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延研会和中延会等8个联合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开得圆满成功。会议共收到论文98篇,入选92篇,质量普遍较高。10多位同志的大会发言,都讲得非常精彩。特别是李铁映同志的报告,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论述深刻,提出了不少新的认识和观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与会同志通过撰写论文和大会交流,深化了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主要经验和重大意义的认识,表达了对红军先烈和红军前辈的缅怀之情,弘扬了长征精神,展现了新形势下干部群众沿着历代共产党人接续开创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进的决心和意志。这些研究成果,必将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我把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深化了对共产党领导红军探索长征落脚点问题的研究
上世纪30年代中叶,红一,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长征。红军往哪里去,落脚点放在哪里,道路如何走等问题,随即提到中共中央的面前。这个问题不仅关系红军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轻而易举,而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以红一方面军为例。出发前,确定到湘西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湘江战役后,敌情发生了变化,毛泽东同志提议,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的遵义会议,决定打过长江去,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提出向北进攻、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带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甘肃岷县哈达铺后,得知陕北有红军活动和根据地的消息。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红军前往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从此,陕甘就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中共中央对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探索,涉及对当时国情、我党党情、我军军情特别是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涉及对党的当前任务与根本历史使命的正确把握,涉及党领导下的红军战略退却与战略进攻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等问题。因此,探索红军长征落脚点的过程,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逐步克服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过程,是把红军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相联系的过程,即把红军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起来,把国内革命战争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联系起来;同时,也是全党全军认识毛泽东同志、催生和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巨大威力,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意识,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在探索这一问题中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贡献。
二、深化了党和红军在长征中经受的重大考验问题的研究
在长征中,党和红军经受住了三大严峻考验。
一是经受住了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考验。当时,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军队装备精良,天上有飞机狂轰烂炸,地上有重兵围堵,又有充足的物质保障;红军武器装备落后简陋,无后方根据地,缺吃缺衣缺弹,边走边打。敌我力量悬殊之大,战争频率之高,战争过程之惨烈,史之罕见。四路红军出发时20.6万人,结束时仅有5.7万余人,总行程6.5万里,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广大红军将士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机动灵活,浴血奋战,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二是经受住了党内“左”的右的错误干扰的考验。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由于“左”倾错误领导者仍占据党和红军中的最高领导地位,红军受到重大损失。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军内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为红军长征指明了正确方向。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逐步暴露,党中央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既解决了张国焘的错误,又团结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胜利完成了长征。通过这两场斗争的考验,广大红军官兵特别是红军中的共产党员更加深刻认识到党中央正确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信念,极大地推进了红军内部的团结。
三是经受住了险恶自然环境的考验。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有20多座3000米以上鸟兽绝迹的雪山,20多条水流湍急的大江大河,1.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无人烟的草地,广大红军官兵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壮志,终于战胜了饥饿、寒冷、缺氧等生理极限的严峻考验,闯过了一道道险关;但也有许多同志被活活饿死、冻死、憋死在长征的雄关漫道上。红军长征是红军将士蹚过的人间炼狱。
长征中,红军经受的严峻考验,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红军将士在严峻考验面前展现的精神面貌、钢铁意志和聪明才智,也在人类战争史上无前例。红军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是无数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流传千古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三、深化了对遵义会议的研究
遵义会议是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要会议。它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左”倾错误在党内军内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调整了中央领导人员,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够成功?许多同志通过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中央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重大损失,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中的多数高层领导同志逐步认识了毛泽东同志领导和指挥红军的正确与重要,看到了“左”倾错误领导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是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以及自中央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毛泽东同志与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的深入交谈,为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在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中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是遵义会议的主题选得好。把急需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为会议主题,而没有研究政治问题,甚至当时还肯定了政治路线的正确,这样易于争取在政治上犯有“左”倾错误的领导同志,易于统一与会同志对会议主题内容的认识,这是遵义会议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会风好。充分发扬了民主,畅所欲言,开展了尖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以理服人、以革命大局为重、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党内主要领导同志采取了团结包容等待的态度,没有单纯追究个人责任,对他们的工作作了合理的安排,展现了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这是遵义会议成功的重要保证。
遵义会议是党中央在中断了与共产国际联系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成功解决自身紧迫问题的会议,也是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开始觉悟,初步认识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在中国管用的大道理,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中真正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开启了中国革命由被动到主动、由失败到胜利的伟大转折。
