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新升格本科院校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中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因为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纾解,将会对教师、学校、甚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分析了新升格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并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几项应对措施。
关键词:民办本科;应对;青年教师;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27-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一些民办专科学校抓住机遇,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新升级的本科院校,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等方面都要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转变,对于这些学校的中青年教师,从专科升级为本科院校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以变成教师前进、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紓解,转变成一种负面力量,导致用消极的态度工作,影响其他教师,严重者会以离职的方式逃避。长期如此,会造成高校人才留失率高,工作效率低下,团队士气溃散,这对于教师本人、学校、甚至于整个社会都是一种危害。因此对于新升格民办本科院校管理层来说,如何有效引导、缓解中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升格民办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压力来源
1.解聘的压力
民办院校一般实行的是聘任制;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一些在学历和职称上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则面临着解聘的压力。新升格本科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往往也会在学历和职称上做出要求,如有的院校规定35岁以下教师必须在五年以内拿到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否则将予以解聘等。所以就算是有些教师勉强能达到专科院校学历和职称要求,在一定时期内,也同样面临解聘的压力。高校的老年教师往往都是副教授或教授职称,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孩子基本上都已成家立业,生活压力不大,而中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学历和职称不够,家庭压力大,所以在升级为本科院校后,他们会有种种顾虑和担忧,害怕被解聘,严重的甚至出现寝食难安的状况。
2.教学水平提高的压力
专科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后,教学工作更加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围绕教学展开,服务于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从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的转变,对中青年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他们必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也是中青年教师相对与老年教师最为缺乏的一点。这也意味着中青年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并研究相关的学科,要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做,还要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理论支撑。
3.职称晋升的压力
在中国的高校,任何一个教师都深知职称的重要性。有高职称,意味着你有稳定的工作和较多的工作机会;有高职称,意味着你有较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而一段时间内,如果你的职称得不到提高,则有可能连工作都不保,就更别提待遇和发展了。所以,职称晋升被称为压在教师头顶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对于升级为本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师来说,这种压力显得更加巨大,因为升级为本科院校后,教师至少也要晋升为副教授职称才能适应长远发展。但是由于专科院校资源有限,而且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较少,在高级职称评审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所以中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会更加显得手足无措而感到压力山大。
4.科研的压力
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腾讯从2014年8月开始对在校大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高校教师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科研任务”成为造成青年教师压力较大的首要原因,其比例高达72.1%;而新升级的民办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显得更为严重。因为学校成功升格为本科院后,接下来学校还会面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学士学位发放资格审查等一系列的评估验收工,而这些评估申报工作都有硬性的论文、项目指标要求,学校为了通过评估,势必将这些任务压到教师身上,如有的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年必须发表至少两篇论文,还要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这对于教科研能力还比较欠缺的中青年教师来说,无疑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
5.经济的压力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腾讯从2014年8月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调查,“缺钱”成为当今高校教师压力的来源。被调查的本科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73%,高职高专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88%。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本科、高职高专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2%、45%。如今高房价、高物价,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教师来说,每月几千块的工资,要买房、养孩子养老人,实在是辛苦,所以有些老师为了多赚钱,就不得不透支自己的健康拼命上课、熬夜备课、搞科研。
二、新升格民办本科院校管理者有效纾解中青年教师压力的对策
1.引导中青年教师以平常心正确看待压力
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中青年教师正确看待压力。可以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并做及时的辅导等。
2.帮助中青年教师转移压力
工会可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竞赛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歌唱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开设各种免费培训班,如瑜伽培训班、网球培训班等,让中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愉悦心情,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让自身的压力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宣泄,保持身心健康。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解决压力的权宜之策略,管理者不能够将这策略作为中青年教师长期应对压力的办法,教师最终还是要积极面对工作压力。
3.帮助中青年教师积极应对压力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永远回避。对于管理者来说,最积极的方法就是鼓励教师勇于面对,从积极的层面上解决心理压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压力转换为实现目标的积极性行为。要引导教师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转变观念,把回避模式转为主动模式,把压力看成是进步的动力,主动参与竞争,积极地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如学历的提升计划、科研计划、教学水平提升计划等,然后按部就班、尽自己所能努力地去实施。
4.从制度上对中青年教师给予支持
管理者要以人为本,要理解和体谅教师。要从管理制度上对中青年教师给予支持,给他们注入强心剂,为他们减轻压力。首先管理者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通过制度导向,引领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其次,管理者可以建立健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教学水平提升。可以采用选派国内外访问学者、参加各类研修班、研讨会、鼓励教师脱产或在职学历提升,邀请专家、学者讲座,实行导师制等各种形式帮助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再次,通过建立科学、公开、公正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评优选先、选拔任用、奖金发放、职称评聘等教师关心的敏感问题上,坚持公开、公正原则,不搞暗箱操作,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和减轻心理负担。
除此之外,为减轻中青年教师的经济负担,管理者可以在论文发表、学历提升、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实行奖励措施,从经济上给予中青年教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锐锋,高艳红.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01).
[2]刘天祥.大学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6(05).
