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青春痘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给治疗组实施自拟去痘方内服,同时用其药渣熬成液体早晚洗脸。而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红霉素外用,均是2周为一疗程。结果:比较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祛痘方内服外洗治疗青少年青春痘疗效肯定。
关键词:自拟祛痘方;内服外用;痤疮;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57-01
青春痘是痤疮的俗称,也称粉刺或是暗疮,中医古代称为面疮、酒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青春痘常见于面部和胸背部以及其它一些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及疤痕等多种皮肤损伤,容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变大,有碍容颜。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其病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雄激素、微生物、皮脂腺、炎症反应等各个方面。简单来说是因为青少年到了青春发育期,由于饮食不合理,搭配不科学,又由于学习紧张,压力大,造成内分泌紊乱,皮脂分泌过多,后又毛囊堵塞等等因素,结果往往一脸青春痘,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自信。最近几年对于青春痘的研究已成为美容界和医学界等各界的研究热点。现在根据青少年发育特点,笔者采用纯中药内服外用治療病例78例,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4年收治的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17~28岁,平均(19.8+6.2)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6~27岁,平均(19.5+7.3)岁。将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治疗组实施自拟去痘方治疗,其药物组成为:桑白皮12g,枇杷叶12g,白茅根30g,甘草2g,黄连8g,黄柏6g,赤芍15g,苦参10g,丹皮1矩,丹参15g,云茯苓30g,炒白术30g,连翘12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鲜皮12g。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g;伴肺经风热者,加防风、荆芥;月经不调者,加红花和桃仁各10g;伴脾胃湿热蕴结者,加车前子、半夏、伴痰湿蕴结者,加莱菔子、茵陈。每日2剂,复煎取计共700m,早晚各一次,2周后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把药渣熬成液体,每天早晚洗脸洗澡各2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生冷刺激物;温水洗脸,禁用洗面奶、化妆品等其它化学产品和其它的药物;禁止治疗期间用手去扣、挤压痘痘;还应避免长时间工作、学习,精神紧张,要放松心情,增加户外锻炼。对照组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红霉素外用,每日2次,连用2周。
疗效观察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诊断指导原则》结合临床治疗拟定。治愈:皮肤损害完全消退,只有色素沉着,无新的青春痘出现,自觉症状消失好转;显效:皮肤损害减少70%以上,少有青春痘出现;好转:皮肤损害基本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损害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肤损害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及30%,甚至增加。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
3讨论
有关青春痘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医宗金鉴》中对肺风粉刺记载曰:“此证由肺风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之白粉法。”《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见,先人对该病已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上有深刻的认识。
关于青春痘的病因机制《黄帝内经》中有着非常详尽的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中记载曰:“汗中见湿,乃生痤疮。劳汗当风,寒薄为被,郁乃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口面体病诸侯》中指出:“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中记载》:“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
近代中医对青春痘病因的研究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饮食生活失节,伤及脾胃,湿浊内蕴,冲任不调、血瘀痰结、肾阴不足,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而致。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油腻之品,湿热循经上蒸头面而发或脾虚不运,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肌肤,闭阻毛窍而发等观点,进一步补充并完善了青春痘的发病机制。先天不足,肾阳亏损,同源之肝脏疏泄失于条达,致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则血海满盈不得时,月经前后见虚火上炎之象,青春痘加重。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肾阴不足,其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过旺,早期发育,面生粉刺。素体阳盛,易热易火,灼伤津液;肾阴不足,阴液失于濡养,日久炼液为痰,痰凝气结;血瘀不通,发为结节、囊肿。有研究者认为痤疮是因热、炎、郁,热有湿热、血热和风热三种。
用中医中药治疗青春痘讲究的是辨证论治,目前对青春痘的辨证分型尚歃乏统一的标准。根据临床所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型: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肝郁血瘀型。治疗预以清利湿热、健脾和胃、凉血活血等治,自拟祛痘方中重用大黄,大黄性味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还可解毒,是治疗治痤疮要药,再配合丹参、丹皮、苦参等血药凉血活血,配伍金银花和野菊花清热利湿,炒白术以健脾和胃利湿,诸药相伍,共奏祛痘之功。此外,如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湿热型、肺热型、冲任不调型、血瘀痰凝型四种类型。利用辨证分型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诉,对于青春痘的因素、易发人群、治疗机制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后,笔者根据自拟祛痘方治疗了78例青春痘的患者,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更加深入的研究本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为全面完整规范的总结青春痘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拟祛痘方;内服外用;痤疮;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57-01