四、深化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红军长征中形成与发展问题的研究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有些同志以邓小平同志上述论述为指导,联系红军长征历史,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征中形成与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下一些认识。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经过建党以来10余年革命的大浪淘沙、烈火锤炼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这是中国革命经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曲折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红军长征为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第一次公开亮相搭建了广阔的战争舞台。实践证明,这个亮相是成功的,展现了这个领导集体坚定的理想信念、深远的战略眼光、团结包容的胸怀、卓越的领导才能、优良的领导作风,赢得了全党和全军的拥护。
——毛泽东同志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尽管在党内还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毛泽东同志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的雄才大略,不怕鬼、不信神、不畏艰险、勇闯新路的革命气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决定了他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自遵义会议起必定能够充分发挥实际的核心作用,而且这个核心作用随着实践的推进将会日益显著。
——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自觉维护和服从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集体中核心的权威与领导,就是讲政治,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五、深化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研究
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的两个大会上,党的主要领导同志都对红军长征精神作过内容完全一致的深刻论述。许多论文作者以此为依据,联系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深入研究红军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伟大意义,突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研究,热情赞颂了红军将士崇高的精神境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有的同志把红军长征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联系起来,深刻论述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实践中用生命和热血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的一致性和伟大作用。
有的同志认为,长征女红军的杰出表现是长征精神伟大作用最有力的注释。2000多名长征女红军坚定的信念,博大的胸怀,圣洁的母爱和柔中带刚的毅力,把长征精神发挥到极致。
有的同志把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本地时创建的革命业绩和展现的长征精神,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本地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实际结合起来,阐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大意义。有的同志认为,长征精神不仅是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表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把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续写好新长征的新篇章。
还有的同志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党员干部淡漠理想信念、贪图金钱享受、最后走向犯罪道路的案例,联系不少年轻人远离政治、道德滑坡、向往西方生活方式的问题,深刻论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六、深化了对红军长征胜利主要经验的研究
通过研究,大家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加深了理解,形成了共识。
——党的领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成功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领导问题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而且充分发挥了各路红军中各级党委对所属部队的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对红军长征的领导提供了组织保证。
——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和正确的军事指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决定因素。红军长征,得到了沿途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真诚拥护,特别是红军长征打起了北上抗日的旗帜,把战略退却与战略进攻有机联系起来,在红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产生了巨大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支持红军、反对和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同时,在长征中,我党我军正确处理了走与打、虚与实等辩证关系,巧妙地调动了敌人,充分发挥了我军运动战特长,灵活用兵,不仅战胜了强敌的围追堵截,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而且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的一支英雄部队,在长征中用生命、热血培育而成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又是红军将士战胜强敌、克服艰难困苦的锐利武器。长征中,红军将士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挥到极致,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成立以来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发挥到极致,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长征精神体现在红军长征活动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现和验证了红军将士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焕发的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充分说明了共产党发挥人民子弟兵主观能动性的智慧和才能。
有的同志还把党内民主、党和红军纪律、长征中根据地建设等问题作为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有的同志把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与红四方面军严格加以区分,充分肯定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与敌军的浴血奋战及其取得的战绩,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迎接红二、六军团北上甘孜,以及在长征途中建立根据地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七、深化了红军长征胜利重大意义的研究
81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也指出:“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光,开辟了光明前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在红军长征胜利50年后沿红军长征路线进行调研时仍感慨万分,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这次研讨会,大家在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问题上形成了以下一些认识。
长征中的血与火,考验和锤炼了中国共产党,催生和推动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翻开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的新篇章;使我们党迈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红军将士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万里长征和浴血奋战中锻造了能征善战的红军;党中央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大趋势,把党的战略指挥中心和红军主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的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胜利汇集和奠定了武装力量基础,开启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了的新纪元。
红军将士在途经的14个省区市2亿多人口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道路,为促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后,红军长征的壮举传到国外后,在世界人民和进步人士中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
