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教父:带着情怀做“大片”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能不知道张小龙,但一定知道微信,而他,就是站在微信背后的人。17年,许多战绩可以证明他在技术上的天赋禀异。
  
  张小龙1.0:把产品做成艺术品
  1997年,程序员张小龙开发的Foxmai如日中天,拥有400万用户。彼时,腾讯也不过10万用户。如此数字,令无数商业大佬闻风而动,纷至沓来地寻求合作。
  那时候,互联网的弄潮儿都在准备向商业进军。而张小龙经常独自在深夜看用户来信,对建议、请教一一作答。一封封信从眼前流过,那是他以手艺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单纯美好。只是,小快乐终不抵外面的喧闹,Foxmail已经成了一个大包袱,每天都有无数人催促他往前跑。
  1998年,张小龙将Foxmail以1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互联网公司博大,他也成了博大的副总裁。
  卖掉作品,张小龙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一个人,配着辽远苍凉的蓝天白云,他正式跟自己的失落做了场道别——还会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在某个灵感乍现的瞬间。没错,他还是将技术视为艺术,更想成为一个有情怀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商业大佬。
  张小龙2.0:有情怀的商人
  但市场变化太快,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后,博大走向没落。
  2005年,张小龙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了腾讯,接手了QQ邮箱。他是一个关注细节的人,房间里没来得及丢掉的喜力啤酒罐让他想到了漂流瓶,于是,电子漂流瓶成为QQ邮箱的服务或娱乐项目之一,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方便与好玩,是张小龙希望通过技术实现的东西。他带领着QQ邮箱超越网易邮箱,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
  这时的张小龙,身边一直围绕着商人。他试着与商人做朋友,甚至想去微软学习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但最终没有在商业上迈出一步。最后,他的朋友都成功了——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甚至当年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这些人,除了可以掌控自己的产品,也可以掌控用户,让产品变成真金白银的商品。
  直到这时,张小龙才意识到,商业也是有情怀的,让你的艺术品接受市场的估价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他决定要做一个响亮的产品,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张小龙3.0:成为产品教父
  “这真是个奇迹!”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今日微信的成功。
  曾鸣是微信13名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说,当时张小龙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和超越QQ,他对产品的偏执超乎想象。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似微信的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2012年,张小龙提出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觉得他是马云附体了。
  深夜,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淘宝一样的网店。张小龙说“这个不对”,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一分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这个想法太牛了,那晚,几乎所有人都失眠了,他们隐隐觉得这就是改变世界的想法,而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Foxmail时代,用户曾是张小龙最大的包袱,他不敢向他们收费,为了逃避用户,他甚至想跑去美国。而通过微信,从“摇一摇”开始,他开始尝试主宰用户,制订规则。他的产品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整个社会,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需求的地方。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一个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不給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
  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并成为产品圣经。至此,张小龙完成了自己的“产品教父”之路。
  
  张小龙4.0:归来或走向远方
  在微信公司内部,员工视张小龙为精神领袖。张小龙用一种没有管理方法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团队。他们价值观相同——简单、低调,永远只关注事情本身;他们从来不在方向上犯错误,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他们自称对其他巨头一无所知,对腾讯也是一知半解;而他们所做的事情毋庸置疑,就是在改变世界——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年前百度的鼎盛时期。
  所有做产品的人都会说要追求极致,为什么能做到的人很少?“因为很多人在极致之前,就妥协了。”几经波折,张小龙终于打造了一支纯血的微信团队,“要优雅地做产品——不复杂、冗余,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
