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上消化道出血66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组。对照组共33例,护理方式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共33例,护理方式选择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率高,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抢救 优质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腹痛、呕血、便血,并伴有程度不同的循环衰竭,症状严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急诊抢救, 则直接危及健康生命。研究报道,本病病情危及,患者出血量较大,且不易自止,处理不当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故必须加强急诊抢救,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及有效止血,并做好护理工作。现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上消化道出血66例,总结性分析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及效果,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上消化道出血66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组。对照组年龄均为(44.16±7.24)岁,共33例,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为14例、19例,年龄范围是19-79岁。实验组年龄均为(44.20±6.93)岁,共33例,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为15例、18例,年龄范围是19-78岁。对照组与实验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方式选择优质护理。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缺乏心理思想准备,加上出血量过多,可引起恐惧、惊慌、焦虑、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抢救效果。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保持镇定、忙而不乱,与患者做好语言及非语言沟通,说明负性情绪对救治效果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平静,配合医护操作。
1.2.2 基础护理
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及意识精神状态做好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昏迷、烦躁不安及意识不清等表现,应立即考虑是否为病情加重;若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且脉搏细弱,多提示出血加重,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对患者肢体温度、颜色等做好观察,注意周围循环情况,一旦患者有四肢苍白、肢体湿冷等休克症状,应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并配合抢救。
1.2.3 饮食护理
结合患者不同病情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若患者无呕吐,出血量较少,则指导其进无刺激性、温凉流食,以清淡为主;若患者为急性大出血,且胃底静脉、食管静脉破裂,则禁食,并向其解释禁食原因,取得配合,待止血后,可进流食,逐渐向半流质、软食过度。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逐渐改为普通饮食。胃底静脉、食管静脉破裂患者出血停止后,指导其饮食以高维生素、高热量流食为主,并严格限制蛋白质及钠摄入,预防加重或引起肝性脑病及肝腹水;忌食刺激性食物、带刺食物、硬食及粗纤维食物,提倡患者细嚼慢咽,预防胃黏膜及食道损伤引起再出血。
1.2.4 生活护理
使用生理盐水给予患者漱口,加强口腔卫生,保持清洁,防止细菌滋生,预防因异味或异物残留引起呕吐、恶心等;口腔护理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刺激患者咽喉、舌、上腭等。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使用温水清洗肛门。
1.2.5 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护理、预后等,介绍胃镜检查、留置胃管、禁食的意义,取得配合。叮嘱患者戒烟酒,保持情绪乐观、积极、稳定,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1.3 效果标准
无效:患者经抢救护理后,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无缓解,或缓解<30%;有效:患者经抢救护理后,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基本缓解,缓解30-70%;显效:患者经抢救护理后,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明显缓解,缓解>70%。有效率、显效率相加即为护理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4.85%,5例护理无效,有效15例,13例显效。实验组护理有效率96.70%,1例护理无效,有效16例,16例显效。两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时,先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对出血量进行估计,并依据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及出血量确定输血、输液速度,严密观察患者大便性质、量、次数及呕吐物量、性状等,据此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或出血停止[1]。多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压力较大,思想负担重,无法密切配合抢救工作,不良情绪还可加重病情,引起再出血;饮食不良或缺乏基础生活指导也易导致再出血,不利于早期身体恢复,由此可见,急诊抢救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护理[2]。精心、科学的临床护理是提高抢救效果的基础保障,对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保证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有利于护理作用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传统模式是常规护理,因其护理理念落后、内容不全面等弊端不被广大患者接受,效果较差,临床运用受一定限制[3]。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作为全新模式,理论基础先进,内容丰富、全面,优点诸多,临床运用效果佳。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生活护理等,措施针对性强,能有效结合病情特点及人群特点展开干预,效果确切,可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基础需求。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护理有效率达96.7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有效率为84.85%,说明优质护理的护理作用显著,有效率高。
综上认为,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护理中具有较大运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观察与护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879-2880.
[2] 王明生,邱梅英,林旭,林为泗,黄锋庆,陈凯声.226例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04):127-128.