同志们,尽管同志们的论文中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提高的问题,上述几点概括肯定也还有许多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但已取得的这些研究成果,必须充分肯定和珍惜。希望同志们会后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研究成果大力宣传,并尽快转化为推进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延研会和中延会等8个联合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开得圆满成功。会议共收到论文98篇,入选92篇,质量普遍较高。10多位同志的大会发言,都讲得非常精彩。特别是李铁映同志的报告,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论述深刻,提出了不少新的认识和观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与会同志通过撰写论文和大会交流,深化了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主要经验和重大意义的认识,表达了对红军先烈和红军前辈的缅怀之情,弘扬了长征精神,展现了新形势下干部群众沿着历代共产党人接续开创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进的决心和意志。这些研究成果,必将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我把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深化了对共产党领导红军探索长征落脚点问题的研究
上世纪30年代中叶,红一,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长征。红军往哪里去,落脚点放在哪里,道路如何走等问题,随即提到中共中央的面前。这个问题不仅关系红军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轻而易举,而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以红一方面军为例。出发前,确定到湘西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湘江战役后,敌情发生了变化,毛泽东同志提议,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的遵义会议,决定打过长江去,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提出向北进攻、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带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甘肃岷县哈达铺后,得知陕北有红军活动和根据地的消息。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红军前往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从此,陕甘就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中共中央对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探索,涉及对当时国情、我党党情、我军军情特别是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涉及对党的当前任务与根本历史使命的正确把握,涉及党领导下的红军战略退却与战略进攻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等问题。因此,探索红军长征落脚点的过程,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逐步克服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过程,是把红军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相联系的过程,即把红军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起来,把国内革命战争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联系起来;同时,也是全党全军认识毛泽东同志、催生和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巨大威力,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意识,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在探索这一问题中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贡献。
二、深化了党和红军在长征中经受的重大考验问题的研究
在长征中,党和红军经受住了三大严峻考验。
一是经受住了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考验。当时,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军队装备精良,天上有飞机狂轰烂炸,地上有重兵围堵,又有充足的物质保障;红军武器装备落后简陋,无后方根据地,缺吃缺衣缺弹,边走边打。敌我力量悬殊之大,战争频率之高,战争过程之惨烈,史之罕见。四路红军出发时20.6万人,结束时仅有5.7万余人,总行程6.5万里,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广大红军将士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机动灵活,浴血奋战,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二是经受住了党内“左”的右的错误干扰的考验。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由于“左”倾错误领导者仍占据党和红军中的最高领导地位,红军受到重大损失。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军内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为红军长征指明了正确方向。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逐步暴露,党中央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既解决了张国焘的错误,又团结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胜利完成了长征。通过这两场斗争的考验,广大红军官兵特别是红军中的共产党员更加深刻认识到党中央正确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信念,极大地推进了红军内部的团结。
三是经受住了险恶自然环境的考验。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有20多座3000米以上鸟兽绝迹的雪山,20多条水流湍急的大江大河,1.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无人烟的草地,广大红军官兵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壮志,终于战胜了饥饿、寒冷、缺氧等生理极限的严峻考验,闯过了一道道险关;但也有许多同志被活活饿死、冻死、憋死在长征的雄关漫道上。红军长征是红军将士蹚过的人间炼狱。
长征中,红军经受的严峻考验,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红军将士在严峻考验面前展现的精神面貌、钢铁意志和聪明才智,也在人类战争史上无前例。红军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是无数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流传千古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三、深化了对遵义会议的研究
遵义会议是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要会议。它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左”倾错误在党内军内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调整了中央领导人员,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够成功?许多同志通过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中央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重大损失,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中的多数高层领导同志逐步认识了毛泽东同志领导和指挥红军的正确与重要,看到了“左”倾错误领导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是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以及自中央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毛泽东同志与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的深入交谈,为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在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中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是遵义会议的主题选得好。把急需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为会议主题,而没有研究政治问题,甚至当时还肯定了政治路线的正确,这样易于争取在政治上犯有“左”倾错误的领导同志,易于统一与会同志对会议主题内容的认识,这是遵义会议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会风好。充分发扬了民主,畅所欲言,开展了尖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以理服人、以革命大局为重、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党内主要领导同志采取了团结包容等待的态度,没有单纯追究个人责任,对他们的工作作了合理的安排,展现了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这是遵义会议成功的重要保证。
遵义会议是党中央在中断了与共产国际联系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成功解决自身紧迫问题的会议,也是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开始觉悟,初步认识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在中国管用的大道理,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中真正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开启了中国革命由被动到主动、由失败到胜利的伟大转折。