  有人将张小龙比喻为一名想拍出完美大片的导演,他不是不能接受广告的植入,而是不能容忍生硬的植入,因为生硬会破坏完美。张小龙曾经失去了他的艺术品Foxmail,所以他对于危险异常敏感。2012年底,微信支付从财付通剥离并入微信,意味着腾讯高层选择将商业化交给张小龙,并赋予他全权。过去张小龙习惯站在商人后面,而现在他到了第一线——做产品和商业的引领者。
  至于4.0版本的张小龙会是怎样?没人能够预测,就像我们不知道未来的微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更加深刻的改变一样。但一个富有超越和思考精神的张小龙,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引以为豪的榜样。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Q:我越来越讨厌我妈。我被这不孝的念头折磨了好久。  大学毕业后考虑到父亲再婚,母亲又退休回家,生活范围缩小,更加脆弱和孤苦,我决定搬回家里住。从此,生活在我妈的“监视”和“控制”中。我无数次发现她在偷看我的包,我上厕所时,她忙着翻我没来得及关掉的QQ空间。  看到我变色的脸,她解释说:怕我学坏,怕我上当受骗。拜托,我都25岁了。  我抗议再三,她总故态复萌。究竟如何平息我的愤怒?  A:有些孩子
期刊
2015年1月19日下午1点,14岁女孩袁梦从17楼纵身跃下,不治身亡。“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要回工钱”,这是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她用生命为代价,讨回了89万元工程欠款,用于发放农民工工资。这笔染血的工程款,成为父母永远的痛。  我们可以埋怨这对粗心父母,不该让孩子参与过激的讨薪行为,但对他们来说,其中的无奈和疼痛,旁人恐怕难以体会。  我们要关注的是——为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建筑领域农
期刊
某日,经人介绍,开始阅读美国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1940年出版、好评无数、重版多次的阅读指南,让我得以进入阅读的全新阶段。  把阅读的层次区分出来的想法,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边最了不起的说法。  一直以来,我喜欢不间断买书。以致在先生印象里,我的网购全是书。可生活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也不可免俗,似乎一天天被电子屏幕绑架,阅读大多停留在轻、浅阶段。  
期刊
2014年2月号本刊刊发的《体面地老去》一文,让很多读者深有感触,纷纷给编辑部打电话、写信,诉说他们读完此文的感想。江苏海安的一位读者,就此文给编辑部写了一封长信。我们摘录了她信件的部分内容,与众多读者分享:  “此文提醒了我们如何认识人生、如何尽快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以免老来措手不及、凄惶度日、孤独无援地老去。  为什么很多老人是成功的家长,却不能安然度过晚年?我认为,一是
期刊
2015年,作家周晓枫把自己推向万众的舌尖。一本《宿命:孤独张艺谋》让她不得不将父母送至国外旅游,自己也断掉与外界的联系。凭着一份文人的不安与不忍,她冲向了可以预知但依然在意料之外的风暴之中……  缺乏讨好的天赋  2006年之前,周晓枫过着纯粹的文艺生活,一边做编辑一边写作。她的文字始终狞厉,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写了六七本书,尽管不畅销,但她很知足:“我的服务意
期刊
近来看的《沉睡魔咒》这部影片,给了我意外惊喜。  要说迪斯尼的出品,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喜欢反派。因为大多数反派虽是蛇蝎美人,却总能独当一面;或是丑陋怨妇,却不屈不挠。反观公主们,唯唯诺诺,把自己的命运放在王子手中,等待他们的解救。用自己一时一瞬的美貌,赌上一辈子的幸福和生命安全。  小时候的我,羡慕妒忌她们的好运。长大后,我为她们感到悲哀。如果所谓的爱情或命运就是如此,我宁可不要。  原本的《睡美人
期刊
在十五年前的火车站,与《莫愁》初相遇,只为打发冗长的旅途。  那正是杂志的黄金时代,也是阅读的焦渴期,从大街上报亭的密度就可见。那也是鸡汤文开始泛滥的最初,到处都在鼓励勇气,满大街都在叫卖梦想。而《莫愁》的封面标题给了我购买的理由,好像叫《难忘童年》。  那是一个大家都小跑着前进的年代,居然还有杂志在贩卖并不入伍的童年。那本《莫愁》给了我意外之后,也给了我一份小清新。她讲诉说:深夜的纽约街头,一个
期刊
陈巧玲穿着一件白色风衣,短发乌黑,自然分开,露着一对浅浅酒窝,十分有亲和力。  陈巧玲和她的团队自费十几万元,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档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事件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也为她点赞。  食品问题践踏的是人的尊严  考入清华大学读MBA前,陈巧玲在北京金融街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拿着高薪。那是非常体面的工作,做一级市场投资,不断接触一个又一个新行业,参加一轮又一轮商业谈判,鲜亮、
期刊
我叫王明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危重症科护士长。在从事这份职业之前,我以为,漂亮的护士服、精巧的燕尾帽,不过是一身最普通的工作服;护士,也只是一个辛苦而普通的职业而已。可是,当我走上护理岗位,我澎湃的心跳告诉我:这是我喜爱的职业。我蓬勃的理想告诉我:这是我的生命。  责任,让我尽最大的能力去守护他们  从懵懂的护士,到干练的护士长,再成长为一名分管急诊科及危重症科的大科护士长,这其中既有挥洒汗水的
期刊
很多人认识萨姆·泰勒·约翰逊,是因为她导演的电影《五十度灰》。有人说,48岁的她大器晚成,黑马横空。事实上,26岁那年,她已经一夜成名,并始终工作、生活得相当具有话题性。她拍过全球最帅的男人们;和一个小她23岁的男友恩爱至今;得过两次癌症,都死里逃生。以至于有人说:妖孽是这样炼成的。  拿生命作灵感  1997年,30岁的萨姆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这一天,距离圣诞节还有64个小时。她一边办理入院手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