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民粹主义是现实社会中的民粹主义思潮与网络虚拟世界有效融合的产物,其产生是由政治、社会、技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使得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现实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矫正网络民粹主义可以从完善民意表达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化网络技术监管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成因;负面影响;矫正
民粹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从未消失过,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民粹主义思潮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更加活跃。马立诚曾指出:“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声势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网络为民粹主义提供信息、信息传播渠道和交流平台,互联网+政治的发展趋势满足了民众参与政治的需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论贫富贵贱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形成网络舆论。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理论,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民粹主义的狂欢广场。网络民粹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它对现实社会造成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在看到网络民粹主义正面、积极作用的一面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它所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找到矫正措施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含义及其影响的二重性
网络民粹主义是现实社会中的民粹主义思潮与网络虚拟世界有效融合的产物,较之于传统民粹主义并无本质的变化,只是表现方式的变化。但是,民粹主义在与网络这一工具结合的同时表现出一些新特点,网络民粹主义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主要是来源于网络的特性。网络的特性就是能够突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聚集大量民众即网民。网络打破了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性别的区分与界限,对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逻辑予以颠倒、裹读、嘲弄、贬低与歪曲。
网络民粹主义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具有二重性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民粹主义本身含有对社会底层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也体现出民主主义、公平正義等思想,从这一层面来说,网络民粹主义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另一方面,民粹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的、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斯拉沃热·齐泽克曾说过:“任何政治集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民粹主义来加强自身的合法化。”网络民粹主义极端地强调平民大众的价值和理想,盲目反对社会精英和社会权威人士,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如果任由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泛滥而置之不理,那么社会政治生活一定会混乱不堪。从这一层面来说,网络民粹主义是不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保留其正面影响,消解其负面影响是处理网络民粹主义的正确方式,矫正网络民粹主义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矫正网络民粹主义,消解其负面影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
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它的产生是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剖析其成因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矫正方向和制定更加精准的矫正措施。
(一)政治因素
可以看到,随着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完善,国民素质显著提高,近些年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但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不够畅通,人民政治权利和政治诉求不能够在制度内得到有效保障,这引发了一部分民众内心对国家的怨愤之情。从民粹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民粹主义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政治危机而活跃起来,网络民粹主义亦是如此,在政治腐败严重、政府公信力骤降、民主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的背景下,网络民粹主义借机肆虐,扰乱社会政治秩序,给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一定的冲击。
(二)社会因素
凸显的社会矛盾是网络民粹主义滋生和蔓延的突破口,网络民粹主义就是通过利用尖锐的社会矛盾来蛊惑人心,掌握一部分民众,使之成为民粹主义的傀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公平,还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环境、公共卫生等问题。毫无疑问,这些问题与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民众就会在网络上采用极端的、偏激的方式进行非理性的话语表达。
(三)技术因素
互联网是网络民粹主义产生和蔓延的舞台。互联网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交流与共享。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打破了现实社会人员的层级关系,网民在虚拟世界中不分职业、不分地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可以说“网络世界是平的”。平等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技术基础。在现实社会中,少数精英掌握话语权,普通民众没有机会或者说没有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拥有话语权,可以比较随意的发表言论,网络极大地满足了民众内心的表达欲望。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
网络民粹主义的主体成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利用网络并借助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宣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网络民粹主义者以盲目和极端的态度反对社会精英、反对权威,这种状态是不理性的,这些做法会激化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削弱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从大众的长远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一)激化社会阶层间的矛盾
不难发现,在一些热门的网络事件上,只要出现“官二代”“富二代”“专家”这些身份的人,网民们就会条件反射似的群起而攻之。一些网民在对于事件前因后果不清楚的情况下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混淆视听,造成人们对事件做出错误的判断。网民们盲目的同情心和非理性的正义感是网络民粹主义利用和获得支持的一大因素。草根网民有数量优势,一旦他们聚集起来可以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势力,从而打压权威的话语优势。“在很多网络事件中,网民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以道德审判者的身份对他们认为超越了传统道德范围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势力,而这些舆论的同质性的‘一边倒’,又对这些事件中的主角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物质上的伤害,形成所谓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对于官员、富豪、专家等这些在社会生活中的精英阶层的不公反而使得精英阶层成为某种程度的弱势群体。“现实中的权威结构在网络中被彻底地颠覆”网络民粹主义对精英的敌视和对弱势一方的偏袒会使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威胁社会稳定。 (二)削弱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现实社会中一些政府人员贪污腐败现象、食品安全问题、医患纠纷事件、钉子户事件等无不使民众对于政府的管理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和强烈的不满,这些不信任和不满政府管理的民众正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支持者。网络民粹主义对政府和权威的反抗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传统主流媒体是政府表达的主要载体,网络媒介出现后,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是公众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公众开始远离主流媒体。然而,网络民粹主义的复杂性会使得网络传播的信息真假不一,受众会对传统媒体传播的消息产生质疑,消解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削解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严重影响了政府言论的权威和公信力,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落实,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四、网络民粹主义的矫正措施
