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应该成为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钻研中,使其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而不能通过教师的灌输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深刻反思,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阅读感悟,可以结合写作教学,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还要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进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指导;问题;策略
引言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不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仍然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师生读几遍课文,弄清生字、新词后,就着重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而这些知识,也大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不作声地记录的“一言堂”中获得的,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新课标中更加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时革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更加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促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教师仍以文本分析方法为主,进行阅读教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时,为了迎合考试,为了得到分数,只注重分析文章的主旨、表现手法、段落大意等等,却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应具有的个性化分析与情感化带入。这样长久下来,学生只会把阅读当作是自己解题得分的工具,从而使文章失去了本身的语言美和整体美,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深意。另一方面,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及有效地阅读指导,课外阅读量極少。由于课堂限制及应试体系的要求,多数老师仍按照传统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给学生布置的课外阅读也极少,即使推荐一些阅读书目,但是学生是否阅读,以及阅读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以及阅读感受等等,这些都无从得知。从而使阅读只浮于表面,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指导及方法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效地阅读[1]。
2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2.1创设阅读情境,产生深刻阅读感悟
对于语文这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某种程度就是“咬文嚼字”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大量的文字材料当中,抓住关键字词,从中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感悟。很多时候,学生对文章阅读无法产生深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与文章相关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在阅读才会真正提高语感方面的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深入了解文章的途径,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境当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感悟[2]。例如,对于《苏州园林》来说,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学生在阅读中会感到比较抽象,很难从文字中进行想象,读起来就感觉不那么顺畅,此时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搜集与苏州园林相关的资料,之后播放展示美丽的图片和视频,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变得直观生动,这样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中感受苏州园林的恢弘气势,体会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样在阅读中会更有感悟,语感得到了培养和升华。
2.2结合写作教学,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如何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这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明确地指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阅读量的表现[3]。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当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观沧海》、《岳阳楼记》等古诗词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泛读理解诗词大意,并在学生泛读期间,适当穿插进一些作品及作者的背景资料,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仿写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体会到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也能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2.3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文新课标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做到“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是前提,语感是目标。为了加强积累,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不但读课内的文章,也要养成看报纸读杂志的习惯。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言,积累文章中优美、精彩的语段。语感是指对文章语言,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的感受能力。可以通过吟诵培养良好语感[4]。比如,吟诵朱自清的《春》中“春雨图”,用平稳、舒缓的语调,感受春雨的细密、轻柔、泽润万物的特点。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片要读出大气磅礴、气象雄浑的意蕴,感受作者赞美、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要读出对古人含蓄的批评,感受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通过联想与想象,则又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条理想途径。学习王维《使至塞上》一诗,对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的感悟,就最好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到其难言的妙处。
结语
总之,阅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以往落后呆板的教学模式,优化阅读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把阅读当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雅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9(11):96.
[2]杨洁.如何利用新教材进行阅读方法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8):52-53.
[3]李文洪.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10.
[4]陆宁.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1):35-3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指导;问题;策略
引言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不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仍然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师生读几遍课文,弄清生字、新词后,就着重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而这些知识,也大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不作声地记录的“一言堂”中获得的,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新课标中更加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时革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更加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促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教师仍以文本分析方法为主,进行阅读教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时,为了迎合考试,为了得到分数,只注重分析文章的主旨、表现手法、段落大意等等,却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应具有的个性化分析与情感化带入。这样长久下来,学生只会把阅读当作是自己解题得分的工具,从而使文章失去了本身的语言美和整体美,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深意。另一方面,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及有效地阅读指导,课外阅读量極少。由于课堂限制及应试体系的要求,多数老师仍按照传统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给学生布置的课外阅读也极少,即使推荐一些阅读书目,但是学生是否阅读,以及阅读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以及阅读感受等等,这些都无从得知。从而使阅读只浮于表面,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指导及方法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效地阅读[1]。
2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2.1创设阅读情境,产生深刻阅读感悟
对于语文这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某种程度就是“咬文嚼字”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大量的文字材料当中,抓住关键字词,从中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感悟。很多时候,学生对文章阅读无法产生深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与文章相关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在阅读才会真正提高语感方面的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深入了解文章的途径,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境当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感悟[2]。例如,对于《苏州园林》来说,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学生在阅读中会感到比较抽象,很难从文字中进行想象,读起来就感觉不那么顺畅,此时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搜集与苏州园林相关的资料,之后播放展示美丽的图片和视频,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变得直观生动,这样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中感受苏州园林的恢弘气势,体会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样在阅读中会更有感悟,语感得到了培养和升华。
2.2结合写作教学,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如何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这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明确地指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阅读量的表现[3]。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当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观沧海》、《岳阳楼记》等古诗词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泛读理解诗词大意,并在学生泛读期间,适当穿插进一些作品及作者的背景资料,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仿写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体会到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也能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2.3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文新课标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做到“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是前提,语感是目标。为了加强积累,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不但读课内的文章,也要养成看报纸读杂志的习惯。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言,积累文章中优美、精彩的语段。语感是指对文章语言,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的感受能力。可以通过吟诵培养良好语感[4]。比如,吟诵朱自清的《春》中“春雨图”,用平稳、舒缓的语调,感受春雨的细密、轻柔、泽润万物的特点。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片要读出大气磅礴、气象雄浑的意蕴,感受作者赞美、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要读出对古人含蓄的批评,感受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通过联想与想象,则又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条理想途径。学习王维《使至塞上》一诗,对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的感悟,就最好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到其难言的妙处。
结语
总之,阅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以往落后呆板的教学模式,优化阅读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把阅读当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雅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9(11):96.
[2]杨洁.如何利用新教材进行阅读方法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8):52-53.
[3]李文洪.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10.
[4]陆宁.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