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顺文
林顺文,1965年生于广东普宁。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主任、理事,《广东美术报》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岭南美术院副院长、广东商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教育局美术教育专家库专家。先后于美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及香港、台湾、澳门、北京、上海、山东、广州、太原等地举办画展。作品《致富农家》《雨林记游》《雨林·雾浓》《尖峰雨林》《傲林秋风》《茅山魂》《余雪映青山》《恋象行山》《尚圣太行》《壁立云谷》参加及入选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美国驻华大使馆、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新西兰联合理工学院收藏。
编者按: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主办的“色墨交响——林顺文作品展”1月10日至1月17日在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按林顺文先生的艺术发展脉络,展出其数年来在写意重彩领域上的思考与探索,以及这几年来出外写生的一系列写生作品,共计百余幅作品。继追随陈新华先生问道国画后,林顺文开启了北京的术学访师、求学之行,其作品也表现其融会贯通的想法,欲图打破流派、地域间的界限,实现古今、中西、南北的融合。
斑斓大胆的色彩是林顺文重彩水墨的重要部分,他对其所用色料进行了改造,使用矿物质颜料上色,色彩绚丽凝重,呈现油画般的审美效果。艺术家通过变幻的墨线和明艳的色彩表达了其心目中的山水世界。展览期间,部分著名艺术家或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品鉴,现摘自如下:
李一:色彩热烈而饱满
斑斓大胆的色彩是林顺文重彩水墨的重要部分,他对其所用色料进行了改造,使用矿物质颜料上色,色彩绚丽凝重,呈现油画般的审美效果。艺术家通过变幻的墨线和明艳的色彩表达了其心目中的山水世界。林顺文先生的展览给我最突出的印象便是热烈而饱满。斑斓的色彩、淋漓的笔墨营造出岭南画派最具特色的风格。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岭南传统。这些作品中独特的色彩、笔墨、构图随处可见。他借鉴西方,但依旧保持中国画的精神,作品中笔墨仍是主导,水墨和岩彩在他的笔下和谐相处,既有传统笔墨的风韵,又发挥了岩石材料的材质美感。林顺文先生是新重彩画创作中的佼佼者,一般来讲,岩彩材料都是画在裱好的熟宣或画布上,这给作品运输带来极大的麻烦。画家运用生宣画岩彩,可裱可卷,不能不说这是岩彩材料运用的新突破。林顺文先生在写意重彩的新尝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观察》主编)
许钦松:他把眼中的自然视觉变为艺术的视觉
作为一个岭南人,他所描绘的山川不只是岭南地区,他走到全国去,而且成功地进行着语言方面的探索,把他眠中的这种自然视觉变为艺术的视觉。林顺文先生的《色墨交响》开辟出一个新的、可成长的艺术空间,水墨与色彩之间是极难融合的,他今天能够做到这样一个程度是来之不易的,有进行无数次的探索并且整合跟总结。他通过写生的过程去理解并且有选择地去对待自然,进行一番创造,在他的写生当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画语言的系列元素。(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李劲堃:在他这批画里面,我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转变
我认识林顺文好多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是他在做美协的一系列工作,对公共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二是他又是一个很爱学习的画家,从当年他跟陈新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就看到他的好学和对老师的尊重。我认为让他有一个重大改变的是前两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求学,他在广州工作那么多年,突然要抽身出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因此,在他这批画里面,我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转变。最近我们看到他一系列的作品都非常具有他个人的独特面貌。今天我也很惊讶他拿来这么一大批作品,其中最近的作品尤令我感觉到眼前一亮,正是这批作品有可能改变了他当时对国画的一种见识,用一种新的样式去发掘一些非常重要的想法。通过这样一个做了大量公共美术的这些人,他之所以在短期内能够有这样的变化,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及大量的文化,积淀之后,如果是一个有才华、有潜在因素的人,他很容易就会发掘出来。(李劲堃,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黄和平:更具北方的画家浑厚,质朴大气