网络民粹主义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的不公正,因此,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恶性蔓延的根本方法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政治层面,协调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拓宽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社会层面,积极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公平分配社会资源,减少社会矛盾;技术层面,加强网络监管,引导网络舆论。
(一)完善民意表达机制
消解网络民粹主义要从制度入手,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意识越加强烈,而我国的民意表达机制不完善,在这一方面民众利益受到一定损害。社会组织在协调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纽带纽带和桥梁。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政府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民众理性地向政府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另外,政府也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作用,畅通民众利益表达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使群众享受到较为平等的话语权,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瓦解一部分网络民粹主义的基础。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社会底层民众对精英阶层的敌对态度不断深化,这才给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在保持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底层民众的收入水平;积极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底层群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缓和社会阶层间的敌视情绪,减少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三)强化网络技术监管
1972年出版的一份报纸《人民的伙伴计算机》中指出,“计算机是用来反对人民而不是支持人民的,是用来控制人民而不是解放人民的,如今时机己经成熟—我们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是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平台,从技术上支持了民粹主义的蔓延。因此,矫正网络民粹主义就必须优化网络技术平台,加强网络技术监管。由于网络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很多网民在对一些网络事件真相不了解的情况下各抒己见,散播虚假的言论,導致事件主角受到伤害。就这一现象而言,政府应该及时准确的发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同时删除虚假谣言,避免谣言误导民众。对待网络民粹主义还要从法律层面来约束网民,努力完善网络立法,在保证民众合法的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有效地运用法律法规来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
五、小结
矫正网络民粹主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网络民粹主义的矫正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网络思潮和现实社会中的民粹主义思潮一样将会持续存在,它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国家和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亟待提高、社会阶层间的矛盾有待缓解、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渠道需要拓宽等。目前,我国处于社会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政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和重视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积极应对和制定矫正措施,消解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70
[2][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等译[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2
[3]齐泽克.抵御民粹主义诱惑(上)[J].国外理论动态,2007,(9):71-75.
作者简介:侯倩杰(1992——)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成因;负面影响;矫正
民粹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从未消失过,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民粹主义思潮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更加活跃。马立诚曾指出:“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声势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网络为民粹主义提供信息、信息传播渠道和交流平台,互联网+政治的发展趋势满足了民众参与政治的需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论贫富贵贱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形成网络舆论。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理论,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民粹主义的狂欢广场。网络民粹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它对现实社会造成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在看到网络民粹主义正面、积极作用的一面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它所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找到矫正措施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含义及其影响的二重性
网络民粹主义是现实社会中的民粹主义思潮与网络虚拟世界有效融合的产物,较之于传统民粹主义并无本质的变化,只是表现方式的变化。但是,民粹主义在与网络这一工具结合的同时表现出一些新特点,网络民粹主义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主要是来源于网络的特性。网络的特性就是能够突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聚集大量民众即网民。网络打破了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性别的区分与界限,对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逻辑予以颠倒、裹读、嘲弄、贬低与歪曲。
网络民粹主义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具有二重性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民粹主义本身含有对社会底层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也体现出民主主义、公平正義等思想,从这一层面来说,网络民粹主义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另一方面,民粹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的、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斯拉沃热·齐泽克曾说过:“任何政治集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民粹主义来加强自身的合法化。”网络民粹主义极端地强调平民大众的价值和理想,盲目反对社会精英和社会权威人士,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如果任由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泛滥而置之不理,那么社会政治生活一定会混乱不堪。从这一层面来说,网络民粹主义是不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保留其正面影响,消解其负面影响是处理网络民粹主义的正确方式,矫正网络民粹主义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矫正网络民粹主义,消解其负面影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
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它的产生是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剖析其成因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矫正方向和制定更加精准的矫正措施。
(一)政治因素
可以看到,随着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完善,国民素质显著提高,近些年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但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不够畅通,人民政治权利和政治诉求不能够在制度内得到有效保障,这引发了一部分民众内心对国家的怨愤之情。从民粹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民粹主义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政治危机而活跃起来,网络民粹主义亦是如此,在政治腐败严重、政府公信力骤降、民主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的背景下,网络民粹主义借机肆虐,扰乱社会政治秩序,给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一定的冲击。