[3] 鄂英帅,谭琪.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09):752-753.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抢救 优质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腹痛、呕血、便血,并伴有程度不同的循环衰竭,症状严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急诊抢救, 则直接危及健康生命。研究报道,本病病情危及,患者出血量较大,且不易自止,处理不当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故必须加强急诊抢救,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及有效止血,并做好护理工作。现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上消化道出血66例,总结性分析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及效果,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上消化道出血66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组。对照组年龄均为(44.16±7.24)岁,共33例,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为14例、19例,年龄范围是19-79岁。实验组年龄均为(44.20±6.93)岁,共33例,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为15例、18例,年龄范围是19-78岁。对照组与实验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方式选择优质护理。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缺乏心理思想准备,加上出血量过多,可引起恐惧、惊慌、焦虑、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抢救效果。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保持镇定、忙而不乱,与患者做好语言及非语言沟通,说明负性情绪对救治效果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平静,配合医护操作。
1.2.2 基础护理
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及意识精神状态做好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昏迷、烦躁不安及意识不清等表现,应立即考虑是否为病情加重;若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且脉搏细弱,多提示出血加重,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对患者肢体温度、颜色等做好观察,注意周围循环情况,一旦患者有四肢苍白、肢体湿冷等休克症状,应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并配合抢救。
1.2.3 饮食护理
结合患者不同病情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若患者无呕吐,出血量较少,则指导其进无刺激性、温凉流食,以清淡为主;若患者为急性大出血,且胃底静脉、食管静脉破裂,则禁食,并向其解释禁食原因,取得配合,待止血后,可进流食,逐渐向半流质、软食过度。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逐渐改为普通饮食。胃底静脉、食管静脉破裂患者出血停止后,指导其饮食以高维生素、高热量流食为主,并严格限制蛋白质及钠摄入,预防加重或引起肝性脑病及肝腹水;忌食刺激性食物、带刺食物、硬食及粗纤维食物,提倡患者细嚼慢咽,预防胃黏膜及食道损伤引起再出血。
1.2.4 生活护理
使用生理盐水给予患者漱口,加强口腔卫生,保持清洁,防止细菌滋生,预防因异味或异物残留引起呕吐、恶心等;口腔护理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刺激患者咽喉、舌、上腭等。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使用温水清洗肛门。
1.2.5 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护理、预后等,介绍胃镜检查、留置胃管、禁食的意义,取得配合。叮嘱患者戒烟酒,保持情绪乐观、积极、稳定,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1.3 效果标准
无效:患者经抢救护理后,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无缓解,或缓解<30%;有效:患者经抢救护理后,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基本缓解,缓解30-70%;显效:患者经抢救护理后,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明显缓解,缓解>70%。有效率、显效率相加即为护理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4.85%,5例护理无效,有效15例,13例显效。实验组护理有效率96.70%,1例护理无效,有效16例,16例显效。两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时,先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对出血量进行估计,并依据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及出血量确定输血、输液速度,严密观察患者大便性质、量、次数及呕吐物量、性状等,据此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或出血停止[1]。多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压力较大,思想负担重,无法密切配合抢救工作,不良情绪还可加重病情,引起再出血;饮食不良或缺乏基础生活指导也易导致再出血,不利于早期身体恢复,由此可见,急诊抢救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护理[2]。精心、科学的临床护理是提高抢救效果的基础保障,对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保证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有利于护理作用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传统模式是常规护理,因其护理理念落后、内容不全面等弊端不被广大患者接受,效果较差,临床运用受一定限制[3]。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作为全新模式,理论基础先进,内容丰富、全面,优点诸多,临床运用效果佳。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生活护理等,措施针对性强,能有效结合病情特点及人群特点展开干预,效果确切,可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基础需求。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护理有效率达96.7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有效率为84.85%,说明优质护理的护理作用显著,有效率高。
综上认为,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护理中具有较大运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观察与护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879-2880.
[2] 王明生,邱梅英,林旭,林为泗,黄锋庆,陈凯声.226例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04):127-128.
[3] 鄂英帅,谭琪.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09):7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