今天很高兴应邀参加顺文兄的画展,首先对画展的开幕表示祝贺。北京杏坊美术馆是一家民营美术馆,与艺术家合作,看重的是学术与市场。看顺文兄的山水作品,更具北方的画家浑厚,质朴大气,画面多样,正如许钦松主席所讲:“他把传统绘画技法与当代的二元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又融合一些西方的艺术语言,打破传统国画固有的模式,自成风格,画面非常有冲击力,现代而不失传统。”我们民营美术馆、民营资本收藏看重的是艺术家的本质,也就是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创造力,也正是顺文兄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必能赢得收藏市场追捧! (黄和平,北京杏坊美术馆馆长)
王鹏:在东方艺术之意趣中,渗透出西方艺术的理度
林顺文先生是一位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具有艺术意识感觉的画家。他的重彩山水作品,是在画风细密、沉雅和厚重中,彰显出个体意识的自由;是在东方艺术之意趣中,渗透出西方艺术的理度。我们可以从他那布满线条的画面上,发现其羞涩而又凝重、错落而又有序的构成关系,从而表现出那种富有音乐的节奏感与装饰味的画面气质,这正是顺文先生用笔不求法而讲意的表现追求。顺文先生的重彩山水画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达异的绘画风貌,这将是他今后艺术发展的自我核心特征的个人品牌认知符号,从而形成他的艺术品质,构建了自我的艺术价值。(王鹏,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郭绍纲:林顺文的笔墨够深沉,这是很难得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他的空间处理得浑然苍茫,颜色和笔墨不浮,色处理得比较深沉,他用色的浓淡和远近关系处理得还是很好的。当然,这些墨和色的简练和区分,还是逃脱还不了青绿山水的感觉。(他指着面前一幅带着青绿山水味道的画作说)这些还是没摆脱过去青绿山水的味道,他的画很可贵的一点就是深沉,不浮。你知道画画是很忌讳浮的:浮笔、浮色,那种浮,画出来好像很亮一样,但没有深入到里面去。林顺文的笔墨够深沉,这是很难得的,当然你说,跟我们的老前辈黎雄才的那些山水比,他的(黎雄才)长处我认为觉得是肯用焦墨,这样就拉开了更大的距离,从淡墨到焦墨。这个距离就更大了。《恋象行山》《红色海林》整个大色块,大块的结构,应该说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一幅风景画或者山水画。(郭绍纲,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教育家) 陈金章:“满”与。空”是一种绘画哲学的体现
顺文绘画中,我们不但能被“满”的实在所感动,更为其适当的“留白”而诧异。“满”与“空”则谓其“有”“无”,是道家哲学中最核心的谈论思想之一,林顺文从“满”的俗世观念中追求“有”“无”之间的平衡与辩证来反映自身对自然的看法,是顺文山水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其一种绘画哲学的体现。(陈金章,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家)
潘鹤:心语回响
色墨交响,唱响了顺文对色与墨交融相生的主张,运用色彩正是顺文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当下一片水墨包围中,他浓墨重彩地表现大千世界,这是他作为岭南人传承岭南画派传统的正确选择。这是他的岭南赤子情怀,是他内心的声音,是传统中国绘画以色貌色语言的当代表达,是画家的“心语回响”。他用笔墨和岩彩交会,体现了尚彩的岭南特色,其中鼎湖山系列、潮州民居系列都是他有感而发认真写生所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潘鹤,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顾森:色彩古朴、典雅
“色墨交响”是一次很成功的展览,从作品的数量和风貌上来说都是成功的,特别是有《太行巨石》这样突出的作品。这是一次当代性探索,它有悖于传统又极为传统,大面积岩彩的运用挺有意思,特别是画在生宣上。材料间相映成趣,色彩古拙,构图有特色,图式有新意,太行巨石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大块文章,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往前发展大有文章!
