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文 我快乐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带学生们逛一次街或上一次公园游玩,回到学校,他们之间总能说个没完没了;可是,一旦让他们将自己的观感写下来,脑筋却像突然生了锈,就是转不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呢?难道作文就真的如某些同学所说的那样是一件“痛苦”的事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我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跟老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不无关系。目前的许多作文课,尽管各有不同的教法,可大都远离学生的实际,致使学生厌倦作文、惧怕作文。更有甚者,为了应付老师,很多学生竟然从很多的作文辅导书中摘抄,说假话、抒虚情。
  怎样将学生从作文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让作文还原到贴近孩子的本性,使他们喜欢写、不怕写、学会写,能从作文中获得快乐呢?
  
  一、唤起学生自觉的作文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某些问题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都希望把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点、认识和感情表达出来。可我们的老师制定的条条框框却束缚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使他们欲说还休,哪怕是说,也总是磕磕绊绊。因此,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们说自己想说、说自己愿说、说自己会说的话。出作文题,不应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贴近他们情感的话题去唤醒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自学的作文意识。叶圣陶先生说过:“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心的意识和情感,然后选出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如果这样,教师出的题目等于唤起了学生的作文动机。”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生,由于交往圈子太窄,课外阅读少,生活缺乏体验,因而作文缺乏创作灵感,很难有“下笔如有神”的时候。为此,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放下架子、走下课堂去与孩子们一起玩,玩学结合,将大语文的理念引入到课堂中,用一些常见的事物或生活现象来开启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老师要认识到,教作文不是为教而教,学生们写作文也不是为写而写,老师的课堂不应只局限在教室里,公园、乡村野外等都应该成为教学的课堂,借景移情,多方互动,启发同学们真正融入到思考、观察、体验、阅读之中,借助于自然之物,最大限度地拓展同学们的思维空间,提升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感到作文的素材无处不有。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听报告会、看展览、阅读中外名篇、观赏一些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等。有了这方方面面的知识准备,一旦写作冲动到来,学生们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写作起来也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妙笔生辉。
  
  三、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
  有了冲动,有了材料,还必须具备好的写作技巧,否则很难创造出美的形象来。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教学和训练,包括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构思,材料又如何安排,语言怎样推敲,怎样设置悬念、暗下伏笔、前后照应等等。学生们掌握了这些写作技巧,就会肯写、会写、善写,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快感。
  
  四、坚持训练
  无论是从观察和调查中得来的第一手材料,还是阅读得来的第二手材料,光凭大脑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可能今天能记住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脑信息储量的增多,有些东西必然会有所遗忘。因此,要借助笔记的形式,将平时的观察和感受记录下来。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勤记笔记,当你需要某方面的素材时,它才能给你“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惊喜。
  
  激发兴趣 让学生乐写
  丁 琼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但一写起作文,他们却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之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他们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实积累,为“会写”打基础
  “为学之道,厚积薄发。”“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发”就是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先有“积”后有“发”,只有“厚积”才能达到较高水平的“薄发”。平时,要引导学生多看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都可以阅读;要鼓励学生读报、看新闻,知晓国家大事,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学生看适合儿童观看的电视节目,丰富生活;指导学生随时将自己喜欢的各种文章、美词佳句记录下来。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养成勤写多练的好习惯。这样,写作文时就可以进行筛选,为“会写”打好基础。
  
  二、例文引路,为“会写”铺路搭桥
  教学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例文,用课件将重点片段、写作要点或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如: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有《葡萄沟》一文,在指导写秋天的水果时,我就在文中找范例:“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红的、白的、紫的、睹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让学生体会出这个句子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作者把颜色写得很清楚(如:“红”就分为红的、暗红的,说明作者观察得细致)。再如:写秋天的落叶,我出示这样的句子:“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房子。树叶落在水沟里,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去,把它当作伞。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低声说:‘信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呢。’”学生明白比喻的手法使文中的句子不那么空洞,可归纳出“抓住事物特点,用总分总的结构,用对比、拟人、比喻等手法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等写作方法。在这里,例文是一个台阶,帮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渐渐克服文章的空洞和平淡。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小学生的习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习作开山引路,让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开拓思路、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在阅读例文中感悟,领悟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会写。
  总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学生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习惯就是通过反复实践而养成的那种“不假思索”就能表现出来的能力。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分析的多,学生读的少、练的少,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自学能力也难以提高。下面,笔者谈谈在“读”中如何进行习惯培养。    一、注重读中提问的训练,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具有以下好处:1、变传统的“师问生答”为学生“自问自答”;2、学生的提问面宽,有些问题颇有深广
期刊
【摘要】中学新课改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次伟大变革,这次变革在让大家精神一振的同时也给无数的中学一线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惑。如何让新课改真正走进中学课堂,如何在实施新课改理念、实现学生有个性发展的同时又保证高考质量,这是无数中学一线老师都不得不面对并反复思考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实施“概念教学”,将思考与想象的乐趣还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 “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或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风貌,是一种综合素
期刊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物,集中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诗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鼓励学生为国立志、为民效劳。诗歌言出肺腑、情出心胸,而强烈的感情又和丰富的想象分不开。运用诗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思想活动。诗歌语言精练、韵律和谐,运用诗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领略祖国的语言美。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如果教
期刊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和“改”两个部分,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过程。只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多加训练,学生就能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中,反复思考原来的认识,修正文中的不足和谬误,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作文,真正提高作文能力。    一、明确重要性,激发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让自己的文章达到最好。教师要为学生创设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说:在教育中,首要的是进行思德教育。而进行恩德教育,空洞乏味的宣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除了很重要的言传身教之外,还需要注重将德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语文教材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德育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目的就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学生乐学,孩子只有喜欢才能学得好,这是硬道理。那么,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有何感想呢?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作为老师,无论让孩子做什么,都应该引导孩子回归生活,使孩子对身边的事感兴趣。比如:上语文课《家》(《家》是一首儿童诗)时,如果乏味地让孩子朗读诗歌,孩子们就会感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自认为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有时也会产生困惑:当今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长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很少了解;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较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辄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如何
期刊
语文课改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学期,我们语文组进行了课改。课堂上,我们按照集体备课的教案,组织学生看书、思考、合作、探究;课外,鼓励学生看报,看名著,写心得体会等小作文,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现场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读背写比赛。通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课改中的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一、引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
期刊
培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只有激发了学生课阅读的兴趣,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自觉地投身于课外阅读的洪流中去,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邀游,最终使语文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进步。  无论生活常识还是心理学研究都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人们往往会感到压抑和不快,而且会越来越讨厌这样做;反过来,如果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人们不仅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