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好习惯。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构建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观察,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小学生努力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真正做好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准备。鉴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主动联系生活,引入相关案例,帮助学生们一边分析一边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學过程足够精彩,深入挖掘小学生的智慧潜能,打开他们的智慧之门,也将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对此,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阐述了一些看法。
一、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缺一不可。教师耐心指导小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内容,并向他们传递做人处事的道理,开阔学生视野范围的同时,使他们对于明天充满期待,随之产生个性化的发展意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也需要教师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引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具体分析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问题,继而达到有效学习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生活化的教学实践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必然变得异常顺利[1]。如学习《上学路上》一课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扮作路人,并设身处地思考几个问题:“你平时利用什么交通工具去上学?如果是步行上学,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教学,学生就会意识到一些理论常识的重要性,让自己的道德水准和理论知识同步提升。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过于抽象的知识会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比较生动的语言去解释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这样才能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师生关系会在互动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会得以彰显。比如课文《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中,学生因为没有体会过古人的生活,对课文内容云里雾里,无从下手。教师就可以多说一些古人的奇闻逸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人生活环境中,并有兴趣继续学习。《卧薪尝胆》《凿壁偷光》等典故,让学生领会到古人学习的刻苦、意志的坚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古人的事迹,并在这些故事中找到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二、生活化情境的科学创设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贪玩心理较重,注意力也不能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所以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在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抵触心理的同时,提高其积极参与度。教师在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机将其进行融合穿插,营造出一个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2]。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有效避免对先进教学内容的错误引导,防止夸张案例的出现,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到现实生活内容探究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如学习《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欢庆国庆的情境,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国庆阅兵、天安门升旗、国庆小长假等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繁荣强大。教师再适时对国土范围、民族特色、文化传统等知识进行拓展,推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发展。
三、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分析
想要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要求等因素,采取最佳案例,突显案例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必须对案例内容进行拓展、调整与修改,以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我爱我们班》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经验引出相应的案例,并借助案例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班级中有许多调皮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导致周边的同学无法专心的听课,此时教师让他们坐到最后一排。但是这一位学生并没有听从,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针对这一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借助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建的课堂环境中,并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见思路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推动。
四、生活化观察中加深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数学生选择忽视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及法治现象,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现实分隔开来,不能结合到一起,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3]。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事情,将老师所讲的道德与法治的问题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观察生活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用心体验生活,增强幸福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使学生更加阳光。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指导学生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关怀,及时纠正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错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政治性强的学科,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它对学生品德、人格及心理方面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该课程,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并通过与生活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运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朱亚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对策的研究[J].才智,2019(06)100-101.
[2]王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华夏教师,2019(24)77-78.
[3]李凤竹.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11)50-51.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主动联系生活,引入相关案例,帮助学生们一边分析一边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學过程足够精彩,深入挖掘小学生的智慧潜能,打开他们的智慧之门,也将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对此,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阐述了一些看法。
一、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缺一不可。教师耐心指导小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内容,并向他们传递做人处事的道理,开阔学生视野范围的同时,使他们对于明天充满期待,随之产生个性化的发展意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也需要教师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引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具体分析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问题,继而达到有效学习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生活化的教学实践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必然变得异常顺利[1]。如学习《上学路上》一课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扮作路人,并设身处地思考几个问题:“你平时利用什么交通工具去上学?如果是步行上学,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教学,学生就会意识到一些理论常识的重要性,让自己的道德水准和理论知识同步提升。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过于抽象的知识会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比较生动的语言去解释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这样才能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师生关系会在互动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会得以彰显。比如课文《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中,学生因为没有体会过古人的生活,对课文内容云里雾里,无从下手。教师就可以多说一些古人的奇闻逸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人生活环境中,并有兴趣继续学习。《卧薪尝胆》《凿壁偷光》等典故,让学生领会到古人学习的刻苦、意志的坚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古人的事迹,并在这些故事中找到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二、生活化情境的科学创设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贪玩心理较重,注意力也不能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所以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在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抵触心理的同时,提高其积极参与度。教师在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机将其进行融合穿插,营造出一个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2]。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有效避免对先进教学内容的错误引导,防止夸张案例的出现,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到现实生活内容探究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如学习《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欢庆国庆的情境,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国庆阅兵、天安门升旗、国庆小长假等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繁荣强大。教师再适时对国土范围、民族特色、文化传统等知识进行拓展,推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发展。
三、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分析
想要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要求等因素,采取最佳案例,突显案例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必须对案例内容进行拓展、调整与修改,以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我爱我们班》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经验引出相应的案例,并借助案例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班级中有许多调皮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导致周边的同学无法专心的听课,此时教师让他们坐到最后一排。但是这一位学生并没有听从,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针对这一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借助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建的课堂环境中,并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见思路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推动。
四、生活化观察中加深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数学生选择忽视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及法治现象,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现实分隔开来,不能结合到一起,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3]。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事情,将老师所讲的道德与法治的问题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观察生活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用心体验生活,增强幸福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使学生更加阳光。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指导学生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关怀,及时纠正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错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政治性强的学科,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它对学生品德、人格及心理方面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该课程,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并通过与生活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运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朱亚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对策的研究[J].才智,2019(06)100-101.
[2]王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华夏教师,2019(24)77-78.
[3]李凤竹.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