岩彩材料是作品的一大特点,岩彩运用事实是回归到正宗传统的色彩体系。现在大部分的欧洲画家也都是自己制作颜料,民国以前的中国画家用的材料也大都是天然材料,现在化工产出的颜料色相应有尽有,画家回归到古典传统的色彩体系是需要勇气的。传统颜料虽说有明显的材质优势,可色相少,色彩运用的规矩又多。从色彩斑斓到色彩单一,用色彩单一去表现色彩斑斓,不得不说是画家的自我挑战,在这挑战中,画家让笔墨、颜色交融一起并且都停留得住,这便是好画。天然材料的运用让画面色彩古朴、典雅。画家几次太行行,长时间体验和大量写生让画家画出了《尚圣太行》《壁立云谷》这般美妙的作品,这不是现实中的太行,这是顺文心中的太行,是仙山妙境,有宇宙洪荒之美,大美啊!顺文的写生遍及南北,甚至境外。西藏系列也极为精彩,还有普宁民居、鼎湖山景等都是有感而发的,都是写生对象深深打动了画家,画家又用画笔深情地表现,这样的作品能不打动人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顺文做得很好。(顾森,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约稿、责编:徐琳祺
林顺文,1965年生于广东普宁。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主任、理事,《广东美术报》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岭南美术院副院长、广东商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教育局美术教育专家库专家。先后于美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及香港、台湾、澳门、北京、上海、山东、广州、太原等地举办画展。作品《致富农家》《雨林记游》《雨林·雾浓》《尖峰雨林》《傲林秋风》《茅山魂》《余雪映青山》《恋象行山》《尚圣太行》《壁立云谷》参加及入选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美国驻华大使馆、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新西兰联合理工学院收藏。
编者按: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主办的“色墨交响——林顺文作品展”1月10日至1月17日在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按林顺文先生的艺术发展脉络,展出其数年来在写意重彩领域上的思考与探索,以及这几年来出外写生的一系列写生作品,共计百余幅作品。继追随陈新华先生问道国画后,林顺文开启了北京的术学访师、求学之行,其作品也表现其融会贯通的想法,欲图打破流派、地域间的界限,实现古今、中西、南北的融合。
斑斓大胆的色彩是林顺文重彩水墨的重要部分,他对其所用色料进行了改造,使用矿物质颜料上色,色彩绚丽凝重,呈现油画般的审美效果。艺术家通过变幻的墨线和明艳的色彩表达了其心目中的山水世界。展览期间,部分著名艺术家或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品鉴,现摘自如下:
李一:色彩热烈而饱满
斑斓大胆的色彩是林顺文重彩水墨的重要部分,他对其所用色料进行了改造,使用矿物质颜料上色,色彩绚丽凝重,呈现油画般的审美效果。艺术家通过变幻的墨线和明艳的色彩表达了其心目中的山水世界。林顺文先生的展览给我最突出的印象便是热烈而饱满。斑斓的色彩、淋漓的笔墨营造出岭南画派最具特色的风格。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岭南传统。这些作品中独特的色彩、笔墨、构图随处可见。他借鉴西方,但依旧保持中国画的精神,作品中笔墨仍是主导,水墨和岩彩在他的笔下和谐相处,既有传统笔墨的风韵,又发挥了岩石材料的材质美感。林顺文先生是新重彩画创作中的佼佼者,一般来讲,岩彩材料都是画在裱好的熟宣或画布上,这给作品运输带来极大的麻烦。画家运用生宣画岩彩,可裱可卷,不能不说这是岩彩材料运用的新突破。林顺文先生在写意重彩的新尝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观察》主编)
许钦松:他把眼中的自然视觉变为艺术的视觉
作为一个岭南人,他所描绘的山川不只是岭南地区,他走到全国去,而且成功地进行着语言方面的探索,把他眠中的这种自然视觉变为艺术的视觉。林顺文先生的《色墨交响》开辟出一个新的、可成长的艺术空间,水墨与色彩之间是极难融合的,他今天能够做到这样一个程度是来之不易的,有进行无数次的探索并且整合跟总结。他通过写生的过程去理解并且有选择地去对待自然,进行一番创造,在他的写生当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画语言的系列元素。(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李劲堃:在他这批画里面,我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转变
我认识林顺文好多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是他在做美协的一系列工作,对公共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二是他又是一个很爱学习的画家,从当年他跟陈新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就看到他的好学和对老师的尊重。我认为让他有一个重大改变的是前两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求学,他在广州工作那么多年,突然要抽身出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因此,在他这批画里面,我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转变。最近我们看到他一系列的作品都非常具有他个人的独特面貌。今天我也很惊讶他拿来这么一大批作品,其中最近的作品尤令我感觉到眼前一亮,正是这批作品有可能改变了他当时对国画的一种见识,用一种新的样式去发掘一些非常重要的想法。通过这样一个做了大量公共美术的这些人,他之所以在短期内能够有这样的变化,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及大量的文化,积淀之后,如果是一个有才华、有潜在因素的人,他很容易就会发掘出来。(李劲堃,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黄和平:更具北方的画家浑厚,质朴大气
