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教育界人士纷纷主张在学校的教育方法中践行赏识教育,立足于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进行有生命体验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特别是作为德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尤其应该承担起责任,用贯穿赏识理念的学科教学实现培养学生优秀品行的目标。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是周弘老师首倡并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赏识,在赏识教育理论中的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
1.赏识教育是关爱的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真挚的爱,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赏识其实包含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在赏识教育里学生遭遇挫折时,送上一句勉励的话语,那么他就会在爱与温暖的氛围中,认识自身不足,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可见学会爱学生是教师施教的第一步,也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不爱他们的学生,那么学生们有再多的优点都不会被教师发现。长此以往,学生们也不会喜欢他们的老师,最终也无法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赏识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倾注爱心,就是我们的教育者一定要学会赏识,愿意赏识。
2.赏识教育是尊重的教育
尊重学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还年轻,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是个体,所以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赏识教育应该基于对个体生命规律的爱和尊重。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得是否快乐,能否健康成长,关键看教育者能否引导得法,能否把学生看成主体,并且时刻尊重他们的言行。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赏识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赏识教育能使大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等全面发展
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生的闪光点也不相同,教师对学生闪光点的赏识会引起许多同学的赏识。社会心理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学习他们喜欢的人,青少年更是如此。赏识教育不仅是教育者赏识学生,还让学生在赏识的积极氛围中学会赏识别人、赏识自己。赏识别人,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使同学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赏识自己,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增强自信,为培养全面发展、积极乐观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离不开赏识教育的特殊效应,教育者只有敞开心扉,深刻及时地把握住学生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赏识教育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开拓型人才
正如心理学家戴克斯所说的那样: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一般。教师的激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内在的多方面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如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而要培养有创见的有用之才,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应大加鼓励,大加赞赏;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开拓型人才。
3.赏识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
一方面,赏识是一种共享思想和智慧的过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共享中互相作用,求同存异,有利于平等形成;另一方面,赏识教育通过认可、表扬、激励、关怀等手段,创造了和谐融洽的育人环境,可以说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心态的回归,是受教育者心灵的飞跃。同时,赏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教育者把学生看成中心对象,处处为学生着想。受教育者也因此大受鼓舞,增强了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即刻形成。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1.教育者要发自内心地激励学生,高度重视受教育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性评价比否定性评价的效果更好,而赏识教育就属于激励性评价。当然在激励学生时,不能单纯地表达溢美之词,一定要具体介绍受教育者的个人努力程度。根据归因理论的核心假设: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好的自我形象,所以当活动较成功时,个体就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当活动失败时,个体就会认为失败是由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失败的学生会试图寻找一个理由,以使自己在同伴面前能够挽回面子。因此在赏识教育的激励中也应当强调努力。教师应发自内心地鼓励学生,从而逐渐消除学生上政治理论课的厌烦心理,同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赏识教育的适当运用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崇高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差异性
注重差异性,因材施教是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虽然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但有人内向,有人外露;有人重情感,有人讲实际。对不同的人,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赏识,用不同的方式去表扬;或对其成功当众宣扬,或对其业绩个别赞赏;或直接地赞同,或含蓄地认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出发,不能搞 “一刀切 ”,要根据他们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同时赏识的方式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
3.赏识教育应注重双向交流
有些教育者往往只是单纯地灌输理论性很强的政治知识,而不考虑受教者内心的感受,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只有双向互动,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的心里想法,也使得教育者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赏识教育潜在的重要意义是通过赏识的方式,达到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样的教育交往形态才真正是值得推崇的。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是周弘老师首倡并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赏识,在赏识教育理论中的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
1.赏识教育是关爱的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真挚的爱,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赏识其实包含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在赏识教育里学生遭遇挫折时,送上一句勉励的话语,那么他就会在爱与温暖的氛围中,认识自身不足,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可见学会爱学生是教师施教的第一步,也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不爱他们的学生,那么学生们有再多的优点都不会被教师发现。长此以往,学生们也不会喜欢他们的老师,最终也无法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赏识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倾注爱心,就是我们的教育者一定要学会赏识,愿意赏识。
2.赏识教育是尊重的教育
尊重学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还年轻,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是个体,所以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赏识教育应该基于对个体生命规律的爱和尊重。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得是否快乐,能否健康成长,关键看教育者能否引导得法,能否把学生看成主体,并且时刻尊重他们的言行。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赏识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赏识教育能使大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等全面发展
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生的闪光点也不相同,教师对学生闪光点的赏识会引起许多同学的赏识。社会心理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学习他们喜欢的人,青少年更是如此。赏识教育不仅是教育者赏识学生,还让学生在赏识的积极氛围中学会赏识别人、赏识自己。赏识别人,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使同学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赏识自己,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增强自信,为培养全面发展、积极乐观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离不开赏识教育的特殊效应,教育者只有敞开心扉,深刻及时地把握住学生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赏识教育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开拓型人才
正如心理学家戴克斯所说的那样: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一般。教师的激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内在的多方面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如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而要培养有创见的有用之才,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应大加鼓励,大加赞赏;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开拓型人才。
3.赏识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
一方面,赏识是一种共享思想和智慧的过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共享中互相作用,求同存异,有利于平等形成;另一方面,赏识教育通过认可、表扬、激励、关怀等手段,创造了和谐融洽的育人环境,可以说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心态的回归,是受教育者心灵的飞跃。同时,赏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教育者把学生看成中心对象,处处为学生着想。受教育者也因此大受鼓舞,增强了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即刻形成。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1.教育者要发自内心地激励学生,高度重视受教育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性评价比否定性评价的效果更好,而赏识教育就属于激励性评价。当然在激励学生时,不能单纯地表达溢美之词,一定要具体介绍受教育者的个人努力程度。根据归因理论的核心假设: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好的自我形象,所以当活动较成功时,个体就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当活动失败时,个体就会认为失败是由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失败的学生会试图寻找一个理由,以使自己在同伴面前能够挽回面子。因此在赏识教育的激励中也应当强调努力。教师应发自内心地鼓励学生,从而逐渐消除学生上政治理论课的厌烦心理,同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赏识教育的适当运用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崇高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差异性
注重差异性,因材施教是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虽然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但有人内向,有人外露;有人重情感,有人讲实际。对不同的人,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赏识,用不同的方式去表扬;或对其成功当众宣扬,或对其业绩个别赞赏;或直接地赞同,或含蓄地认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出发,不能搞 “一刀切 ”,要根据他们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同时赏识的方式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
3.赏识教育应注重双向交流
有些教育者往往只是单纯地灌输理论性很强的政治知识,而不考虑受教者内心的感受,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只有双向互动,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的心里想法,也使得教育者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赏识教育潜在的重要意义是通过赏识的方式,达到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样的教育交往形态才真正是值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