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全画幅微单TMα 行摄德法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乎上有一个16874人关注的热门问题“如何理解‘索尼大法好’?”而下面赞同数最多的回答中列举了索尼在影音、半导体、游戏等领域的一款款产品和行业地位与成就。如今,最新的索尼全画幅微单?旗舰机型——A7RII,也可以成为这个答案的论据之一。
  在2013年A7/A7R同时问世的时候,摄影圈实实在在被震撼了一次。如果说2010年微单?的出现将无反相机市场带入新时代,而当时在NEX之前毕竟M4/3已经存在一年以上,无反相机的概念已经不再新鲜。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全画幅无反相机的猜想和期待——直到索尼将这一切实现。
  当时的A7与A7R,一个“多面能手”(对焦更强),一个“画质先锋”(像素更高)。随后陆续登场的“感光利器”A7S(感光度最高)和“防抖高手”A7II(5轴防抖)也是各有特长。如果你也是一位“选择困难症患者”,想必也有过这种兴奋又纠结的体验。那么现在“全幅旗舰”A7RII可以“治愈”你了——全微系列最高的约4240万像素,更快的增强型混合自动对焦系统,更强的5轴防抖和静音快门,加上更高的ISO感光度,机内4K拍摄能力,画质、对焦、防抖、高感、视频几乎都做到最优,是当之无愧的“旗舰”。
  今年8月,我有幸带着A7RII飞往欧洲,体验这款“全幅旗舰”的魅力。第一站是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金融和商业中心。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之一和欧洲中央银行都坐落于此。同时法兰克福也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美丽的美因河穿城而过,馆藏丰富的博物馆众多,美因塔高耸入云俯瞰全城,歌德故居也位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
  离开法兰克福,下一站是摄影爱好者非常熟悉的PHOTOKINA举办地科隆。标识性的科隆大教堂当然是不可错过的拍摄地点。经过比利时布鲁塞尔,最后是本次行程的终点也是重头戏——法国巴黎。这座充满历史文化的建筑物,弥漫着艺术与芬芳气息的时尚之都,我手中这台A7RII“火力全开”,捕捉着这座城市的浪漫与魅力。也多亏是A7RII,要不你能想像背着沉重的单反和累赘的整套装备,漫步在塞纳河畔和巴黎铁塔下的场景,还有浪漫可言吗?
  A7RII的约4240万像素Exmor R CMOS背照式传感器不仅是目前无反相机中最高的,在包括单反相机在内的所有专业相机市场上也位于前列。而且这款传感器可不只是像素数“好看”,在DxOMark的传感器测试中,A7RII的这块CMOS以总分98分夺魁。从这个层面,说A7RII传感器综合性能最强也不为过。
  拍摄风光或建筑这类大场景照片时,大光比环境应该是摄影师最常遇到的。相机必须有足够的动态范围才能记录下完整的信息。在欧洲拍摄城市景观时,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天空云层的细节,我的默认设置是减一挡曝光补偿。正是A7RII高达13.9Evs的动态范围让我有足够的信心不担心暗部溢出。事实证明,在后期工作中我几乎没有遇到一张照片因暗部溢出而报废,A7RII完美地记录了从高光到暗部的所有细节。
  参观歌德故居的那天是一个晴天,房间内外光比非常大。为保险起见,我使用了包围曝光为后期HDR做准备。但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一张降低曝光补偿的照片就能完整记录从最亮处窗帘到最暗处房间角落的所有细节,在Lightroom中轻松调整,效果与HDR几乎相当。
  在美因塔可以俯瞰法兰克福全城,也是拍摄落日的最佳地点。拍摄时我同样做好了后期HDR的准备,当然事实证明并不需要。用习惯A7RII之后,我想自己可能会不知不觉改变在拍摄大光比场景时优先考虑HDR的拍摄习惯。
  传感器保证能“拍好”照片(此处的“好”仅指画质),对焦、防抖、高感则决定了能不能“拍到”照片。作为全画幅旗舰,A7RII在这几项上几乎都做到索尼全微系列的最佳(除感光度低于A7S/A7SII之外)。其增强型混合自动对焦系统的反应速度比前代提升了40%,对焦点也增加到399个。5轴防抖系统最高可提供约4.5级快门速度补偿。在这次外拍中,我的主力镜头是FE PZ 28-135mm F4 G OSS(纯属机缘巧合),这是一支重达1215克的大镜头,但多数时间我都是手持完成拍摄;把感光度设为“AUTO”,然后放心地去拍吧;好相机不就是应该让拍摄者忘记参数和设置吗?