青春痘是痤疮的俗称,也称粉刺或是暗疮,中医古代称为面疮、酒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青春痘常见于面部和胸背部以及其它一些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及疤痕等多种皮肤损伤,容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变大,有碍容颜。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其病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雄激素、微生物、皮脂腺、炎症反应等各个方面。简单来说是因为青少年到了青春发育期,由于饮食不合理,搭配不科学,又由于学习紧张,压力大,造成内分泌紊乱,皮脂分泌过多,后又毛囊堵塞等等因素,结果往往一脸青春痘,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自信。最近几年对于青春痘的研究已成为美容界和医学界等各界的研究热点。现在根据青少年发育特点,笔者采用纯中药内服外用治療病例78例,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4年收治的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17~28岁,平均(19.8+6.2)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6~27岁,平均(19.5+7.3)岁。将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治疗组实施自拟去痘方治疗,其药物组成为:桑白皮12g,枇杷叶12g,白茅根30g,甘草2g,黄连8g,黄柏6g,赤芍15g,苦参10g,丹皮1矩,丹参15g,云茯苓30g,炒白术30g,连翘12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鲜皮12g。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g;伴肺经风热者,加防风、荆芥;月经不调者,加红花和桃仁各10g;伴脾胃湿热蕴结者,加车前子、半夏、伴痰湿蕴结者,加莱菔子、茵陈。每日2剂,复煎取计共700m,早晚各一次,2周后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把药渣熬成液体,每天早晚洗脸洗澡各2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生冷刺激物;温水洗脸,禁用洗面奶、化妆品等其它化学产品和其它的药物;禁止治疗期间用手去扣、挤压痘痘;还应避免长时间工作、学习,精神紧张,要放松心情,增加户外锻炼。对照组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红霉素外用,每日2次,连用2周。
疗效观察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诊断指导原则》结合临床治疗拟定。治愈:皮肤损害完全消退,只有色素沉着,无新的青春痘出现,自觉症状消失好转;显效:皮肤损害减少70%以上,少有青春痘出现;好转:皮肤损害基本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损害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肤损害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及30%,甚至增加。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
3讨论
有关青春痘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医宗金鉴》中对肺风粉刺记载曰:“此证由肺风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之白粉法。”《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见,先人对该病已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上有深刻的认识。
关于青春痘的病因机制《黄帝内经》中有着非常详尽的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中记载曰:“汗中见湿,乃生痤疮。劳汗当风,寒薄为被,郁乃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口面体病诸侯》中指出:“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中记载》:“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
近代中医对青春痘病因的研究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饮食生活失节,伤及脾胃,湿浊内蕴,冲任不调、血瘀痰结、肾阴不足,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而致。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油腻之品,湿热循经上蒸头面而发或脾虚不运,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肌肤,闭阻毛窍而发等观点,进一步补充并完善了青春痘的发病机制。先天不足,肾阳亏损,同源之肝脏疏泄失于条达,致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则血海满盈不得时,月经前后见虚火上炎之象,青春痘加重。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肾阴不足,其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过旺,早期发育,面生粉刺。素体阳盛,易热易火,灼伤津液;肾阴不足,阴液失于濡养,日久炼液为痰,痰凝气结;血瘀不通,发为结节、囊肿。有研究者认为痤疮是因热、炎、郁,热有湿热、血热和风热三种。
用中医中药治疗青春痘讲究的是辨证论治,目前对青春痘的辨证分型尚歃乏统一的标准。根据临床所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型: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肝郁血瘀型。治疗预以清利湿热、健脾和胃、凉血活血等治,自拟祛痘方中重用大黄,大黄性味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还可解毒,是治疗治痤疮要药,再配合丹参、丹皮、苦参等血药凉血活血,配伍金银花和野菊花清热利湿,炒白术以健脾和胃利湿,诸药相伍,共奏祛痘之功。此外,如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湿热型、肺热型、冲任不调型、血瘀痰凝型四种类型。利用辨证分型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诉,对于青春痘的因素、易发人群、治疗机制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后,笔者根据自拟祛痘方治疗了78例青春痘的患者,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更加深入的研究本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为全面完整规范的总结青春痘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