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触课标课程也有一段时间了,从刚开始对课标课程的不适应、迷茫,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专家解读,材料的学习,以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再加上自己的探索研究,逐步地理清了思路。对于课标课程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些自己的感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它既有秉承了旧课程的一些理念,又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如课标课程中与原课程理念有一致的地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三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常提到与重视的。又如课标课程中提到: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认识“双基”;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三点应该是对以往理念的整合与归纳。再如课标课程中提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四点的提出是划时代的创新。
课改前后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有专家说旧课程是大纲教材的教学,它是具有苏联式教学的特色,过度强调双基,要求知识全面、系统;而课标课程是模块教材,模块联系不强,它是具有美国式教学的特色,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我觉得上述说法挺贴切,大纲教材的教学过分追求全面系统,逻辑思维的严密,常注重“为什么”、“什么办”、“找什么”…而课标课程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常注重思考、观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上网咨询等,如“你可联系实际生活”,“你还想到了什么”…让我们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下面通过几个知识点来说明区别。
1、集合的要求相同点:集合的初步知识目的在于应用,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不宜编制繁、难、偏、怪的问题,进行过多的训练。不同点:课标课程中着重提出重视图形的利用,并多次提到充分利用Venn图或数轴的直观展示,体现数与形的结合与转化。在教学中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后进行交流,目的是重观察、发现、思考,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能力。
2、函数的要求相同点: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掌握指对数运算性质,指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淡化反函数、繁琐定义域,值域的讨论、一般的幂函数定义,不要求复合函數的一般概念和性质,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并提出不引进反函数符号。在教学中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并提出要有意识地渗透算法思想。
3、立体几何的要求相同点:都提出按照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的综合转换中教学,减弱综合推理的训练,提倡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并从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再到图形的训练,加强图形的运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提到对相应的判定定理在必修中的教学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在教材例题教学中较多地提出以探究、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课改后课堂教学事例:
1、注重启发学生自己挖掘知识。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多个问题,逐步深入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如问题1:(课本)碳14含量与生物体的出土年代间的关系,提出对数函数定义。问题2:研究(y=log2x)的图象与性质,除了课本给出的几个特值,能利用计算器另外再求出其它点吗?问题3:研究了几个具体函数我们能仿照指数函数性质的规律,类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吗?等问题的给出,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来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2、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必修一《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我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新课前让学生玩一个猜数字游戏,随机抽取一个1~100的自然数,给你十次机会你能猜出这个数吗(每答一次,系统会提示太大、太小或猜对);然后再提出减少次数能猜出吗?通过事例,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然后给出二分法概念,再利用几何画板体会二分法,以及精确度的确定让学生利用计算器重复的实验,最后用幻灯片打出程序图,让学生感受算法程序。让学生感官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信息技术的运用。
3、开展活动实践课。在上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我在课前先介绍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实验该节内容。上该课时叫学生带好课本,白纸和铅笔,到操场集中上课(让学生感到新鲜)。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动手作图,画教学楼(棱柱、棱锥的组合体),综合楼(圆柱、半球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并分配小组(四~五个人),散开在操场的周边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下课前三分钟集中交作业。期间教师在各小组指导课本“思考”栏目中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且提到准备数码照片,做为参考画图,经历了这样一节课后,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了兴趣和美感,引发了学习的激情。
上述的教学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也曾常走老路,常用旧观念处理教材与教学。面对课程改革,而今我想应该:—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二要注重教研,教师间合作、交流提高;三要有选择性地对教辅进行处理,深广度把握,并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做深入的研究。教学是件难事,也是件常事,应对课标要求下的阶段性目标定好位;在教学中不随意删减、补充,重过程学习、重思想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性地教学;使课堂上开展真正意义的合作、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它既有秉承了旧课程的一些理念,又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如课标课程中与原课程理念有一致的地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三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常提到与重视的。又如课标课程中提到: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认识“双基”;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三点应该是对以往理念的整合与归纳。再如课标课程中提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四点的提出是划时代的创新。
课改前后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有专家说旧课程是大纲教材的教学,它是具有苏联式教学的特色,过度强调双基,要求知识全面、系统;而课标课程是模块教材,模块联系不强,它是具有美国式教学的特色,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我觉得上述说法挺贴切,大纲教材的教学过分追求全面系统,逻辑思维的严密,常注重“为什么”、“什么办”、“找什么”…而课标课程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常注重思考、观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上网咨询等,如“你可联系实际生活”,“你还想到了什么”…让我们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下面通过几个知识点来说明区别。
1、集合的要求相同点:集合的初步知识目的在于应用,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不宜编制繁、难、偏、怪的问题,进行过多的训练。不同点:课标课程中着重提出重视图形的利用,并多次提到充分利用Venn图或数轴的直观展示,体现数与形的结合与转化。在教学中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后进行交流,目的是重观察、发现、思考,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能力。
2、函数的要求相同点: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掌握指对数运算性质,指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淡化反函数、繁琐定义域,值域的讨论、一般的幂函数定义,不要求复合函數的一般概念和性质,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并提出不引进反函数符号。在教学中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并提出要有意识地渗透算法思想。
3、立体几何的要求相同点:都提出按照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的综合转换中教学,减弱综合推理的训练,提倡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并从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再到图形的训练,加强图形的运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提到对相应的判定定理在必修中的教学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在教材例题教学中较多地提出以探究、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课改后课堂教学事例:
1、注重启发学生自己挖掘知识。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多个问题,逐步深入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如问题1:(课本)碳14含量与生物体的出土年代间的关系,提出对数函数定义。问题2:研究(y=log2x)的图象与性质,除了课本给出的几个特值,能利用计算器另外再求出其它点吗?问题3:研究了几个具体函数我们能仿照指数函数性质的规律,类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吗?等问题的给出,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来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2、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必修一《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我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新课前让学生玩一个猜数字游戏,随机抽取一个1~100的自然数,给你十次机会你能猜出这个数吗(每答一次,系统会提示太大、太小或猜对);然后再提出减少次数能猜出吗?通过事例,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然后给出二分法概念,再利用几何画板体会二分法,以及精确度的确定让学生利用计算器重复的实验,最后用幻灯片打出程序图,让学生感受算法程序。让学生感官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信息技术的运用。
3、开展活动实践课。在上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我在课前先介绍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实验该节内容。上该课时叫学生带好课本,白纸和铅笔,到操场集中上课(让学生感到新鲜)。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动手作图,画教学楼(棱柱、棱锥的组合体),综合楼(圆柱、半球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并分配小组(四~五个人),散开在操场的周边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下课前三分钟集中交作业。期间教师在各小组指导课本“思考”栏目中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且提到准备数码照片,做为参考画图,经历了这样一节课后,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了兴趣和美感,引发了学习的激情。
上述的教学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也曾常走老路,常用旧观念处理教材与教学。面对课程改革,而今我想应该:—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二要注重教研,教师间合作、交流提高;三要有选择性地对教辅进行处理,深广度把握,并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做深入的研究。教学是件难事,也是件常事,应对课标要求下的阶段性目标定好位;在教学中不随意删减、补充,重过程学习、重思想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性地教学;使课堂上开展真正意义的合作、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