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遗落的记忆处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o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我二十岁
  为了一个梦
  我仓促登上了列车
  怀揣一张地图
  懵懵懂懂地来到十堰
  别无理由
  只是为了寻找父亲
  我倔强而又耿直的父亲
  半年的杳无音信
  让堆积的猜想
  在梦中释放出骇人的图景
  父亲受伤了
  被造反派打得血流如注
  惊醒后第一反应
  就是去十堰找我的父亲
  那年,我二十岁
  二十岁的色彩
  望着层叠的山峦
  仿佛是一道道屏障
  看不到远方
  也看不见家乡
  我哭了,我想家了
  父亲不知所措
  带着我去十堰老街散心
  在那条小街上
  父亲请裁缝
  给我做了一件衣裳
  那是一件阳红色衬衣
  看上去格外的靓丽
  那种阳红的颜色
  连着我的青春
  一直印在我的心上……
  十堰的那条老街
  常常在梦中
  回忆起
  十堰的那条老街
  低矮的房屋前
  憨厚的老乡
  善良纯朴的笑脸
  温暖着狭窄的街道
  破旧的市面上
  提篮卖鸡蛋的老乡
  老土的当地话
  当时听起来
  是那样亲切、绵甜
  彭家沟的金银花
  一个从武汉琴台搬来的厂
  为支持“二汽”建设
  在十堰彭家沟扎下了根
  大城市来的人们
  有点水土不服
  他们就摘沟里的金银花泡茶
  彭家沟的金银花
  成了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别看都是摘花
  有人摘它是为了治病
  而我摘它是为了蒙眬的爱情
  我是“二汽人”
  春华秋实的日子
  执拗和坚持
  使我梦想成真
  我终于
  进入第二汽车制造厂
  成了“二汽人”
  从此
  汽车便成了我生命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是“二汽人”
  肩负祖国的重托
  我父辈们一道
  怀惴汽车梦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在汽车制造的和弦中
  奉献着无悔青春
  任時光白驹过隙
  信念梦想一脉相承
  老虎沟记忆
  老虎沟是六堰的一个地名
  现在是繁华闹市
  过去对面是一片菜地
  刚到十堰时就想
  这儿成为一条街道多好
  七十年代末
  老虎沟抖擞起来
  开了一个川陕鄂交易会
  路边摆满商品的芦席棚
  俨然一条街道
  我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
  逛着、看着、想着
  这儿成一条街道就好了
  我用两毛钱
  买了一卷军绿色线带
  到现在都没舍得用完
  因为我舍不得抹去那段记忆
  田沟纪事
  那年那月那日
  十堰还是“光灰”城市
  坑洼不平的“水泥”马路
  我从张湾开车去六堰加油
  车到田沟时
  一辆装满大树的解放
  突然横了过来
  我顿时慌了手脚
  把油门当刹车踩了下去
  车一下子冲到路旁的陡坡
  在差点翻车时
  竟戛然而止
  一场生死攸关的事故
  因坡前的松土而幸免
  多亏了那堆松土
  它是田沟挖战备洞
  抛出的废料
  却在紧要关头
  成了我的救命之物
  直到许多年后
  我还是忘不了那一幕
  忘不了那堆土……
  纸上光阴
  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工作之余的喜好
  就是爬格子写文章
  给《风神》杂志
  和《东风汽车报》投稿
  一篇小小习作
  虽成就不了作家文豪
  但东风这一报一刊
  却营造了文学创作的氛围
  堆积了作者笔耕的土壤
  我们至今感恩
  《风神》的几位老师
  杨育基、王一武、刘凤阳
  感恩《东风汽车报》的
  《周末版》和《文艺副刊》
  是他们
  把一些有志青年
  从一个个“豆腐块”
  到一篇篇锦绣文章
  一步一步
  培养成栋梁
  纸上光阴
  我们年青时代的标点
  我生命旅程中的
  一段最美丽的时光……
  回望车城
  我毫不避讳说
  十堰是我的第二故乡
  因为我在那里
  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
  十堰的山山水水
  留下了我青春的记忆
  我不能忘记
  回望车城
  那些峥嵘的岁月
  已把昨天变幻为思念
  似水流年的感叹
  如今在清脆的东风车笛中
  张扬情感
  年复一年年复一年
其他文献
中秋游月湖(二首)  一  月湖一桥又一桥,桥通湖心万荷娇。  灯月竞辉人潮涌,柳岸游女更妖娆。  二  女儿得病已五秋,一分一秒令父忧。  今日婿家山西往,但愿从此病魔休。  (二00九年十月三日 中秋 汉阳)  游东湖  烟波浩渺笼游舟,双人踏车览湖秋。  行吟阁畔碧波卷,屈子祠赋冠九州。  (二00九年十月八日 武汉东湖)  瞻仰乐山大佛(二首)  一  岷江滚滚时有殃,大佛巍巍世无双。  
