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深化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会计专业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cultivating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ccounting profession
如何深化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校企无缝对接,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焦点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瓶颈问题
(一)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据调查,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在中小型企业实习和工作。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虽然普遍单一,但工作要求全面,做的事情也比较杂,它们既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业务,又要求企业的成本取得最小化,经过企业培训后企业还想让学生能够在不经常轮换的岗位上工作,从而减少培训成本,节约时间成本,让学生快速熟悉企业某类业务,更快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但学校的愿景是想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岗位学到相应技能后可以换到其他岗位继续学习,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可以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企业要求与学校之间存在矛盾。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符合会计岗位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而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该课程体系只注重理论的讲授,缺乏实践性,以致各高职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技能与会计岗位相脱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企业也不能招聘到满意的合格会计专业毕业生,最终的结果是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尴尬用工局面,学院培养的会计人才与企业对接困难。
(三)缺少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企业出于商业机密安全的考虑 ,会计专业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财务资料,顶岗实习显得尤为困难,因而导致学生实习质量无法保证,学校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系由于各种原因一般难以在校外建立设备比较齐全的实习基地,即使在校外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但都不能真正模拟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双方预期的效果。
(四)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高,但缺乏企业经历,实践动手能力差,在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上偏理论轻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的动手实操能力,更不能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训。有行业工作经验的职员学历又达不到学校的要求而难以进入学校做会计实训指导老师。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尤其需要具备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师资。
(五)校企双方合作协议内容空洞,无具体监管制度
高职院校虽然与企业签订了未提及校企合作双方应尽职责和义务的一纸空文的校企合作协议,这种校企合作协议里面没有具体监管制度的文本,只能是迎合学院上级领导检查的归档资料,校企双方合作协议流于形式,最终的结果致使产教无法融合,校企合作更不能具体实施。
二、深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对策略
(一)促使校企双方合作目的达成一致
企业和学校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要使校企双方合作目的达成一致,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上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解决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二)重构课程体系
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会计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论证,共同制订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特色的递进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内容见图1),重点突出职业实践教育模块,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養。
(三)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每届招生人数多,学生规模很大,大部分毕业生不能由学校安排下企业实习,他们不得不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学生实习变得不集中,很分散,因而高职院校难以管理在校外企业的学生,学生实习安全隐患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也不高。
(四)校企共建一支专兼结合优秀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1.高职院校可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到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后,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不仅可以用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战经验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课堂,而且可以用企业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一线会计工作人员和专家来学校兼职上课,充实双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让他们承担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任务,因为这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指导教师能将课本上没有涉及的操作技能与经验、新法规、新政策的应用等及时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五)成立校企监管委员会,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可以与各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会计专业校企监管委员会,校企监管委员由学院领导和各企业代表共同组成,校企监管委员会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校企双方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监督、检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执行情况。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制定学生评价手册,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全过程评价学生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及社会实践,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实践活动记录、创新能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刘菁婉.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1):126.
[2] 国燕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5(02):87-88.
作者简介:阳葵兰,1969年9月,女,汉族,江西萍乡,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会计师,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会计专业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cultivating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ccounting profession
如何深化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校企无缝对接,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焦点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瓶颈问题
(一)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据调查,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在中小型企业实习和工作。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虽然普遍单一,但工作要求全面,做的事情也比较杂,它们既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业务,又要求企业的成本取得最小化,经过企业培训后企业还想让学生能够在不经常轮换的岗位上工作,从而减少培训成本,节约时间成本,让学生快速熟悉企业某类业务,更快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但学校的愿景是想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岗位学到相应技能后可以换到其他岗位继续学习,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可以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企业要求与学校之间存在矛盾。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符合会计岗位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而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该课程体系只注重理论的讲授,缺乏实践性,以致各高职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技能与会计岗位相脱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企业也不能招聘到满意的合格会计专业毕业生,最终的结果是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尴尬用工局面,学院培养的会计人才与企业对接困难。
(三)缺少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企业出于商业机密安全的考虑 ,会计专业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财务资料,顶岗实习显得尤为困难,因而导致学生实习质量无法保证,学校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系由于各种原因一般难以在校外建立设备比较齐全的实习基地,即使在校外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但都不能真正模拟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双方预期的效果。
(四)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高,但缺乏企业经历,实践动手能力差,在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上偏理论轻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的动手实操能力,更不能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训。有行业工作经验的职员学历又达不到学校的要求而难以进入学校做会计实训指导老师。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尤其需要具备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师资。
(五)校企双方合作协议内容空洞,无具体监管制度
高职院校虽然与企业签订了未提及校企合作双方应尽职责和义务的一纸空文的校企合作协议,这种校企合作协议里面没有具体监管制度的文本,只能是迎合学院上级领导检查的归档资料,校企双方合作协议流于形式,最终的结果致使产教无法融合,校企合作更不能具体实施。
二、深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对策略
(一)促使校企双方合作目的达成一致
企业和学校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要使校企双方合作目的达成一致,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上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解决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二)重构课程体系
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会计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论证,共同制订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特色的递进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内容见图1),重点突出职业实践教育模块,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養。
(三)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每届招生人数多,学生规模很大,大部分毕业生不能由学校安排下企业实习,他们不得不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学生实习变得不集中,很分散,因而高职院校难以管理在校外企业的学生,学生实习安全隐患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也不高。
(四)校企共建一支专兼结合优秀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1.高职院校可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到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后,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不仅可以用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战经验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课堂,而且可以用企业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一线会计工作人员和专家来学校兼职上课,充实双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让他们承担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任务,因为这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指导教师能将课本上没有涉及的操作技能与经验、新法规、新政策的应用等及时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五)成立校企监管委员会,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可以与各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会计专业校企监管委员会,校企监管委员由学院领导和各企业代表共同组成,校企监管委员会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校企双方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监督、检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执行情况。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制定学生评价手册,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全过程评价学生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及社会实践,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实践活动记录、创新能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刘菁婉.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1):126.
[2] 国燕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5(02):87-88.
作者简介:阳葵兰,1969年9月,女,汉族,江西萍乡,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会计师,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