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讲,数学课堂教学只有通过饶有兴趣的活动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去调动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才能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老师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趣味盎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1.创设趣味数学情境,精彩导入新课
由于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喜爱置身于卡通动画、童话等美妙、有趣、生动的情境中;也非常天真、可爱、稚气,只要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人、事、物以及场景,都能被深深地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伊始,精心创设孩子们喜爱的情境,让孩子们一上课就被深深吸引,自然融入其中,快乐投入学习。情境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故事、童话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还可以是现实情境,不过要牢记,不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以让他们感兴趣为设计意图,从而激起学习积极性。
1.1 故事、童话情境
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童话为蓝本,结合教学实际,创编故事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一课时,我在上课伊始,创编了《三只小猪》的故事情境:三只小猪要盖新房子了,它们的好朋友知道了,来帮助小猪盖房,小猴、小羊、小马帮小猪搬木头,有四根木头,一只小动物搬一根;小猪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款待它们的朋友,它们准备了五个苹果,三个桃子,二个西瓜。它们把那些好吃的放在桌子上,还准备了四个凳子让好朋友休息。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让孩子们如临其境,注意力十分集中,而后,让孩子们就情境中的物品、动物进行比较:一只动物搬一根木头,搬完了吗?为什么?准备的食物一个动物一样分一个,够吃吗?为什么?凳子够坐吗?为什么?等等。孩子们把自己当作主人公小猪,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学习比较的方法,学习积极性极高。
1.2 问题情境
孩子们天生好奇,求知欲强,爱问为什么,抓住这一特征,在教学伊始,创设富有挑战性且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向他们质疑,设置学习障碍,让他们去尝试,体验受挫的惑与成功的乐。之后,教师再点拨、引导、探究和小结,效果会更好。
1.3 现实生活情境
低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也喜爱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在教学开始,可以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创设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现身说法,学生会倍感亲切,让学生置身于此情此境中,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2.设计趣味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应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具,设计一系列的有趣的数学活动,通过演示、操作、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自主探究新知。
2.1 直观演示、操作
直观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们的思维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学习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具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之后再抽象出算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利用小棒、计数器、各种图片、口算题卡等形象直观的教、学具,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各样的实物钟表和时、分、秒的关系,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深入浅出的学习知识。
2.2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在教学中,不仅要用直观的教、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而且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趣味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动腿、动口,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索新知,在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一是看一看:多媒体展示色彩艳丽、形状多样的几何图形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看看是什么图形?二是摸一摸: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拿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学具,小组内轮流摸一摸,再讨论各种图形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异同?然后再进行全班汇报。三是分一分:在黑板上贴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把大小、颜色不同图形按形状特征分类。四是拼一拼:小组合作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不同图案,再全班展示。五是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几何图形画出美丽的图案。六是猜一猜:让学生猜猜从老师拿的袋子里摸到了什么图形。这样,孩子们亲自去体验,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不仅牢固掌握了图形的特征,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趣味十足。
3.设计趣味练习形式,巩固深化知识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不足够长,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因此,为了克服由于年龄、心理和思维等带来的学习弊端,在课堂的后15——20 分钟,是学生易感疲倦、怠懈的时刻,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更应以“愉快教学”为基本理念,以“激趣”为教学切入点和着眼点,以“乐学”为目标,以各种趣味练习形式为载体,巩固新知,形式不拘一格,像游戏和比赛、儿歌和顺口溜、律动和歌表演、角色扮演等,恰当运用于教学中,就会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而且在动与静的交替中,学与玩的互动中,既学了知识,又调节休息了大脑,做到劳逸结合,寓“教”于乐。
3.1 游戏和比赛
低年级学生爱动、更爱玩,好胜心强。因此,游戏和比赛是他们的最爱。在巩固新知这一环节中,数学游戏和比赛可以信手拈来,可以是一些常规性,适用于每一节的游戏和比赛。
3.2 儿歌和顺口溜
孩子们对儿歌非常喜欢,因为儿歌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朗朗上口。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一些难区别易混淆的知识编成儿歌,让孩子们巩固所学新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3 律动和歌表演
低年级学生爱动不爱静,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易疲倦。因此,在教学中,及时让孩子们放松一下,不仅能缓解学习疲劳,还能放松心情,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与休息。当然,律动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要紧扣课堂环节,自然融入,让孩子们轻松接受。
3.4 角色扮演
低年级学生喜欢把自己置身于童话、动画、成人的世界中,因此,在巩固新知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人物,动画中的各种角色,成人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的人,增强神圣感和使命感, 兴趣盎然的接受任务,全力以赴的完成学习目标。例如:让学生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判断竖式计算的对错;让学生扮演啄木鸟医生给有错的题目改正;让学生扮演森林中的黑猫警长把迷路的小动物送回家,巩固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等,学生倍感兴趣,学习效率极高。