今天很高兴应邀参加顺文兄的画展,首先对画展的开幕表示祝贺。北京杏坊美术馆是一家民营美术馆,与艺术家合作,看重的是学术与市场。看顺文兄的山水作品,更具北方的画家浑厚,质朴大气,画面多样,正如许钦松主席所讲:“他把传统绘画技法与当代的二元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又融合一些西方的艺术语言,打破传统国画固有的模式,自成风格,画面非常有冲击力,现代而不失传统。”我们民营美术馆、民营资本收藏看重的是艺术家的本质,也就是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创造力,也正是顺文兄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必能赢得收藏市场追捧! (黄和平,北京杏坊美术馆馆长)
王鹏:在东方艺术之意趣中,渗透出西方艺术的理度
林顺文先生是一位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具有艺术意识感觉的画家。他的重彩山水作品,是在画风细密、沉雅和厚重中,彰显出个体意识的自由;是在东方艺术之意趣中,渗透出西方艺术的理度。我们可以从他那布满线条的画面上,发现其羞涩而又凝重、错落而又有序的构成关系,从而表现出那种富有音乐的节奏感与装饰味的画面气质,这正是顺文先生用笔不求法而讲意的表现追求。顺文先生的重彩山水画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达异的绘画风貌,这将是他今后艺术发展的自我核心特征的个人品牌认知符号,从而形成他的艺术品质,构建了自我的艺术价值。(王鹏,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郭绍纲:林顺文的笔墨够深沉,这是很难得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他的空间处理得浑然苍茫,颜色和笔墨不浮,色处理得比较深沉,他用色的浓淡和远近关系处理得还是很好的。当然,这些墨和色的简练和区分,还是逃脱还不了青绿山水的感觉。(他指着面前一幅带着青绿山水味道的画作说)这些还是没摆脱过去青绿山水的味道,他的画很可贵的一点就是深沉,不浮。你知道画画是很忌讳浮的:浮笔、浮色,那种浮,画出来好像很亮一样,但没有深入到里面去。林顺文的笔墨够深沉,这是很难得的,当然你说,跟我们的老前辈黎雄才的那些山水比,他的(黎雄才)长处我认为觉得是肯用焦墨,这样就拉开了更大的距离,从淡墨到焦墨。这个距离就更大了。《恋象行山》《红色海林》整个大色块,大块的结构,应该说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一幅风景画或者山水画。(郭绍纲,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教育家) 陈金章:“满”与。空”是一种绘画哲学的体现
顺文绘画中,我们不但能被“满”的实在所感动,更为其适当的“留白”而诧异。“满”与“空”则谓其“有”“无”,是道家哲学中最核心的谈论思想之一,林顺文从“满”的俗世观念中追求“有”“无”之间的平衡与辩证来反映自身对自然的看法,是顺文山水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其一种绘画哲学的体现。(陈金章,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家)
潘鹤:心语回响
色墨交响,唱响了顺文对色与墨交融相生的主张,运用色彩正是顺文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当下一片水墨包围中,他浓墨重彩地表现大千世界,这是他作为岭南人传承岭南画派传统的正确选择。这是他的岭南赤子情怀,是他内心的声音,是传统中国绘画以色貌色语言的当代表达,是画家的“心语回响”。他用笔墨和岩彩交会,体现了尚彩的岭南特色,其中鼎湖山系列、潮州民居系列都是他有感而发认真写生所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潘鹤,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顾森:色彩古朴、典雅
“色墨交响”是一次很成功的展览,从作品的数量和风貌上来说都是成功的,特别是有《太行巨石》这样突出的作品。这是一次当代性探索,它有悖于传统又极为传统,大面积岩彩的运用挺有意思,特别是画在生宣上。材料间相映成趣,色彩古拙,构图有特色,图式有新意,太行巨石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大块文章,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往前发展大有文章!
岩彩材料是作品的一大特点,岩彩运用事实是回归到正宗传统的色彩体系。现在大部分的欧洲画家也都是自己制作颜料,民国以前的中国画家用的材料也大都是天然材料,现在化工产出的颜料色相应有尽有,画家回归到古典传统的色彩体系是需要勇气的。传统颜料虽说有明显的材质优势,可色相少,色彩运用的规矩又多。从色彩斑斓到色彩单一,用色彩单一去表现色彩斑斓,不得不说是画家的自我挑战,在这挑战中,画家让笔墨、颜色交融一起并且都停留得住,这便是好画。天然材料的运用让画面色彩古朴、典雅。画家几次太行行,长时间体验和大量写生让画家画出了《尚圣太行》《壁立云谷》这般美妙的作品,这不是现实中的太行,这是顺文心中的太行,是仙山妙境,有宇宙洪荒之美,大美啊!顺文的写生遍及南北,甚至境外。西藏系列也极为精彩,还有普宁民居、鼎湖山景等都是有感而发的,都是写生对象深深打动了画家,画家又用画笔深情地表现,这样的作品能不打动人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顺文做得很好。(顾森,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约稿、责编:徐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