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红寺堡地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45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了宁夏红寺堡地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较对照常规覆膜宽窄行单株栽植增产952 kg/hm2,增幅14.0%,达极显著水平;而撮种栽培产量均较对照少,但减产不显著。
  关键词玉米;地膜栽培;宁夏红寺堡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165-01
  
  为研究旱地地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进一步挖掘地膜玉米生产潜力,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宁夏红寺堡开发区旱地玉米规范化覆膜栽培技术,特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用膜为天水塑料厂生产的规格为0.008mm×750mm的普通地膜;玉米品种为长城706。试验地设在红寺堡开发区南川乡杨柳村的旱地上,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马铃薯,播前结合翻地施农家肥38t/hm2、磷肥750kg/hm2、尿素195 kg/hm2,玉米拔节期追施尿素195kg/hm2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单行撮种,常规覆膜,撮距66.6cm,1.5万撮/hm2,每撮4株,撮内株距15cm;处理2:双行三角撮种,常规覆膜,撮距100cm,2.0万撮/hm2,每撮3株,“品”字型播种,撮内株距15cm;处理3:宽窄行三角撮种,1垄1沟165cm,垄面60cm,垄沟105cm,撮距66.6cm,2.0万撮/hm2,每撮3株;处理4:全膜双垄沟播,带宽1.1m、每带起底宽0.4m、高15~20cm的小垄和底宽0.8m、高10~15cm的大垄,2垄中间为播种沟,每个播种沟对应一大一小2个集雨垄面。地膜选用1.2m宽的地膜,边起垄边覆膜,膜与膜之间不留空隙,相接处在大垄中间用土压住地膜,每隔2m压土腰带,并在垄沟内按株扎孔集雨蓄水,按株距33.3cm在垄沟打孔播种。对照(CK):常规覆膜宽窄行单株种植,1垄1沟1.1m,垄面60cm,垄沟50cm,株距33.3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21m2(3.3m×7.0m),种植密度6.0万株/hm2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玉米生育进程及生育期的变化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与其他栽培方式相比,由于100%覆膜,完全隔断了土壤水分与大气的直接交换,使土壤耕层水分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蒸发,停留在膜下与地面的空间,不能散失,起到了很好的提墒效应,使全覆膜玉米出苗早、苗齐、苗壮,比其他处理提前2d出苗。由于苗期显著的土壤增温和抑蒸提墒效应,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加快,物候期提前,成熟早,比对照提前5d成熟,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见表1)。
  
  2.3产量构成及产量分析
  从表3看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植株粗壮、无空秆、穗大粒饱,穗粒数比对照高11粒,百粒重高0.5g;3种撮种玉米植株纤细,空秆率3%~6%,收获穗少,穗粒数、百粒重均比对照低。经方差分析,处理间F值=29.76>F0.01=7.02,达到极显著差异。通过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全膜双垄沟播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增产水平,比对照增产952kg/hm2,增幅14.0%;3种撮种产量比对照低,但减产不显著。
  
  3小结
  (1)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缓慢,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满足了玉米前期生长发育阶段所急需的活动积温,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使生育期提前5d左右。
  (2)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有明显的集雨抑蒸效应,使春季无效微降雨通过2个垄面集于垄沟变成有效降雨,且全地面覆盖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3)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明显。 2007年干旱严重,其集雨性能在没有很好发挥的情况下,比常规覆膜增产14%以上,估计在正常年份能增产30%左右,是一项很好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建议在宁夏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然而由于这门课程在中考中的占比不大,并未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课堂教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解放学生的天性,也就是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这对现今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仍有现实的指导
摘要:随着新型阅读文化的形成,数字阅读成为常态。人们阅读行为的转变,带来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契机。网络时代,基于云共享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应运而生。移动阅读的迅猛发展,使得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本文主要对数字图书馆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加快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阅读;数字图书馆      21 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资源作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