1.创设趣味数学情境,精彩导入新课
由于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喜爱置身于卡通动画、童话等美妙、有趣、生动的情境中;也非常天真、可爱、稚气,只要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人、事、物以及场景,都能被深深地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伊始,精心创设孩子们喜爱的情境,让孩子们一上课就被深深吸引,自然融入其中,快乐投入学习。情境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故事、童话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还可以是现实情境,不过要牢记,不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以让他们感兴趣为设计意图,从而激起学习积极性。
1.1 故事、童话情境
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童话为蓝本,结合教学实际,创编故事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一课时,我在上课伊始,创编了《三只小猪》的故事情境:三只小猪要盖新房子了,它们的好朋友知道了,来帮助小猪盖房,小猴、小羊、小马帮小猪搬木头,有四根木头,一只小动物搬一根;小猪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款待它们的朋友,它们准备了五个苹果,三个桃子,二个西瓜。它们把那些好吃的放在桌子上,还准备了四个凳子让好朋友休息。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让孩子们如临其境,注意力十分集中,而后,让孩子们就情境中的物品、动物进行比较:一只动物搬一根木头,搬完了吗?为什么?准备的食物一个动物一样分一个,够吃吗?为什么?凳子够坐吗?为什么?等等。孩子们把自己当作主人公小猪,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学习比较的方法,学习积极性极高。
1.2 问题情境
孩子们天生好奇,求知欲强,爱问为什么,抓住这一特征,在教学伊始,创设富有挑战性且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向他们质疑,设置学习障碍,让他们去尝试,体验受挫的惑与成功的乐。之后,教师再点拨、引导、探究和小结,效果会更好。
1.3 现实生活情境
低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也喜爱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在教学开始,可以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创设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现身说法,学生会倍感亲切,让学生置身于此情此境中,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2.设计趣味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应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具,设计一系列的有趣的数学活动,通过演示、操作、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自主探究新知。
2.1 直观演示、操作
直观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们的思维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学习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具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之后再抽象出算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利用小棒、计数器、各种图片、口算题卡等形象直观的教、学具,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各样的实物钟表和时、分、秒的关系,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深入浅出的学习知识。
2.2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在教学中,不仅要用直观的教、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而且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趣味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动腿、动口,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索新知,在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一是看一看:多媒体展示色彩艳丽、形状多样的几何图形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看看是什么图形?二是摸一摸: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拿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学具,小组内轮流摸一摸,再讨论各种图形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异同?然后再进行全班汇报。三是分一分:在黑板上贴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把大小、颜色不同图形按形状特征分类。四是拼一拼:小组合作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不同图案,再全班展示。五是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几何图形画出美丽的图案。六是猜一猜:让学生猜猜从老师拿的袋子里摸到了什么图形。这样,孩子们亲自去体验,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不仅牢固掌握了图形的特征,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趣味十足。
3.设计趣味练习形式,巩固深化知识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不足够长,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因此,为了克服由于年龄、心理和思维等带来的学习弊端,在课堂的后15——20 分钟,是学生易感疲倦、怠懈的时刻,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更应以“愉快教学”为基本理念,以“激趣”为教学切入点和着眼点,以“乐学”为目标,以各种趣味练习形式为载体,巩固新知,形式不拘一格,像游戏和比赛、儿歌和顺口溜、律动和歌表演、角色扮演等,恰当运用于教学中,就会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而且在动与静的交替中,学与玩的互动中,既学了知识,又调节休息了大脑,做到劳逸结合,寓“教”于乐。
3.1 游戏和比赛
低年级学生爱动、更爱玩,好胜心强。因此,游戏和比赛是他们的最爱。在巩固新知这一环节中,数学游戏和比赛可以信手拈来,可以是一些常规性,适用于每一节的游戏和比赛。
3.2 儿歌和顺口溜
孩子们对儿歌非常喜欢,因为儿歌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朗朗上口。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一些难区别易混淆的知识编成儿歌,让孩子们巩固所学新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3 律动和歌表演
低年级学生爱动不爱静,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易疲倦。因此,在教学中,及时让孩子们放松一下,不仅能缓解学习疲劳,还能放松心情,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与休息。当然,律动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要紧扣课堂环节,自然融入,让孩子们轻松接受。
3.4 角色扮演
低年级学生喜欢把自己置身于童话、动画、成人的世界中,因此,在巩固新知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人物,动画中的各种角色,成人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的人,增强神圣感和使命感, 兴趣盎然的接受任务,全力以赴的完成学习目标。例如:让学生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判断竖式计算的对错;让学生扮演啄木鸟医生给有错的题目改正;让学生扮演森林中的黑猫警长把迷路的小动物送回家,巩固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等,学生倍感兴趣,学习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