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也报道了此次事件。
因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客观真实,所以报道者经常引用别人的话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而点名消息来源更能让读者信服。但是新闻报道有很强的选择性与制作性,报道者往往会根据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来选择报道的角度与重点。因此正如福勒(Fowler,1991)所言“如果批评语言学主要关注的是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意义,那么研究这种语篇与新闻记者的消息来源之间的关系就极其重要。”所谓消息来源是指报道者引述的话语的来源。(辛斌,2006)张健(1994)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A)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即指出引语发话人的具体名字;(B)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即不点名发话人,而只用不具体的词暗示;(C)似真非真的消息来源。
经统计发现,《中国日报》共转述别人的话16次,其中9次有具体的消息来源,5次含而不露,1次似真非真;《纽约日报》总共有11次转述,其中3次有具体的消息来源,8次含而不露,0次似真非真。
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会增加报道真实感,会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报道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在对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事件的报道中,《纽约时报》共3次确切地转述了沃尔玛公司香港发言人罗斯(Rose)的话,使人们确信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已经辞职,但是对于为什么辞职转述中只说了是由于个人原因。《中国日报》共9次确切地转述别人说的话,其中有4处是关于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的,1处引自罗斯(Rose),也是说由于个人原因。但下文有两处直接引用中国区零售分析家斯多克尔(Torsten Stocker)的话,他认为“很难说这次辞职事件是否是受假绿色猪肉事件的影响。显然发生在重庆的猪肉事件会影响沃尔玛在重庆的事业。像这样更换领导人不是一件好事。”显然《中国日报》更相信这次总裁辞职事件是受假猪肉事件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出于个人原因。然后有两处引用中国市场研究所雷恩(Shaun Rein)的话,他认为沃尔玛的问题在于自身的策略失误。还有两处是沃尔玛亚洲总裁贝思哲(Scott Price)认为中国市场对沃尔玛非常重要,十二五计划会给沃尔玛的发展提供许多契机。最后两处是苹果基金会Alex Wong认为沃尔玛与其竞争对手遭遇的问题相同,都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日报》交代的确切的消息来源是《纽约时报》的3倍多,并且来自不同人的声音,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日报》试图向读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一方面是受重庆假绿色猪肉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在中国制定的战略决策失误;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沃尔玛若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它依然会在中国得到许多良好发展的机遇。
在许多情况下报道者出于某种目的会故意隐瞒消息来源,这被埃德曼(Edelman)叫做“参照虚构群体”。门兹(辛斌,2005)指出参照虚构群体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宣传和强化报道者的观点。《纽约时报》的转述中有8次是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1次是沃尔玛宣布中国区总裁辞职;3次指出重庆市带有极端民族主义,自2006年以来对重庆沃尔玛做出了一系列的惩罚;两次提出这一系列的惩罚在网上引起了网民们广泛讨论沃尔玛究竟是自身不断触犯法律还是只是民族主义、地方零售商与政府联手排斥外资企业的牺牲品;还有两次转述沃尔玛诚心向消费者道歉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报道者不具体明确地交代消息来源,是因为那些人对读者来说并非十分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代表的党派和机构。另外,使用“wal-mart、Chongqing、penalties”这些不定指的词给人一种数量众多的感觉。通过运用这种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纽约时报》试图向读者宣传这样一种信息:中国重庆带有极端的民族主义,外资企业在重庆的发展步履维艰;尽管沃尔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但还是会遭到政府的刁难。《中国日报》有5次使用含而不露的消息来源,1次是转述沃尔玛很多门店被关闭是因为有很多关于沃尔玛销售假绿色猪肉的指控;1次是重庆权利机构拘捕涉案人员;1次是沃尔玛高层管理人员经常变动;1次是欧洲监察员预测中国的特大型超级市场在2010年至2015年快速增长,价格竞争会非常激烈;1次是转述欧洲奢侈品集团Gucci由于员工私自拆开投诉信就罢免了华南区的两位经理。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日报》试图让读者明白:任何企业在中国违反法律都会受到惩罚;企业只有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才会赢得长足的发展。
通过上述对消息来源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对沃尔玛中国区总裁辞职事件的报道中,两份报纸均认为这次事件是受到了重庆沃尔玛假绿色猪肉事件的影响,但它们报道的重点并不在事件本身。而是在通过这件事,《纽约时报》用较多的不确定的消息来源宣传与强化重庆甚至整个中国带有极端的民族主义,沃尔玛以及其它的外资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中国日报》则用较多的明确具体的消息来源让读者相信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外资企业若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就会在中国获得长足的发展。
2 结语
本文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虽然两篇报道都竭力指明消息来源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感与权威性,但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却处处显示着偏见。两份报纸均站在自己所代表的政治集团、权利机构的立场上向读者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这些隐含的意识形态。因此要想正确理解新闻语篇,读者有必要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New York: Longman.
[2] Fowler, R. 1991b.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3] 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辛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 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