四、深化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红军长征中形成与发展问题的研究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有些同志以邓小平同志上述论述为指导,联系红军长征历史,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征中形成与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下一些认识。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经过建党以来10余年革命的大浪淘沙、烈火锤炼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这是中国革命经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曲折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红军长征为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第一次公开亮相搭建了广阔的战争舞台。实践证明,这个亮相是成功的,展现了这个领导集体坚定的理想信念、深远的战略眼光、团结包容的胸怀、卓越的领导才能、优良的领导作风,赢得了全党和全军的拥护。
——毛泽东同志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尽管在党内还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毛泽东同志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的雄才大略,不怕鬼、不信神、不畏艰险、勇闯新路的革命气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决定了他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自遵义会议起必定能够充分发挥实际的核心作用,而且这个核心作用随着实践的推进将会日益显著。
——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自觉维护和服从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集体中核心的权威与领导,就是讲政治,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五、深化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研究
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的两个大会上,党的主要领导同志都对红军长征精神作过内容完全一致的深刻论述。许多论文作者以此为依据,联系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深入研究红军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伟大意义,突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研究,热情赞颂了红军将士崇高的精神境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有的同志把红军长征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联系起来,深刻论述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实践中用生命和热血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的一致性和伟大作用。
有的同志认为,长征女红军的杰出表现是长征精神伟大作用最有力的注释。2000多名长征女红军坚定的信念,博大的胸怀,圣洁的母爱和柔中带刚的毅力,把长征精神发挥到极致。
有的同志把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本地时创建的革命业绩和展现的长征精神,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本地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实际结合起来,阐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大意义。有的同志认为,长征精神不仅是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表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把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续写好新长征的新篇章。
还有的同志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党员干部淡漠理想信念、贪图金钱享受、最后走向犯罪道路的案例,联系不少年轻人远离政治、道德滑坡、向往西方生活方式的问题,深刻论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六、深化了对红军长征胜利主要经验的研究
通过研究,大家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加深了理解,形成了共识。
——党的领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成功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领导问题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而且充分发挥了各路红军中各级党委对所属部队的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对红军长征的领导提供了组织保证。
——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和正确的军事指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决定因素。红军长征,得到了沿途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真诚拥护,特别是红军长征打起了北上抗日的旗帜,把战略退却与战略进攻有机联系起来,在红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产生了巨大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支持红军、反对和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同时,在长征中,我党我军正确处理了走与打、虚与实等辩证关系,巧妙地调动了敌人,充分发挥了我军运动战特长,灵活用兵,不仅战胜了强敌的围追堵截,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而且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的一支英雄部队,在长征中用生命、热血培育而成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又是红军将士战胜强敌、克服艰难困苦的锐利武器。长征中,红军将士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挥到极致,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成立以来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发挥到极致,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长征精神体现在红军长征活动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现和验证了红军将士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焕发的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充分说明了共产党发挥人民子弟兵主观能动性的智慧和才能。
有的同志还把党内民主、党和红军纪律、长征中根据地建设等问题作为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有的同志把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与红四方面军严格加以区分,充分肯定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与敌军的浴血奋战及其取得的战绩,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迎接红二、六军团北上甘孜,以及在长征途中建立根据地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七、深化了红军长征胜利重大意义的研究
81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也指出:“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光,开辟了光明前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在红军长征胜利50年后沿红军长征路线进行调研时仍感慨万分,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这次研讨会,大家在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问题上形成了以下一些认识。
长征中的血与火,考验和锤炼了中国共产党,催生和推动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翻开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的新篇章;使我们党迈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红军将士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万里长征和浴血奋战中锻造了能征善战的红军;党中央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大趋势,把党的战略指挥中心和红军主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的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胜利汇集和奠定了武装力量基础,开启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了的新纪元。
红军将士在途经的14个省区市2亿多人口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道路,为促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后,红军长征的壮举传到国外后,在世界人民和进步人士中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
同志们,尽管同志们的论文中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提高的问题,上述几点概括肯定也还有许多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但已取得的这些研究成果,必须充分肯定和珍惜。希望同志们会后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研究成果大力宣传,并尽快转化为推进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