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发展,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国家发展史。高中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较为全面的一次,国家对历史也很重视,可想而知,学好历史很重要。但是以前那种历史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中国式课堂教育向来是教师教、学生学。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排斥。而且很多历史事件的时间很接近,学生容易混乱,这也导致历史课程更加枯燥。很多教师认为历史课程就是按照教材死记硬背,把史实向学生讲清楚,并且让学生记住,就完成了历史课程的教学。这样导致学生学习没动力、教师讲课没激情,高中的历史教学一味灌输知识,课堂过分枯燥、缺少趣味性,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学生成绩不佳。
一、提高教学艺术
1.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很重要,其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新颖有趣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而乏味的导入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上课前我会先问一些学生熟悉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2.掌握语言艺术,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教学
幽默的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类比、比喻、双关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既能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同时又鞭辟入里,启发思考、令人回味。学生喜欢有幽默感、风趣的老师,这样能给每一堂课带来欢乐,不致单调乏味,通过有趣可笑又意味深长的话达到教学目的。
3.联系生活实际,善于运用现实资源
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连,现在很多博物馆都保存了历史文物,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和未来,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思想。
二、创新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视听双重感受
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表现在,它可以在枯燥的文字中添加一些动感效果和丰富画面。比如可以使文字在大屏幕上从不同方向出现,对一些重要内容,可以使文字以不同颜色闪烁.教师讲授历史时,运用多种手段来再现历史,可通过剪辑的视频、声音以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必然会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觉得学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知识,使他们觉得学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习兴趣自然逐渐增加。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能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开展情感教学
1.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社会要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依赖这些身心健康的人才。在青少年的人格完善和道德的自我发展过程中,情感既是人格和道德的内容,又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力求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别人,这样也会在无意间流露出的各种表情中向对方坦露真挚友好的情感,一旦被对方接受,也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从而导致双方人际关系的良好循环的启动。作为人际交往中最普遍适用的友善情感的表现方式就是微笑,它可以引起他人良好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教学中,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2.实施情感教育维护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教育者的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则会影响到健康。当一个人在情绪发生变化时,其身体内部也会伴之以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且变化的状况和程度与发生的情绪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不同的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有利。例如人在愉快时,呼吸平和,血管舒张而使血压偏低。这些反应有助于身体内部的调和与保养,而有些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则对身体是不利的。
五、结合时事新闻
历史教学具有单调、枯燥无味的特点,若教师不注重教学氛围,不足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历史教学质量将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时事新闻,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近几年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学习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等课例,教师可以讲述中国和日本当前的形势,钓鱼岛争端就是当前中日关系最严重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对其进行讲述,当然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对其进行描述,通过历史与时事联系在一起,避免了脱离实际的历史教学,新课标改革下,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渗透时事新闻,有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渗透,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中国式课堂教育向来是教师教、学生学。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排斥。而且很多历史事件的时间很接近,学生容易混乱,这也导致历史课程更加枯燥。很多教师认为历史课程就是按照教材死记硬背,把史实向学生讲清楚,并且让学生记住,就完成了历史课程的教学。这样导致学生学习没动力、教师讲课没激情,高中的历史教学一味灌输知识,课堂过分枯燥、缺少趣味性,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学生成绩不佳。
一、提高教学艺术
1.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很重要,其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新颖有趣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而乏味的导入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上课前我会先问一些学生熟悉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2.掌握语言艺术,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教学
幽默的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类比、比喻、双关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既能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同时又鞭辟入里,启发思考、令人回味。学生喜欢有幽默感、风趣的老师,这样能给每一堂课带来欢乐,不致单调乏味,通过有趣可笑又意味深长的话达到教学目的。
3.联系生活实际,善于运用现实资源
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连,现在很多博物馆都保存了历史文物,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和未来,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思想。
二、创新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视听双重感受
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表现在,它可以在枯燥的文字中添加一些动感效果和丰富画面。比如可以使文字在大屏幕上从不同方向出现,对一些重要内容,可以使文字以不同颜色闪烁.教师讲授历史时,运用多种手段来再现历史,可通过剪辑的视频、声音以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必然会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觉得学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知识,使他们觉得学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习兴趣自然逐渐增加。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能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开展情感教学
1.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社会要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依赖这些身心健康的人才。在青少年的人格完善和道德的自我发展过程中,情感既是人格和道德的内容,又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力求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别人,这样也会在无意间流露出的各种表情中向对方坦露真挚友好的情感,一旦被对方接受,也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从而导致双方人际关系的良好循环的启动。作为人际交往中最普遍适用的友善情感的表现方式就是微笑,它可以引起他人良好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教学中,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2.实施情感教育维护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教育者的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则会影响到健康。当一个人在情绪发生变化时,其身体内部也会伴之以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且变化的状况和程度与发生的情绪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不同的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有利。例如人在愉快时,呼吸平和,血管舒张而使血压偏低。这些反应有助于身体内部的调和与保养,而有些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则对身体是不利的。
五、结合时事新闻
历史教学具有单调、枯燥无味的特点,若教师不注重教学氛围,不足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历史教学质量将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时事新闻,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近几年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学习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等课例,教师可以讲述中国和日本当前的形势,钓鱼岛争端就是当前中日关系最严重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对其进行讲述,当然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对其进行描述,通过历史与时事联系在一起,避免了脱离实际的历史教学,新课标改革下,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渗透时事新闻,有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渗透,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