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考历史主观题的瓶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q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历史中考题一般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构成,历史主观题是指综合题,也叫材料解析题,在历史中考试题中占34分,是分值主要集中的题型,其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不容忽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情况来看,主观题部分的题型越来越呈现出“求新”“求变”“求活”的特点,学生在这种题型上的失分率是比较高的。下表是2013年乐山市中考主观题部分的得分情况统计。我们可以看到,4个主观题的平均分值都不高,有的题得分可以说极低。这是整体成绩提升的一个瓶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中考历史主观题作研究,提高学生综合题的解题能力,打破这个瓶颈,从而提高中考历史的质量。
  那么,如何来打破这个瓶颈呢?
  先仔细研究一下主观题型。“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主观题的重要特征。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它的主要题型有:文字类史料分析题、图片阅读题、图文混合题、图表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历史小论文、选择题等多种多样的题型,问题的设置不再像以前单纯直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直问直答,往往联系热点时事引起话题来发问,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并可能涉及跨学科的知识,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灵活解答,分值最集中,对考生的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要求很高。
  再来审视一下我们的历史教学。目前历史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还没有转变,依然停留在过去“背多分”的层次上,对新课改浪潮下的中考历史命题方向把握不足,对主观题型研究不深入,没有总结主观题型的命题规律和寻找有效解题策略,所以不要说学生对主观题头痛,就连有的老师对中考历史的主观题型也觉得很棘手。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做到从现实中找到与历史史实的联系点,不能做到史论结合,答题不规范,不注意语言的组织,造成过失性失分。学生们训练题做得不少,但却总是在主观题面前讨不了便宜,所以对主观题型丧失信心,畏之如虎,碰到主观题型,除个别简单的问题能解答外,大多数题只好望题兴叹,要么胡乱作答,要么就不做留下一片空白。
  所以,我认为要打破这个瓶颈,应该人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夯实基础知识。虽说主观题“材料在书外”,但毕竟“答案还在书内”。主观题的突破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离开了基础知识,主观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仔细梳理,理清知识脉络,作好知识归类,并对重点国家、重点事件的史实作专题复习。
  第二,掌握审题技巧。许多学生失分不是因为知识不过关,而是审题不过关。要细读材料,关注材料出处之类的信息,如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家和作者等,这些地方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要看清题意要求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回答”。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不同的问法,答题内容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注意知识点的顺利迁移就足够了;“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回答”,材料往往指明了答题方向,需要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课本知识点,精心组织语言来回答,如2013乐山市中考历史第44题主题二第3问;另外,还要注意设问的角度,“分别”“各”“先后”对问题的数量和时间是做了限定的,粗心就容易漏答。“世界格局”还是“世界经济格局”“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回答是不一样的,一不小心看错就会张冠李戴。
  第三,精心组织语言,用语准确。
  历史学科答题不需要抒情,只注重史实和结论,讲究逻辑性、条理性,采意给分,对于谈理由、体会、感想这类题目,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所以答题时要做到条理清楚,建议标序号列举式逐个回答问题一目了然,语句精练;准确使用历史术语,对于历史人名、国名、地名、历史事件名称、政策名称不能写错别字,比如,政策名,有同学认为义同字不同无所谓,“一国两制”写成“一国二制”,造成了过失性丢分。
  第四,关注时事热点,知识迁移,以古鉴今。
  近年来中考命题越来越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学科任务:“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基本都是以当今时事来引出话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在的社会、环境、国家和国际问题上,也就是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联。所以,我们要多关注、了解时事,如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时政热点等,注意这些时事与历史的融合。只有准备充分,临考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相信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应该可以打破历史主观题这个瓶颈,取得良好的成绩。
其他文献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自的教育作用  第一,家庭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这给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现代化教学媒体已经大量进入了教学课堂,并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小学数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利用多种媒体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新思维,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
期刊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
期刊
一、为什么要培养低段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第一,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发展空间概念。  第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二、怎样培养低段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1.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创设利于发展儿童空间观念的学习情境  在低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由教育的软件、硬件和方法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的有机融合。“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电子、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等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优化教育信息的处理,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促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功能,使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相统一,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化
期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以后实施的。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发展,很有必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是在新的课改精神指引下,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这是今天教育信息化所处的位置。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
期刊
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的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可见,课堂纪律管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堂教学,若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音乐课堂就会如同道路上没有了信号灯和交警一样,秩序混乱,即便教学设计再精彩恐怕也是无法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课堂纪律调控
期刊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启发式、讨论式、探索性的成分大大增强,弥补了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诸多不足,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大有好处。它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新活力,为优化课堂教学
期刊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教育必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成为国际化开放程度的缩影。为满足加快农业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扩大教育资源国际共享的空间,不断扩大留学生队伍,进行“农业院校水利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留学生班的实际,阐述了构建农业院校水利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