(二)社会因素
凸显的社会矛盾是网络民粹主义滋生和蔓延的突破口,网络民粹主义就是通过利用尖锐的社会矛盾来蛊惑人心,掌握一部分民众,使之成为民粹主义的傀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公平,还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环境、公共卫生等问题。毫无疑问,这些问题与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民众就会在网络上采用极端的、偏激的方式进行非理性的话语表达。
(三)技术因素
互联网是网络民粹主义产生和蔓延的舞台。互联网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交流与共享。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打破了现实社会人员的层级关系,网民在虚拟世界中不分职业、不分地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可以说“网络世界是平的”。平等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技术基础。在现实社会中,少数精英掌握话语权,普通民众没有机会或者说没有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拥有话语权,可以比较随意的发表言论,网络极大地满足了民众内心的表达欲望。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
网络民粹主义的主体成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利用网络并借助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宣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网络民粹主义者以盲目和极端的态度反对社会精英、反对权威,这种状态是不理性的,这些做法会激化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削弱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从大众的长远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一)激化社会阶层间的矛盾
不难发现,在一些热门的网络事件上,只要出现“官二代”“富二代”“专家”这些身份的人,网民们就会条件反射似的群起而攻之。一些网民在对于事件前因后果不清楚的情况下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混淆视听,造成人们对事件做出错误的判断。网民们盲目的同情心和非理性的正义感是网络民粹主义利用和获得支持的一大因素。草根网民有数量优势,一旦他们聚集起来可以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势力,从而打压权威的话语优势。“在很多网络事件中,网民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以道德审判者的身份对他们认为超越了传统道德范围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势力,而这些舆论的同质性的‘一边倒’,又对这些事件中的主角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物质上的伤害,形成所谓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对于官员、富豪、专家等这些在社会生活中的精英阶层的不公反而使得精英阶层成为某种程度的弱势群体。“现实中的权威结构在网络中被彻底地颠覆”网络民粹主义对精英的敌视和对弱势一方的偏袒会使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威胁社会稳定。 (二)削弱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现实社会中一些政府人员贪污腐败现象、食品安全问题、医患纠纷事件、钉子户事件等无不使民众对于政府的管理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和强烈的不满,这些不信任和不满政府管理的民众正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支持者。网络民粹主义对政府和权威的反抗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传统主流媒体是政府表达的主要载体,网络媒介出现后,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是公众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公众开始远离主流媒体。然而,网络民粹主义的复杂性会使得网络传播的信息真假不一,受众会对传统媒体传播的消息产生质疑,消解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削解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严重影响了政府言论的权威和公信力,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落实,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四、网络民粹主义的矫正措施
网络民粹主义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的不公正,因此,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恶性蔓延的根本方法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政治层面,协调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拓宽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社会层面,积极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公平分配社会资源,减少社会矛盾;技术层面,加强网络监管,引导网络舆论。
(一)完善民意表达机制
消解网络民粹主义要从制度入手,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意识越加强烈,而我国的民意表达机制不完善,在这一方面民众利益受到一定损害。社会组织在协调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纽带纽带和桥梁。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政府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民众理性地向政府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另外,政府也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作用,畅通民众利益表达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使群众享受到较为平等的话语权,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瓦解一部分网络民粹主义的基础。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社会底层民众对精英阶层的敌对态度不断深化,这才给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在保持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底层民众的收入水平;积极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底层群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缓和社会阶层间的敌视情绪,减少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三)强化网络技术监管
1972年出版的一份报纸《人民的伙伴计算机》中指出,“计算机是用来反对人民而不是支持人民的,是用来控制人民而不是解放人民的,如今时机己经成熟—我们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是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平台,从技术上支持了民粹主义的蔓延。因此,矫正网络民粹主义就必须优化网络技术平台,加强网络技术监管。由于网络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很多网民在对一些网络事件真相不了解的情况下各抒己见,散播虚假的言论,導致事件主角受到伤害。就这一现象而言,政府应该及时准确的发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同时删除虚假谣言,避免谣言误导民众。对待网络民粹主义还要从法律层面来约束网民,努力完善网络立法,在保证民众合法的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有效地运用法律法规来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
五、小结
矫正网络民粹主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网络民粹主义的矫正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网络思潮和现实社会中的民粹主义思潮一样将会持续存在,它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国家和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亟待提高、社会阶层间的矛盾有待缓解、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渠道需要拓宽等。目前,我国处于社会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政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和重视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积极应对和制定矫正措施,消解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70
[2][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等译[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2
[3]齐泽克.抵御民粹主义诱惑(上)[J].国外理论动态,2007,(9):71-75.
作者简介:侯倩杰(1992——)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