  为了减轻负担,在白天的拍摄中我都不喜欢带三脚架。但在拍摄铁塔夜景这天,因时间问题取消了原定回酒店的计划,我也没机会去取三脚架。所幸,蒙帕纳斯楼顶的设计对摄影师非常友好,楼顶边缘是一圈玻璃幕墙,且玻璃墙中间位置有一个刚够把镜头伸出去的间隙。开始时我把镜头架在玻璃墙间隙上,用手压住镜头拍摄。使用ISO 2000左右,快门速度刚好落在安全快门(焦距的倒数)附近。但随着光线越来越暗,更低的快门已经没法拍了。于是我用镜头遮光罩死死顶住玻璃尝试拍摄,最后得到这张ISO 200,快门1.6秒的手持照片,清晰度居然足够好!要知道当时在高楼顶部是有大风的,楼顶会轻微摇摆,即使用三脚架也无法保证稳定,应该说5轴防抖立功了。
  去巴黎迪斯尼主题公园时,我同样没有带三脚架。在花车出来时也没有抢到好位置,只能站在差不多三排人墙后把相机举过头顶近乎盲拍。我用的是1.2公斤重的镜头,而身前的欧美人又大多身高马大,基本上又是一次“不可能任务”。最后依靠翻转屏取景,高速准确的自动对焦和5轴防抖,我基本没错过几个画面。放大照片看“蓬蓬”和“丁满”,约4240万像素对细节和质感的还原也非常优秀。
  不少爱好者都对器材有着“完美主义”的追求(如果可以他们应该最想要1-1000m F1.0镜头吧),那么恐怕A7RII就是目前最接近这一理想的选择。
其他文献
王丽莉  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年进入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照片采编室工作。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任伦敦分社摄影记者。参加过夏奥会、冬奥会、足球世界杯、亚运会等大型综合赛事和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单项世锦赛以及温网、澳网和法网等大满贯赛的摄影报道工作,是新华社也是中国第一位有资格全权采访报道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英超)的摄影记者。  Q:你是如何与摄影结缘的
期刊
数码技术的发展曾导致传统摄影迅速衰减,淡出人们视野。不过,近些年一些 “ 古老的”摄影方法又开始回潮,湿版摄影就是其中之一。艺术领域里,湿版摄影的回归已在欧美、日本甚至中国催生出各种湿版名摄影俱乐部,有些湿版作品开始在画廊出售,湿版摄影术再度受到大众关注。一般认为,1851~1880年是摄影术的湿版时代,这一结论是以火棉胶的使用为前提。但在火棉胶之前,已经有一种蛋清技术被摄影家应用于风景摄影,这一
期刊
铂钯印相工艺,也被称作白金显像、铂金印制工艺等。简单地说,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和显影,底片感光剂中含有铂、钯成分的化合物被还原成金属状态的铂和钯,影像极为稳定,抵抗光照和氧化作用的能力极强,被称为“纸质不坏,影像长存”。有关铂钯印相工艺的实验和记载是从1830年左右开始的,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比银盐工艺还要早,经历了形成、发展、衰落、再兴起几个阶段。  1830年,德国人费迪南德·盖伦(Fer
期刊
谈到后期软件,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Adobe出品的Photoshop(简称PS)。其实Adobe旗下还有一款专为摄影师“量身定做”的照片编辑管理软件, Lightroom。它可以处理RAM格式照片(照片原始数据文件为RAW格式)、管理照片、最终发布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其核心功能主要是调整照片的曝光、白平衡、色彩、畸变、裁切等。而Photoshop不能直接处理RAW格式,需要额外安装Adobe
期刊
金政元的照片,拍的是老物件,寄放的是“乡愁”。春节刚过,人们的“乡愁”随着春运被散发到祖国各地,又被运回,这时再看金政元的照片,共鸣尤其明显。只是,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发展浪潮下,对于很多人来说,“乡愁”或许只能成为一种纸面上的记忆,而再随时间流逝,纸面上的记忆孔怕也会不再清晰。那么,在我们还能为自己记下“乡愁”时,拿起相机,记录自己曾经眷恋的旧时美好,便显得亲切,这种亲切也已超越摄影给我们带来的快
期刊
自从高像素全画幅数码相机走进人们生活,不少影友对照片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相机里每张照片的“兆数”也越来越大;而小容量储存卡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假期或者黄金周出游时照片拍摄、储存要求。此外,旅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存储卡的安全性也很重要,万一因为雨淋或颠簸撞击造成存卡故障,导致卡内旅行照片丢失,这是时间和金钱都不能弥补的。  现在存储卡的价格比过去便宜,可选余地也很大。但能做到既兼顾大容量、高存储速度,又
期刊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总降幅达40%左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的表现又是如何?  2015年,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逐渐形成以华辰影像、大理国际影会和上海艺术影像展为主的交易平台;被历史和意识形态所“遗失”的摄影大家不断涌现;新的收藏脉络正不断出现,完善着中国特色的影像艺术品收藏体系,如当代手工摄影书收藏、“一带一路”影像艺术品收藏和区域性收藏的兴起,加之摄影
期刊
第33届世界影像博览会(photokina)将于2016年9月20日至25日在德国科隆举办。3月底,主办方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两场媒体推介会,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卡塔琳娜·克里丝汀·哈玛(Katharina C. Hamma)女士、行业副总裁马库斯·奥斯特(Markus Oster)先生、德国影像工业协会执行董事克里斯蒂安·穆勒·里克尔(Christian Müller-Rieker)
期刊
(Parchman Farm)  作者:艾伦·洛马克斯(Alan Lomax)  Dust to Digital出版公司,2015年  1947、1948和1959年,美国民俗学者、民俗音乐研究专家艾伦·洛马克斯(1915?  2002)穿过铁丝网,三次来到位于帕尔希曼的密西西比州监狱。他带着录音机,在1959年时还带上了照相机,他来此目的不止是记录这个监狱农场简陋、艰苦的条件,更是因为这所监狱有
期刊
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对器材的追求都有着相似的过程。一开始,似乎总是对“画质”有着无限的追求,对全画幅“顶礼膜拜”(有趣的是,这个阶段的多数人对中画幅或者大画幅都没什么感觉或者概念),热衷于讨论和研究传感器数据,乐此不疲地在样张上“数毛”……随着拍摄经验的增长,开始了解除了传感器(画质)之外,相机还有高感、对焦、连拍、速度等讲究,然后陷入新一轮“装备竞赛”;最后,我们终究会明白,每一款相机都有其“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