期刊
出发前组织者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  旅行客车蹒跚地爬在盘山路途中抛锚了。  组织者出发前的经验是:到目的地,只能确定路途的距离,却不能确定到达最快的具体时间。而往往最快到达时间并不是走最近的路途,因为最近的路途车子都去挤就会堵车,故而,要选择最快到达的时间只能绕远路。于是,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集中在车站用早餐,六点钟车子就出发,攀上了盘山公路。  然而,事情就像出发前所担心的那样,所有的组织者都凭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湖北枣阳县农村插队落户的我,在当时“样板戏”的普及推动下,忽发奇想地开始对文艺产生了兴趣。经过一段“苦练”之后,我自豪地向同样也是下放农村的父母写了一封信,称自己已经学会了“吹拉弹唱”诸项技能,希望能为他们作“汇报演出”。父母接信后立即回信,大加赞赏之余,约定当年春节家人团聚之时要看我的“演出”。  转瞬之间就到了约定之时,例行的年夜饭之后,在父母的期待中,我踌躇满志地开始了表
期刊
王先生《诗吟十堰》八首  昔日十堰  难忘旧日苦连年,冷灶炉台难冒烟。  何处相依寻腹饱,岂生意愿弄丝弦。  穷乡贫土狼窝地,僻壤沙岗雉集川。  交迫饥寒无限日,千家万户怨长天。  今日十堰  广袤楚乡须创新,宏图开拓自投身。  大桥飞架通天外,的士驰行便社屯。  襄渝一声穿市过,沪宁长笛直延伸。  神峦琼海仙游地,车驶山边或水滨。  注:神峦指代武当仙山。琼海指代丹江  丽水。襄渝线即襄阳—重庆
期刊
莫言说他是讲故事的人。生活原本就是“故事”,作为一个作家,能把故事讲得获诺奖,那就是大本事。跟风看了他的《丰乳肥臀》,艰难孕育的《蛙》和透着煞气的《檀香刑》,人生在世,《生死疲劳》难以略过,且听听莫先生怎么讲。  据说莫先生童年就喜欢听说书,我想他一定还读过大量古典章回小说。所以,他的《生死疲劳》前四部五十三章都采用了古书的章回体文本,比如第一章标题“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他就像说
期刊
关于一个事实的辨证  我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喜欢读书的人,在许多年来的阅读中,多次遇到批评革命领袖的文字,其中多数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有的甚至相反。这使我感到十分困惑。  今年3月,又从某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书里读到批评革命领袖的文字。那文章说:“农家出身的革命领袖也会迷糊起来。远离土地多年之后,他竟然相信小麦的亩产可以高达万斤。”事实是这样的吗?1989年我曾经读过权延赤同志所著《红墙内外》一书,并
期刊
或如寒夜里一枚火苗,点亮迷茫的望眼。或如夏日里一幅冰雪,刺痛麻木的神经。或如野山的一树青涩,嫩绿渐黄的记忆。或如沙漠的一片绿洲,唤醒远方的驼铃!  谁能说没有梦想,生命便可流光溢彩?谁能舍弃事业,而使生命精彩纷呈?是夢想,焕发我们生命的活力;是理想,激活我们生活的平静;是希望,鼓动我们远航的风帆,也是永不言败的奋斗,才勾勒出有志者美好的愿景!  少年时,我们的梦想如洁白无瑕的蒲公英,无拘无束,轻快
期刊
多少人在古台前老树下祷告  这一天,我是虔诚的信徒  患严重的明代感冒症  唯有阳光,照进我腐朽的胸膛  从古书里,兑现出卖灵魂的妄言  像信鸽穿过白帆穿过三十年的时光甬道  水井,看天,跳神  正月,那神秘的村落,留着更多  母亲的眼神,犹如第一次吃  一双粗糙的手揉搓出的烧青麦粒  篝火,送别青春布道的脚印  记得江水,仿佛绿丛中飞起的白鹭  记得门外,乡音的叫卖  村口的老路,在微笑中  仿
期刊
(一)春天篇  1、卷起帷帘,软风识得春和面,这是一个大好的清晨。长吸一口,暖暖刚苏醒的心,留下清幽的闲散的温情,像一个大的怀抱紧紧相拥,在心跳的骤快骤慢间迷醉,擦干昨夜梦里的泪痕。但愿轻风作下一首歌。唱在这暖洋洋的树枝,吹走了沧桑,或一个玩味的招手,带着我们一起开花,一起生长,一起种下更多希望。  2、蛰伏了好久,没有写文,凌乱的文字偶尔冒突,如同三月的细雨滴打帘外的芭蕉。穿梭于两个城市之间,把
期刊
回故乡的第二天,我在水井边见到了儿时的好伙伴引子。  我们拥抱,寒暄,流泪。  岁月改变了故乡,也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引子家住水井边,新盖的小洋楼很气派,在十里八乡是数一数二的,原来她家可是整个大队有名的贫困户。  引子说,蓉儿,你好吗?这些年都在做什么?  我说,还能做什么,过日子呗。我笑得没心没肺的,反问她,你呢?引子,在哪里发财呢?老公和孩子都回来了么?  她没有回答我,笑笑。  引子穿了一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