[3]高校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八成高校教师“压力山大”[N].北京晚报,2014-09-09.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民办本科;应对;青年教师;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27-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一些民办专科学校抓住机遇,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新升级的本科院校,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等方面都要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转变,对于这些学校的中青年教师,从专科升级为本科院校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以变成教师前进、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紓解,转变成一种负面力量,导致用消极的态度工作,影响其他教师,严重者会以离职的方式逃避。长期如此,会造成高校人才留失率高,工作效率低下,团队士气溃散,这对于教师本人、学校、甚至于整个社会都是一种危害。因此对于新升格民办本科院校管理层来说,如何有效引导、缓解中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升格民办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压力来源
1.解聘的压力
民办院校一般实行的是聘任制;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一些在学历和职称上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则面临着解聘的压力。新升格本科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往往也会在学历和职称上做出要求,如有的院校规定35岁以下教师必须在五年以内拿到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否则将予以解聘等。所以就算是有些教师勉强能达到专科院校学历和职称要求,在一定时期内,也同样面临解聘的压力。高校的老年教师往往都是副教授或教授职称,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孩子基本上都已成家立业,生活压力不大,而中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学历和职称不够,家庭压力大,所以在升级为本科院校后,他们会有种种顾虑和担忧,害怕被解聘,严重的甚至出现寝食难安的状况。
2.教学水平提高的压力
专科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后,教学工作更加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围绕教学展开,服务于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从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的转变,对中青年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他们必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也是中青年教师相对与老年教师最为缺乏的一点。这也意味着中青年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并研究相关的学科,要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做,还要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理论支撑。
3.职称晋升的压力
在中国的高校,任何一个教师都深知职称的重要性。有高职称,意味着你有稳定的工作和较多的工作机会;有高职称,意味着你有较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而一段时间内,如果你的职称得不到提高,则有可能连工作都不保,就更别提待遇和发展了。所以,职称晋升被称为压在教师头顶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对于升级为本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师来说,这种压力显得更加巨大,因为升级为本科院校后,教师至少也要晋升为副教授职称才能适应长远发展。但是由于专科院校资源有限,而且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较少,在高级职称评审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所以中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会更加显得手足无措而感到压力山大。
4.科研的压力
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腾讯从2014年8月开始对在校大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高校教师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科研任务”成为造成青年教师压力较大的首要原因,其比例高达72.1%;而新升级的民办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显得更为严重。因为学校成功升格为本科院后,接下来学校还会面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学士学位发放资格审查等一系列的评估验收工,而这些评估申报工作都有硬性的论文、项目指标要求,学校为了通过评估,势必将这些任务压到教师身上,如有的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年必须发表至少两篇论文,还要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这对于教科研能力还比较欠缺的中青年教师来说,无疑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
5.经济的压力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腾讯从2014年8月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调查,“缺钱”成为当今高校教师压力的来源。被调查的本科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73%,高职高专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88%。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本科、高职高专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2%、45%。如今高房价、高物价,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教师来说,每月几千块的工资,要买房、养孩子养老人,实在是辛苦,所以有些老师为了多赚钱,就不得不透支自己的健康拼命上课、熬夜备课、搞科研。
二、新升格民办本科院校管理者有效纾解中青年教师压力的对策
1.引导中青年教师以平常心正确看待压力
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中青年教师正确看待压力。可以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并做及时的辅导等。
2.帮助中青年教师转移压力
工会可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竞赛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歌唱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开设各种免费培训班,如瑜伽培训班、网球培训班等,让中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愉悦心情,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让自身的压力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宣泄,保持身心健康。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解决压力的权宜之策略,管理者不能够将这策略作为中青年教师长期应对压力的办法,教师最终还是要积极面对工作压力。
3.帮助中青年教师积极应对压力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永远回避。对于管理者来说,最积极的方法就是鼓励教师勇于面对,从积极的层面上解决心理压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压力转换为实现目标的积极性行为。要引导教师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转变观念,把回避模式转为主动模式,把压力看成是进步的动力,主动参与竞争,积极地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如学历的提升计划、科研计划、教学水平提升计划等,然后按部就班、尽自己所能努力地去实施。
4.从制度上对中青年教师给予支持
管理者要以人为本,要理解和体谅教师。要从管理制度上对中青年教师给予支持,给他们注入强心剂,为他们减轻压力。首先管理者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通过制度导向,引领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其次,管理者可以建立健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教学水平提升。可以采用选派国内外访问学者、参加各类研修班、研讨会、鼓励教师脱产或在职学历提升,邀请专家、学者讲座,实行导师制等各种形式帮助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再次,通过建立科学、公开、公正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评优选先、选拔任用、奖金发放、职称评聘等教师关心的敏感问题上,坚持公开、公正原则,不搞暗箱操作,增强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和减轻心理负担。
除此之外,为减轻中青年教师的经济负担,管理者可以在论文发表、学历提升、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实行奖励措施,从经济上给予中青年教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锐锋,高艳红.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01).
[2]刘天祥.大学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6(05).
[3]高校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八成高校教师“压力山大”[N].北京晚报,2014-09-09.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