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巧妙运用非物质化手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喜欢”之情,便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课堂教学环境。试想,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环境”刺激”下,充满了求知欲望,群情激奋,每个大脑都在充分运转起来,那这样的教学效果该会有多好!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全班都活起来。教学中,教师则随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时地改变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情不断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始终感情饱满、有滋有昧地进行学习,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始终充盈于课堂。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呢?在曾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即形体、动作、语言、表情、个性等手段),是一条非常简便而又有效的途径。
  
  1、用情感去交流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课程的教学,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学习时需”披文以人情”。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如果上课时没有激情,缺少对所学内容的热爱,不能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随其感而感,这样的课就会淡而无味,教学目的的完成也成问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时常会产生一些厌学情绪,往往以搞小动作、看课外读物、低声讲话和睡觉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绪产生,原因很复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讲课时缺乏一个”情”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教师冷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而没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如《草原》、《乡下人家》,教师就应该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忧伤哀怨时,如《再见了,亲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师应以沉郁伤感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总之,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应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示给学生,或深沉,或激昂,或严肃,或振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果教师面无表情,毫无激情,整个教学进程平平淡淡,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淡薄、教学效果低微的结局。可见,感情投入多少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2、用动作去启示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新。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3、用语气去导航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误解行为。语气该舒缓则舒缓,该加快则加快,该拔高则拔高,该降低则降低。有时对于重点语句可以通过反复加重语气来”导航”。有时说到激昂处,语调铿锵;说到悲伤处,语气低沉。如果是朗读课文,声调更是关键的了。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讲话时,应该抑扬顿挫,不应该喊一堂课或说一堂课,同是写景的古诗:《独坐敬亭山》与《望洞庭》,它们的朗读是不相同的,一篇要读出作者的孤独寂寞,读出他怀才不遇的失落;另一篇则要读出景物的美丽,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语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染学生,并使他们和作者发生共鸣,进入一种思想感情的境界中,其效果不言而喻。
  4,用视觉去暗示
  讲课前,学生从室外蜂拥地跑进教室。这时,他们的心情激荡,很不平静。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笑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而未清醒,具有这些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中来,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一样,会出现反激的浪花和一股回旋的倒流。在这时,教师应该用眼神扫视全班一周,形成一种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语文学习的目标上来。讲读时,也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分析课文、范读,还是提问、解答问题,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師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耳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眼传神,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读的东西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兴味。
  语文教学工作的确称得上是一门艺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的副标题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艺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而是熔教师的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为一炉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而教师的情感、动作、语气、视觉等非物质化手段,能无声的、无形的调控纠正着课堂上出现的偏离现象,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顺畅愉快地进行,从而达到“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美好境界。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育过程是人的价值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者应始终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扩展学生的价值看作全部教育活动的轴心,看作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为己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因此,对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应作较高的要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把思想概念,而且还能把最复杂的、色彩最细腻的图画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这样说,在人的大脑里好象有着成千上万个,也许还是成百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象是用无形的手指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人所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在知音者的头脑里回响
教研沙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完成学校工作的基础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课程改革实施和发展的基础。体育教研沙龙除了学科的教学研究外,还要具体实施全校的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会、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实施需要组内教师之间相互配、协调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协商,学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研沙龙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回顾我校体育教研沙龙走过的曲折道路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学地理教育新的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要符合新课程标准。我们一方面要实行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应对高考,有很多教师认为高考和素质教育是对立的,其实不然,现在的高考试题以新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处处突显新课改精神。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2010江苏高考地理试题。    一、立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新课程理念,精选现代公民必备
不少师生对安徽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颇有怨言。原因在于,试卷难度较大,许多试题似曾相识,翻尽资料(注: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却又一筹莫展,考试成绩不佳。事实上,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风格已悄然变化。那么,2020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题有何特征呢?在新一轮的备考复习中,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做起?笔者不揣浅陋,谈谈个人拙见。  一、关注热点问题与聚焦主干知识  这里的热点问题,不仅包含热点话题,还包含
[摘要]国家九年级化学课标提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阶段,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具体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武,更是将教师的以传统注入武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探究武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武。  [关键词]实验探究;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一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把握每一个细节,适时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多年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我从细节着眼,及时把握教学诸环节中潜在的创新写作因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括起来大致有几种做法:  一、仿写美句  语文课文有许多名家大作,语言优美。读这些文章,心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情景教学因其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钟爱,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创设创情景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游戏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
【摘 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中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1 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7年6月26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成就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时强调指出,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彰显出“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