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触课标课程也有一段时间了,从刚开始对课标课程的不适应、迷茫,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专家解读,材料的学习,以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再加上自己的探索研究,逐步地理清了思路。对于课标课程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些自己的感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它既有秉承了旧课程的一些理念,又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如课标课程中与原课程理念有一致的地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三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常提到与重视的。又如课标课程中提到: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认识“双基”;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三点应该是对以往理念的整合与归纳。再如课标课程中提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四点的提出是划时代的创新。
  课改前后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有专家说旧课程是大纲教材的教学,它是具有苏联式教学的特色,过度强调双基,要求知识全面、系统;而课标课程是模块教材,模块联系不强,它是具有美国式教学的特色,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我觉得上述说法挺贴切,大纲教材的教学过分追求全面系统,逻辑思维的严密,常注重“为什么”、“什么办”、“找什么”…而课标课程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常注重思考、观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上网咨询等,如“你可联系实际生活”,“你还想到了什么”…让我们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下面通过几个知识点来说明区别。
  1、集合的要求相同点:集合的初步知识目的在于应用,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不宜编制繁、难、偏、怪的问题,进行过多的训练。不同点:课标课程中着重提出重视图形的利用,并多次提到充分利用Venn图或数轴的直观展示,体现数与形的结合与转化。在教学中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后进行交流,目的是重观察、发现、思考,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能力。
  2、函数的要求相同点: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掌握指对数运算性质,指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淡化反函数、繁琐定义域,值域的讨论、一般的幂函数定义,不要求复合函數的一般概念和性质,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并提出不引进反函数符号。在教学中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并提出要有意识地渗透算法思想。
  3、立体几何的要求相同点:都提出按照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的综合转换中教学,减弱综合推理的训练,提倡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并从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再到图形的训练,加强图形的运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提到对相应的判定定理在必修中的教学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在教材例题教学中较多地提出以探究、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课改后课堂教学事例:
  1、注重启发学生自己挖掘知识。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多个问题,逐步深入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如问题1:(课本)碳14含量与生物体的出土年代间的关系,提出对数函数定义。问题2:研究(y=log2x)的图象与性质,除了课本给出的几个特值,能利用计算器另外再求出其它点吗?问题3:研究了几个具体函数我们能仿照指数函数性质的规律,类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吗?等问题的给出,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来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2、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必修一《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我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新课前让学生玩一个猜数字游戏,随机抽取一个1~100的自然数,给你十次机会你能猜出这个数吗(每答一次,系统会提示太大、太小或猜对);然后再提出减少次数能猜出吗?通过事例,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然后给出二分法概念,再利用几何画板体会二分法,以及精确度的确定让学生利用计算器重复的实验,最后用幻灯片打出程序图,让学生感受算法程序。让学生感官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信息技术的运用。
  3、开展活动实践课。在上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我在课前先介绍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实验该节内容。上该课时叫学生带好课本,白纸和铅笔,到操场集中上课(让学生感到新鲜)。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动手作图,画教学楼(棱柱、棱锥的组合体),综合楼(圆柱、半球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并分配小组(四~五个人),散开在操场的周边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下课前三分钟集中交作业。期间教师在各小组指导课本“思考”栏目中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且提到准备数码照片,做为参考画图,经历了这样一节课后,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了兴趣和美感,引发了学习的激情。
  上述的教学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也曾常走老路,常用旧观念处理教材与教学。面对课程改革,而今我想应该:—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二要注重教研,教师间合作、交流提高;三要有选择性地对教辅进行处理,深广度把握,并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做深入的研究。教学是件难事,也是件常事,应对课标要求下的阶段性目标定好位;在教学中不随意删减、补充,重过程学习、重思想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性地教学;使课堂上开展真正意义的合作、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通过实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象、电子课件和教师板书等教学要素,使师生进行双向视听、问答,实现远程跨时空交互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协作学习、共同探究,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真正做和到了充分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元的世界文化,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可以使教学活动在全
期刊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写作过程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的处理过程。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亲身实践的以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作文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教材上训练及考试时的要求;作文指导的途径不应局限于课堂,作文指导的方式应灵活多样。这就是“生活作文观”,这一观念应体现出:1、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挚友,有了
期刊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验证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利用物理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于实验课时、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某些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因而无法有效的演示这类实验,学生也无法正确的理解一些物理规律和现象。利用计算机模拟现实打破了实验时间、空间、实验条件的限制,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对物理现
期刊
中学生的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兴趣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着,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份。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個恰当的情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些“认识冲突”或“心理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用自己的潜能去攻破每个难关,使问题得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
期刊
先做人,后长知这是我国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思想。怎样做人与如何长知却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的体系,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过程,思想教育必须建立在青少年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之上,这是教育工作者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时学生所表现的态度有的冷漠、反感和抵触等一些不合作反应,究其成因是什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应如何看待学生的这种不顺从行为呢?笔者有以下不成熟的看法:   首
期刊
真正的学习需要一种痴迷的情绪,教学的过程也是在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激情。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采用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体会,谈谈课堂内、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导课要能激趣  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讲,学英语本来就如同读“天书”,兴趣不
期刊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
期刊
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美术课堂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对于美术课堂的质量也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向45分钟要效益,让每节美术课都成为精彩的片段呢?发掘新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等都是值得我们揣摩研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  根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中学美术需研究一定的趣味性,这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1、师范指导。在示范时,教师加的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说明便于
期刊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他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达到很好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課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具体做法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